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學業水平抽樣評估七年級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2、本試卷共6頁,總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卷I(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2分,共50分)1.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先后三次實現全國性的大一統局面,其中,完成589年這次統一大業的主角是A.隋文帝B.隋煬帝C.唐太宗D.唐玄宗2.隋代的富足在傳統史學中備受關注。隋煬帝在位時,于全國多地大規模興建糧倉,長安、太原、洛陽等地倉庫囤積布帛數以千萬匹計。然而,如此富庶的隋朝卻如曇花一現,迅速走向滅亡,其主要原因是A.隋煬帝的暴政B.統治政策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C.地方豪強勢力擁兵自立D.隋朝修建大運河耗費國力3.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沖破我國東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決了開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難題,展示了我國土地測量和水利水運等科技成就和創新能力。這體現了A.江南地區的開發B.運輸工具的改進C.農耕文明技術的積累D.工程組織協調的高效4.“主納忠諫,臣進直言,蔚然成風”,是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貞觀之治”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A.房玄齡B.杜如晦C.魏征D.宋璟5.初中歷史課程強調“以中外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為基本線索,突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隋唐時期最顯著的階段性特征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翻6.貞觀年間,唐太宗曾對大臣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歌正。”唐太宗這段話可用以研究A.科舉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鎮割據現象D.重文輕武政策7.“客落古行宮(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宮花寂突紅(只有宮花寂突地艷紅)。白頭宮女在(幾個滿頭白發的宮女),閑坐說玄宗(閑坐無事談論唐玄宗)。”這是唐朝詩人元稹感懷歷史的一首小詩,詩中的“白頭宮女”談論的可能是唐玄宗A.知人善任開創大唐王朝B.改唐為周成為唯一女皇帝C.勵精圖治迎來“開元盛世”D.貪圖享樂引發黃巢大起義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掃描全能王創建8.他被譽為“詩圣”,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抒發悲憤凄婉之情,因此其詩作有“詩史”之稱。“他”是A.屈原B.杜甫C.蘇軾D.陸游9.唐代,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動;女性日常服飾的等級性沒有那么嚴格,傾向于流行什么就穿什么。這說明唐朝時期A.奢摩享樂之風盛行B.商品經濟高度繁榮C.社會風氣開放包容D.尚武風氣盛行一時10.如果把唐朝的興衰過程看做一個拋物線形狀(如下圖所示),那么①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618年755年907年A.安史之亂B.藩鎮割據C.黃巢起義D.唐蕃會盟11.“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時破格任用人才,發展科舉制度,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這段描述中的“她”是A.武則天B.唐高祖李淵C.呂后(呂雉)D.文成公主12.“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未,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材料描述的這種以水力作動力的灌溉工具是A.耬車B.翻車C.筒車D.秧馬13.唐朝滅亡后,我國歷史再次進入一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戰事不斷,人民生活困苦。以下對五代十國的評價哪條不符合史實A.五代在北方,十國在南方B.五代十國是藩鎮割據的延續C.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均為武將D.分裂中蘊含著統一的趨勢14.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后梁軍隊三次掘開黃河堤防拒敵,造成連年水災,人民流離死亡。農民被迫反抗,要求消滅割據,建立統一國家。可見A.分封同姓釀成八王之亂B.社會危機下人民渴望統一C.政權頻繁更迭民不聊生D.安史之亂造成了巨大破壞15。“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與下列哪一歷史人物有關?A.李世民B.趙匡胤C.鐵木真D.朱溫16。“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這種現象出現于A.隋朝時期B.唐朝時期C.北宋時期D.元朝時期17.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的狀元郎陳光咨,箭術超群,出神入化。經常在家射箭,結果有一天他母親怒罵道:“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豈汝先人志邪?”陳母的話體現出A.宋朝注重以孝治天下B.宋朝強干弱枝,守內虛外七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