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祁陽市浯溪二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檢測七年級下冊《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16小題,滿分48分,每小題3分)1.繪制年代尺是培養“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年代尺上“581年”對應的朝代和建立者是( )A.南朝隋煬帝 B.隋朝隋文帝C.唐朝唐高祖 D.唐朝唐太宗2.下面是某校歷史小組整理的復習筆記。筆記中的材料哪些是唐朝興盛的原因( )①唐太宗吸取前朝滅亡教訓,虛心納諫,從善如流②武則天指出,建國之本,必在務農③唐玄宗前期,整頓吏治,精選地方官員④創立了郡縣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有人認為,唐代某一事件“是破壞國家統一的叛亂”,屬于“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使中央權力大為削弱”。該事件( )A.導致了武周政治局面的形成B.催生了國家外重內輕的局面C.成為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D.標志著唐朝政治統治的結束4.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王朝,在長安和洛陽隨處可見穿胡服、戴胡帽的中原人,而婦女尤喜歡穿男裝。這些史實反映了唐朝時期( )A.少數民族人數在長安和洛陽占多數B.婦女與男子的社會地位已經徹底平等C.少數民族服裝完全取代了漢族服裝D.社會風氣比較開放5.唐朝時,日本先后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日本派遣唐使來華的主要目的在于( )A.深化兩國傳統友誼 B.了解中國風土人情C.推廣日本先進科技 D.學習中國先進文化6.唐代詩人徐凝在《憶揚州》中寫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這詩句突出反映了揚州的繁榮,這種繁榮直接得益于( )A.東部沿海經濟的發展 B.長江與大運河的交匯處C.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 D.隋唐統治者經常南巡7.下表為唐、宋兩朝科舉取士及由進士入相的人數變化統計情況。這可以用來說明宋代( )時期 登科人數 宰相人數 進士出身的宰相人數唐朝 6603 123 22宋朝 45640 135 111A.堅持以德治國的理念 B.考試錄用程序更公平C.國民的素質得以提高 D.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8.某同學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①②處分別是( )隋→①→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②→清A.秦唐 B.秦明 C.漢唐 D.唐明9.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古代名人資料卡。據此判斷,卡片中的人物是( )姓名:_____ 朝代:南宋 主要事跡:抗金 名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A.岳飛 B.文天祥 C.戚繼光 D.鄭成功10.在兩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發明并推廣了生產工具筒車 B.開封、臨安的造船業世界領先C.城市經商的時間不再受限制 D.河北定窯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11.北宋的版圖遠不如漢唐時期,當時有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并立。它們分別是( )A.遼、金 B.大理、元 C.金、西夏 D.遼、西夏12.如圖是《唐宋發行銅幣數目統計表》和《北宋紙幣銅版拓片》。材料體現出宋代( )朝代 年代 銅幣數目(萬貫)唐 804年 13.5宋 1000年 1351007年 1851073年 600A.商業活動時間、空間不再受限 B.外貿所得在財政中占重要地位C.商業貿易繁榮的程度超過唐代 D.都市出現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13.《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有這樣的記載: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旋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直接改變這一局面的事件是13世紀初的( )A.忽必烈建立元朝 B.鐵木真統一蒙古C.蒙古族進攻西夏 D.元朝統一了全國14.如圖材料所示為一重要制度,這種制度名稱和確立的朝代為( )A.分封制 北宋 B.分封制 元朝C.三省六部制 南宋 D.行省制度 元朝省15.某同學在觀看影視作品時,對一些情節提出了疑問,下面是他記錄的一些細節,其中錯誤的是( )A.唐朝時,遠航的船上裝有指南針 B.科舉考試時用紙答題C.宋朝時,人們過節放鞭炮 D.元朝時,閱讀活字印刷的書籍16.明太祖罷丞相并相應提高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到了清代,六部有名無實,每部尚書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滿、漢各一,互相牽制。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極大 B.君主專制制度的不斷強化C.明朝采用了分化事權的方式 D.清朝實行文化專制政策二.材料題(共3小題,滿分52分)17.(22分)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盛世局面)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唐 杜甫《憶昔》(1)(6分)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技術創新)材料二:(2)(4分)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叫什么?材料三: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 周匡物《及第謠》(3)(4分)材料三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哪種選官制度?這種選官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和同一家)材料四:盛唐從習俗風尚到思想文化都體現出胡漢交融和中西貫通的特點,展示了博大開放、匯納百川與充滿創新活力的時代精神。(4)(4分)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哪位贊普?(對外友好)材料五: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5)(4分)材料五的這位“偉大僧人”是誰?他為后世留下的經典著作是什么?18.(20分)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問題。宋元時期,我國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燦爛。材料一:《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材料二: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中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中數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南宋 112 40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三:“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東南”。材料四:兩宋時期,中原軍民英勇抗擊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區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環境,南方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北方戰亂使中原人口南遷,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推動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南方地區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兩宋時期江南經濟發展概況》(1)(4分)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宋時期的時代特征是什么?(2)(6分)材料二中表格反映了西漢以來人口(戶)數的變化情況怎樣?根據數據變化說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到哪個朝代最后完成?這時的經濟重心已從北方的什么流域轉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3)(4分)材料三的諺語表明哪一地區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4)(6分)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19.(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成熟于宋代的三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為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根據材料,以“四大發明的世界影響”為主題提煉一個觀點,然后加以論述。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C D D B D D A C D題號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A B17.(1)唐玄宗(或李隆基);安史之亂。(2)曲轅犁;筒車。(3)科舉制;進士科的創立。(4)松贊干布。(5)玄奘;《大唐西域記》。18.(1)多民族政權并立。(2)逐漸增加;南宋;從北方的黃河流域轉移到南方的長江流域。(3)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或蘇州、湖州)。(4)南方地區相對穩定和平的環境;人口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統治者的重視等。19.觀點:中國的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論述: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火藥促進騎士階層日益衰敗,推動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針促進了地理大發現和世界市場的形成。印刷術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總之,中國的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第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