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菏澤市牡丹區(qū)濟南版生物七下東北片區(qū)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附答案)一、選擇題(共20題,單項選擇,每題1分)1.三北防護林的工作人員在移栽沙棘樹苗時,會對其進行處理,下列處理方式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A. B. C. D.2.下列關于葉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 B.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多C.葉的所有細胞中都含有葉綠體 D.葉脈具有輸導和支持作用3.如圖是洋蔥根尖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④為根冠,對根有保護作用B.③屬于分生組織,細胞核大,細胞壁厚C.②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①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4.下列有關綠色植物生理作用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中,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B.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空氣濕度,增加降水量,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C.植物保衛(wèi)細胞可調控氣孔的開閉,當保衛(wèi)細胞失水時,氣孔開放;吸水時氣孔關閉D.移栽樹木時去掉部分枝葉,目的主要是降低蒸騰作用,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5.小敏媽媽買來了一些玉米幼苗,栽種在菜地里,適時適量澆水,但一段時間后,玉米苗長得瘦弱矮小,葉片上出現(xiàn)紫色。若想改善這種情況,應適當補充( )A.鉀肥 B.硼肥 C.氮肥 D.磷肥6.下列生產(chǎn)措施與生物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A.作物種植時“正其行,通其風”——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二氧化碳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產(chǎn)量C.水淹的農田及時排澇——保障作物根部的氧氣供應D.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7.無土栽培是使用人工配制的營養(yǎng)液在無土基質中栽培植物的方法,如圖通入空氣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運輸作用 D.蒸騰作用8.人們在種植黃瓜、豆角、葡萄時,往往會用竹竿搭架供其“攀爬”,最主要的目的是( )A.讓植物有效利用光照 B.利于施肥、采摘等管理C.利于田地整齊、美觀 D.防止地面上的昆蟲啃食9.夏季晴朗的某天,科研人員測定了大豆一晝夜氧氣釋放量,并繪制了如下圖所示的曲線。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a(chǎn)點大豆不進行光合作用 B.bc段光合作用逐漸增強C.陰雨天時,c點會因光照不足而上移 D.18時有機物積累最多10.某生物興趣小組在進行“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 實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②④⑤B.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消耗葉片中原有淀粉C.步驟④中,大燒杯中是清水,小燒杯中是酒精D.步驟⑤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產(chǎn)物是淀粉11.下圖表示某位同學設計的“驗證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清水B.該實驗應該在黑暗條件下進行C.該實驗的觀察結果是A裝置中的植物葉片變藍D.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2.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采取的下列措施與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播種小麥前深耕土壤——提供充足空氣,促進呼吸作用B.移栽植物時根帶土團——避免損傷根毛,利于吸收作用C.為大棚作物噴施氣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產(chǎn)量D.貯存糧食前反復晾曬——降低水分含量,抑制蒸騰作用13.菏澤市委、市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全力實施“森林圍城,森林進城”戰(zhàn)略。大量植樹造林既能美化環(huán)境、綠化環(huán)境,還能控制溫室效應。其控制溫室效應的依據(jù)是( )A.綠色植物能釋放出氧氣,增加空氣中氧氣的濃度B.綠色植物能降低空氣溫度,增大大氣濕度和降雨量C.綠色植物能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作用D.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14.為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其中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裝置用于驗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B.乙裝置說明金魚藻通過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C.丙裝置用于驗證種子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D.丁裝置塑料袋內壁出現(xiàn)的水珠只來自葉片的蒸騰作用15.一些人特別喜歡傍晚到樹林里鍛煉身體,主要原因是( )A.空氣中氧氣含量高B.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空氣中水蒸氣多 D.空氣中毒氣、灰塵多16.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選取番茄植株的一片葉片進行如圖處理(葉脈切斷),然后將其放置黑暗處一晝夜,再進行光照3-5小時,取下處理過的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后滴加碘酒,發(fā)現(xiàn)葉片A部分不變藍,B部分變藍,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A.陽光 B.水 C.葉綠體 D.二氧化碳17.1771~1772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了圖所示實驗,得出了“綠色植物能更新由于蠟燭燃燒和動物呼吸變得污濁的空氣”。對本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污濁的空氣”指氧氣少、二氧化碳多的空氣B.實驗前需要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C.本實驗可證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D.本實驗在黑暗中進行也能得到相同結果18.如圖是植物體進行的兩種生理活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B.圖中過程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C.圖中過程a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D.圖中過程b進行的場所是線粒體19.下圖是夏季晴朗時某植物一天中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chǎn)-c時間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B.c點以后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C.c-g時間段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D.g點時植物所積累的有機物最多20.在探索光合作用的系列實驗中,實驗材料或操作與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或操作 使用目的① 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 碘液 檢測是否產(chǎn)生了淀粉② 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增加環(huán)境中的二氧化碳③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銀邊天竺葵 形成對照④ 檢驗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帶火星的木條 檢驗是否釋放了氧氣A.① B.② C.③ D.④二、綜合題(21~24題,每空1分)21.圖1是某作物葉片內能進行的三種生理活動示意圖;圖2是該作物在晴朗的夏季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1)圖1中生理活動Ⅱ對應圖2中的 (填“甲”或“乙”)曲線;生理活動Ⅲ主要是通過葉的 來完成。(2)0點時,圖1中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編號);圖2中,一晝夜內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時間點是 時。(3)新疆吐魯番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請你運用植物生理過程的相關知識,分析新疆吐魯番種植的葡萄含糖量較高的原因是 。22.壟溝種植是指在農田中挖溝起壟,并在壟上種植農作物的耕種方式,如圖一所示。研究結果表明,壟溝種植馬鈴薯能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產(chǎn)30%左右。壟溝種植為什么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呢?結合圖二進行分析(圖中A、B、C表示植物體的三大生理活動)。(1)壟和溝都是直的,有利于通風,可以為C 作用提供充足的 。(2)壟高而溝低,便于排出田里多余的水,如果田里水分太多,會影響馬鈴薯根細胞的 作用,從而不能為根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該過程主要發(fā)生在植物細胞的中 (填細胞結構名稱)。(3)順溝澆水,壟上作物的根會因向水生長而更加發(fā)達,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根吸收的大量水分,在 (填圖二字母)作用的拉力下運輸?shù)饺~,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4)我們所食用的馬鈴薯,其主要營養(yǎng)成分為淀粉,請據(jù)圖二闡述馬鈴薯中的淀粉是如何形成并獲得的? 。(5)綜上可見,壟溝種植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請再寫出兩條農業(yè)生產(chǎn)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 。23.海水稻(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的一類水稻品種,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袁隆平實驗室培育的耐鹽堿水稻平均畝產(chǎn)量可達505.1kg。圖甲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測得的該水稻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圖乙表示該水稻的體細胞中兩種氣體的移動情況,圖丙是某興趣小組將水稻栽培在密閉玻璃溫室中,用紅外線測量儀測得的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時間關系的曲線。請分析回答:(1)圖甲中的a點表示 (填生理過程名稱)的強度; 當光照強度為4klx時,若呼吸作用強度不變,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是 mg/100cm /h。(2)圖乙所示水稻細胞內的氣體移動情況,可用圖甲中a—d四點中的 表示; 此時光合速率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速率。(3)若圖甲曲線表示該植物在25℃時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并且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那么在原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提高到30℃,理論上分析c點將 (選填“左移”“右移”“不變”)。(4)圖甲中在光照強度大于 klx 時,植物才會表現(xiàn)出生長現(xiàn)象。(5)由圖丙可推知,24點與0點相比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是 。答案一、選擇題1.B 2.C 3.A 4.C 5.D 6.D 7. B 8.A 9.C 10.A11.D 12.D 13.D 14.D 15.A 16.B 17.A 18.B 19.D 20.B二、綜合題21.甲、氣孔(2)ⅠⅢ、G。(3)白天關照強,植物光合作用強,產(chǎn)生的有機物多,夜晚溫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機物少,一天積累的有機物多。22.(1)光合、二氧化碳(2)呼吸、線粒體(3)根尖成熟區(qū)、A(4)馬鈴薯葉片在光照下在葉綠體內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5)間作套種、合理密植23.(1)呼吸作用、12(2)C、等于(3)左移(4)2(5)減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