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25 分)
1.A
2.B
3.D
4.A
5.B
6.A
7.C
8.B
9.D
10.C
11.B
12.A
13.B
14.D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B
22.C
23.A
24.C
25.D
二、非選擇題(共 35 分)
26 題(14 分)
(1)填空:
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④抗美援朝
⑤愛國主義(或抗美援朝精神)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示例:
主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設與社會變革
史事選取:《共同綱領》的通過、1954 年憲法的頒布、抗美援朝
聯系:
1949 年《共同綱領》確立了新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國家性質,起到臨時憲法作用,為政權建設奠定基礎。
1950 年抗美援朝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環境嚴峻下的保家衛國行動,鞏固了新生政權,為國內建設創造穩定環境。
1954 年憲法以《共同綱領》為基礎,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三者共同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政治、軍事、法制領域的探索與成就,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基礎。
27 題(10 分)
(1)①中國共產黨
②國家工業化
③第一個五年計劃
(2)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⑥中共十八大
⑦中華民族
⑧小康社會
(4)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28 題(11 分)
(1)交通線:川藏公路(或川藏線)
涉及省份:四川、西藏
影響: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鞏固了國防,體現了國家對邊疆地區的重視和民族團結。
(2)“MACAU”:澳門;“他們”:葡萄牙殖民者
構想:“一國兩制”
(3)前提條件: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一國兩制” 構想的科學指引;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外交談判的成功(如中葡談判)。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階段質量監測
八年級歷史
注意事項:
本次考試歷史試卷共4頁,分選擇題(共25分)和非選擇題(共35分)兩
部分。全卷滿分60分。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非選擇題在答
題卷指定區域內作答,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1分,共25分。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右圖是出席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人數
統計圖(共662人),據此可知該會議
250
一園人功人
200
150
A,具有廣泛的代表性B.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100
0
C.解放了農村生產力D.奠定國防現代化的基
黨深區域軍隊團隊特邀
礎
2.“掉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而且開辟了
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道路.“材料評述的是
A.閱兵儀式的影響
B.西藏和平解放
C板門店簽署協定
D.西部大開發
3.“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對我軍駐守的約3.7平方千米的陣地共傾瀉炮彈
190余萬發,投彈5000余枚,炮彈的火力密度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
平.這一戰打出了我國的國威軍威,創造了我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堅守防御
戰的成功典范,“該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
C.遼沈戰役
D.上甘嶺戰役
4.南京市簽發的一份選民證上,寫有“1953年、南京市第一選舉委員會、姓
名、性別、年齡、憑證參加選舉、只供本人使用“等字樣。這張選民證見證
了
A.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
B.生產水平發生深刻的變革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
5.1952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計劃%調整后高等院
校為184所,其中新成立航空、鋼鐵、礦業、地質、石油、化工等專門學院。
這一調整
A.培養了農業建設人才
B適應了國家建設的需要
C推動對工商業的改造
D鞏固了現代外交的成果
6.1954年某市木、竹兩個社每一個社員平均產值1024元,比個體生產者861
元高18.9%;1955年每一個社員平均年產值達到1437元,比個體生產者975元
高47.39%。材料說明
A.社會主義改造效果明顯
B.人民公社有強大生命力
C.八字方針取得初步成效
D.改革開放促進收入提高
7.“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是世界上早就出現過的。但采
用這樣一種和平的方法,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合作社
B.實行無償收購
C.實行續買政策
D.實行經營責任制
8.“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9.右圖《衛星滿云霄,一個卻比一個高》創作于1968年。這反映
了
A.自然災害的嚴重B.科學技術的進步
C.農業生產的發展D浮夸風的盛行
10.他們在戈壁荒灘、深山峽谷建立基地,艱苦創業,默默無聞地為新中國
的國防尖端科技事業做頁獻。“他們”中的代表有
A.王進喜
B.雷鋒
C.鄧稼先
D.袁隆平
11.屬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有
A.第一塊國產手表在天津誕生
B.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C.首次培育成功粒型雜交水稻
D,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2.“從今(1978年)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所有工作包括
黨的政治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中心
工作“是
A.經濟建設
B.解放思想
C社會主義革命
D.階級斗爭
13.伴隨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凡冤假錯案的工作在全國全面展開,標志
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的事件是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