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聯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1十選擇性必修2第1課~第9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賈誼認為漢高祖“立諸子雒陽上東門之外,畢以為王,而天下乃安”。司馬遷則云:“吳有豫章郡銅山,濞…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這可用于說明,漢初A.政治穩定促進了小農經濟的快速發展B.血緣政治仍具有一定現實價值C.體制變革推動了強干弱枝局面的形成D.郡國并行維護了國家長治久安2.德國學者韋伯在《經濟與社會》(1921年首次出版)中指出:“行政人員必須由那些在技術上有能力的和長期任職的專家一官僚來擔任。盡管官僚從屬于他們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夠直接干預官僚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完成其應完成的具體工作。”這一主張A.表明分權與制衡機制失效B.可規避政黨間的爭權奪利C.契合了政府職能擴張需要D.意在強化政治精英的權力3.美國的分權制衡體現在五個層面:參議院與眾議院的分權制衡、三權分立制衡、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權力制衡、政黨間的分權制衡、公民社會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分權制衡。在美國的政治家們看來,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不是最重要的。這折射出美國A.政治體制的本質特征B.聯邦制與直接民主相結合C.踐行了天賦人權思想D.實現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4.秦簡《法律答問》載:“免老告人以為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此外,秦律有“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的規定。這反映出秦律A.開啟律令儒家化B.教化效果較為顯著C.法律體系較完善D.注重維護家庭倫理【高二年級期中聯考·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25-L.-618B5.下表所示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文藝創作的三種類型。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文藝創作類型文藝作品1《紅巖》(1961年)《紅日》(1957年)%紅旗譜》(1957年)2《山鄉巨變》(1958年)《創業史》(1960年)3《甲午風云》(1962年)《林則徐》(1959年)A.體現了八字方針的實踐價值B.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奠定基礎C.得益于文化領域的撥亂反正D.旨在消除我國城鄉之間的文化差距6.《漢書·食貨志》載:漢武帝統一嶺南后,任用當地民族首領為官,實行“以其故俗治,無賦稅”政策,并令“南陽、漢中以往,各以地比給初郡吏卒奉食幣物,傳車馬被具”。漢武帝實施上述舉措A.體現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方針B.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管理C.推動了嶺南各民族的封建化D.導致地方行政權逐步擴大7.1533年,英國議會頒布“禁止向羅馬教廷上訴法案”,強調:“英國由一個至高無上的國王來統治,他擁有相應的至高無上的尊嚴和王權。”1534年,頒布《至尊法案》,從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國領土范圍內享有至高無上的世俗統治權和宗教管轄權。這些法案的頒布A.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想傳播B.推動了新基督教教會的創立C.完善了英國的代議制民主D.促進了英國民族國家的發展8.下表所示為1996一2006年中國與部分國家的外交關系情況。據此可知,該時期中國1996年,共同確主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中國與印度2005年,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998年,建立致力于和平與發展的友好與合作關系中國與日本2006年,共同努力構建“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中國與印度尼西亞2005年,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國與菲律賓2005年,建立致力于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性合作伙件關系中國與哈薩克斯坦2005年,將中哈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件關系A.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B.重視推進國際社會的互信合作C.主導構建了區域政治經濟新秩序D.將外交重心轉向第三世界國家9.下表所示為唐朝的相關記載。這些記載反映了唐朝戶主邯壽壽,應受田一頃三十一畝,已受田四十四畝,未授田八十七《武周大足元年戶籍》畝,每年須足額蠟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粟二石戶內有深口者為課戶,無課口者為不課戶。諸視流內九品以上官及杜佑《通典》卷七《丁中》引男年二十以下、老男、廢疾、妻妾、部曲、客女、奴碑,皆為不課戶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戶令A.租庸調制的推行面臨困境B.政府減輕對農民人身控制C.土地兼并的現象得到抑制D.地丁稅合并征收得以實現【高二年級期中聯考·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25-L-618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