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秦統一中國》練習題一、選擇題1.秦統一后推行的書寫標準字體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 )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漢朝3.如圖所示是中國古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下列關于這位歷史人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秦始皇A.統一了六國 B.任用商鞅實行變法C.自稱“始皇帝” D.統一車輛形制4.如圖所示,體現秦朝治理國家的政治措施,其中負責監察百官的職務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樞密使5.“六王畢,四海一”“六王失國四海歸”。材料體現了秦朝( )A.修筑萬里長城,北擊匈奴 B.建立中央集權,影響后世C.統一文字貨幣,發展生產 D.結束分裂局面,統一中國6.歸納概括是一種常用的學習知識的方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整體化。如圖是學習與秦始皇有關的知識中,常見的圖示歸納。那么下面兩個圖示集中反映了哪一個中心主題( )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7.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統一使用一種貨幣(如下圖)。這種貨幣為( ) A.圓形方孔半兩錢 B.五銖錢 C.開元通寶 D.銀元8.下圖是一位同學復習中國古代史時繪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圖,這個朝代是(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9.商祖白圭是戰國時期洛陽著名的商人,也是商業行業最早收授門徒的人,他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只有隨機應變,巧用計謀方可立于不敗之地。公元前210年他的弟子到咸陽購進一批貨物,付賬時應該用( )A. B.C. D.10.文物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如果文物會說話,秦朝文物會說( )A.“彩陶盆”讓你領略先人的工藝B.“賈湖骨笛”陪你分享遠古音樂C.“圓形方孔半兩錢”帶你了解市井百態D.“勾踐劍”帶你見證春秋時的動蕩不安11.秦朝實現統一后,在地方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A.世襲制 B.郡縣制 C.禪讓制 D.行省制12.秦滅六國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并大力修筑馳道、加固長城等。這些措施的重要歷史影響是( )A.加重了人民負擔 B.緩和了社會矛盾C.鞏固了國家統一 D.凸顯了皇帝權威二、材料題13.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提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君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閱讀圖片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截! 揮劍決浮云, 諸侯盡西來。 ——李白《古風》圖一 圖二(1)根據材料一兩幅圖片歸納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兩大貢獻?(2)根據圖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意義是什么?材料二:閱讀以下三幅圖片(3)根據材料二,依次歸納秦始皇為鞏固統一采取的措施?(4)綜合上述問題和所學知識,請你談一談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發展的影響?三、綜合題14.統一篇:材料: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1)材料中“掃六合”是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意思。那本詩當中的“秦王”指的是誰?本詩當中的“秦王”于何時完成了統一大業?并將國家的都城定在哪里?(2)秦的統一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義何在?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的統一,反映了春秋戰國時代歷史的大趨勢,具有堅實的基礎。隨著商業與交通的發展中原地區與周邊地區的聯系比以前更為密切,正如《荀子》所說,當時已經出現“四海之內若一家"的狀況。各國的變法雖然有程度不同的差異,但總體目標是一致的―—打擊舊勢力,扶植新勢力。這種同一性為統一奠定了基礎。秦國的商鞅變法,比其他六國的變法更為徹底,取得了國富兵強的結果,而且社會體制也顯得更為先進,由它來完成統一是水到渠成的事。——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材料二 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只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六王畢,四海一"的偉業。從此,一個廣袤的統一帝國就在中國歷史上誕生了。——摘編自楊松華《大一統制度與中國興衰》材料三 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權歸皇帝一人掌握?;实劬哂兄粮邿o上的權力,表現為高度的中央集權。這是占主導地位的制度。——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四 他(秦始皇)通過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中實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發達的中央管理體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將自己凌駕于政府之上,最終為大一統制度的實現奠定了君主集權和官僚統治的組織保證。……建立起統一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推行了“九州共貫""六合同風"的巨大統一工程,鑄就了中國古代大一統制度的雛形。——摘編自楊松華《大一統制度與中國興衰》(1)結合材料一并聯系所學知識,說一說秦統一的時代背景。(2)秦國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畢、四海一”的偉業 (3)材料三中所說的“制度”是什么 該“制度”是由誰創立的 根據材料三,指出該“制度”的特點。(4)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分析,秦始皇在經濟、軍事方面對“中國古代大一統制度"的形成還作出了哪些貢獻?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C D D A A C C題號 11 12答案 B C13.(1)貢獻: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2)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3)措施: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4)影響: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14.(1)嬴政 公元前221年 咸陽(2)意義:結束春秋戰國以來的混戰紛爭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1)統一是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中原地區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加強;各國的變法為統一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2)公元前221年。(3)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嬴政(或秦始皇)?;实蹞碛兄粮邿o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高度的中央集權。(4)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北擊匈奴,修筑長城;開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