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高一年級期中聯考試卷歷史學科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古姆諾帕里亞節起源于公元前?世紀中葉,是斯巴達城邦為紀念戰爭勝利而創設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最炎熱的7月舉行,歷時數天。這期間,人們吟唱頌歌以紀念眾神和斯巴達英雄,還舉行少年和成人的體育表演。據此可知,該節慶有助于斯巴達()A.強化軍事訓練B.完善民主決策機制C.形成多神崇拜D.強化公民集體認同2.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指出:埃及的尼羅河被視為取之不盡的水源,并且形成了一個豐美的沖擊地帶…埃及文明的創造者們利用了這個條件,創造了一種和它兩側的游牧社會形成強烈對比的社會。他意在強調()A,地理環境深刻影響了埃及文明B.國家的政治文化源于自然環境C.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的互動性D.農耕文明相對游牧文明更穩定3.如圖(陰影部分)所示的歷史事件(路線盔界界(加米掃亞歷山巴比度斯波利期阿拉伯阿拉伯海A.傳播了基督教思想B.開啟了希臘化時代C.推廣了阿拉伯數字D.擴大了波斯的統治4.考古學家在哈薩克斯坦巴澤雷克墓葬(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發現三類文物:一是希臘神話主題鎏金銀盤(材質含阿富汗青金石);二是中國漢代銅鏡殘片(紋飾與草原動物風格混合);三是波斯連珠紋織錦(使用中國桑蠶絲)。這些材料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結論是()A.絲綢之路貿易在當時比較盛行B.亞歐之間存在早期的文明互動C.希臘文化在這一時期逐漸傳播D.波斯帝國奢侈品貿易比較盛行5.據統計,13世紀英格蘭的勞役地租僅占地租總量的1/3,貨幣地租占到2/3;14世紀末,貨幣地租已在英國居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比如:1352年英國卡塞爾庫姆莊園的農奴勞役全部被廢除,均折算成貨幣地租。這一變化()A.有利于促進英國農產品的商品化B.反映了英國農業結構的重大變革C.改變了鄉村經濟的自給自足模式D.促使農民徹底擺脫土地依附關系第1頁,共6頁6.《查士丁尼法學階梯》開篇寫道:“法律應尊重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以公平原則調和不同族群的關系,尤其要在涉及異邦人貿易、遺產繼承等事務時,用統一的尺度衡量正義?!睋丝芍_馬法(A.有利于促進跨區域商貿B.確立了私法的核心地位C.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解決了族群的矛居沖突7.9世紀巴格達智慧宮的一份手稿記載:“中國工匠傳授的造紙術,使我們的抄寫員工作效率提升了十倍。如今在巴士拉的市場,一冊《幾何原本》的售價僅相當于過去羊皮紙成本的五分之一?!边@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率先實現造紙術的革新突破B.在歐亞貿易中處于支配地位C.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西方文化D.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8.10世紀,日本莊園領主私自發行“私鑄錢”,導致市場流通貨幣雜亂:新羅王朝雖設立鑄幣機構發行“開國通寶”,但民間仍盛行以物易物:宋朝通過“錢引務”嚴格管控紙幣發行,形成“交子”“會子”體系。由此可知當時東亞各國(A.商品經濟處于衰退階段B.中央集權程度差異明顯C.貨幣體系模仿中國錢制D.貨幣管理阻礙貿易發展9.14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游記中記載:“(摩加迪沙)是一座極大的城池。當地人有許多駱駝,每日屠宰數百峰?!麄兪且恍姾返纳倘?。當地出產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無上珍品,運銷埃及等?!边@則材料可用于研究()A.中世紀東非城邦的商業發展狀況B.阿拉伯帝國跨撒哈拉貿易的繁榮C.奧斯曼帝國對印度洋貿易的控制D.葡萄牙人在東非沿岸的殖民活動10.中國社會科學院利科潘遺址考古發現,瑪雅城邦科潘的8N-11貴族居址具有以下特征:北側中心建筑設有特殊通道,是進入王室核心區的禮儀場所,出土了黑曜石祭祀刀具、神冠雕刻等物品,這一發現說明瑪雅城邦()A.官僚體系規范社會秩序B.商貿網絡維系城邦運轉C.神權統治滲透政治生活D.原始聚落尚未形成國家11.15世紀末,威尼斯商人經阿拉伯中間商購買的印度胡椒價格達原產地50倍,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下令所有航海學校必須研究繞過非洲的航線,聲稱“不能讓異教徒扼住基督徒的咽喉”。這說明新航路開辟源于()A.傳播宗教與軍事征服的雙重需要B.經濟利益與技術準備的協同作用C.殖民擴張與人口遷徙的互動關系D.王權強化與商業資本的利益沖突12.1497年-1498年,達·伽馬率船隊繞過好望角駛達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對兩次航行認識正確的是()A.都得益于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B.都促使歐洲加快殖民擴張C.都開辟了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D.都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性13.甘蔗原產于亞洲,印度和中國是最早種植甘蔗的國家。15世紀末,西班牙殖民者將甘蔗引入美洲,18世紀后,蔗糖產量激增,歐洲社會對糖的消費激增,果凍、布丁、乳酪等甜食盛行,英國甚至出現“嗜糖成癖”的現象。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開辟推動物種交換B.歐洲商業革命改變消費習慣C.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驅動D.英國工業革命提升生產效率14.17世紀初,荷蘭與英國為爭奪東印度群島的香料貿易權爆發激烈沖突。1623年,兩國簽訂《安汶條約》,荷蘭獲得東印度群島的控制權,英國則退出該區域并轉向印度發展貿易。這一條約的簽訂(A.是歐洲均勢外交的體現B.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的反映C.確立了國家主權的原則D.加深了對全球整體性的認識15.漢薩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其加盟城市原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結盟,宗教改革后,這些城市改宗新教,與天主教皇室矛盾加刷,轉而聯合丹麥、瑞典等新教勢力。這一變化主要說明宗教改革()A.阻斷了德意志內部的商業聯系B.推動了德意志政治勢力重組C.使帝國城市獲得完全獨立地位D.加速了德意志統一市場形成第2頁,共6頁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高一年級期中聯考參考答案歷史學科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目34567P910答案ABBAADBA題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Q日CDCA題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0D子D◇AO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古姆諾帕里亞節是為紀念城邦英雄而設立,集體頌歌培養共同歷史記憶;節日期間,人們吟唱頌歌以紀念眾神和斯巴達英雄,還舉行少年和成人的體育表演,體育表演強化集體意識;舉行這樣的公共節日,有助于塑造公民的共同經歷和情感,有利于增強公民集體意識,維護城邦團結,凝聚城邦公民意志,故選D項:這樣的公共節假日,并不能直接強化軍事訓練,排除A項:斯巴達并沒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項:多神崇拜在斯巴達早已有之,并非通過節假日來形成多神崇拜,因果顛倒,排除C項。2.【答案】:A【解析】:A,地理環境深刻影響了埃及文明。湯因比明確指出,埃及的獨特條件(尼羅河的水源和沖積地帶)是其文明形成的關鍵。埃及人利用這一地理條件,發展出與游牧社會截然不同的社會結構。題干核心在于強調地理環境對文明形態的塑造作用,因此該選項準確契合題意。B.國家的政治文化緣于自然環境。雖然地理環境可能間接影響政治文化,但題干僅提到埃及社會與游牧社會的對比,并未具體涉及政治制度或文化傳統的形成。此選項將范圍擴大到“政治文化”,缺乏直接依據,屬于過度延伸。C.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的互動性?!盎有浴蓖ǔV鸽p向影響,但題干更強調尼羅河提供的自然條件對埃及文明發展的單向促進作用,而非文明對尼羅河的改造或雙向作用。因此,該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不如A選項精準。D.農耕文明比游牧文明更穩定。題干僅對比埃及農耕社會與游牧社會的差異,未提及兩者穩定性的比較。此選項屬于無依據的推斷,偏離了湯因比的論述重點。3.【答案】:B【解析】:根據“亞歷山大”“馬其頓”“波斯”等,可以判斷該地圖為亞歷山大東征線路圖,開始于公元前4世紀。A.基督教誕生于公元1世紀,時間不符合,排除。B.希臘化時代始于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公元前4世紀),其帝國版圖橫跨希臘、埃及、波斯及印度河流域,促進了希臘文化與東方文明的融合。圖中陰影部分展示的是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范圍或文化交流路徑,此選項正確,符合“開啟希臘化時代”的典型歷史定位。C.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印度,經阿拉伯學者改進后傳入歐洲,時間與希臘化時代相差較遠,排除。D.波斯帝國的擴張早于亞歷山大時期,后來被亞歷山大帝國取代,故此選項錯誤。4.【答案】:B【解析】:A:材料中的文物確實涉及多個地區的物品,不僅僅涉及到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關系:其次,材料當中無法提取出“盛行”的相關信息::空間在哈薩克斯坦,屬于歐亞草原地帶,游牧民族活躍的區域。文物中的混合風格表明不同文明的元素結合,而青金石來自阿富汗,蠶絲來自中國,說明物品經過長途傳遞,可能通過游牧民族的遷徙和貿易活動。因此B選項合理,符合材料信息。C:材料中的希臘風格銀盤可能來自貿易或文化交流,而非戰爭。沒有提到戰爭相關的證據,如兵器或征服痕跡,因此C選項缺乏材料支持,屬于錯誤選項。D:波斯帝國在公元前330年已滅亡,而材料中的時間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此時波斯帝國不存在,因此D選項時間不符,屬于錯誤選項。5.【答案】:A【解析】:選項A:貨幣地租的普及迫使農民必須將部分農產品投入市場換取貨幣,以支付地租。這客觀上推動了農產品流通與市場交易,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莊園經濟逐漸融入更廣泛的商業網絡。選項B:地租形式的變化屬于生產關系調整(分配方式),而非農業結構(如作物類型、生產技術、土地所有制等)的根本性變革。因此貨幣地租并未改變土地所有權或耕作方式,農業結構未發生本質變化。選項C:貨幣地租雖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材料并未體現這一時期農村日常生活用品的獲得方式,因此不能充分說明“自給自足模式”的改變。選項D:貨幣地租減輕了農民對領主的人身勞役依附,但未徹底解除土地依附關系。農民仍需租種土地并繳納地租,土地所有權仍歸領主所有。6.【答案】:A第1頁,共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高一級聯考歷史 參考答案.pdf 廣東省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