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七單元 生物技術第一章 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第一節 發酵技術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情境導入新課探究課堂小結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活動,學會制作酸奶并能解釋其原理。(難點)2.通過學習白酒的釀造,說出酒精發酵的過程并說出酒精發酵的原理。(重點)3.通過收集資料和小組討論、探究,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情 境 導 入第一節發酵技術圖片欣賞、問題導入用酵母粉發酵過的面粉制成的面包,吃起來特別松軟、香甜。用乳酸菌發酵牛奶制成的酸奶營養豐富且口感好。你還能舉出哪些發酵食品 情境導入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品新 課 探 究第一節發酵技術任務一:乳酸發酵閱讀教材96~98頁,思考下列問題。1.什么是發酵?2.發酵分為哪幾種類型?①根據發酵過程對氧的需求情況,可分為厭氧發酵和通風發酵。②根據發酵生成的產物,可分為乳酸發酵、酒精發酵、抗生素發酵等。①生物學上,人們習慣把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酵。②工業生產上,則籠統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動而實現的產品生產稱為發酵。活動1:知識鏈接新課探究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訂計劃:用鮮奶制作酸奶時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條件?(1)將新鮮牛奶倒入潔凈的燒杯,加入適量的蔗糖(約占牛奶總量的10%),加熱煮沸4~5分鐘;將廣口瓶洗凈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熱煮沸5分鐘。為乳酸菌提供營養殺死雜菌乳酸菌發酵需要適宜的溫度和無氧環境。活動2:探究活動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條件新課探究(2)當牛奶自然冷卻到40℃左右時,按照1∶5的比例將準備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搖勻,用pH試紙測定奶的酸堿度。接種:提供乳酸菌菌種。自然冷卻的目的:避免溫度過高殺死乳酸菌。3.制訂計劃:活動2:探究活動新課探究(3)將燒杯中的奶平均分裝到三只廣口瓶中。1號和2號廣口瓶蓋上瓶蓋,3號廣口瓶不蓋瓶蓋(如圖)。瓶口密封的目的:a.形成無氧條件,有利于乳酸發酵產生乳酸。b.防止空氣中的雜菌進入。(4)將1號廣口瓶放置于0℃~5℃的環境中,2號和3號廣口瓶放置于30℃~35℃的環境中。4~6小時后,觀察瓶內奶的變化,并用pH試紙測定奶的酸堿度。酸奶的制作過程活動2:探究活動3.制訂計劃:新課探究4.實施計劃:5.實驗現象:6.實驗結論:根據所作假設和制訂的計劃,選取相應的材料器具,完成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記錄。1號瓶:酸堿度幾乎沒有變化。2號瓶:酸度增加。3號瓶:酸堿度幾乎沒有變化。1、2號對照,說明乳酸菌發酵需要適宜的溫度。2、3號對照,說明乳酸菌發酵需要無氧環境。基本步驟:滅菌→接種→密封→發酵圖7.1-1 酸奶的制作過程活動2:探究活動新課探究1.乳酸發酵:是利用______對某些原料進行______制作食品的一種技術。3.常見的乳酸發酵食品:__ _、奶酪、酸菜等。4.乳酸菌作為發酵劑被廣泛應用于乳制品發酵、肉制品腌制及青貯飼料等方面。2.乳酸發酵原理:乳酸菌在__________和____條件下會大量繁殖,將牛奶中的_______分解或轉化為_____。乳酸菌發酵適宜的溫度無氧葡萄糖乳酸酸奶【知識歸納】新課探究任務二:酒精發酵閱讀教材98~99頁,回答下列問題。1.發酵菌種:_______。2.原理: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和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轉化成_____。3.應用:釀造白酒、黃酒、米酒、啤酒、葡萄酒等。4.白酒的釀造過程:酵母菌酒精制曲→糖化→發酵→蒸餾。活動1:知識概括新課探究白酒的釀造過程制曲 在谷物中培養霉菌傳統的釀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糖化 霉菌把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活動2: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發酵 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轉變成酒精蒸餾 將發酵的谷物加熱,分離出其中的酒精活動2:觀察與思考新課探究在白酒釀造過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有哪些?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1)釀造過程:制曲→糖化→發酵→蒸餾活動2:觀察與思考淀粉 葡萄糖 酒精霉菌酵母菌有氧無氧→→(2)對應變化:新課探究葡萄糖+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酵母菌1.制饅頭:2.釀酒: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酵母菌【活學巧記】新課探究乳酸發酵和酒精發酵的異同點(1)相同點:都需要適宜的溫度和無氧環境,都需要分解有機物。(2)不同點:乳酸發酵的產物是乳酸,酒精發酵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歸納總結】新課探究在發酵過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進行大量繁殖,應控制怎么樣的條件 酵母菌進行大量繁殖需氧氣、適宜的溫度和營養物質。【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環境中能將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能大量繁殖。(2)酵母菌的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酵母菌的繁殖。【合作交流】新課探究任務三:發酵技術的廣泛應用閱讀教材100~101頁,回答下列問題。1.發酵食品的特點:色澤 香味 口感 營養好看 濃 好 豐富活動:知識概括新課探究2.藥物發酵:利用發酵技術生產_______。3.新型發酵產品:如今已有___種氨基酸可以通過發酵法進行工業生產。抗生素204.深入思考:用酵母菌發酵后的饅頭為什么會更加松軟可口 酵母菌發酵時產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熱膨脹,饅頭就變得松軟可口。活動:知識概括新課探究【典例1】酸奶是一種營養豐富、酸甜可口的發酵食品。制作酸奶的正確步驟是( )A.接種、發酵、密封、滅菌B.接種、滅菌、密封、發酵C.滅菌、密封、發酵、接種D.滅菌、接種、密封、發酵D點撥:(1)制作酸奶首先要把牛奶煮沸,高溫滅菌,以免雜菌污染。(2)冷卻后再接種乳酸菌。(3)密封以創造無氧的環境,利于乳酸菌發酵。新課探究【典例2】藍莓酒以藍莓為原料經發酵而成。制作藍莓酒的過程中,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的是 ( )B點撥:圖中生物依次為[A]青霉、[B]酵母菌、[C]細菌、[D]病毒。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可以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新課探究【典例3】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下列關于微生物種類與其應用搭配合理的是 ( )選項 種類 應用A 醋酸菌 制作食醋B 酵母菌 制作酸奶C 黃曲霉 生產青霉素D 乳酸菌 制作饅頭A點撥:醋酸菌可用來制作食醋。乳酸菌用來制作酸奶。酵母菌可用來制作饅頭。青霉素是由青霉菌產生的。新課探究【典例4】在利用酵母菌釀酒的過程中,從密封的發酵罐中檢測到氧氣、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種化學物質,其相對含量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圖中P、Q、R 三曲線依次代表 ( )A.氧氣、酒精、二氧化碳B.氧氣、二氧化碳、酒精C.二氧化碳、酒精、氧氣D.二氧化碳、氧氣、酒精B點撥: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很快就會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氣消耗掉,因此急劇減少的物質P是氧氣;在開始的生長繁殖過程中就會有二氧化碳產生,繁殖足夠的數量之后,再發酵產生酒精,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故Q是二氧化碳,R是酒精。課 堂 小 結第一節發酵技術乳酸酒精課時分層訓練(十六) 發酵技術知識點一 乳酸發酵1.(2023·濟南期末)下列有關制作酸奶的順序正確的是( A )①密封瓶口 ②牛奶煮沸殺菌后冷卻 ③常溫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 ④加入適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⑤將容器清洗干凈并煮沸消毒A.⑤②④①③ B.⑤④②①③C.②④⑤①③ D.②④①③⑤解析:制作酸奶時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酸奶的操作順序依次是:將容器清洗干凈并煮沸消毒;先將牛奶煮沸,進行高溫滅菌,然后冷卻;再在冷卻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當于接種;乳酸菌要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發酵產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創造無氧的環境;最后在常溫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故正確的順序是⑤②④①③。2.早在北魏時期,《齊民要術》中就有制作泡菜的記載。制作泡菜主要包括清洗、裝壇、壓實、密封等步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C )A.清洗泡菜壇可以防止雜菌污染B.密封壇口可以創造無氧環境C.導致蔬菜變酸的主要是酵母菌D.發酵宜在合適的溫度下進行解析: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風味,故導致蔬菜變酸的主要是乳酸菌。知識點二 酒精發酵3.小明同學記錄制作酒釀的步驟:①蒸熟糯米,②碾碎甜酒曲并均勻地攪拌在糯米中,③涼開水沖洗糯米,④清潔容器備用,⑤將容器放置到 28 ℃的恒溫培養箱中兩天,⑥將拌好的糯米裝入干凈的容器。該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應該是( C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C.④①③②⑥⑤ D.②③⑥①④⑤4.(2023·威海期末)制作饅頭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使面團膨大松軟。如圖是用酵母菌發面時,不同溫度對面團中酵母菌二氧化碳產生量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A.溫度過低不利于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B.溫度越高,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越多C.發面的適宜溫度為30~45 ℃D.酵母菌除了用于制作饅頭,還能用于釀酒解析:通過題圖可以看出,60 ℃的環境中酵母菌還能存活,但活動量很低,在75 ℃的環境中,酵母菌可能已死亡,因此并不是溫度越高,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越多。知識點三 發酵技術的廣泛應用5.(2023·菏澤期末)下列食品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有酵母菌參與的一組是( D )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制作饅頭需要酵母菌發酵;制醋要用到醋酸菌的發酵;制酸奶需要有乳酸菌的發酵;制作米酒需要酵母菌的參與,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需要有酵母菌參與的一組是①和④。6.(2023·長春中考)下列關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正確的是( C )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酵母菌發面蒸饅頭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解析:利用甲烷菌生產沼氣,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蒸饅頭要用到酵母菌;利用酵母菌制作米酒。7.通過乳酸發酵制作的東北酸菜酸爽可口,深受人們喜愛。根據規定,亞硝酸鹽的殘留量在醬腌菜中不能超過20毫克/千克。在制作酸菜的一個月內,小明同學每天取樣榨汁,測量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繪制成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 )A.腌制酸菜的容器要洗凈并用水煮沸消毒B.為加快發酵速度腌制過程中要經常開蓋攪拌C.酸菜腌制過程中要放入冰箱冷藏以提供適宜溫度D.由圖可知,小明腌制的酸菜第8~14天營養價值最高解析:腌制酸菜的容器要洗凈并用水煮沸消毒,以防止雜菌污染;乳酸菌是厭氧菌,分解有機物是不需要氧氣的,因此在乳酸發酵過程中,不能經常開蓋攪拌;冰箱冷藏溫度太低,發酵過程緩慢,因此酸菜腌制過程中要放入溫暖的環境,以提供適宜的溫度;由題圖可知,小明腌制的酸菜第8~14天時,亞硝酸鹽含量超過20毫克/千克,不能食用。8.在家庭釀酒的過程中,從密封的發酵罐中檢測到氧氣、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種化學物質,其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圖中P、Q、R三條曲線依次代表哪種物質濃度的變化( B )A.R代表二氧化碳、P代表氧氣、Q代表酒精B.R代表氧氣、P代表二氧化碳、Q代表酒精C.R代表二氧化碳、P代表酒精、Q代表二氧化碳D.R代表酒精、P代表二氧化碳、Q代表氧氣解析:酵母菌發酵釀酒需要無氧的環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很快就會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氣消耗掉,因此急劇減少的物質R是氧氣;在開始的生長繁殖過程中就會有二氧化碳產生,繁殖的足夠多數量之后,再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質P是二氧化碳,Q是酒精,R是氧氣。9.(2023·煙臺期末)小西按照流程圖自己動手釀造葡萄酒,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A.加入的菌種主要是酵母菌B.葡萄汁為酵母菌呼吸提供有機物C.葡萄汁中加入菌種是接種D.“定時排氣”排出的主要是氧氣解析:葡萄酒的釀造離不開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定時排氣”排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創新應用】10.家庭制作米酒時,需將煮好的糯米冷卻后加入酒曲,并且需將釀酒的器皿密封。若天氣寒冷,還需采取保溫措施。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酒曲中主要含有 霉菌、酵母菌 等微生物。(2)加入酒曲的目的:首先將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 葡萄糖 ,然后,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將其分解成 酒精 和 二氧化碳 。(3)加入酒曲前,需將煮熟的糯米冷卻到常溫,這是為什么? 避免高溫殺死霉菌和酵母菌 。(4)天氣寒冷時,需要保溫的原因是 發酵需要適宜的溫度,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酵母菌才能發酵產生酒精 。(5)釀酒過程中,需將器皿密封的原因是 發酵需在無氧狀態下進行 。如果密封不好,將會出現什么問題? 無酒精產生,糯米霉爛 。(6)釀好的米酒表面常有一層泡沫,這是 二氧化碳以氣體形式散發出來 而形成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濟南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生物技術7.1.1發酵技術課件.ppt 濟南版八年級生物下冊課時分層訓練(十六)發酵技術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