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一年級陽光調研試卷生物2025.04試卷說明:本卷滿分為50分,開卷考試,考試時間為50分鐘。請根據要求答題,并將所選答案用B鉛筆準確填涂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不得分。(注: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準考號等填涂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僅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選對者得1分,共40分。)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命力的畫面,詩句中的“苔痕”所指的植物類群是A.綠色植物B.種子植物C.蕨類植物D.苔蘚植物2.蝙蝠能夠飛行,但不屬于鳥類,而屬于哺乳動物,主要理由是A.有四肢B.心臟有四腔C.體溫恒定D.胎生、哺乳3.如圖所示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羅漢松狼尾蕨金魚藻葫蘆蘚水綿A.都通過種子繁殖后代B.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C.都生活在水中D.都有根、莖、葉的分化4.2024年11月8日,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隱身多用途戰斗機殲一35A在珠海公開亮相。殲—35A的機身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鈦合金都具有質量輕、強度高等特點,不僅能夠承受飛行時的復雜環境還能降低機身重量。飛機是模仿鳥類的仿生設計,下列關于鳥適于飛行的特征錯誤的是A.鳥的身體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少飛行阻力B.鳥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C.鳥飛行的動力來自兩翼上的肌肉D.鳥的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的內部中空,可減輕體重5.白鱘是長江特有物種,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是距今1.5億年前的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下列對長江白鱘的描述錯誤的是A.身體呈流線型B.體內無脊柱C.用鰓呼吸D.用鰭協調游泳初一生物第1頁共8頁6.關于下列四幅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細胞壁②二碧腰傳物質液泡3-細胞壁甲:植物細胞乙:酶母菌丙:細菌A.①是葉綠體,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B.丁細胞是病毒,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②是細胞核D.③是未成形的細胞核(擬核)7.動物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蚯蚓通過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適于生活在潮濕的土壤環境B、蝗蟲的后足發達,有兩對翅,適于在陸地上跳躍和空中飛行C.魚靠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及鰭的協調配合在水中游泳D、青蛙成體的肺結構復雜、且發達,適于生活在陸地上8.、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中藥千金藤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之功效。如圖所示為千金藤植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千金藤沒有真正的根果實B.千金藤屬于種子植物C.千金藤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D.千金藤能適應陸地的生活環境9.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多發于青少年,又稱“青春痘”,痤瘡癥狀加重的原因之一是毛囊中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最終誘導并加重炎癥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痤瘡丙酸桿菌能自己制造有機物供其利用B.痤瘡丙酸桿菌與人之間屬于捕食關系C.痤瘡丙酸桿菌通過芽孢和孢子繁殖后代D.痤瘡丙酸桿菌與人體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10.如圖是魚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圖,a和b代表結構,①和②代表水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魚在水中呼吸時,口和鰓蓋同時張合B.b是魚的呼吸器官,富含毛細血管①C.相比于①處,②處二氧化碳減少D.鰓絲粘連在一起有利于氣體交換②11.“爆炒小龍蝦”和“炒花甲”是很受歡迎的美食,肉質都非常鮮美好吃。吃小龍蝦和炒花甲時,取下的“殼”分別是它們的什么結構A.外套膜和角質層B,外骨骼和外套膜C.外骨骼和貝殼D.貝殼和外套膜12.人們常說“菌從手來,病從口入”。人們的手上通常分布大量微生物,右圖所示的是無菌固體培養基經人手按壓并培養一段時間后菌落生長的結果。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B.手上的微生物都對人體有害C.我們應該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D,該培養基適合放在37℃恒溫環境中培養初一生物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