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啟用前注意保密試卷類型:B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二)歷史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已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填涂考生號。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左傳》載“禹合諸侯於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意思是大禹在涂山召集各地部落首領舉行政治會盟,參與的部落將玉器和絲帛作為貢品。這反映了大禹時代A.多元一體的早期國家形態略見雛形B.禪讓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C.商業貿易成為松散部落聯盟的紐帶D.尊卑有序的禮樂制度確立2.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以及龍崗素簡中均有關于侵占阡陌道路和破壞他人田地的處罰規定。這表明當時政府A.保護井田制度B.規范市場交易秩序C。維護小農利益D.抑制社會貧富分化3.785年,唐朝使節楊良瑤出使西亞的黑衣犬食。楊良瑤使團從長安出發抵達廣州,由海路經波斯灣到達大食首都巴格達。此次出使路線的選擇,緣于A,開明的民族政策B,西北地區形勢的緊張C.藩鎮獨立性受限D.開胖海上絲路的需要歷史試卷B第1頁(共6頁)4.元朝政府在指定開放的港口設市舶司,出港商船回航時,必須抵達原市舶司所在地,不準“漏舶”,即不準偷稅漏稅。元政府還低息貸款資助“海舶市諸番者”。據此可推知,當時A.運河航線日漸衰落B.官府壟斷海外貿易C.外貿稅收受到重視D.朝貢貿易受到沖擊5.萬歷年間,皇帝派遣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分赴各地。礦監以“開礦”名義征礦稅,若實際無礦可采,則向地方攤派“礦銀”;稅使在商路市集等處設卡征收鹽稅、茶稅、關稅等,隨意提高稅率或重復征稅,脫離戶部監管。這一做法A.通過官督商辦模式發展了民間商業B,強化了以皇權為核心的財政集權C.延續重農抑商政策以遏制商品經濟D.利用稅制改革實現了財政貨幣化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建省,建立起與內地相同的以督撫為首、道府州縣令為輔的地方行政機制;改革新疆地方官員的選拔任用制度,滿、漢、少數民族均用,并實施科舉入仕。這些做法A.提升了應對邊疆危機的能力B.體現了因俗而治的統治政策C.標志著清朝疆域的基本奠定D.促進了改土歸流政策的實施7.創辦于1925年的“廣州政治講習班”,名為國民黨主辦,實際由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先后主持,學員以湘籍青年為主。講習班的教學內容包括政治課程和軍事課程,以政治課程為主,其培養的革命干部或隨軍或派回湖南工作。該講習班的開辦A.遵循了政治建軍的基本原則B.為國民黨一大召開奠定基礎C.踐行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D.為北伐順利推進創造了條件8.1930年,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優待士兵條例》,其中規定:“幫助士兵家屬做工…無人做工者,折銀津貼其家屬”“士兵在紅軍服務期內,家中發生不測事情…當地政府應設法援助”等。這些政策A.致力于鞏固革命統一戰線B.利于激發群眾的革命熱情C.贏得了社會各階級的支持D.鼓勵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9.以下是1948年8月頒布的《哈爾濱特別市戰時暫行勞動條例》(摘選):第二條發揚工人職員之勞動熱忱,以發展公營企業與合作企業。規定正確勞資關系,以幫助私人工商業之正常發展。適當的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戰時之必需生活。廢除對工人施行的半封建的超經濟剝削。第三條勞動者享有一切民主自由權利,政府以法律及一定物質條件保障之。由此可知A.新中國有步驟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B.國民政府試圖扭轉戰爭局勢C.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了城市D,新民主主義的理論得到實踐歷史試卷B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