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5.關鍵詞“冊封”“平定安史之亂”“絹馬互市”可以印證與唐朝建立了親密關系的少數民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檢測族是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A,突B.回紇C.吐蕃D.襪褐七年級歷史(統編版)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計36分)6.唐朝時,一位新羅(今朝鮮半島)人來到中國留學和任官,其《桂苑筆耕集》對研究晚唐揚州考生注意:本試卷共6頁,滿分60分,時間60分鐘。1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俗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他是(題號分A.阿倍仲麻呂B.崔致遠C.僧一行D.成吉思汗材料得分7,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659年唐朝政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國家藥典《唐新本草》。這些史實主要表明,唐朝中醫藥學的發展得益于區縣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A.印刷技術的進步B.商品經濟的繁榮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C.科舉制度的完善D.國家力量的支持學校L.隋朝能夠統一全國的條件包括()一摘自《儒林公議》卷上8.隋唐時期,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寺院大量占有土地和勞動人口,引發社會經濟問題,儒學①人民渴望統②北方民族大交融③社會經濟的發展④大運河的開通圖A圖B正統地位也受到挑戰,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滿。其中韓愈在思想方面主張()班級A.①②③B.①2④C.①③④D.②3④(1)年,唐朝建立,材料一中圖A人物繼位后堅持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在位20多A.編訂戶籍,核實戶口B.抑制權貴,整頓吏治2.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列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年,開創了唐朝的繁榮局面:960年趙匡胤在開封東北的(地點)兵變后,隨即回師C.抨擊佛教,復興儒學D.掌握規律,支配自然考場識為武則天撰寫的一句碑文。其中最恰當的應是9.北宋時,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縣的長官,設轉運使統管地方財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奪取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圖B現象的出現與宋朝實施的方針有關,使文官A.甲同學:太原起兵,平定起義,建立大唐入禁軍,拱衛京師。這些措施有利于()得到重用,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3分)考號B.乙同學:知人善任,善于納諫,開創“貞觀之治A.強化中央集權B.提高行政效率C.削弱宰相權力D.防止宦官專權材料二秦漢以來,地方行政區劃一般是依據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歷史傳統來確定,即所C丙同學:不拘一格,鞏固邊疆,“政啟開元,治宏貞觀10.下列有關王安石變法的表述,正確的是謂的“山河形便”。從元朝開始,行政區劃主要以中夾軍事控制為目的,行省劃分采取“犬牙交錯”D.丁同學:勵精圖治,重用賢才,步入“開元盛世A.背景:黃巢起義爆發B.目的:實現富國強兵的原則,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力求破除東西橫向走勢的山川險阻,從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險3.工匠精神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C.內容:廢除井田制度D.影響:奠定統一基礎而守、制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品,創造出許多精品。下列四件文物中屬于唐代手工業精品的是11.為“還我河山”,右圖歷史人物率部抗擊一摘編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講》A.遼軍B.西夏軍(2)元世祖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在中央設置哪一機構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C.金軍D.元軍岳飛塑售(1分)依據材料二,指出元世祖進行行省劃分的原則。(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今天中國的省12.在邊疆地區,元朝統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統治。其采取的管理措施有從建制到名稱上與元朝行省制度的關系。(2分)】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和同開教煌雕版印刷品《金剛經)卷首金士馬交戰磚雕①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ABD②在西北地區,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軍政事務4.下列對唐朝滅亡后出現的五代十國的敘述,正確的是③在西藏地區,設立宜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A.西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延續B.隋末農民起義的繼續④采取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C.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政權分立D.唐末藩鎮制據的延續A.①②B.③④c.①3D.②④[七年級歷史期中檢測A-統編版第1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期中檢測A-統編版第2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期中檢測A-統編版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