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明市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命題人:徐菡審題人:洪熙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及姓名,在規定的位置貼好條形碼。2.考生必須把所有的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選項框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選項框,不要填涂和勾劃無關選項。其他試題用黑色碳素筆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給定的答題框。4.考生必須按規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題,不按要求答題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負。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班級的同學們以“大運河”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展示出如下成果匯報卡,由此可直觀看出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成果二:示意圖看脈絡海河逐品成果一:公式“2十3十4=1”巧記知識點1:1條交通大動脈2:2700多千米。長洛陽貿河3:洛陽(中心)、涿郡、余抗3個城市。通濟乘4:永濟梁、通濟梁、邪溝、江南河4段。淮水長江江都跑江南河戰婚江余杭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B.使成都地區成為“天府之國”C.是隋朝走向滅亡的根源D,使南北方經濟文化聯系加強2.隋煬帝在對高麗的戰爭中,征發兵卒、役夫達三四百萬人,造成“耕稼失時,田疇多荒”的局面。為了躲避徭役兵役,農民不惜自殘肢體,稱做“福手福足”。這說明當時A,社會矛盾十分尖銳B,各行各業百廢待興C.民眾渴望國家統一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3.唐太宗在家訓《帝范·君體》中將其一生執政經驗進行高度濃縮,其中系夫民者,圖1體現了唐太宗國之先:A.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範國者,B.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君之本。C.虛心納諫的政治魄力D.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圖1第1頁共8頁4,殿試只考一題,考的是對策,為期一天。殿試一般不再淘汰人,只是將所有人排出次序,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又稱“金榜”,所謂“金榜題名”即指此。殿試制度創立于A.隋文帝時期B.隋煬帝時期C.唐玄宗時期D.武則天時期5.“本書從唐代某一農業用具發展源流入手,從改進其翻土作業裝置的構造、完善碎土裝置形制、替換傳導動力裝置、規格化調節耕作深淺的裝置、改良動能牽引裝置幾方面進行闡釋。”該書介紹的農業用具是A.耬車B.筒車C.曲轅犁D.直轅犁6.彭州唐昌縣建德草市,是一個新興的鄉村集市,“每及上春…其日商旅輩貨而至者數萬,珍纖之玩悉有,受用之具畢陳”。草市的出現反映了唐朝A.對外交流頻繁B.商品經濟發展C,中央集權衰落D,藩鎮割據出現7.杜甫在《無家別》中寫道:“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該詩句描繪的是安史之亂的A.背景B.特點C.影響D.過程8.“宋朝以前,畫中的花鳥、動物僅僅是人的襯景。五代十國戰事頻繁,改朝換代似乎就是朝夕之間的事,人們開始感嘆世事虛無,轉而把眼光投向無論世事如何變換我自巋然不動的大自然。所以開始臨摹描畫,試圖用畫筆留下自然的水恒之美。”材料主要體現了五代十國時期A.局部統一局面的出現B.社會動蕩及民生凋敝C,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強D.戰爭影響了藝術創作9.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秉持“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理念,各民族共同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親緣關系。唐朝時期,生活在今天東北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是A.靺蝎B.回紇C.吐蕃D.突厥10.表1為小明同學制作的讀書摘要,該摘要反映的歷史名人是表1讀書摘要一生要讀的100位中國名人27年,他離開長安,歷盡艱難險阻到達天竺,師從那爛陀寺戒賢法師,潛心研究佛法。645年,回到長安,由他口述,門徒記錄,寫成了《大唐西域記》。A.僧一行B.鑒真C,玄奘D.顏真卿11.隋唐時期,作為文化載體的書籍,因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從寫本時代開始逐漸向印本時代過渡。這可以用來說明隋唐時期A,儒家思想備受推崇B,技術革新推動文化發展C.書法名家人才輩出D.印刷技術完成向外傳播12.據孫思邈自己回憶:“因為我小時候身體差,家里給我買藥治病花了不少錢,最后錢花完了,只能自已醫治自已。”因此他注重養生,還重視治病的記錄,寫成了臨床醫學的模范書籍A.《傷寒雜病論》B.《千金方》C,《早發白帝城》D.《唐本草》13.韓愈說“文以載道”,柳宗元則說“即文以見道”,兩者都認為閱讀文章是為了認識道理、發現真理。除此之外,兩者的相似主張還有A,強烈抨擊佛教思想B.認為宇宙是元氣構成的C.重視對官吏的考核D.強調詩歌直面社會現實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