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練習題一、選擇題1.武王伐紂滅商的戰役是( )A.涿鹿之戰 B.牧野之戰C.國人暴動 D.城濮之戰2.小亮同學在預習《夏商周的更替》一課時把公元前1046年這個時間用紅色的筆重點圈了出來。這一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涿鹿之戰 B.武王伐紂 C.夏朝建立 D.秦朝滅亡3.“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世襲)以為禮。”《禮記》里的這段敘述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商湯滅夏 B.堯傳位給舜 C.舜傳位給禹 D.禹傳位給啟4.下圖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圖,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對應正確的是( ) A.周王—士—卿大夫—諸侯 B.國王—諸侯—卿大夫—士C.諸侯—國王—卿大夫—士 D.諸侯—卿大夫—士—周王5.《左傳》中記載:在一個重要的儀式上,司空(官職名)冉季載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賜疆土,司徒(官職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賜平民、奴隸。這一儀式反映出西周實行(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察舉制 D.分封制6.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進入比較成熟的國家形態,那是因為夏朝( )A.創立了禪讓制度B.產生了封建制度C.實行了分封制D.組建了政府和軍隊,并制訂了刑法7.2023年暑期熱播電影《封神第一部》改編自明代長篇小說《封神演義》,該小說描述有關于“炮烙之刑”“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場景,與此殘暴統治有關的是( )A.商湯 B.商紂王 C.周厲王 D.周幽王8.下列有關中國古代朝代、歷史時期興替呈現正確的是( )①夏→商②西周→東周③戰國→春秋④商→西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人們常稱北京一帶為燕薊之地,山東為齊魯大地,山西為三晉之地。這些地名的由來從歷史上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哪一制度( )A.皇帝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10.如下圖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這件器物造型獨特,由眾多細小的綠松石片精心拼合而成,工藝極為精湛。它的出土體現了( )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A.二里頭時期已出現成熟文字 B.當時高超的手工業制作水平C.二里頭文明來源于外來文化 D.二里頭時期已進入青銅時代11.如下圖所示,二里頭都城為宮城居中、顯貴拱衛、分層規劃、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這表明當時( )A.平民生活富足 B.城市具有規劃性C.都城商鋪林立 D.手工業發展迅速12.關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傳承,史書中有不同的記載內容 出處“帝禹……以天下授益……益讓帝禹之子啟” 《史記·夏本紀》“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 《戰國策·燕策一》據此能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啟用武力奪取王位 B.啟最終登上王位C.益將王位讓于啟 D.禹直接傳位于啟二、材料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悲,天下為家,……是謂小康。”——《禮記·禮運》材料二 公元前11世紀,在牧野之戰中周人戰勝了曾經相當強大的商人,獲得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權。為了能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迅速建立并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推行了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李風琴《西周分封制與西歐中世紀分封制之比較》材料三 夏、商、周三朝是中國古代文明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商、周政權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權的更迭一樣,也是通過大規模的戰爭實現的。——摘編自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分別對應哪種制度?(2)據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制的背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分封制實施后產生的政治作用。(3)根據材料三指出夏、商、周三朝政權的更迭的方式是什么,并通過夏、商政權更迭的相關史實論證。三、綜合題14.學習和了解歷史的途徑多種多樣。通過不同的途徑,我們可以了解和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讓歷史學習更有趣。請結合下列資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表格梳理】材料一: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朝代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重大事件夏朝 約公元前2070年 ① 夏朝的建立標志著② 產生商朝 約公元前1600年 商湯 ③ (戰役),商朝滅亡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年代),西周被犬戎族所滅)(1)請你將材料一中的表格補充完整。學習了夏商西周的興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史料分析】材料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意思是將土地分給親戚和功臣,讓他們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國家,讓這些國家作為藩籬保衛周朝)——《左傳》(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實行什么制度?西周實行這種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地圖學史】材料三:歷史地圖可以直觀地再現歷史,觀察下圖。(3)依據材料三《周初分封諸侯國示意圖》,歸納出周初諸侯國的分布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哪些人能夠成為諸侯?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個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終日飲酒作樂。商部落的首領起兵打敗他。夏朝滅亡,商朝建立。材料二:商朝的最后一個王,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收取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的一次戰役中,他被周武王打敗,商朝滅亡,周朝建立。材料三:他橫征暴斂,與民爭利,弄得民不聊生。公元前841年,國都的民眾起來反抗他的暴政。他帶著親信踏上了逃亡之路。(1)材料一中的“夏朝的最后一個王”指的是誰?(2)材料二中的“商朝的最后一個王”指的是誰?材料中的“一次戰役”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誰?材料涉及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4)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5)三則材料給今天帶來哪些啟示?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B D D B B C B題號 11 12答案 B B13.(1)禪讓制。世襲制。(2)背景:周人戰勝了商人,獲得了對中原地區的繞治權。作用:鞏固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3)方式:大規模戰爭。論證:商的首領湯趁夏朝統治面臨崩潰之時,聯絡周邊民族,起兵攻伐,推翻夏朝統治。14.(1)① 禹,② 中國王朝,③ 牧野之戰,④ 公元前771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統治者要實施仁政。(2)分封制;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3)大都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宗親和功臣。15.(1)桀。(2)紂;牧野之戰。(3)周厲王國人暴動。(4)統治者實行暴政。(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統治者要實行仁政,關心百姓,重視人才等,符合題意即得分。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