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質量評價(二)(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需要有一定的證據支持,下列有關證據及推測合理的是( D )A.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是化石B.一般來說,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C.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種類少,結構簡單D.馬的前肢和鷹的翅膀雖有差別,但骨骼排列相似,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證據,但不是唯一的證據;一般來說,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種類多,結構復雜;馬的前肢和鷹的翅膀雖有差別,但骨骼排列相似,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2.生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列不符合生物進化總體趨勢的是( D )A.水生→陸生B.單細胞→多細胞C.種子裸露→種子外有果皮D.肉食性→草食性解析: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肉食性→草食性,只是動物食性的不同之處,不符合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3.如圖為生活在某區域的幾種靈長類動物的進化歷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A.人類與長臂猿的親緣關系最近B.大猩猩的形態結構比長臂猿復雜C.靈長類動物是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D.人類位于靈長類動物進化的最高等級解析:據進化歷程圖可知,人類與大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4.由于抗生素的濫用,結核桿菌等病菌中出現了對多種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級細菌”。下列對此現象的解釋中,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B )A.細菌群體中本來就有耐藥菌和不耐藥菌B.濫用抗生素使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的變異C.濫用抗生素使細菌群體中耐藥菌的比例增加D.“超級細菌”是抗生素對細菌定向選擇的結果解析:變異是不定向的,細菌群體中本來就有耐藥菌和不耐藥菌,抗生素只是起了選擇作用,使得耐藥菌生存并繁殖下去,把不耐藥菌淘汰掉。5.科學家對南方古猿化石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南方古猿是最早的原始人類,而不是原始類人猿。其主要依據是( A )A.能兩足直立行走B.能使用工具C.腦容量比原始類人猿大D.骨骼與人相似解析:南方古猿是最早的原始人類,而不是原始類人猿,其主要依據是南方古猿能兩足直立行走。6.達爾文指出人類和類人猿是由已經滅絕的某些古猿進化而來的。從森林古猿到人類的漫長進化歷程中,下列描述你認同的是( C )A.現存條件下,現代的類人猿還可以進化為人類B.能否學會用火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標志C.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證據D.進化過程通常分為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7.下列詩句中描述的現象與其對應的影響因素不匹配的是( C )選項 詩句 影響因素A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溫度B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光照C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D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水分解析:豆苗與草,相互爭奪陽光、水分、無機鹽和生存的空間等,屬于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8.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螞蟻一起向一只大型昆蟲進攻,捕獵成功后一起把它搬運到巢穴中,螞蟻間的關系屬于( C )A.競爭關系 B.捕食關系C.合作關系 D.共生關系9.下列是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的相關描述,其中錯誤的是( D )A.鴨子的腳上有腳蹼,使鴨子在劃水時更省力,這屬于生物適應環境B.被石頭長期壓著的草,其葉子是黃白色的,這屬于環境影響生物C.有蚯蚓生活的土壤更加肥沃,這屬于生物影響環境D.北極熊為了抵御寒冷,其皮下具有厚厚的脂肪,這屬于生物影響環境10.利用一個玻璃瓶、一些小擺件,加上苔蘚、蕨類等植物和培養基質,一個漂亮的微景觀瓶就制作好了。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A.該微景觀瓶要放置在陽光下B.該微景觀瓶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C.瓶內應保持潮濕,以利于植物生存D.該微景觀瓶內的能量可以循環11.如圖為某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 )A.該食物網中不包含分解者B.昆蟲與兔存在競爭關系C.食物網中有7條食物鏈D.鷹和食蟲鳥的存在,有利于農田作物產量的提高解析:圖中食物鏈有禾谷類→吃草籽鳥→鷹,禾谷類→兔→鷹,禾谷類→昆蟲→食 蟲鳥→鷹,共3條。12.如圖為生物圈中碳循環的示意圖,下列哪項分析不符合圖中表示的信息( D )A.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B.圖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細菌和真菌C.圖中組成的食物鏈是乙→丙→丁D.只有丙、丁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解析:圖中甲是分解者,細菌和真菌能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甲對物質循環也起著重要作用。13.生物圈中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 )A.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種類豐富,是地球上產氧量最多的生態系統B.濕地生態系統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稱為“地球之腎”C.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0%,因此海洋生態系統是最大的生態系統D.淡水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飲用、灌溉的水源,稱為“綠色水庫”14.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B )A.即使是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基因也不完全相同B.每一個生物個體都是一個十分豐富的基因庫C.物種的多樣性實質上是遺傳的多樣性D.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15.為認識各類藥材的自然形態,更好地發揮它們的藥用價值,明代李時珍歷經27年先后繪制了1 160幅藥用植物的形態結構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這其中主要采用的探究方法及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為( C )A.觀察法 間接使用價值B.調查法 間接使用價值C.觀察法 直接使用價值D.實驗法 潛在使用價值16.下列細菌和真菌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錯誤的是( D )A.酵母菌——饅頭B.甲烷菌——沼氣C.乳酸菌——泡菜D.醋酸菌——酸奶解析: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17.下列關于發酵食品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用酵母菌發酵可以制作松軟的面包,說明酵母菌分解有機物,釋放了氣體B.乳酸菌制作酸奶時,要將牛奶煮沸,然后盡快加入乳酸菌,防止其他雜菌進入C.泡菜制作過程中,封住壇口是為了讓乳酸菌在無氧狀態下繁殖D.醋和酸奶是通過不同微生物發酵制作的解析:乳酸菌制作酸奶時,要將牛奶煮沸,冷卻后,再加入乳酸菌,防止高溫殺死乳酸菌。18.下列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B )A.將茶葉放入密封的陶瓷罐中——降低茶葉的呼吸作用B.將牛肉放入冰箱冷凍室——低溫抑制微生物繁殖C.將水果制成罐頭——提高水果中營養物質含量D.將香菇、木耳等烘干——除去微生物所需的有機物19.下列有關轉基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轉基因技術就是把生物體的某基因拼接到另一生物的DNA上B.轉基因生物所表現出來的新性狀不能遺傳給后代C.轉基因動物所表現出的是接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D.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和對生物圈的影響有待研究20.科研人員提取了犬A的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注射到取自犬B的無核卵細胞中,體外培養成早期胚胎,然后將其移植到代孕犬C的子宮內,生下了克隆犬D。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D )A.克隆犬D的性別與犬A相同B.克隆犬D的遺傳信息與犬C完全無關C.該實例說明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D.克隆犬D的培育過程屬于有性生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60分)21.(24分)在物種進化原因的各種解釋中,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根據所學的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化學進化學說,原始生命誕生在 原始海洋 中。(2) 自然選擇 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3)較早出現的單細胞動物和腔腸動物大多數生活在 水中 ,而較晚出現的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大多生活在 陸地上 ,從生物生活環境的變化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趨勢是 從水生到陸生 。(4)較早出現的藻類植物沒有 根、莖、葉 的分化。而較晚出現的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的分化。從生物體的結構組成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趨勢是 從簡單到復雜 。(5)研究發現,在古老的地層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現,而高等生物則出現在較晚近的地層中。從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趨勢是 從低等到高等 。22.(24分)如圖一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該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組成成分,A、B、C是乙中存在著食物關系的三種生物,1~4表示某些生理過程。圖二為該草原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示意圖,D、E、F、G表示食物鏈的四個營養級,a、b1~b4、c1~c5表示能量值。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生產者 ,請寫出圖一中的食物鏈: 甲→A→B→C (用代號和箭頭表示)。(2)圖一中的B對應圖二中的 F (填字母序號)營養級,該營養級不能被下一個營養級獲取的能量可以表示為 b3+c3 。(3)圖二中b1~b4表示圖一中 1、3 (填數字)生理過程散失的能量,c1~c4表示各個營養級流向[丙] 分解者 的能量。據此可知,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原因是 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較少,食物鏈和食物網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 。23.(12分)醬油起源于周朝,是以大豆為原料、面粉為輔料,利用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的。制作醬油的工藝流程可概括為圖一。(1)制作醬油的主要菌種是米曲霉,這是一種 真核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發酵前期米曲霉能徹底將大豆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2)上述工藝流程中,在制曲前要先將蒸熟的大豆進行冷卻,原因是 避免高溫殺死米曲霉 。制曲大約需要7天,7天后豆粒表面長滿了一層厚厚的白色絨毛,表明制曲完成。(3)古法醬油釀造在發酵環節講究“日曬夜露”,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提供適宜的 溫度 條件促進微生物發酵;晚上熱氣散去濃縮醬味。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80天(如圖二)。(4)現代醬油的制作工藝中還會在發酵環節適當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這樣會加速有機物的分解, 縮短 (填“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其中, 乳酸 菌分解有機物產生乳酸,與其他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醬油的風味。(5)無論是古法釀造還是現代工藝,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鹽分,可延長保存時間,其主要原理是 鹽分較多,會造成滲透壓較高的環境,能夠抑制微生物繁殖而達到防腐的目的 。解析:(1)米曲霉是真菌的一種,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2)在制曲前要先將蒸熟的大豆進行冷卻,原因是避免高溫殺死米曲霉。(3)古法醬油釀造在發酵環節講究“日曬夜露”,是為了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促進微生物發酵。(4)發酵階段添加的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以加速有機物的分解,縮短發酵時間。乳酸菌在無氧的情況下能將有機物分解產生乳酸,與其他分解產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醬油的風味。(5)制作醬油時在發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鹽分,造成滲透壓較高的環境,抑制微生物繁殖而達到防腐的目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綜合質量評價(一)(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從海洋化學起源說的觀點分析,下列關于生命起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C )A.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誕生的B.原始大氣的成分中沒有氧氣C.米勒實驗證明了原始地球環境下可以產生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具有原始的新陳代謝和個體增殖解析:米勒實驗證明了無機小分子物質可以產生有機小分子物質,并沒有證明原始生命的誕生。2.如圖是甲、乙、丙、丁四種生物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A.丙有可能是由乙進化而來的B.丙一定比丁更復雜、更高等C.丁形成的時間較乙和丙都要早D.甲只能出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解析:物種丙比物種乙出現較晚,因此,丙有可能是由乙進化而來的;丁位于較晚的地層,丙位于較古老的地層,丁可能比丙更復雜、更高等;甲出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物種丁位于較晚的地層,丁形成的時間較乙和丙都要晚;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一些低等、簡單的生物仍然生活在生物圈中,甲也可能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出現。3.某同學學習了生物進化的知識后,結合進化樹繪制了如圖所示的五種生物進化分支圖。它們之間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B )A.甲、戊 B.乙、丙C.丙、丁 D.乙、丁4.某小島的蜥蜴腳趾有分趾(趾間無蹼)和聯趾(趾間有蹼,適于游泳)兩種性狀。由于環境變遷,小島食物短缺,聯趾蜥蜴比例上升,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此現象,錯誤的是( B )A.蜥蜴有過度繁殖的現象,種內會出現生存斗爭B.食物短缺時,蜥蜴發生聯趾變異的概率會上升C.在食物短缺時,分趾蜥蜴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弱D.聯趾蜥蜴在水中覓食從而在食物短缺時存活解析: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不是因為食物短缺等因素造成的。5.(2024·棗莊期末)下列關于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B )A.米勒實驗證明:在特定條件下,無機物能合成有機大分子物質B.越是在古老地層中發掘出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反之,則越復雜C.植物進化的歷程大致是原始藻類植物→原始苔蘚植物→原始蕨類植物→原始種子植物D.原始大氣與現代大氣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6.科學家在以色列發現了非洲以外最古老的現代人類化石,將人類首次走出非洲的時間推前至少5.5萬年。關于人類的進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現代類人猿與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B.人類進化階段中最先學會人工取火的是直立人C.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標志D.晚期智人已經能縫制衣物,并能使用長矛和標槍捕獵7.能依次體現溫度、空氣、光、水分、生物等因素對生物生存影響的排列組合是( B )①仙人掌葉片退化成刺 ②草盛豆苗稀 ③南橘北枳 ④蛾類多在夜間活動 ⑤雨后蚯蚓爬到地面A.②①③⑤④ B.③⑤④①②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⑤②8.20世紀80年代初,福壽螺作為一種水生經濟生物引入我國南方地區。目前福壽螺已入侵我國多個省份,由于環境適應能力強、食量大、食性廣加之繁殖能力極強,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健康都產生了重大危害。這說明( D )A.生物能適應環境B.生物只能適應環境,對環境沒有影響C.生物能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D.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9.許多文學家借助詩句對生物界存在的現象進行了生動的描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B )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B.千里之堤,潰于蟻穴C.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D.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10.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A.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綠色植物B.該生態系統包含的食物鏈為樹→蟲→鳥→細菌和真菌C.樹、蟲、鳥、細菌和真菌共同構成生態系統D.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11.黃河是中華民族母親河。如圖為某黃河生態屏障各成分間的關系示意圖,下列分析符合生物事實的是( C )A.甲通過①過程將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B.通過捕食,A的能量會全部進入C體內C.圖中正確的食物鏈為甲→D→A→C→E→BD.消費者B體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圖中的甲解析:甲通過[②]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能量是單向傳遞、逐級遞減的,通過捕食,A的能量不會全部進入 C體內;圖中生物構成的一條食物鏈為甲→D→A→C→E→B;消費者B體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12.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示意圖,A、B、C 分別表示三種不同的生物成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C )A.A→B→C可表示一條食物鏈B.⑤⑥可表示捕食關系C.A表示生產者,它能夠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D.C是消費者,它對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起促進作用1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B )A.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森林生態系統弱B.城市生態系統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建筑物C.濕地生態系統能夠凈化水質,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腎”之稱D.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解析:城市生態系統中,人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起主導作用的是人。14.桑植縣八大公山景區內有娃娃魚、白鴿、獼猴、紅豆杉、松柏等多種動植物,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以上描述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 )A.物種的多樣性B.遺傳的多樣性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D.生物數量的多樣性15.近年來,過度捕撈造成野生海洋生物資源枯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B.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對野生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C.引入外來物種能夠迅速增加當地生物的多樣性D.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亂捕濫殺16.在酒曲(制酒用的菌種)的作用下,糯米可釀成美味的米酒,下列關于制作米酒的過程敘述錯誤的是( B )A.將糯米放在蒸鍋里蒸熟,其目的是消除雜菌B.將剛蒸熟的糯米飯迅速與碾碎成粉末的酒曲攪拌在一起,裝入清潔的容器中C.將容器蓋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放在溫暖的地方D.在制作米酒的過程中,盡量少打開容器解析:剛蒸熟的糯米溫度過高,若迅速將其與酒曲混合會殺死酒曲中的酵母菌,沒有酵母菌米酒就無法制成,因此蒸熟的糯米應放涼后加入酒曲。17.小麗同學在探究“酵母菌產生酒精所需條件”的實驗時,她在甲、乙裝置中各加入5克 新鮮的食用酵母菌、10克葡萄糖和200毫升水,均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下列對她的實驗設計及結果預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A.甲、乙裝置形成對照實驗B.實驗探究的條件為是否攪拌C.只有甲裝置可產生二氧化碳D.最可能產生酒精的是乙裝置18.下列有關食品保存和發酵食品制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干香菇脫去了水分,能保存較長時間B.制作腐乳和醬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C.冷藏食物不易變質,是由于低溫殺死了細菌等微生物D.真空包裝能延長食品保存時間,是因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長和繁殖解析:低溫冷藏能夠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不是殺死細菌等微生物。19.“春蠶到死絲方盡。”蠶絲的強度、韌性不如蛛絲。科學家將蛛絲蛋白基因轉移到家蠶體內,使桑蠶吐出與蛛絲類似的超級蠶絲。這種現代生物技術是( B )A.仿生技術 B.轉基因技術C.組織培養技術 D.克隆技術20.隨著科技的發展,科研工作者已經能應用克隆技術培育出動物新個體。如圖為克隆羊多莉誕生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C )A.多莉的外貌和母羊B最像B.多莉的誕生說明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C.多莉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D.多莉是一只母羊解析:多莉是由融合細胞發育成的,培育過程中沒有受精過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60分)21.(12分)圖一表示部分動物的進化歷程,圖二表示某些脊椎動物的心臟結構,圖三表示華南兔的進化過程。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是 魚類 。(2)從圖一可以看出,C、E兩類動物都是由古代 爬行 動物進化來的。(3)圖一中具有乙心臟結構的動物類群是 C、E (填字母序號),該心臟結構運輸氧氣的能力最強,由此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水生到陸生, 從簡單到復雜 ,從低等到高等。(4)如圖三表示華南兔的進化過程,具有 有利變異 的個體生存下來這種現象叫適者生存,華南兔物種的形成是 自然選擇 的結果。22.(24分)圖一表示某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二表示某條食物鏈中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圖三表示該生態系統的碳循環。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添加的生物成分與圖三中的 C (填字母序號)相對應。(2)圖一的食物網中有 5 條食物鏈。(3)圖二中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則乙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 昆蟲 。(4)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圖三中 ① (填數字)過程開始的。在綠色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中,若鷹獲得1千焦的能量,最多需要綠色植物提供 100 千焦能量。(5)森林生態系統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 營養結構 復雜,自我調節能力 強 。(6)森林公園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看,這種現象屬于 生物影響環境 。23.(24分)閱讀資料,請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兩山兩水六分田”的自然稟賦造就了金壇區獨有的山水田園風光,其中最具地標性的景觀之一是長蕩湖。這里湖水清澈,水草豐茂,為野生鳥類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2022年,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共觀測到鳥類18目53科 222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鶴、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黃胸鹀和青頭潛鴨。資料二:曾經的“母親湖”不堪重負。湖內,圍網密度過大,富營養化趨勢明顯;湖邊,各類污染入湖,湖水水質惡化。從2004年開始,對長蕩湖生態環境實施了全面整治,長蕩湖生態環境逐步得到了改善。(1)金壇“兩山兩水六分田”的自然環境體現了 生態系統 的多樣性。長蕩湖鳥類種類多體現了 物種 的多樣性,其本質是由 遺傳 的多樣性決定的。(2)長蕩湖為金壇人民提供了豐富的魚、蝦、蟹等食物,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直接使用 價值。它還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污水、調節氣候等巨大的 間接使用 價值。(3)資料二中,長蕩湖水質變差的主要原因是 湖內圍網密度過大,富營養化趨勢明顯;湖邊各類污染入湖 。(4)2019年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式建成,這屬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措施中的 就地保護 (填“就地保護”或“遷地保護”)。實現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你我都是行動者。作為一名中學生,在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方面,你準備怎么做? 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并將其傳達給他人(或參加環境保護社團或課外活動,參觀動物園、野生動物保護區或自然保護區,學習關于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積極參與植樹活動;保護野生動植物和它們的棲息地;不購買非法野生動植物制品) (寫出一條即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濟南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綜合質量評價卷(一)含答案.docx 濟南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綜合質量評價卷(二)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