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過程問題目標要求 1.掌握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知道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和多解性。2.能靈活處理多過程問題。考點一 自由落體運動1.條件:物體只受重力,從靜止開始下落。2.運動性質: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3.基本規律:(1)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v=gt。(2)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h=gt2。(3)速度位移關系式:v2=2gh。1.重的物體總是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 )2.同一地點,輕重不同的物體的g值一樣大。( √ )3.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 )4.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1 s內速度增加約9.8 m/s。( √ )5.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從某高度由靜止下落,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之差恒定。( √ )例1 (2024·廣西卷·3)讓質量為1 kg的石塊P1從足夠高處自由下落,P1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1,再將P1和質量為2 kg的石塊綁為一個整體P2,使P2從原高度自由下落,P2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2,g取10 m/s2,則( )A.v1=5 m/s B.v1=10 m/sC.v2=15 m/s D.v2=30 m/s答案 B解析 重物自由下落做自由落體運動,與質量無關,則下落1 s后速度為v1=v2=gt=10×1 m/s=10 m/s,故選B。例2 (2025·江蘇無錫市段考)對于自由落體運動(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前1 s內、前2 s內、前3 s內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B.在相鄰兩個1 s內的位移之差都是10 mC.在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3∶5答案 B解析 在前1 s內、前2 s內、前3 s內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故A錯誤;在相鄰兩個1 s內的位移之差都是Δx=gT2=10 m,故B正確;在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位移大小之比為1∶3∶5,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3∶5,故C錯誤;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D錯誤。例3 (2025·福建龍巖市開學考)某校物理興趣小組,為了了解高空墜物的危害,將一個雞蛋從離地面20 m高的高樓面由靜止釋放,下落途中用Δt=0.2 s的時間通過一個窗口,窗口的高度為2 m,忽略空氣阻力的作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雞蛋落地時的速度大小和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2)高樓面離窗的上邊框的高度;(3)若隔0.5 s先后釋放兩個雞蛋,試分析在雞蛋落地前兩雞蛋之間的距離如何變化?答案 (1)20 m/s 15 m (2)4.05 m (3)兩雞蛋之間的距離均勻增大解析 (1)根據速度與位移關系v2=2gh,解得雞蛋落地時速度大小為v=20 m/s,設雞蛋自由下落時間為t,根據速度與時間關系得t==2 s雞蛋在第1 s內的位移為h1=g=5 m則雞蛋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為h2=h-h1=15 m(2)由題意知,窗口的高度為h3=2 m設高樓面離窗的上邊框的高度為h0,雞蛋從高樓面運動到窗的上邊框的時間為t0,則h0=g,h0+h3=g(t0+Δt)2聯立解得h0=4.05 m(3)未落地前,設第二個雞蛋運動了時間T,則第一個雞蛋運動了T+ΔT第一個雞蛋下落高度H1=g(T+ΔT)2,第二個雞蛋下落高度為H2=gT2,二者之間的距離ΔH=H1-H2=gΔT2+gΔT·T,ΔH與T為一次函數關系,故在雞蛋落地前兩雞蛋之間的距離均勻增大。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故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比例關系及推論等規律都適用。2.物體由靜止開始的自由下落過程才是自由落體運動,從中間截取的一段運動過程不是自由落體運動,等效于豎直下拋運動,應該用初速度不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去解決此類問題。考點二 豎直上拋運動1.運動特點:初速度方向豎直向上,加速度為g,上升階段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下降階段做自由落體運動。2.運動性質:勻變速直線運動。3.基本規律(1)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v=v0-gt。(2)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x=v0t-gt2。4.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如圖所示)(1)時間對稱: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2)速度對稱: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在上述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中,把時間t代入后,若速度v為負值,負號表示什么意義?在上述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中,把時間t代入后,若位移為負值,又表示什么意義?答案 速度為負值,表示物體運動方向向下;位移為負值,表示物體已經運動到拋出點下方。例4 為測試一物體的耐摔性,在離地25 m高處,將其以2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物體(1)經過多長時間到達最高點?(2)拋出后離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3)經過多長時間回到拋出點?(4)經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5)經過多長時間離拋出點15 m?答案 (1)2 s (2)45 m (3)4 s (4)5 s(5)1 s 3 s (2+) s解析 (1)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為0,由v=v0-gt1得t1=-=2 s(2)由=2ghmax得hmax==20 m,所以Hmax=hmax+h0=45 m(3)法一:分段,由(1)(2)知上升時間t1=2 s,hmax=20 m,下落時,hmax=g,解得t2=2 s,故t=t1+t2=4 s法二:由對稱性知返回拋出點時速度為20 m/s,方向向下,則由v1=v0-gt,得t=-=4 s法三:由h=v0t-gt2,令h=0,解得t3=0(舍去),t4=4 s(4)法一:分段法由Hmax=g,解得t5=3 s,故t總=t1+t5=5 s法二:全程法由-h0=v0t'-gt'2解得t6=-1 s(舍去),t7=5 s(5)當物體在拋出點上方時,h=15 m,由h=v0t-gt2,解得t8=1 s,t9=3 s,當物體在拋出點下方時,h=-15 m,由h=v0t-gt2,得t10=(2+) s,t11=(2-) s(舍去)。1.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分段法 上升階段:a=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下降階段:自由落體運動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v=v0-gt,h=v0t-gt2(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 若v>0,物體上升,若v<0,物體下落 若h>0,物體在拋出點上方,若h<0,物體在拋出點下方2.豎直上拋運動的多解性: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個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造成多解,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這個特性。考點三 多過程問題例5 (2025·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零模)在游樂場中有一種大型游戲項目“垂直極限”,如圖所示,參加游戲的游客被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由電動機將座椅沿豎直軌道(可視為光滑軌道)提升到離地面一定高度處,然后由靜止釋放,可以認為座椅沿軌道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2 s后座椅受到壓縮空氣提供的恒定阻力作用而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再經歷4 s座椅速度恰好減為零,關于座椅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1B.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2∶1C.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位移大小之比x1∶x2=2∶1D.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2答案 A解析 設全過程最大速度為vm,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推論:可知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故A正確,B錯誤;根據x=t可知,故C錯誤;根據a=可知,故D錯誤。 勻變速直線運動多過程中的0-v-0模型1.題型特征:物體的初速度為0,先勻加速到v,再勻減速到末速度為0。2.分段結論:,t1、t2、x1、x2、a1、a2分別是前段和后段的時間、位移大小和加速度大小。3.全程結論:加速階段、減速階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最大速度vm=2。例6 (來自教材改編)ETC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簡稱。汽車分別通過ETC通道和人工收費通道的流程如圖所示。假設汽車以v1為12 m/s的速度朝收費站沿直線行駛,如果過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費站中心線前d=10 m處正好勻減速至v2為4 m/s,勻速通過中心線后,再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如果過人工收費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線處勻減速至零,經過t0=20 s繳費成功后,再啟動汽車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設汽車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為1 m/s2。求:(1)汽車過ETC通道時,從開始減速至恢復正常行駛過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車過人工收費通道時,應在離收費站中心線多遠處開始減速;(3)汽車過ETC通道比過人工收費通道節約的時間。答案 (1)138 m (2)72 m (3)25 s解析 (1)過ETC通道時,減速的位移和加速的位移相等,則x1==64 m故總的位移x總1=2x1+d=138 m。(2)過人工收費通道時,開始減速時距離中心線的距離為x2==72 m。(3)過ETC通道的時間t1=×2+=18.5 s過人工收費通道的時間t2=×2+t0=44 sx總2=2x2=144 m二者的位移差Δx=x總2-x總1=6 m在這段位移內汽車以正常行駛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Δt=t2-(t1+)=25 s。 勻變速直線運動多過程的解題策略1.一般的解題步驟(1)準確選取研究對象,根據題意畫出物體在各階段運動的示意圖,直觀呈現物體運動的全過程。(2)明確物體在各階段的運動性質,找出題目給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設出中間量。(3)合理選擇運動學公式,列出物體在各階段的運動方程及物體各階段間的關聯方程。2.解題關鍵多運動過程的連接點的速度是聯系兩個運動過程的紐帶,因此,對連接點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題的關鍵。課時精練(分值:100分)1~6題每小題6分,7題9分,共45分1.一質點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地時的速度為30 m/s,g取10 m/s2,則該物體下落的高度為( )A.10 m B.30 m C.90 m D.45 m答案 D解析 根據速度位移關系有v2-0=2gh,代入數據解得h=45 m,故選D。2.(2025·江蘇蘇州市調研)以8 m/s的初速度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石子,該石子兩次經過小樹頂端的時間間隔為0.8 s,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小樹高約為( )A.0.8 m B.1.6 mC.2.4 m D.3.2 m答案 C解析 石子豎直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3.2 m,由題意可知,石子從最高點運動到小樹頂端的時間為t1==0.4 s,則最高點到小樹頂端的距離為h1=g=0.8 m,則小樹高約為h=H-h1=2.4 m,故選C。3.(2024·北京市東城區期末)甲、乙兩物體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之比為1∶2,所受重力之比為1∶2。某時刻兩物體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不計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落地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B.所受重力較大的乙物體先落地C.在兩物體均未落地前,甲、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2D.在兩物體均未落地前,甲、乙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答案 A解析 由于不計空氣阻力,兩物體均做自由落體運動,由v2=2gh可知v=,所以甲、乙落地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故A正確;由h=gt2可知t=,所以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時間取決于高度,與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無關,即甲物體先落地,故B錯誤;由于兩物體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均為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由于兩物體都做自由落體運動且同時下落,則在兩物體均未落地前,甲、乙之間的距離不變,故D錯誤。4.(2021·湖北卷·2)2019年,我國運動員陳芋汐獲得國際泳聯世錦賽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某輪比賽中,陳芋汐在跳臺上倒立靜止,然后下落,前5 m完成技術動作,隨后5 m完成姿態調整。假設整個下落過程近似為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則她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 )A.0.2 s B.0.4 s C.1.0 s D.1.4 s答案 B解析 陳芋汐下落的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 s≈1.4 s下落前5 m的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1= s=1 s則陳芋汐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t2=t-t1=0.4 s,故B正確。5.(2025·河南南陽市檢測)如圖,籃球架下的運動員原地垂直起跳扣籃,離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上升第一個所用的時間為t1,第四個所用的時間為t2。不計空氣阻力,則滿足( )A.1<<2 B.2<<3C.3<<4 D.4<<5答案 C解析 由逆向思維和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比例式可知=2+,即3<<4,選項C正確。6.(2022·全國甲卷·15)長為l的高速列車在平直軌道上正常行駛,速率為v0,要通過前方一長為L的隧道,當列車的任一部分處于隧道內時,列車速率都不允許超過v(vA. B.C. D.答案 C解析 由題知當列車的任一部分處于隧道內時,列車速率都不允許超過v(v7.(9分)(來自教材改編)(2025·北京市西城區期末)某人在室內以窗戶為背景攝影時,恰好把窗外從高處落下的一個小石子拍攝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攝影的曝光時間是0.01 s。測得照片中石子運動痕跡的長度為0.6 cm,實際長度為1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長度為2 cm(g取10 m/s2)。(1)(3分)根據照片估算曝光時間內石子下落的距離為 m; (2)(3分)估算曝光時刻石子運動的速度為 m/s; (3)(3分)估算這個石子大約是從距離窗戶 m高的地方落下的。 答案 (1)0.3 (2)30 (3)45解析 (1)設在曝光時間0.01 s內,石子實際下落的距離為L,由題意得解得L=30 cm=0.3 m(2)考慮到曝光時間極短,石子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時速度,則石子在這0.01 s內的速度為v=,解得v=30 m/s(3)石子做自由落體運動,故h=解得h=45 m。8~10題每小題8分,11題14分,共38分8.(2025·江西宜春市豐城中學月考)打彈弓是一款傳統游戲,射彈花樣繁多,燕子鉆天是游戲的一種,如圖所示,一表演者將彈丸豎直向上射出后,彈丸上升過程中在最初1 s內上升的高度與最后1 s內上升的高度之比為9∶1,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彈丸在上升過程中最初1 s內中間時刻的速度大小和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別為( )A.45 m/s 125 m B.45 m/s 75 mC.36 m/s 125 m D.36 m/s 75 m答案 A解析 射出的彈丸做豎直上拋運動,可看成自由落體運動的逆運動,由運動學公式h=gt2,彈丸最后1 s內上升的高度h1=×10×12 m=5 m,則最初1 s內上升的高度h2=9h1=45 m,最初1 s內中間時刻的速度v= m/s=45 m/s,彈丸的初速度v0=v+gt'=45 m/s+10×0.5 m/s=50 m/s,故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 m=125 m,故選A。9.(2025·四川瀘州市檢測)小明在一勻速上升的電梯內,觀察到電梯頂部有一螺絲因松動而掉落。已知電梯頂部離電梯地板的高度為3.2 m,電梯勻速上升的速度大小為2 m/s,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螺絲從電梯頂部掉落到地板上的時間為( )A.0.4 s B.0.6 s C.0.8 s D.1.6 s答案 C解析 方法一:以地面為參考系,勻速運動的電梯上脫落的螺絲做豎直上拋運動,電梯一直做勻速運動,電梯和螺絲的位移差等于電梯頂部離電梯地板的高度,則vt-(vt-gt2)=h,即h=gt2,解得t==0.8 s,故選C。方法二:以電梯為參考系,電梯勻速上升,螺絲相對電梯做自由落體運動,則由h=gt2得t==0.8 s。10.(2024·上海市向明中學期中)無人機甲與三樓陽臺平齊懸于空中,從無人機上同時以10 m/s的速率拋出兩個小球,其中一個球豎直上拋,另一個球豎直下拋,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如果另一無人機乙與六樓陽臺平齊懸于空中,以與甲完全相同的方式拋出兩個小球,則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不計空氣阻力,Δt'和Δt相比較,有( )A.Δt'<Δt B.Δt'=ΔtC.Δt'>Δt D.無法判斷答案 B解析 設小球的拋出高度為h,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經歷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則有h=-v0t1+g,h=v0t2+g,整理可得Δt=t1-t2=,即時間差是一個定值,與高度無關。故選B。11.(14分)(2025·江西贛州市開學考)沈陽地鐵一號線從S站到T站是一段直線線路,全程1.6 km,列車運行最大速度為72 km/h。為了便于分析,我們用圖乙來描述這個模型,列車在S站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勻速直線運動,進站前從最大速度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到T站停車,且加速的加速度大小為減速加速度大小的0.8倍。現勻加速運動過程中連續經過A、B、C三點,S→A用時2 s,B→C用時4 s,且SA長2 m,BC長24 m。求:(1)(6分)列車在C點的速度大小;(2)(8分)列車勻速行駛的時間。答案 (1)8 m/s (2)62 s解析 (1)由x=at2可知a1=1 m/s2根據可知BC段平均速度=6 m/s由v=v0+at得vC=+a1·解得vC=8 m/s(2)由Δv=a·Δt得勻加速階段所用時間t1==20 s勻減速階段所用時間t2==16 s勻加速階段通過的位移x1=t1=200 m勻減速階段通過的位移x2=t2=160 m勻速運動時間t3==62 s。12.(17分)(2025·四川內江市檢測)如圖所示,有一空心上下無底的彈性圓筒,它的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已知量),筒的軸線豎直。圓筒軸線上與筒頂端等高處有一彈性小球,現讓小球和圓筒同時由靜止自由落下,圓筒碰地后的反彈速率為落地速率的,它與地面的碰撞時間都極短,可看作瞬間反彈,運動過程中圓筒的軸線始終位于豎直方向。已知圓筒第一次反彈后再次落下,它的底端與小球同時到達地面(在此之前小球未碰過地),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求:(1)(7分)圓筒第一次落地彈起后相對于地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max;(2)(10分)小球從釋放到第一次落地所經歷的時間t以及圓筒的長度L。答案 (1)H (2) H解析 (1)圓筒第一次落地前做自由落體運動,有2gH=圓筒第一次落地彈起后到最高點做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有-2ghmax=0-(v筒)2聯立解得hmax=H。(2)根據h=gt2可得,圓筒第一次落地的時間t1=圓筒第一次彈起后到最高點的時間t2=圓筒第一次彈起后到落地時與小球同時到達地面,所以小球從釋放到第一次落地所經歷的時間t=t1+2t2=+2×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h球=gt2=H則圓筒的長度L=h球-H=H。(共64張PPT)物理大一輪復習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3課時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過程問題目標要求1.掌握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知道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和多解性。2.能靈活處理多過程問題。課時精練內容索引考點一 自由落體運動考點二 豎直上拋運動考點三 多過程問題1.條件:物體只受 ,從 開始下落。2.運動性質:初速度為 、加速度為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3.基本規律:(1)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2)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 。(3)速度位移關系式: 。自由落體運動考點一重力靜止零v=gth=gt2v2=2ghg1.重的物體總是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2.同一地點,輕重不同的物體的g值一樣大。( )3.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4.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1 s內速度增加約9.8 m/s。( )5.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從某高度由靜止下落,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之差恒定。( )×√判斷正誤×√√(2024·廣西卷·3)讓質量為1 kg的石塊P1從足夠高處自由下落,P1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1,再將P1和質量為2 kg的石塊綁為一個整體P2,使P2從原高度自由下落,P2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2,g取10 m/s2,則A.v1=5 m/s B.v1=10 m/sC.v2=15 m/s D.v2=30 m/s例1√重物自由下落做自由落體運動,與質量無關,則下落1 s后速度為v1=v2=gt=10×1 m/s=10 m/s,故選B。(2025·江蘇無錫市段考)對于自由落體運動(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前1 s內、前2 s內、前3 s內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B.在相鄰兩個1 s內的位移之差都是10 mC.在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3∶5例2√在前1 s內、前2 s內、前3 s內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故A錯誤;在相鄰兩個1 s內的位移之差都是Δx=gT2=10 m,故B正確;在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位移大小之比為1∶3∶5,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3∶5,故C錯誤;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D錯誤。(2025·福建龍巖市開學考)某校物理興趣小組,為了了解高空墜物的危害,將一個雞蛋從離地面20 m高的高樓面由靜止釋放,下落途中用Δt=0.2 s的時間通過一個窗口,窗口的高度為2 m,忽略空氣阻力的作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雞蛋落地時的速度大小和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例3答案 20 m/s 15 m根據速度與位移關系v2=2gh,解得雞蛋落地時速度大小為v=20 m/s,設雞蛋自由下落時間為t,根據速度與時間關系得t==2 s雞蛋在第1 s內的位移為h1=g=5 m則雞蛋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為h2=h-h1=15 m(2)高樓面離窗的上邊框的高度;答案 4.05 m由題意知,窗口的高度為h3=2 m設高樓面離窗的上邊框的高度為h0,雞蛋從高樓面運動到窗的上邊框的時間為t0,則h0=g,h0+h3=g(t0+Δt)2聯立解得h0=4.05 m(3)若隔0.5 s先后釋放兩個雞蛋,試分析在雞蛋落地前兩雞蛋之間的距離如何變化?答案 兩雞蛋之間的距離均勻增大未落地前,設第二個雞蛋運動了時間T,則第一個雞蛋運動了T+ΔT第一個雞蛋下落高度H1=g(T+ΔT)2,第二個雞蛋下落高度為H2=gT2,二者之間的距離ΔH=H1-H2=gΔT2+gΔT·T,ΔH與T為一次函數關系,故在雞蛋落地前兩雞蛋之間的距離均勻增大。返回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故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比例關系及推論等規律都適用。2.物體由靜止開始的自由下落過程才是自由落體運動,從中間截取的一段運動過程不是自由落體運動,等效于豎直下拋運動,應該用初速度不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去解決此類問題。總結提升1.運動特點:初速度方向豎直向上,加速度為g,上升階段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下降階段做 運動。2.運動性質: 直線運動。3.基本規律(1)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2)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 。豎直上拋運動考點二自由落體勻變速v=v0-gtx=v0t-gt24.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如圖所示)(1)時間對稱: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 ,同理tAB=tBA。(2)速度對稱: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 。相等相等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在上述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中,把時間t代入后,若速度v為負值,負號表示什么意義?在上述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中,把時間t代入后,若位移為負值,又表示什么意義?討論交流答案 速度為負值,表示物體運動方向向下;位移為負值,表示物體已經運動到拋出點下方。為測試一物體的耐摔性,在離地25 m高處,將其以2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物體(1)經過多長時間到達最高點?例4答案 2 s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為0,由v=v0-gt1得t1=-=2 s(2)拋出后離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答案 45 m由=2ghmax得hmax==20 m,所以Hmax=hmax+h0=45 m(3)經過多長時間回到拋出點?答案 4 s法一:分段,由(1)(2)知上升時間t1=2 s,hmax=20 m,下落時,hmax=g,解得t2=2 s,故t=t1+t2=4 s法二:由對稱性知返回拋出點時速度為20 m/s,方向向下,則由v1=v0-gt,得t=-=4 s法三:由h=v0t-gt2,令h=0,解得t3=0(舍去),t4=4 s(4)經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答案 5 s法一:分段法由Hmax=g,解得t5=3 s,故t總=t1+t5=5 s法二:全程法由-h0=v0t'-gt'2解得t6=-1 s(舍去),t7=5 s(5)經過多長時間離拋出點15 m?答案 1 s 3 s (2+) s當物體在拋出點上方時,h=15 m,由h=v0t-gt2,解得t8=1 s,t9=3 s,當物體在拋出點下方時,h=-15 m,由h=v0t-gt2,得t10=(2+) s,t11=(2-) s(舍去)。1.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總結提升分段法 上升階段:a=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下降階段:自由落體運動全程法2.豎直上拋運動的多解性: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個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造成多解,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這個特性。總結提升返回多過程問題考點三(2025·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零模)在游樂場中有一種大型游戲項目“垂直極限”,如圖所示,參加游戲的游客被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由電動機將座椅沿豎直軌道(可視為光滑軌道)提升到離地面一定高度處,然后由靜止釋放,可以認為座椅沿軌道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2 s后座椅受到壓縮空氣提供的恒定阻力作用而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再經歷4 s座椅速度恰好減為零,關于座椅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1B.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2∶1C.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位移大小之比x1∶x2=2∶1D.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2例5√設全過程最大速度為vm,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推論:,故A正確,B錯誤;根據x=t可知,故C錯誤;根據a=,故D錯誤。勻變速直線運動多過程中的0-v-0模型1.題型特征:物體的初速度為0,先勻加速到v,再勻減速到末速度為0。2.分段結論:,t1、t2、x1、x2、a1、a2分別是前段和后段的時間、位移大小和加速度大小。3.全程結論:加速階段、減速階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最大速度vm=2。總結提升(來自教材改編)ETC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簡稱。汽車分別通過ETC通道和人工收費通道的流程如圖所示。假設汽車以v1為12 m/s的速度朝收費站沿直線行駛,如果過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費站中心線前d=10 m處正好勻減速至v2為4 m/s,勻速通過中心線后,再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如果過人工收費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線處勻減速至零,經過t0=20 s繳費成功后,再啟動汽車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設汽車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為1 m/s2。求:(1)汽車過ETC通道時,從開始減速至恢復正常行駛過程中的位移大小;例6答案 138 m過ETC通道時,減速的位移和加速的位移相等,則x1==64 m故總的位移x總1=2x1+d=138 m。(2)汽車過人工收費通道時,應在離收費站中心線多遠處開始減速;答案 72 m過人工收費通道時,開始減速時距離中心線的距離為x2==72 m。(3)汽車過ETC通道比過人工收費通道節約的時間。答案 25 s過ETC通道的時間t1=×2+=18.5 s過人工收費通道的時間t2=×2+t0=44 sx總2=2x2=144 m二者的位移差Δx=x總2-x總1=6 m在這段位移內汽車以正常行駛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Δt=t2-(t1+)=25 s。勻變速直線運動多過程的解題策略1.一般的解題步驟(1)準確選取研究對象,根據題意畫出物體在各階段運動的示意圖,直觀呈現物體運動的全過程。(2)明確物體在各階段的運動性質,找出題目給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設出中間量。(3)合理選擇運動學公式,列出物體在各階段的運動方程及物體各階段間的關聯方程。總結提升2.解題關鍵多運動過程的連接點的速度是聯系兩個運動過程的紐帶,因此,對連接點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題的關鍵。總結提升返回課時精練對一對答案123456789101112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D C A B C C (1)0.3 (2)30 (3)45題號 8 9 10 11 答案 A C B (1)8 m/s (2)62 s 題號 12 答案 1.一質點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地時的速度為30 m/s,g取10 m/s2,則該物體下落的高度為A.10 m B.30 m C.90 m D.45 m123456789101112基礎落實練答案√根據速度位移關系有v2-0=2gh,代入數據解得h=45 m,故選D。2.(2025·江蘇蘇州市調研)以8 m/s的初速度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石子,該石子兩次經過小樹頂端的時間間隔為0.8 s,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則小樹高約為A.0.8 m B.1.6 mC.2.4 m D.3.2 m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石子豎直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3.2 m,由題意可知,石子從最高點運動到小樹頂端的時間為t1==0.4 s,則最高點到小樹頂端的距離為h1=g=0.8 m,則小樹高約為h=H-h1=2.4 m,故選C。123456789101112答案3.(2024·北京市東城區期末)甲、乙兩物體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之比為1∶2,所受重力之比為1∶2。某時刻兩物體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不計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落地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B.所受重力較大的乙物體先落地C.在兩物體均未落地前,甲、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2D.在兩物體均未落地前,甲、乙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123456789101112答案由于不計空氣阻力,兩物體均做自由落體運動,由v2=2gh可知v=,所以甲、乙落地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故A正確;由h=gt2可知t=,所以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時間取決于高度,與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無關,即甲物體先落地,故B錯誤;由于兩物體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均為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由于兩物體都做自由落體運動且同時下落,則在兩物體均未落地前,甲、乙之間的距離不變,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答案4.(2021·湖北卷·2)2019年,我國運動員陳芋汐獲得國際泳聯世錦賽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某輪比賽中,陳芋汐在跳臺上倒立靜止,然后下落,前5 m完成技術動作,隨后5 m完成姿態調整。假設整個下落過程近似為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則她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A.0.2 s B.0.4 s C.1.0 s D.1.4 s√123456789101112答案陳芋汐下落的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 s≈1.4 s下落前5 m的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1= s=1 s則陳芋汐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t2=t-t1=0.4 s,故B正確。123456789101112答案5.(2025·河南南陽市檢測)如圖,籃球架下的運動員原地垂直起跳扣籃,離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上升第一個所用的時間為t1,第四個所用的時間為t2。不計空氣阻力,則滿足A.1<<2 B.2<<3C.3<<4 D.4<<5√123456789101112答案由逆向思維和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比例式可知=2+,即3<<4,選項C正確。123456789101112答案6.(2022·全國甲卷·15)長為l的高速列車在平直軌道上正常行駛,速率為v0,要通過前方一長為L的隧道,當列車的任一部分處于隧道內時,列車速率都不允許超過v(vA. B.C. D.√123456789101112答案由題知當列車的任一部分處于隧道內時,列車速率都不允許超過v(v解得t1=,在隧道內勻速運動時有t2=,列車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v+at3,解得t3=,則列車從減速開始至回到正常行駛速率v0所用時間至少為t=t1+t2+t3=,故選C。123456789101112答案7.(來自教材改編)(2025·北京市西城區期末)某人在室內以窗戶為背景攝影時,恰好把窗外從高處落下的一個小石子拍攝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攝影的曝光時間是0.01 s。測得照片中石子運動痕跡的長度為0.6 cm,實際長度為1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長度為2 cm(g取10 m/s2)。(1)根據照片估算曝光時間內石子下落的距離為 m; 0.3設在曝光時間0.01 s內,石子實際下落的距離為L,由題意得解得L=30 cm=0.3 m123456789101112答案(2)估算曝光時刻石子運動的速度為 m/s; 30考慮到曝光時間極短,石子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時速度,則石子在這0.01 s內的速度為v=,解得v=30 m/s123456789101112答案(3)估算這個石子大約是從距離窗戶 m高的地方落下的。 45石子做自由落體運動,故h=解得h=45 m。123456789101112答案8.(2025·江西宜春市豐城中學月考)打彈弓是一款傳統游戲,射彈花樣繁多,燕子鉆天是游戲的一種,如圖所示,一表演者將彈丸豎直向上射出后,彈丸上升過程中在最初1 s內上升的高度與最后1 s內上升的高度之比為9∶1,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彈丸在上升過程中最初1 s內中間時刻的速度大小和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別為A.45 m/s 125 m B.45 m/s 75 mC.36 m/s 125 m D.36 m/s 75 m能力綜合練√123456789101112答案射出的彈丸做豎直上拋運動,可看成自由落體運動的逆運動,由運動學公式h=gt2,彈丸最后1 s內上升的高度h1=×10×12 m=5 m,則最初1 s內上升的高度h2=9h1=45 m,最初1 s內中間時刻的速度v= m/s=45 m/s,彈丸的初速度v0=v+gt'=45 m/s+10×0.5 m/s=50 m/s,故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 m=125 m,故選A。9.(2025·四川瀘州市檢測)小明在一勻速上升的電梯內,觀察到電梯頂部有一螺絲因松動而掉落。已知電梯頂部離電梯地板的高度為3.2 m,電梯勻速上升的速度大小為2 m/s,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螺絲從電梯頂部掉落到地板上的時間為A.0.4 s B.0.6 s C.0.8 s D.1.6 s123456789101112答案√123456789101112答案方法一:以地面為參考系,勻速運動的電梯上脫落的螺絲做豎直上拋運動,電梯一直做勻速運動,電梯和螺絲的位移差等于電梯頂部離電梯地板的高度,則vt-(vt-gt2)=h,即h=gt2,解得t==0.8 s,故選C。方法二:以電梯為參考系,電梯勻速上升,螺絲相對電梯做自由落體運動,則由h=gt2得t==0.8 s。123456789101112答案10.(2024·上海市向明中學期中)無人機甲與三樓陽臺平齊懸于空中,從無人機上同時以10 m/s的速率拋出兩個小球,其中一個球豎直上拋,另一個球豎直下拋,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如果另一無人機乙與六樓陽臺平齊懸于空中,以與甲完全相同的方式拋出兩個小球,則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不計空氣阻力,Δt'和Δt相比較,有A.Δt'<Δt B.Δt'=ΔtC.Δt'>Δt D.無法判斷√123456789101112答案設小球的拋出高度為h,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經歷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則有h=-v0t1+g,h=v0t2+g,整理可得Δt=t1-t2=,即時間差是一個定值,與高度無關。故選B。123456789101112答案11.(2025·江西贛州市開學考)沈陽地鐵一號線從S站到T站是一段直線線路,全程1.6 km,列車運行最大速度為72 km/h。為了便于分析,我們用圖乙來描述這個模型,列車在S站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最大速度后立即做勻速直線運動,進站前從最大速度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到T站停車,且加速的加速度大小為減速加速度大小的0.8倍。現勻加速運動過程中連續經過A、B、C三點,S→A用時2 s,B→C用時4 s,且SA長2 m,BC長24 m。求:(1)列車在C點的速度大小;答案 8 m/s123456789101112答案由x=at2可知a1=1 m/s2根據可知BC段平均速度=6 m/s由v=v0+at得vC=+a1·解得vC=8 m/s123456789101112答案(2)列車勻速行駛的時間。答案 62 s123456789101112答案由Δv=a·Δt得勻加速階段所用時間t1==20 s勻減速階段所用時間t2==16 s勻加速階段通過的位移x1=t1=200 m勻減速階段通過的位移x2=t2=160 m勻速運動時間t3==62 s。123456789101112答案12.(2025·四川內江市檢測)如圖所示,有一空心上下無底的彈性圓筒,它的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已知量),筒的軸線豎直。圓筒軸線上與筒頂端等高處有一彈性小球,現讓小球和圓筒同時由靜止自由落下,圓筒碰地后的反彈速率為落地速率的,它與地面的碰撞時間都極短,可看作瞬間反彈,運動過程中圓筒的軸線始終位于豎直方向。已知圓筒第一次反彈后再次落下,它的底端與小球同時到達地面(在此之前小球未碰過地),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求:尖子生選練123456789101112答案(1)圓筒第一次落地彈起后相對于地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max;答案 H圓筒第一次落地前做自由落體運動,有2gH=圓筒第一次落地彈起后到最高點做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有-2ghmax=0-(v筒)2聯立解得hmax=H。123456789101112答案(2)小球從釋放到第一次落地所經歷的時間t以及圓筒的長度L。答案 H123456789101112答案根據h=gt2可得,圓筒第一次落地的時間t1=圓筒第一次彈起后到最高點的時間t2=圓筒第一次彈起后到落地時與小球同時到達地面,所以小球從釋放到第一次落地所經歷的時間t=t1+2t2=+2×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h球=gt2=H則圓筒的長度L=h球-H=H。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第3課時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過程問題.docx 第一章 第3課時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過程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