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實驗活動3 糖類的性質一、實驗準備(一)實驗目的1.加深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代表性糖類物質性質的認識。2.通過實驗認識糖類還原性的檢驗方法。(二)實驗原理1.葡萄糖易溶于水,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容易被新制的氫氧化銅、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2.蔗糖易溶于水,屬于非還原糖,不能被新制的氫氧化銅、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在稀硫酸催化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果糖。3.淀粉屬于多糖,難溶于冷水,在熱水中部分溶解,屬于非還原糖,不能被新制的氫氧化銅、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在稀硫酸催化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三)實驗用品試管、燒杯、膠頭滴管、酒精燈、陶土網、三腳架、試管夾、火柴。葡萄糖、蔗糖、淀粉、10%葡萄糖溶液、10%蔗糖溶液、10% NaOH溶液、淀粉溶液、2% AgNO3溶液、2%氨水、5% CuSO4溶液、10% H2SO4溶液、pH試紙。二、探究過程(一)實驗步驟1.葡萄糖。(1)取少量葡萄糖,觀察狀態,將其加入試管后加水振蕩,觀察其溶解狀況。可觀察到葡萄糖 完全溶解 。 (2)在潔凈的試管中配制約2 mL銀氨溶液,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蕩。然后在水浴中加熱,觀察現象。可觀察到有 銀鏡 生成。 (3)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滴入5滴5% CuSO4溶液,振蕩。再加入2 mL 10%葡萄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實驗過程中可發現有絳藍色出現,最終可觀察到有 磚紅色沉淀 生成。 2.蔗糖。(1)取少量蔗糖,觀察狀態,將其加入試管后加水振蕩,觀察其溶解狀況。可觀察到蔗糖 完全溶解 。 (2)用以上實驗中的方法制備Cu(OH)2,再加入2 mL 10%蔗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可觀察到無磚紅色沉淀生成。(3)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1 mL 10%蔗糖溶液和5滴10% H2SO4溶液,加熱煮沸。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加入新制備的Cu(OH)2,加熱,觀察現象??捎^察到有 磚紅色沉淀 生成。 3.淀粉。(1)取少量淀粉,觀察狀態,將其加入試管后加水振蕩,再加熱煮沸,觀察其溶解狀況??砂l現沉淀在加熱后部分溶解,變成了膠狀的淀粉糊。(2)用以上實驗中的方法制備Cu(OH)2,再加入2 mL淀粉溶液,加熱,觀察現象??煽吹綗o磚紅色沉淀生成。(3)在另一支試管中加入1 mL淀粉溶液和2 mL 10% H2SO4溶液,加熱煮沸。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加入新制備的Cu(OH)2,加熱,觀察現象。可觀察到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二)實驗注意事項1.葡萄糖。(1)葡萄糖的性質實驗中,試管應潔凈,銀氨溶液和氫氧化銅應現配現用。(2)加熱時注意安全。2.蔗糖。(1)市售白糖中可能含有少量葡萄糖和果糖,在進行還原性檢驗時可能出現異?,F象,所以應選用化學純以上的蔗糖試劑進行實驗。(2)蔗糖和淀粉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加熱后期會出現黑色固體,這是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產生的CuO。(3)醛基的檢驗應在堿性環境中進行,因此在檢驗水解產物的實驗中,應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將pH調至堿性。3.淀粉。(1)為提高淀粉的水解程度并減少反應時間,可以適當增加硫酸的濃度。加熱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也可以采取90 ℃左右的水浴加熱。(2)淀粉根據其分子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淀粉的溶解性、水解速率、與碘的顯色反應現象存在一定差異。實驗時最好選用分析純的可溶性淀粉。三、思考交流1.結合糖類的性質,推測急救患者補充能量時,一般使用葡萄糖溶液,而不選擇其他糖類溶液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提示:葡萄糖分子進入人體后,在酶的作用下可直接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而其他的糖類,如淀粉、蔗糖等在人體內不能被直接氧化,需要先經過酶的作用,水解為葡萄糖之后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2.用食品店購買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銀鏡反應實驗,往往能得到銀鏡,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可能是蔗糖在生產和貯存過程中有部分水解,生成了少量的葡萄糖和果糖。3.某學生進行蔗糖水解的實驗,并檢驗水解產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適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③將混合液煮沸幾分鐘,冷卻;④在冷卻后的溶液中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實驗結果沒有銀鏡產生,其原因是什么 為了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上述實驗的正確操作是什么 提示:沒得到銀單質,是因為煮沸后的溶液中沒有加堿中和其酸性。正確的實驗操作:在水解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4.淀粉水解實驗中什么時候加入碘水檢驗是否含有淀粉 提示:要驗證混合液中是否還含有淀粉,應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中和酸后再加碘水,因為碘水與NaOH溶液反應。5.某同學設計了四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情況。結論:淀粉已經完全水解。方案丁:結論:淀粉部分水解。上述四種方案的設計與結論是否正確 并簡述理由。(1)方案甲 。 (2)方案乙 。 (3)方案丙 。 (4)方案丁 。 提示: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夠發生水解反應最終生成葡萄糖,反應物淀粉遇I2能夠變藍色,但不能發生銀鏡反應,產物葡萄糖遇碘不能變藍色,但能發生銀鏡反應。依據這一性質,可選用銀氨溶液和碘水來檢驗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發生了水解以及水解是否已進行完全。由于催化劑稀硫酸的存在,使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這時可直接取水解液滴加碘水檢驗淀粉的存在。另取水解液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然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以檢驗葡萄糖的存在。(1)設計不正確,結論也不正確。因為加堿中和時若堿過量,碘將與NaOH發生反應,不能說明有無淀粉存在(2)設計不正確,結論也不正確。因為在酸性條件下,加入的銀氨溶液被破壞,不能與葡萄糖發生銀鏡反應,按此方案進行操作的結果,不能說明淀粉是否水解(3)結論不正確。因為淀粉部分水解也會出現題中所述現象(4)設計和結論都正確。按此方案操作,水解液變藍又有銀鏡出現,說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