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講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運動過程問題學習目標 1.掌握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理解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和多解性。 3.靈活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多過程問題。1.2.1.思考判斷(1)同一地點,輕重不同的物體的g值一樣大。(√)(2)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速度為負值時,位移也一定為負值。(×)(3)做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在上升過程中,速度變化量方向是豎直向下的。(√)2.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4節[科學漫步]中,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中如何測量時間的 如何由斜面上的運動規律推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律 答案 當時只能靠滴水計時,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沖淡”了重力,使加速度變小,時間變長,更容易測量。合理外推將斜面的傾角增大到90°。考點一 自由落體運動1.運動特點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解題方法(1)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都適用。①從開始下落,連續相等時間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為1∶3∶5∶7∶…。②由Δv=gΔt知,相等時間內,速度變化量相同。③連續相等時間T內下落的高度之差Δh=gT2。(2)物體由靜止開始的自由下落過程才是自由落體運動,從中間截取的一段運動過程不是自由落體運動,等效于豎直下拋運動,應該用初速度不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去解決此類問題。例1 (2025·遼寧遼陽一模)某人坐在樹下看到熟透的蘋果(視為質點)從樹上掉下來,從與頭頂相同高度處落到水平地面的時間為0.1 s。已知頭頂到地面的高度為1.25 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為10 m/s2,則蘋果( )A.經過與頭頂相同高度處時的速度大小為10 m/sB.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1.2 sC.剛掉落時離地的高度為8.45 mD.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12 m/s答案 C解析 設經過與頭頂相同高度處時的速度大小為v1,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h2=v1t2+g,其中h2=1.25 m,t2=0.1 s,可得經過與頭頂相同高度處時的速度大小為v1=12 m/s,蘋果在空中的時間為t=+t2= s+0.1 s=1.3 s,蘋果剛掉落時離地的高度為h=gt2=×10×1.32 m=8.45 m,蘋果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v=gt=10×1.3 m/s=13 m/s,故C正確,A、B、D錯誤。例2 (多選)甲、乙兩物體,甲的質量為4 kg,乙的質量為2 kg,甲從20 m高處自由下落,1 s后乙從10 m高處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在兩物體落地之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同一時刻甲的速度大B.同一時刻甲的加速度大C.兩物體從起點各自下落1 m時的速度是相同的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變答案 AC解析 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同一時刻甲的速度大,A正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B錯誤;由v2=2gh可知兩物體從起點各自下落1 m時的速度是相同的,C正確;兩物體間距離Δh=20 m-g(t+Δt)2-=10 m-gΔt(2t+Δt),因此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隨時間增加而變化,D錯誤。自由落體運動的兩個物體相隔一定時間從同一高度先、后下落,兩物體的加速度相同,故先下落物體相對后下落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者的距離隨時間均勻增大。跟蹤訓練1.2024年8月,我國運動員獲得奧運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某輪比賽中,運動員在跳臺上倒立靜止,然后下落,前5 m完成技術動作,隨后5 m完成姿態調整。假設整個下落過程近似為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則她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 )A.0.2 s B.0.4 sC.1.0 s D.1.4 s答案 B解析 運動員下落的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 s≈1.4 s,下落前5 m的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1== s=1 s,則運動員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t2=t-t1=0.4 s,B正確,A、C、D錯誤。考點二 豎直上拋運動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和多解性(1)對稱性(如圖)(2)多解性: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個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造成多解。例3 (2025·福建福州高三期中)“燕子鉆天”是打彈弓射彈的一種方式,即將彈丸豎直向上射出,如圖所示。若某次射出的彈丸(可視為質點)做豎直上拋運動,經過3 s彈丸到達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彈丸射出時的速度;(2)彈丸上升的最大高度;(3)彈丸射出后第1 s內上升的高度;(4)彈丸落回拋出點的速度;(5)彈丸上升5 m所用的時間(計算結果保留根式)。答案 (1)30 m/s (2)45 m (3)25 m (4)30 m/s (5)(3-2) s解析 (1)由經過3 s彈丸到達最高點,得彈丸射出時豎直方向初速度為v0=gt=30 m/s。(2)由=2gh得彈丸上升的最大高度hm==45 m。(3)彈丸第1 s內上升高度為h1=v0t1-g解得h1=25 m。(4)根據對稱性知,彈丸落回拋出點的速度v=v0=30 m/s。(5)設彈丸上升5 m的時間為t2,則有h2=v0t2-g解得t2=(3-2) s或t2'=(3+2) s(舍去)。拓展 計算彈丸距離射出點5 m所用的時間。答案 見解析解析 若彈丸在射出點上方5 m,則h2=v0t2-g解得t2=(3-2) s或t2'=(3+2) s若彈丸在射出點下方5 m,則-h2=v0t3-g解得t3=(3+) s或t3'=(3-) s(舍去)。總結提升 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分段法 上升階段:a=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下降階段:自由落體運動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v=v0-gt,h=v0t-gt2(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 若v>0,物體上升,若v<0,物體下落 若h>0,物體在拋出點上方,若h<0,物體在拋出點下方跟蹤訓練2.(多選)(2025·陜西寶雞高三聯考)我國的跳水隊被譽為“夢之隊”。某運動員正在進行3米板跳水訓練,將該運動員看成質點,從其向上起跳腳離開跳板的瞬間開始計時,設t1時刻運動員運動到最高點,t2時刻運動員剛好入水,此后在水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t3時刻運動員的速度恰好減小到零。已知t2=3t1,t3=4t1,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在空中向上運動的路程為向下運動路程的B.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在空中運動總位移的大小為6 mC.運動員入水的瞬時速度為4 m/sD.運動員入水的深度 m答案 AC解析 設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向上運動的位移大小(即在空中向上的路程)為x,則從最高點到剛入水時的位移大小(即在空中向下的路程)為x'=x+3,設起跳速度為v0,入水時的速度為v,則有x=g,v0=gt1,x+3=g(t2-t1)2,v=g(t2-t1),又t2=3t1,聯立解得t1= s,t2= s,x=1 m,x'=4 m=4x,v0=2 m/s,v=4 m/s,A、C正確;運動員在水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有v=a(t3-t2),入水深度h=,又t3=4t1= s,代入數據解得a=20 m/s2,h=2 m,D錯誤;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在空中運動總位移的大小為3 m,B錯誤。考點三 多運動過程問題例4 (2024·全國甲卷,24)為搶救病人,一輛救護車緊急出發,鳴著笛沿水平直路從t=0時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a=2 m/s2,在t1=10 s時停止加速開始做勻速運動,之后某時刻救護車停止鳴笛,t2=41 s時在救護車出發處的人聽到救護車發出的最后的鳴笛聲。已知聲速v0=340 m/s,求:(1)救護車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2)在停止鳴笛時救護車距出發處的距離。答案 (1)20 m/s (2)680 m解析 (1)根據題意可知,救護車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v=at1代入數據解得v=20 m/s。(2)設救護車在t=t0時停止鳴笛,則由運動學規律可知,此時救護車距出發處的距離為x=a+v(t0-t1)又x=v0(t2-t0)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x=680 m。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多過程問題的解題思路(1)依據加速度不同,將物體運動分為幾個階段。(2)分析判斷各階段的運動性質,畫出運動示意圖。(3)列出各運動階段的運動方程。(4)找出銜接處的速度與各階段間的位移、時間和加速度間的關系。(5)聯立求解,算出結果,并對結果進行討論。2.解題關鍵多運動過程的連接點的速度是聯系兩個運動過程的紐帶,因此,對連接點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題的關鍵。跟蹤訓練3.(2025·重慶八中模擬)重慶的橋梁、隧道眾多,故被稱為“魔幻之都”。長為L的輕軌在平直軌道上正常行駛,速率為v0,前方有一長為2L的隧道,為了保證安全通過該隧道,輕軌的任一部分位于隧道內時,它的速率都不允許超過。已知列車加速和減速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和2a,則列車從減速開始到恢復正常速率v0,需要的最短時間為( )A.+ B.+C.+ D.+答案 A解析 由題意知,列車進隧道前速率必須減速到,則有=v0-2at1,解得t1=;通過隧道時勻速運動,通過的位移為3L,故所用時間t2==;列車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at3,解得t3=,則列車從減速開始至恢復正常行駛速度v0,需要的最短時間為t=t1+t2+t3=+,故A正確。A級 基礎對點練對點練1 自由落體運動1.(2024·廣西卷,3)讓質量為1 kg的石塊P1從足夠高處自由下落,P1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1,再將P1和質量為2 kg的石塊綁為一個整體P2,使P2從原高度自由下落,P2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2,g取10 m/s2,則( )A.v1=5 m/s B.v1=10 m/sC.v2=15 m/s D.v2=30 m/s答案 B解析 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速度與質量無關,則下落1 s后速度為v1=v2=gt=10 m/s2×1 s=10 m/s,故B正確。2.(2024·河南商丘模擬)某興趣小組用頻閃投影的方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中把一高中物理書豎直放置,將一小鋼球從與書上邊沿等高處靜止釋放,整個下落過程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已知物理書的長度為l,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空氣阻力,該頻閃攝影的閃光頻率為( )A. B.C. D.答案 C解析 由題圖可知,小鋼球下落過程經過5段間隔,則運動時間為t=,根據l=gt2,得該頻閃攝影的閃光頻率為f=,故C正確。3.(多選)(2025·廣東四校高三聯考)某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運動中只受重力作用。以運動開始時刻為計時起點,物體經過5 s后落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計時開始后1 s內、2 s內、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4∶9B.計時開始后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之比為1∶3∶5C.計時開始后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1∶2∶3D.落地前,相等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相同答案 AD解析 根據h=gt2可知,計時開始后1 s內、2 s內、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4∶9,選項A正確;根據v=gt可知,計時開始后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之比為1∶2∶3,選項B錯誤;計時開始后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根據=可知,平均速度之比為1∶3∶5,選項C錯誤;根據Δv=gΔt可知,落地前相等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相同,選項D正確。對點練2 豎直上拋運動4.(2025·上海黃浦高三期中)無人機甲與三樓陽臺平齊懸于空中,從無人機上同時以10 m/s的速率拋出兩個小球,其中一個球豎直上拋,另一個球豎直下拋,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如果另一無人機乙與六樓陽臺上平齊懸于空中,以與甲同樣的方式拋出兩個小球,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不計空氣阻力,Δt'和Δt相比較,有( )A.Δt'<Δt B.Δt'=ΔtC.Δt'>Δt D.無法判斷答案 B解析 設小球拋出時的高度為h,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經歷的時間分別為t1、t2,則有h=-v0t1+g,h=v0t2+g,整理可得Δt=t1-t2=,即時間差是一個定值,與高度無關,故B正確。5.(多選)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拋磚塊,當磚塊上升到最高點時,被樓上的師傅接住用以砌墻。若某次以10 m/s的速度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磚塊,樓上的師傅沒有接住,g取10 m/s2,空氣阻力可以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10 mB.磚塊回到拋出點前0.5 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為3.75 mC.經2 s磚塊回到拋出點D.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磚塊做變減速直線運動答案 BC解析 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 m=5 m,故A錯誤;上升到最高點需要的時間為t1==1 s,根據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從拋出到回到拋出點所需時間為t=2t1=2 s,磚塊從最高點經過0.5 s下降的高度為h'=gt'2=×10×0.52 m=1.25 m,磚塊回到拋出點前0.5 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為s=h-h'=3.75 m,故B、C正確;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加速度始終等于重力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對點練3 多運動過程問題6.(多選)(2025·河南九師聯盟高三聯考)我國宋代已經出現沖天炮這種玩具,也叫“起火”,如圖,逢年過節人們都要放“起火”慶祝。若沖天炮從地面由靜止發射豎直升空可認為做a=8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當到達離地面25 m的高處時燃料恰好用完,忽略空氣阻力,g=10 m/s2,則( )A.燃料恰好用完時沖天炮的速度大小為20 m/sB.燃料用完后繼續向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17 mC.沖天炮上升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38 mD.沖天炮從發射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時間為4.5 s答案 AD解析 根據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有=2ah1,解得v0==20 m/s,故A正確;燃料用完后,沖天炮繼續向上做豎直上拋運動,利用逆向思維有=2gh2,解得h2=20 m,故B錯誤;結合上述可知,沖天炮上升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H=h1+h2=45 m,故C錯誤;根據平均速度與位移的關系有h1=t1,h2=t2,解得沖天炮從發射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時間為t=t1+t2=4.5 s,故D正確。7.“太空梭”是游樂園中一種利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設計的游樂設施,如圖。這種游樂設施使用機械裝置將乘坐臺上的乘客升至高處,然后由靜止釋放,自由下落,最后在落地前用機械裝置將乘坐臺停下來。將該游樂設施下落時的運動看作自由落體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出于安全考慮,普通人最多承受3g的加速度,g取10 m/s2。如果設計一個自由落體歷時6 s的“太空梭”,則該設施的高度至少為( )A.420 m B.180 mC.300 m D.240 m答案 D解析 “太空梭”的運動分為兩個階段,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自由落體下落的高度為h1=gt2=180 m,勻減速的最大加速度為3g,則勻減速下落的高度為h2==60 m,則總高度為H=h1+h2=240 m,A、B、C錯誤,D正確。B級 綜合提升練8.(2024·浙江金華模擬)如圖所示,兩個大小一樣的金屬小球用長為L的細線連接,a球在上,b球在下,用手拿著a球,測得a球釋放時離地面的高度為h,某時刻靜止釋放a球,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Δt,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b球下落的時間大于B.a球下落的時間小于C.重力加速度g=()2D.b球落地前a球的加速度比b球大答案 C解析 某時刻靜止釋放a球,a球下落高度為h,b球下落高度為h-L,則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h-L=g,則b球下落的時間為tb=,A錯誤;a球下落的時間為ta=,B錯誤;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Δt,則Δt=ta-tb=,故重力加速度g=()2,C正確;b球落地前兩球均做自由落體運動,則a球的加速度與b球加速度相等,D錯誤。9.甲、乙兩個小球先后從同一水平面的兩個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小球距拋出點的高度h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兩小球同時在同一水平線上時,距離拋出點的高度為( )A.g B.g()C.g() D.g()答案 D解析 根據豎直上拋運動規律,豎直向上運動到同一水平線上時,乙小球的運動時間為t=,甲小球到達最高點的高度為h=g=g,甲小球下落的高度為h'=g=g,故該位置距離拋出點的高度為h″=h-h'=g(),故D正確。10.(多選)(2025·山東濟寧高三期中)如圖所示,將小球a從地面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的同時,將另一相同小球b從地面上方某處由靜止釋放,兩球在空中相遇時速度大小恰好均為v0(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 )A.球b開始下落的高度為B.球b開始下落的高度為C.兩球同時落地D.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答案 BD解析 依題意有gt=v0,相遇時兩球運動的時間t=,從運動開始至兩球相遇,球a上升高度為h1=v0t-gt2=,球b已下落的距離為h2=gt2=,則球b開始下落的高度為h=h1+h2=,故A錯誤,B正確;由題意可知,球a上升的最大高度與球b下落的高度相等,對球b有=g,解得tb=,而球a做豎直上拋運動,先向上做勻減速運動,然后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其運動時間為ta=,可知兩球不會同時落地,故C錯誤;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Δt=ta-tb=,故D正確。11.(2025·湖北武漢市第二中學月考)無人機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我國林業部門將無人機運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如圖所示,某架無人機執行火情察看任務,懸停在目標正上方且距目標高度為H1=205 m處,t=0時刻,它以加速度a1=6 m/s2豎直向下勻加速運動距離h1=75 m后,立即向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速度為零,重新懸停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 m的空中,然后進行拍照。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求:(1)無人機從t=0時刻到重新懸停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 m處的總時間t;(2)若無人機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 m處懸停時動力系統發生故障,自由下落2 s后恢復動力,要使其不落地,恢復動力后的最小加速度。答案 (1)9 s (2)4 m/s2解析 (1)設無人機下降過程最大速度為v,向下加速運動時間為t1,減速運動時間為t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h1=a1,v=a1t1,H1-H2-h1=t2聯立解得t1=5 s,t2=4 s則總時間為t=t1+t2=9 s。(2)無人機自由下落2 s末的速度為v2=gt2'=20 m/s2 s內向下運動的位移為x1=gt2'2=20 m設其向下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時,恰好到達地面前瞬間速度為零,此時a2為最小加速度,則H2-x1=,代入數據解得a2=4 m/s2。C級 培優加強練12.(多選)(2025·四川遂寧高三期中)如圖所示,在足夠高的空間內,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處,空心管長為L,小球球心與管的軸線重合,并在豎直線上釋放小球,小球可以無碰撞的穿過空心管,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B.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C.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D.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了Δt時間釋放,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答案 AD解析 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無初速度,以管為參考系,小球相對管勻速運動,則有t=,故A正確;若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Δt時間釋放,以管為參考系,小球相對管勻速運動,則有v=gΔt,L=vt,可知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t=,故D正確;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小球無初速度,以小球為參考系,管相對小球向上勻速運動,則有t=,故B、C錯誤。(共52張PPT)第3講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運動過程問題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1.掌握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并能解決實際問題。2.理解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和多解性。3.靈活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多過程問題。學習目標目 錄CONTENTS夯實必備知識01研透核心考點02提升素養能力03夯實必備知識1靜止1.gtgt22gh向上2.重力v0-gtv0t-gt2-2gh1.思考判斷×√(1)同一地點,輕重不同的物體的g值一樣大。( )(2)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速度為負值時,位移也一定為負值。( )(3)做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在上升過程中,速度變化量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第4節[科學漫步]中,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中如何測量時間的 如何由斜面上的運動規律推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律 答案 當時只能靠滴水計時,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沖淡”了重力,使加速度變小,時間變長,更容易測量。合理外推將斜面的傾角增大到90°。研透核心考點2考點二 豎直上拋運動考點一 自由落體運動考點三 多運動過程問題考點一 自由落體運動1.運動特點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解題方法(1)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都適用。①從開始下落,連續相等時間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為1∶3∶5∶7∶…。②由Δv=gΔt知,相等時間內,速度變化量相同。③連續相等時間T內下落的高度之差Δh=gT2。(2)物體由靜止開始的自由下落過程才是自由落體運動,從中間截取的一段運動過程不是自由落體運動,等效于豎直下拋運動,應該用初速度不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去解決此類問題。例1 (2025·遼寧遼陽一模)某人坐在樹下看到熟透的蘋果(視為質點)從樹上掉下來,從與頭頂相同高度處落到水平地面的時間為0.1 s。已知頭頂到地面的高度為1.25 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為10 m/s2,則蘋果( )A.經過與頭頂相同高度處時的速度大小為10 m/sB.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1.2 sC.剛掉落時離地的高度為8.45 mD.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12 m/sC解析 設經過與頭頂相同高度處時的速度大小為v1,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h2=v1t2+g,其中h2=1.25 m,t2=0.1 s,可得經過與頭頂相同高度處時的速度大小為v1=12 m/s,蘋果在空中的時間為t=+t2= s+0.1 s=1.3 s,蘋果剛掉落時離地的高度為h=gt2=×10×1.32 m=8.45 m,蘋果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v=gt=10×1.3 m/s=13 m/s,故C正確,A、B、D錯誤。例2 (多選)甲、乙兩物體,甲的質量為4 kg,乙的質量為2 kg,甲從20 m高處自由下落,1 s后乙從10 m高處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在兩物體落地之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同一時刻甲的速度大B.同一時刻甲的加速度大C.兩物體從起點各自下落1 m時的速度是相同的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變AC解析 根據速度公式可知同一時刻甲的速度大,A正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B錯誤;由v2=2gh可知兩物體從起點各自下落1 m時的速度是相同的,C正確;兩物體間距離Δh=20 m-g(t+Δt)2-=10 m-gΔt(2t+Δt),因此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隨時間增加而變化,D錯誤。自由落體運動的兩個物體相隔一定時間從同一高度先、后下落,兩物體的加速度相同,故先下落物體相對后下落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者的距離隨時間均勻增大。跟蹤訓練1.2024年8月,我國運動員獲得奧運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某輪比賽中,運動員在跳臺上倒立靜止,然后下落,前5 m完成技術動作,隨后5 m完成姿態調整。假設整個下落過程近似為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則她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 )A.0.2 s B.0.4 s C.1.0 s D.1.4 sB解析 運動員下落的整個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 s≈1.4 s,下落前5 m的過程所用的時間為t1== s=1 s,則運動員用于姿態調整的時間約為t2=t-t1=0.4 s,B正確,A、C、D錯誤。考點二 豎直上拋運動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和多解性(1)對稱性(如圖)(2)多解性: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個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造成多解。例3 (2025·福建福州高三期中)“燕子鉆天”是打彈弓射彈的一種方式,即將彈丸豎直向上射出,如圖所示。若某次射出的彈丸(可視為質點)做豎直上拋運動,經過3 s彈丸到達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彈丸射出時的速度;(2)彈丸上升的最大高度;解析 (1)由經過3 s彈丸到達最高點,得彈丸射出時豎直方向初速度為v0=gt=30 m/s。(2)由=2gh得彈丸上升的最大高度hm==45 m。答案 (1)30 m/s (2)45 m (3)彈丸射出后第1 s內上升的高度;(4)彈丸落回拋出點的速度;(5)彈丸上升5 m所用的時間(計算結果保留根式)。解析 (3)彈丸第1 s內上升高度為h1=v0t1-g解得h1=25 m。(4)根據對稱性知,彈丸落回拋出點的速度v=v0=30 m/s。(5)設彈丸上升5 m的時間為t2,則有h2=v0t2-g解得t2=(3-2) s或t2'=(3+2) s(舍去)。答案 (3)25 m (4)30 m/s (5)(3-2) s拓展 計算彈丸距離射出點5 m所用的時間。答案 見解析解析 若彈丸在射出點上方5 m,則h2=v0t2-g解得t2=(3-2) s或t2'=(3+2) s若彈丸在射出點下方5 m,則-h2=v0t3-g解得t3=(3+) s或t3'=(3-) s(舍去)。總結提升 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分段法 上升階段:a=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下降階段:自由落體運動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v=v0-gt,h=v0t-gt2(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若v>0,物體上升,若v<0,物體下落若h>0,物體在拋出點上方,若h<0,物體在拋出點下方跟蹤訓練AC2.(多選)(2025·陜西寶雞高三聯考)我國的跳水隊被譽為“夢之隊”。某運動員正在進行3米板跳水訓練,將該運動員看成質點,從其向上起跳腳離開跳板的瞬間開始計時,設t1時刻運動員運動到最高點,t2時刻運動員剛好入水,此后在水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t3時刻運動員的速度恰好減小到零。已知t2=3t1,t3=4t1,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在空中向上運動的路程為向下運動路程的B.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在空中運動總位移的大小為6 mC.運動員入水的瞬時速度為4 m/sD.運動員入水的深度 m解析 設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向上運動的位移大小(即在空中向上的路程)為x,則從最高點到剛入水時的位移大小(即在空中向下的路程)為x'=x+3,設起跳速度為v0,入水時的速度為v,則有x=g,v0=gt1,x+3=g(t2-t1)2,v=g(t2-t1),又t2=3t1,聯立解得t1= s,t2= s,x=1 m,x'=4 m=4x,v0=2 m/s,v=4 m/s,A、C正確;運動員在水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有v=a(t3-t2),入水深度h=,又t3=4t1= s,代入數據解得a=20 m/s2,h=2 m,D錯誤;運動員離開跳板后,在空中運動總位移的大小為3 m,B錯誤。例4 (2024·全國甲卷,24)為搶救病人,一輛救護車緊急出發,鳴著笛沿水平直路從t=0時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a=2 m/s2,在t1=10 s時停止加速開始做勻速運動,之后某時刻救護車停止鳴笛,t2=41 s時在救護車出發處的人聽到救護車發出的最后的鳴笛聲。已知聲速v0=340 m/s,求:(1)救護車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2)在停止鳴笛時救護車距出發處的距離。考點三 多運動過程問題解析 (1)根據題意可知,救護車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大小為v=at1代入數據解得v=20 m/s。(2)設救護車在t=t0時停止鳴笛,則由運動學規律可知,此時救護車距出發處的距離為x=a+v(t0-t1),又x=v0(t2-t0)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x=680 m。答案 (1)20 m/s (2)680 m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多過程問題的解題思路(1)依據加速度不同,將物體運動分為幾個階段。(2)分析判斷各階段的運動性質,畫出運動示意圖。(3)列出各運動階段的運動方程。(4)找出銜接處的速度與各階段間的位移、時間和加速度間的關系。(5)聯立求解,算出結果,并對結果進行討論。2.解題關鍵多運動過程的連接點的速度是聯系兩個運動過程的紐帶,因此,對連接點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題的關鍵。3.(2025·重慶八中模擬)重慶的橋梁、隧道眾多,故被稱為“魔幻之都”。長為L的輕軌在平直軌道上正常行駛,速率為v0,前方有一長為2L的隧道,為了保證安全通過該隧道,輕軌的任一部分位于隧道內時,它的速率都不允許超過。已知列車加速和減速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和2a,則列車從減速開始到恢復正常速率v0,需要的最短時間為( )A.+ B.+ C.+ D.+跟蹤訓練A解析 由題意知,列車進隧道前速率必須減速到,則有=v0-2at1,解得t1=;通過隧道時勻速運動,通過的位移為3L,故所用時間t2==;列車尾部出隧道后立即加速到v0,有v0=+at3,解得t3=,則列車從減速開始至恢復正常行駛速度v0,需要的最短時間為t=t1+t2+t3=+,故A正確。提升素養能力3A級 基礎對點練B對點練1 自由落體運動1.(2024·廣西卷,3)讓質量為1 kg的石塊P1從足夠高處自由下落,P1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1,再將P1和質量為2 kg的石塊綁為一個整體P2,使P2從原高度自由下落,P2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為v2,g取10 m/s2,則( )A.v1=5 m/s B.v1=10 m/s C.v2=15 m/s D.v2=30 m/s解析 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速度與質量無關,則下落1 s后速度為v1=v2=gt=10 m/s2×1 s=10 m/s,故B正確。C2.(2024·河南商丘模擬)某興趣小組用頻閃投影的方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中把一高中物理書豎直放置,將一小鋼球從與書上邊沿等高處靜止釋放,整個下落過程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已知物理書的長度為l,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空氣阻力,該頻閃攝影的閃光頻率為( )A. B. C. D.解析 由題圖可知,小鋼球下落過程經過5段間隔,則運動時間為t=,根據l=gt2,得該頻閃攝影的閃光頻率為f=,故C正確。AD3.(多選)(2025·廣東四校高三聯考)某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運動中只受重力作用。以運動開始時刻為計時起點,物體經過5 s后落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計時開始后1 s內、2 s內、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4∶9B.計時開始后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之比為1∶3∶5C.計時開始后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1∶2∶3D.落地前,相等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相同解析 根據h=gt2可知,計時開始后1 s內、2 s內、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4∶9,選項A正確;根據v=gt可知,計時開始后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之比為1∶2∶3,選項B錯誤;計時開始后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根據=可知,平均速度之比為1∶3∶5,選項C錯誤;根據Δv=gΔt可知,落地前相等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相同,選項D正確。B對點練2 豎直上拋運動4.(2025·上海黃浦高三期中)無人機甲與三樓陽臺平齊懸于空中,從無人機上同時以10 m/s的速率拋出兩個小球,其中一個球豎直上拋,另一個球豎直下拋,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如果另一無人機乙與六樓陽臺上平齊懸于空中,以與甲同樣的方式拋出兩個小球,它們落地的時間差為Δt'。不計空氣阻力,Δt'和Δt相比較,有( )A.Δt'<Δt B.Δt'=Δt C.Δt'>Δt D.無法判斷解析 設小球拋出時的高度為h,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經歷的時間分別為t1、t2,則有h=-v0t1+g,h=v0t2+g,整理可得Δt=t1-t2=,即時間差是一個定值,與高度無關,故B正確。BC5.(多選)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拋磚塊,當磚塊上升到最高點時,被樓上的師傅接住用以砌墻。若某次以10 m/s的速度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磚塊,樓上的師傅沒有接住,g取10 m/s2,空氣阻力可以忽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10 mB.磚塊回到拋出點前0.5 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為3.75 mC.經2 s磚塊回到拋出點D.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磚塊做變減速直線運動解析 磚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 m=5 m,故A錯誤;上升到最高點需要的時間為t1==1 s,根據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從拋出到回到拋出點所需時間為t=2t1=2 s,磚塊從最高點經過0.5 s下降的高度為h'=gt'2=×10×0.52 m=1.25 m,磚塊回到拋出點前0.5 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為s=h-h'=3.75 m,故B、C正確;被拋出后上升的過程中加速度始終等于重力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AD對點練3 多運動過程問題6.(多選)(2025·河南九師聯盟高三聯考)我國宋代已經出現沖天炮這種玩具,也叫“起火”,如圖,逢年過節人們都要放“起火”慶祝。若沖天炮從地面由靜止發射豎直升空可認為做a=8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當到達離地面25 m的高處時燃料恰好用完,忽略空氣阻力,g=10 m/s2,則( )A.燃料恰好用完時沖天炮的速度大小為20 m/sB.燃料用完后繼續向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17 mC.沖天炮上升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38 mD.沖天炮從發射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時間為4.5 s解析 根據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有=2ah1,解得v0==20 m/s,故A正確;燃料用完后,沖天炮繼續向上做豎直上拋運動,利用逆向思維有=2gh2,解得h2=20 m,故B錯誤;結合上述可知,沖天炮上升離地面的最大高度為H=h1+h2=45 m,故C錯誤;根據平均速度與位移的關系有h1=t1,h2=t2,解得沖天炮從發射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時間為t=t1+t2=4.5 s,故D正確。D7.“太空梭”是游樂園中一種利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設計的游樂設施,如圖。這種游樂設施使用機械裝置將乘坐臺上的乘客升至高處,然后由靜止釋放,自由下落,最后在落地前用機械裝置將乘坐臺停下來。將該游樂設施下落時的運動看作自由落體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出于安全考慮,普通人最多承受3g的加速度,g取10 m/s2。如果設計一個自由落體歷時6 s的“太空梭”,則該設施的高度至少為( )A.420 m B.180 mC.300 m D.240 m解析 “太空梭”的運動分為兩個階段,自由落體階段和勻減速階段,自由落體下落的高度為h1=gt2=180 m,勻減速的最大加速度為3g,則勻減速下落的高度為h2==60 m,則總高度為H=h1+h2=240 m,A、B、C錯誤,D正確。C8.(2024·浙江金華模擬)如圖所示,兩個大小一樣的金屬小球用長為L的細線連接,a球在上,b球在下,用手拿著a球,測得a球釋放時離地面的高度為h,某時刻靜止釋放a球,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Δt,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級 綜合提升練A.b球下落的時間大于 B.a球下落的時間小于C.重力加速度g=()2 D.b球落地前a球的加速度比b球大解析 某時刻靜止釋放a球,a球下落高度為h,b球下落高度為h-L,則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h-L=g,則b球下落的時間為tb=,A錯誤;a球下落的時間為ta=,B錯誤;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Δt,則Δt=ta-tb=,故重力加速度g=()2,C正確;b球落地前兩球均做自由落體運動,則a球的加速度與b球加速度相等,D錯誤。D9.甲、乙兩個小球先后從同一水平面的兩個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小球距拋出點的高度h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兩小球同時在同一水平線上時,距離拋出點的高度為( )A.g B.g()C.g() D.g()解析 根據豎直上拋運動規律,豎直向上運動到同一水平線上時,乙小球的運動時間為t=,甲小球到達最高點的高度為h=g=g,甲小球下落的高度為h'=g=g,故該位置距離拋出點的高度為h″=h-h'=g(),故D正確。BD10.(多選)(2025·山東濟寧高三期中)如圖所示,將小球a從地面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的同時,將另一相同小球b從地面上方某處由靜止釋放,兩球在空中相遇時速度大小恰好均為v0(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 )A.球b開始下落的高度為B.球b開始下落的高度為C.兩球同時落地D.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解析 依題意有gt=v0,相遇時兩球運動的時間t=,從運動開始至兩球相遇,球a上升高度為h1=v0t-gt2=,球b已下落的距離為h2=gt2=,則球b開始下落的高度為h=h1+h2=,故A錯誤,B正確;由題意可知,球a上升的最大高度與球b下落的高度相等,對球b有=g,解得tb=,而球a做豎直上拋運動,先向上做勻減速運動,然后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其運動時間為ta=,可知兩球不會同時落地,故C錯誤;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Δt=ta-tb=,故D正確。11.(2025·湖北武漢市第二中學月考)無人機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我國林業部門將無人機運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如圖所示,某架無人機執行火情察看任務,懸停在目標正上方且距目標高度為H1=205 m處,t=0時刻,它以加速度a1=6 m/s2豎直向下勻加速運動距離h1=75 m后,立即向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速度為零,重新懸停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 m的空中,然后進行拍照。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求:(1)無人機從t=0時刻到重新懸停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 m處的總時間t;(2)若無人機在距目標高度為H2=70 m處懸停時動力系統發生故障,自由下落2 s后恢復動力,要使其不落地,恢復動力后的最小加速度。答案 (1)9 s (2)4 m/s2解析 (1)設無人機下降過程最大速度為v,向下加速運動時間為t1,減速運動時間為t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h1=a1,v=a1t1,H1-H2-h1=t2聯立解得t1=5 s,t2=4 s則總時間為t=t1+t2=9 s。(2)無人機自由下落2 s末的速度為v2=gt2'=20 m/s2 s內向下運動的位移為x1=gt2'2=20 m設其向下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時,恰好到達地面前瞬間速度為零,此時a2為最小加速度,則H2-x1=,代入數據解得a2=4 m/s2。AD12.(多選)(2025·四川遂寧高三期中)如圖所示,在足夠高的空間內,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處,空心管長為L,小球球心與管的軸線重合,并在豎直線上釋放小球,小球可以無碰撞的穿過空心管,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級 培優加強練A.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B.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C.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小球無初速度,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D.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了Δt時間釋放,則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解析 兩者同時釋放,小球具有豎直向下的初速度v0,管無初速度,以管為參考系,小球相對管勻速運動,則有t=,故A正確;若兩者均無初速度釋放,但小球提前Δt時間釋放,以管為參考系,小球相對管勻速運動,則有v=gΔt,L=vt,可知小球穿過管的時間為t=,故D正確;兩者同時釋放,管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v0,小球無初速度,以小球為參考系,管相對小球向上勻速運動,則有t=,故B、C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講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運動過程問題.docx 第3講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 多運動過程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