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專輯 課件(共19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專輯 課件(共19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47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八講 壓 強
第1課時 固體壓強 液體壓強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3·宜昌)下列生產生活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
A.載重汽車有很多個寬大的車輪
B.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
C.破窗錘的敲擊端做成錐狀
D.切蛋器上的不銹鋼絲做得很細
A
2.(2024·湖北節選)如圖所示是漢代畫像磚上描繪的《史記》中“泗水取鼎”畫面,兩邊各有數人用繩子通過滑輪拉起掉落水中的鼎。鼎在水中上升的過程中,其底部所受水的壓強__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減小
1.5×104
變小
不變
64
排水量 最大航速 最大潛水深度 水下最大輸出功率
水上運動2 250 t, 水下運動3 000 t 水上30 km/h, 水下36 km/h 300 m 3 000 kW
D
BD
9.(2023·黃孝咸)小明用壓強計探究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1)使用壓強計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手指輕壓探頭橡皮膜,觀察U形管的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把壓強計的探頭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把探頭分別朝側面、朝下、朝上(如圖A、B、C),發現U形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變,說明在同種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___________________的壓強都相等。
(3)小明根據圖D和E實驗得出“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的結論,請指出小明實驗中存在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側液面高度差
向著各個方向
沒有控制液體深度相同
(4)壓強計通過U形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大小,反映探頭薄膜所受壓強大小,應用了轉換法。量筒、刻度尺、彈簧測力計等測量工具的設計原理也應用了這種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壓強計時,待探究液體與U形管中液體的密度差越__________(選填“大”或“小”),實驗現象越明顯。
彈簧測力計

定義  __________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
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被壓物體
作用點 被壓物體的接觸面上,等效作用在接觸面中心
大小
垂直
物理意義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壓強越大,壓力產生的效果越明顯
定義 在物理學中,物體所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作壓強,用符號p表示
公式
壓力作用效果
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
帕斯卡
增大壓 強的方法 (1)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_________,如壓路機的碾子質量很大;
(2)壓力一定時,減小_______________,如刀刃磨得很薄
減小壓 強的方法 (1)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_____________,如車輛限載;
(2)壓力一定時,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如“沙漠之舟”駱駝的腳掌寬大
壓力
受力面積
壓力
受力面積
產生 原因 液體受_________ 作用,具有___________,所以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 內部 壓強 特點 (1)液體內部_____________都有壓強;
(2)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__________;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
(4)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___________
重力
流動性
向各個方向
相等
增大

p=ρgh
密度
深度
Pa
【特別提醒】
(1)計算液體的壓力、壓強,一般先用p=ρgh計算壓強,再用F=pS計算壓力。
(2)不同形狀的容器,裝相同深度的同種液體時,容器底所受壓力、壓強及對支持面壓力、壓強的比較:
定義 上端開口、下端_______的容器
原理 連通器里裝同種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總是___________的
應用 茶壺、鍋爐水位計、排水管的U形“反水彎”、船閘等
連通
相同
1.一個重500 N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為__________N;若受到100 N豎直向上的拉力后,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_________N;若將此物體放在一斜面上,對斜面的壓力將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00 N。
500
400
小于
2.如圖所示是多軸平板貨車,車輪多而且寬大是為了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車輪對地面的壓強;已知這輛多軸平板貨車總質量為5×103 kg,每個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均為0.1 m2,共有8個輪胎,則該車對地面的壓強為____________Pa。(g取10 N/kg)
減小
6.25×104
3.如圖所示,一個空的塑料藥瓶,瓶口扎上橡皮膜,豎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如圖甲所示,第二次瓶口朝下,如圖乙所示,這兩次藥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實驗發現,每次橡皮膜都向內凹,這種現象說明液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橡皮膜在下端時要比在上端時形變程度更大,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如圖所示的兩把茶壺,其中設計合理的是_________(選填“A”或“B”);壺嘴與壺身構成了____________;當壺內茶水靜止時,壺嘴與壺身的液面是____________的。
B
連通器
相平
2.液體壓強的比較與計算
(1)利用p=ρgh比較與計算液體壓強的大小:
深度h是指所研究的點到液面的豎直距離,與容器的粗細、形狀以及是否傾斜均無關。如圖所示:
(1)A的重力為_____N。
(2)圖丙中,B對A的壓力F3=_______N,B的重力GB=_______N,B的質量mB=_________kg,B的密度ρB=________g/cm3。
(3)將B按圖乙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B對桌面的壓強p2=___________Pa。
(4)若按圖丙的方式放置時,A對桌面的壓強p4=______________Pa。
(5)在圖乙中,如果將B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那么B余下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5與p2的比值p5∶p2=____________。
(6)如果將B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那么B余下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6與p2的大小比較p6______p2;將切下來的這一半放到剩余的一半上方,此時B余下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7與p2的大小比較p7________p2。(均選填“>”“<”或“=”)
2
12
12
1.2
3.0
2.4×103
7×103
1∶2


【例2】如圖所示,將一密閉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1 N,容器底面積為100 cm2,容器內盛有深20 cm、重100 N的水。
(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____________Pa,
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________N。 
(2)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____________Pa。
(3)如果將容器倒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___________,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將________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 000
20
10 100
變小
變小
【例3】如圖所示,質量相同、底面積相同、形狀不同的三個容器,分別倒入質量相同、密度不同的三種液體,液面高度相同。
(1)三個容器內液體的體積關系是______________;三種液體的密度關系是 _______________;三容器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pA、pB、pC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
(2)三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A′、FB′、FC′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A′、pB′、pC′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VA>VB>VC
ρA<ρB<ρC
pA<pB<pC
FA′=FB′=FC′
pA′=pB′=pC′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7
【例1】(2024·齊齊哈爾)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中,實驗小組利用小桌、砝碼、海綿、沙子等器材在水平臺面上進行探究。
(1)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海綿_______________來體現的,_____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
(2)比較圖1、圖2所示的實驗現象,將小桌分別正立放在海綿上,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__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圖2、圖3所示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出另一結論,下列實例中,可用此結論解釋的是:_____________。
A.書包的背帶設計得很寬
B.嚴禁貨車超載
被壓下的深淺
不可以
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A
(4)圖3中桌面對海綿的壓強為p1,小航將圖3中的小桌、砝碼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靜止時如圖4所示,桌面對沙子的壓強為p2,則p1________(選填“<”“=”或“>”)p2。
(5)小彬選用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物塊A代替小桌進行探究,如圖5所示,將物塊A沿豎直虛線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部分。將左邊部分移開后,發現剩余部分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有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
(6)小強與小明進行實驗交流時,小明說我還可以用鉛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小明分別用如圖6、7所示的兩種方法,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給小強演示,小強指出圖__________(選填“6”或“7”)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鉛筆的重力會對壓力造成影響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8
【例2】小龍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1)甲圖所示的壓強計___________(選填“屬于”或“不屬于”)連通器。
(2)實驗前,要觀察U形管兩邊的液面是否相平,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在使用前U形管兩邊的液面有高度差,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裝置后想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手指壓橡皮膜時,若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變化___________(選填“明顯”或“不明顯”),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3)乙、丙兩圖中,__________圖中探頭的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大,由此可知,制造深海潛水器多采用鈦合金材料,是利用其___________(選填“硬度大”或“密度大”)的性質。
不屬于
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明顯

硬度大
(4)要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某個因素的關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因素不變,這種實驗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變量法
在液體的密度相同時,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深度有關,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6)在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小龍在丙圖所示的實驗中保持探頭位置不變,向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濃鹽水,發現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變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的結論,這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探究過程中,為了讓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更明顯,方便觀察對比,可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種即可)。
沒有控制探頭所處深度相同
將U形管中液體換成密度更小的液體(合理即可) 
恢復原狀(共41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六講 質量與密度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湖北真題組合)學物理、識生活。下列估值符合實際的是( )
A.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0 kg
B.一只醫用外科口罩的質量約為80 g
C.一本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2 000 g
D.一個籃球的質量約為600 g
D
質量的估測
2.解釋下列現象,不需要用密度知識的是( )
A.農民用鹽水選種
B.點燃蠟燭,孔明燈升空
C.滑雪者穿著寬大的滑雪板
D.嚴寒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來水管容易凍裂
C
質量、密度的理解及相關計算
3.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水,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像,觀察這個圖像,可以得出:水在_______℃時的體積最小;從0 ℃到6 ℃的過程中,水的密度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當這些水全部結成冰之后,體積會________。(后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大后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
4
先變大后變小
變大
4.如圖所示是某款用于臨床治療的微量注射泵,通過其智能微推進系統,可以給病人實施高精度、小流量的藥液注射。某次注射時使用的薄壁注射器橫截面積為5.55 cm2,內有44.4 mL的藥液。若藥液的密度為1 g/cm3,則注射器內藥液的質量是________g。
44.4
5.(2022·黃孝咸)某實驗小組測量鹽水的密度。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1)實驗前,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并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靜止時,天平的指針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調節,直至天平平衡。
(2)由于天平砝碼損壞,實驗小組借助標有刻度的注射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水等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注射器向兩個燒杯中分別注入20 mL鹽水和20 mL水;
②將上述裝有鹽水和水的燒杯分別放在天平的左盤和右盤,天平不平衡;
③用注射器向裝水的燒杯中緩慢注水,當注入的水為2 mL時,天平恰好平衡,如圖乙所示。則平衡時右盤燒杯中水的質量為________g,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_g/cm3。(水的密度為1 g/cm3)
水平

22
1.1
6.白鴨山是麻城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白鴨山盛產名為芝麻白的花崗巖。小新將兩塊不同大小的花崗巖帶到實驗室,準備用天平、量筒、燒杯和水等器材測量花崗巖的密度,操作如下:
(1)小新測小花崗巖的質量如圖甲所示為 ________g。
(2)將小花崗巖放入裝有40 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花崗巖的體積為 ________ cm3,密度是 ______________ kg/m3。
(3)小新想用同樣方法測出大花崗巖的密度,當他用天平測出大花崗巖的質量m后,發現大花崗巖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聰明的小新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操作:
①將大花崗巖浸沒在裝有水的燒杯中,標記水面位置后取出大花崗巖;
②在量筒中裝入適量水,記下水的體積為 V1,用量筒往燒杯中加水至標記處;
③記下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為 V2;
④大花崗巖的密度表達式:ρ=____________(用物理量符號表示);
⑤此方法測出的大花崗巖的密度可能比實際密度 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58
20
偏小
2.9×103
質量
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1.天平的使用
天平使用口訣:一放平,二調零,三調橫梁成水平;哪邊高往哪邊調;稱物體,先估計,左物右碼要牢記。
2.量筒的使用
(1)量筒上的標度
量筒上的標度單位一般為mL(毫升)。換算關系為1 mL=______cm3=10-6 m3;1 L=1 dm3=__________m3;1 L=__________ mL。
(2)分度值:量筒上相鄰兩條刻度線之間的體積。
(3)最大測量值:最上面的刻度是量筒的最大測量值。
1
10-3
1 000
(4)量筒的使用
①看:看單位、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讀:視線要與液體凸液面的最高處或凹液面的
__________相平;
④記:記錄數據和單位,并注意單位換算。
最低處
密度
1.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采集了1.731×106 mg的月壤,合________kg,將這些月壤從月球帶回地球后,其質量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731
不變
2.如圖甲、乙所示是兩個小組做測量質量實驗時的情景,請指出其中的錯誤。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拿砝碼
測量質量的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
3.如圖所示的量筒,其量程是_____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__mL。三名同學在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讀數情況如圖所示,其中________讀數正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________mL。
0~100
2

60
4.酒精的密度為0.8×103kg/m3,表示的意義為 __體積為1立方米的酒精,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一圓柱形容器最多可盛質量為1.6 kg的酒精,它一定 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盛下質量為1.6 kg的水。現有體積為1×10-3m3的水凝固成冰塊,則冰塊的質量為________ kg。(ρ冰=0.9×103 kg/m3,ρ水=1.0×103 kg/m3)
0.8×103千克

1
密度的相關計算
0.55
20
不變
不變
611.1
0.92×103
440
100
6×103
【例2】如圖所示是甲、乙兩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像,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像的理解及應用
正比
1∶4
4∶1
5
1.25×103
12.5
5
【易錯提醒】
①公式中各物理量對應同一物質;
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③題中涉及幾種物質時,各物理量符號用加角標的方式區分。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5
【例1】(2024·齊齊哈爾)小紅結合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測量固體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____________________處,發現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調節,使托盤天平平衡。
(2)小紅調節托盤天平平衡,估計小石塊的質量后,把小石塊放在左盤,向右盤從大到小加減砝碼,當加入最小的砝碼(5 g)前,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此時,將最小的砝碼(5 g)加入右盤,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右側,接下來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托盤天平平衡。托盤天平平衡時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小石塊的質量為________g。用量筒和適量的水測出小石塊的體積為20 mL。
(3)根據所測數據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ρ石=______g/cm3,合____________kg/m3。
左端的零刻度線

取下最小的砝碼,并向右移動游碼
54
2.7
2.7×103
(4)做完實驗整理器材時,發現天平的左盤有一個缺角,則測量結果______________ (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準確”)。
(5)做完實驗整理器材時,發現50 g的砝碼有磨損,這會導致測量的質量________ (選填“偏大”或“偏小”)。
(6)若小石塊吸水,則測量出的小石塊密度值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7)若小麗先用量筒測出小石塊的體積,再測出小石塊的質量,這樣測出的密度__________(選填“偏小”或“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仍然準確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木塊吸水導致排開的水減少,所測木塊的體積偏小,則密度偏大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5
【例2】學習化學后,小明對老師配置的硫酸銅溶液的密度很感興趣,于是找來天平、燒杯和量筒進行測量。
測量液體的密度
(1)將天平放在________工作臺上,游碼移至標尺的____________處,然后觀察到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調節,使天平平衡。
(2)在燒杯中裝入適量硫酸銅溶液,用天平測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150.4 g;再將部分液體倒入量筒(如圖甲所示),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_______處相平,量筒中液體體積V=_______mL。
(3)再次將天平調平衡,測得剩余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為m2(如圖乙所示),m2=________g。則硫酸銅溶液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kg/m3。
水平
零刻度線


40
102.8
1.19×103
(4)若將燒杯中的溶液倒入量筒時,有部分溶液濺到了量筒的側壁上,會導致所測溶液密度與真實值相比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偏大
燒杯和硫酸銅溶液的總質量
(6)測量完成后,小明想:如果沒有天平,可不可以測出石英砂的密度呢?他嘗試著進行如下操作。
大(共44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講 功和機械能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C
2.(2023·鄂州)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物體A,物體A在3 N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運動0.2 m,從甲圖位置運動到乙圖位置。在此過程中,推力F對物體A做功_________J,物體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0.6
不變
B
C

420
70
8.(2024·武漢)如圖所示,將一個小球用細線懸掛起來,讓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小球會在A、C兩點之間來回擺動,最終靜止下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從A點擺動到B點,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小球能從B點擺動到C點是由于受到慣性
C.小球每次經過B點,其動能都比上一次小
D.小球最終靜止在A點
C
9.(2023·襄陽)如圖所示是足球從A處落到地面后反復彈起落下的示意圖,圖中虛線為足球的運動軌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從A點到E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B.從C點到D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在變大
C.從D點到E點的過程中彈性勢能變大
D.足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機械能逐漸減小
D
10.小明和小紅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鋼球從斜槽上一定高度的位置滾下,在水平面上運動,碰上木塊C并將C推動一段距離,通過推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動能大小。
(1)實驗中探究的動能是指________。
A.鋼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
B.鋼球撞擊木塊后的動能
C.木塊被鋼球撞擊后的動能
(2)如圖甲、乙為小明兩次實驗的示意圖,鋼球A、B的質量mA>mB,高度hA>hB,距離sA>sB。他得出“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他的實驗方法_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紅讓鋼球A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自由滾下,撞擊木塊,這是為了探究物體動能與___________的關系。
A
錯誤
沒有控制鋼球的速度相同
速度
項目 功 功率
物理意義 表示做功的多少 表示做功的__________
定義 力與物體在________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 做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
快慢

公式
拓展式 重力做功:W=________ 摩擦力做功:W=_______ P=________(v為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
單位換算 1 kJ=1 000 J 1 kW=________________W
Gh
fs
Fv
1000
【注】(1)做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_______;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種不做功的情況:a.有距離無力(不勞無功);b.有力無距離(勞而無功);c.力與移動方向垂直(垂直無功)。

移動的距離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__________,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功與能的關系: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在國際單位制中,功和能量的單位都是_________。
3.動能和勢能
做功
焦耳
項目 動能 勢能 重力勢能 彈性勢能
定義 物體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 物體由于受到________并處在一定_________而具有的能 物體由于發生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
影響因素 物體的__________和運動速度 物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物體的_______________
運動
重力
高度
彈性形變
質量
質量
位置高度
彈性形變程度
1.定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統稱為機械能。
2.機械能的轉化: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的規律是減少的能量轉化為增加的能量。不計能量損失,質量不變時轉化關系如下:
動能
勢能
3.機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盡管動能和勢能的大小會變化,但機械能的總和____________。
【特別提醒】
“在光滑斜面上滑動”表示沒有能量損失,機械能守恒;“在斜面上勻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損失,機械能不守恒。
不變
1.體重較小的小紅與體重較大的爸爸同時從一樓步行上樓回四樓的家,小紅先到四樓。關于他們上樓的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紅的功率一定比爸爸的功率大
B.小紅的功率一定比爸爸的功率小
C.小紅的功率可能等于爸爸的功率
D.小紅做的功可能比爸爸做的功多
C
2.在高速公路上,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如圖所示為某段道路的限速標識。這主要是因為不同車型的車__________不同,大型車________大,行駛時即使________不是很大,_________也會很大,剎車時制動距離大。
質量
質量
速度
動能
3.小華把一個鐵鎖用繩子懸掛起來,將鐵鎖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穩定后松手,鐵鎖向前擺去,如圖所示。鐵鎖擺回時__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打到他的鼻子。如果鐵鎖在擺動的過程中不受阻力,它的機械能總量__________(選填“增加”“不變”或“減少”)
不會
不變
【方法歸納】
類型1:水平方向拉力做功
物理 模型
模型 解讀 (1)根據平衡狀態求得拉力F(或阻力f)。
(2)確定沿力的方向上模型移動的距離s。
生活情境 行駛中的汽車、火車、電動自行車、智能送貨機器人等
注意 P=Fv只適用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類型2:豎直方向重力做功
物理 模型
模型 解讀 (1)確定重力G。
(2)確定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的距離h。
生活情境 直升機上升、中學生跳繩、運動員舉起杠鈴等
注意 P=Gv只適用于在豎直方向勻速運動的物體
【例1】(水平方向)(2024·內江)在某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國際會議中,如圖甲所示為某款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智能機器人,其所受重力為400 N。它在某次引領接待工作中,沿水平直線勻速運動,受到的水平阻力為機器人自重的0.02,運動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
(1)靜止時,地面對智能機器人的支持力大小為多少?
(2)在0~4 s內,動力對機器人做的功為多少?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9
【例】小明所在的實驗小組在“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實驗中,準備的器材有:質量分別為m、2m的兩個鋼球、木塊和斜面等。實驗過程如圖甲、乙、丙所示。
(1)由“十次車禍九次快”可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________有關;由“安全駕駛莫超載”可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_________有關。
(2)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被鋼球推動___________的大小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
(3)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時,讓質量不同的兩個鋼球從斜面同一高度滾下的目的是保證兩球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
(4)利用甲、乙兩圖探究的是物體的動能與___________的關系,根據實驗現象初步得出的結論:當質量一定時,物體的_______________,動能越大。
速度
質量
距離
轉換法
速度
速度
速度越大
(5)比較圖___________,可得出結論:當速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6)同組的小麗根據乙、丙兩圖得出結論,物體的動能大小與質量有關,她的結論是否正確?
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
錯誤
沒有控制鋼球撞擊木塊前的速度相同
(7)實驗過程中,發現木塊移動的距離較短而不易進行觀察和比較,對此請你寫出一條改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探究小球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時,有同學提議可以在水平桌面上將同一根彈簧壓縮相同的程度,分別彈出質量不同的小球去撞擊木塊,撞擊木塊時小球的動能___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該方案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
(9)質量和速度誰對動能的影響較大呢?同學們借助速度傳感器和其他儀器得出了兩組數據如表一和表二,分析這兩組數據可以得出__________對物體的動能影響較大。
增大斜面的高度(合理即可)
相等
錯誤
速度
(10)【生活實踐】假如你是一名汽車駕駛員,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談談在安全行車方面需要注意哪些事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載行駛,不超速行駛(共60張PPT)
第四講 光現象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4·湖北)下列現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釋的是( )
B
光現象辨識
2.(2023·鄂州)光與影的世界美妙無窮。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B
3.(2023·十堰)下列光學現象中,所成的像是實像的是( )
B
4.(2023·黃孝咸)2023年5月13日,湖北省多個地區的人們看到太陽的周圍出現一個彩色的光圈,如圖所示。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象——日暈,它是光透過高空云層中的冰晶__________形成的,這種現象說明太陽光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 )單色光。
折射
不是
5.隔熱膜貼在玻璃上,能起到隔熱、防爆、抗紫外線的作用。如圖所示,S為光源,SA是射向前擋風玻璃的一條光線,請畫出光經過玻璃后的反射光線。
解:
光現象作圖
6.如圖所示,水池的側壁上A處安裝了一盞小射燈 ,站在水池旁邊的小杰(眼睛在C點)看到小射燈的像在水中B點的位置.請你畫出水面的位置和 A處發出的一條光線經過水面反射后進入小杰眼睛(即圖中的C點)的光路圖。
解:
7.(2023·黃孝咸)“仙女飛天”魔術表演中,位于P點的觀眾看到云霧中漫舞的仙女A′,實質是擋板后的演員A在平面鏡中的虛像,如圖所示。請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并完成P點觀眾看到仙女的光路圖。
解:
8.如圖所示是春秋戰國時期盛水的容器——鑒,我國古代將鏡子稱作鑒就是由于鑒中盛水可用來照面。若你正對著鑒中平靜的水面,就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看到的像是由鏡面反射形成的
B.水中所成的像是實像
C.靠近水面,水中的像遠離水面
D.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變大
A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
9.(2024·武漢)如圖所示,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紙板NOF可以向前或向后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
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B.入射光線靠近ON時,反射光線遠離ON
C.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NO方向射到O點,這時沒有反射光射出
D.使用此實驗裝置不能探究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否可逆
A
光現象的探究實驗
10.(2023·荊州)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華同學準備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如圖甲所示。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__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實驗時,應選用________(選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
(2)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會________(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
(3)實驗中若只將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蠟燭所成像的位置________(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 )。
(4)(物理與數學)小華同學在實驗中將透明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方向成30°角放置,然后將蠟燭沿水平桌面向玻璃板方向移動一段距離L,如圖乙所示。則蠟燭所成像的像距變化量為____________。
位置

不變
不變
11.(2023·三市一企)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M水平放置,附有量角器的白紙板由E、F兩部分構成,始終豎直立在M上,可以繞ON翻折。
(1)如圖甲所示,E、F在同一平面上,讓入射光AO射向鏡面,量角器上顯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r______(選填“>”“<”或“=” )∠i。
(2)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再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光沿BO入射,經M反射后沿OA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4)如圖乙所示,把F向前或向后翻折,則在F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________________。

多次實驗,得到普遍規律
可逆
不能
同一平面內
光、光速
三種光現象辨識
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類型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面鏡成像
(1)成像原理:如圖所示,光源S向四處發光,
一些光經平面鏡________后進入了人的眼睛,
引起了視覺,我們感到光好像是從圖中S′處射
來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成的虛像。
(2)成像特點:平面鏡成的像是_______像,像的大小________物體的大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________。
(3)應用:利用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如潛望鏡等;利用平面鏡成像,如穿衣鏡等。
反射

等于
平面鏡成像
等于
垂直
2.實像與虛像
1.定義: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______、橙、黃、______、藍、靛、紫等各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
2.原理:不同色光通過棱鏡時偏折程度________,紅光偏折程度________,紫光偏折程度________。
3.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最小
最大
光的色散



4.看不見的光
1.夏夜,某螢火蟲生態園內,月光皎潔,草叢里飛舞著亮瑩瑩的螢火蟲(如圖所示),頗有“含明終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月亮________光源,螢火蟲________光源。
不是

2.如圖所示是小明和爸爸到湖中叉魚的情景。
(1)船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2)小明想要叉到魚,應瞄準魚的________(選填“上方”或“下方”),說明人眼看到魚在水中的位置比實際位置________(選填“深”或“淺”),這是由光的________現象引起的。
反射
下方

折射
3.如圖所示,小明想用一塊平面鏡使與水平面成30°角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則反射角為________ ,此時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________。
60°
60°
4.如圖所示,一束光線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的底部形成一個光斑,當往容器中加入水后,光斑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在加水的過程中,入射角________ ,折射角________。(后兩空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不變
不變
5.在課堂上,教室里各個位置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這是因為光在黑板上發生_________(選填“漫”或“鏡面”)反射;黑板因“反光”而使某個角度的同學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是____________現象。

鏡面反射
6.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如圖所示。被測者看到的是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 ________m,如果被測者靠近鏡子,鏡中視力表的像的大小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
不變
7.雨后彩虹,十分壯麗。彩虹是太陽光在傳播過程中被水滴________而產生的。這個現象可用太陽光通過玻璃三棱鏡的實驗(如圖所示)來解釋:由圖可知,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這是光的________現象,通過三棱鏡時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紅光要________(選填“大”或“小”)。
折射
色散

【例1】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光的色散的是________________。(均選填序號)
①水中倒影 ②潛望鏡 ③立竿見影 ④玻璃磚后鋼筆“錯位” ⑤海市蜃樓 ⑥雨后彩虹 ⑦猴子撈月 ⑧鑿壁借光 ⑨一葉障目 ⑩激光準直  對鏡化妝 波光粼粼  放大鏡成像  杯弓蛇影  小孔成像 日食、月食  潭清疑水淺  鏡花水月  手影  黑板反光  水中斷筷  長河落日圓  日暈
光現象辨別
③⑧⑨⑩
①②⑦
④⑤⑥

【例2】下列四幅光路圖能正確解釋生活中現象的是( )
A.圖甲:岸上的人看見水中的物體
B.圖乙:物體通過小孔形成實像
C.圖丙:光從室外透過窗戶玻璃進入室內
D.圖丁:人觀察對岸的樹木在水中倒影
A
用光路圖解釋光現象
【例3】(畫入射光線)(2024·南充)2023年9月17日,我國墨子巡天望遠鏡正式啟用,它是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強的光學時域望遠鏡,如圖甲所示。一束星光入射到望遠鏡,經主鏡反射后到達成像裝置,如圖乙所示,OB是反射光線,請畫出其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大小(保留作圖痕跡)。
解:
【例4】(畫平面鏡)(2024·成都)如圖甲所示,小孟利用一面小鏡子隔墻看到院里的小貓要偷吃魚。如圖乙所示,AO表示來自小貓的入射光線,O點為入射點,B點為小孟眼睛所在位置。請在圖乙中完成作圖:①畫出反射光線OB;②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鏡面。(鏡面用 表示,保留作圖痕跡)
解:
【例5】如圖所示,在舞蹈室的墻面上裝有一塊平面鏡,王老師用一支激光筆從S點照向鏡面,在地面上P點看到一個光斑,請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完成光路圖。
解:
【例6】(2024·廣安)如圖所示,請作出這束光從三棱鏡斜面射出的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解:
【例7】在圖中,作出準確的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
解:
【方法歸納】
1.“影”的辨別
(1)“影子”是指光被物體擋住而形成的陰影(即不是實像,也不是虛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包括人影、手影、日(月)食、皮影戲等。
(2)“倒影”是指物體在水面或其他光滑物體表面成的像,是平面鏡成像,本質是光的反射。
2.光的色散、透鏡對光的作用及成像實質均為光的折射
3.從“介質”和“傳播方向”判斷
(1)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傳播:
①方向不變→光的直線傳播;
②方向改變→光的反射。
(2)在兩種或同種不均勻的介質中傳播→光的折射。
【易錯提醒】
坐井觀天:青蛙在枯井中觀天,屬于光沿直線傳播;在有水的井中觀天,屬于光沿直線傳播和光的折射。在同樣深的井底,有水時看到的范圍比無水時看到的范圍大。
【方法歸納】
作圖規范
(1)光線、實像用實線;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法線、虛像用虛線。
(2)每條光線上要畫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
(3)垂直符號:法線與界面垂直,像、物連線與平面鏡垂直。
(4)按題目要求標注角度。
(5)用短斜線表示平面鏡的背面。
【思路點撥】
1.光的反射作圖
(1)作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①找入射點;②作法線;③畫光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標箭頭、角度。
(2)畫平面鏡:①確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②作法線(角平分線);③畫反射面(垂線,標垂直符號和斜線)。
2.平面鏡成像作圖
(1)知物畫像(知像畫物):①找特殊點;②作特殊點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③連接對稱點。
(2)畫平面鏡:①連接物點和其相應的對稱點;②畫平面鏡(作中垂線);③標垂直符號和斜線。
(3)根據平面鏡和光源(或像點)的位置補全光路圖:①作像點(或光源);②確定入射點;③作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3.光的折射作圖
①找入射點;②作法線;③畫光線(依據折射規律);④標箭頭。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2
【例1】(2024·無錫)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器材有:激光筆、平面鏡、標有刻度的白色硬紙板(可沿中縫折疊)、白板。
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1)如圖甲所示,將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鏡上,它的反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光斑,保持光在平面鏡上的入射點不變,減小入射光與平面鏡的夾角,則光屏上的光斑向________(選填“上”或“下”)移動。
(2)利用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
①平面鏡水平放置,標有刻度的白色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使一束光緊貼紙板A,射向鏡面上的O點,將紙板B繞接縫ON向前或向后翻折,當紙板B和紙板A在____________時,紙板B上能呈現反射光束;

同一平面
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由此可知: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________;
③用另一束光逆著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鏡面,觀察到反射后的光會逆著原來入射光的方向射出,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如圖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讓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鏡上,在入射點O放置白板并調整位置,發現白板只在某一位置能同時呈現入射光和反射光,測得此時白板與鏡面成90°角,說明白板與鏡面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實驗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垂直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
① 30° 30°
② 45° 45°
③ 60° 60°
(4)自行車尾燈是由許多角反射器組成的反光裝置,角反射器是由互相垂直的反光面組成的。當汽車的燈光照在尾燈上時,司機看到尾燈特別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王將紙板更換成如圖丁所示帶有刻度的紙板進行實驗,你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角反射器是由互相垂直的反光面組成的,當汽車的燈光照在尾燈上時,經過兩次反射后,光線將平行于入射光線,反射進入司機眼中,司機看到尾燈特別亮
能直接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3
【例2】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__(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2)實驗中應該選擇較________(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實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中對蠟燭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這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___關系,這種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實驗中點燃蠟燭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蠟燭B__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
較暗

防止出現重影(或減小測量像距時的誤差)
確定像的位置
完全相同
大小
等效替代法
使蠟燭A的像更清晰
不需要
(6)實驗時,小明應在蠟燭_______(選填“A”或“B”)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
(7)如果在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它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當點燃的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要使蠟燭B與A的像重合,必須使蠟燭B________ (選填“遠離”或“靠近”)玻璃板。當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________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9)若用光屏替換蠟燭B,并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將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像。
A
玻璃板與水平桌面不垂直
靠近
不變
不能

(10)若在蠟燭B和玻璃板之間豎直放置一張不透明的白紙,則在蠟燭A側透過玻璃板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
(11)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表格可知:像與物的大小________,像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相等
等于
(12)實驗時,如果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會觀察到蠟燭A的像________ (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不動”)。
(13)若實驗時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時,蠟燭A的像可能是圖中的_______ (選填“甲”“乙”或“丙”)。
(14)小亮建議小明把玻璃板和蠟燭下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這樣做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動

便于比較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15)小英同學做該實驗時,透過玻璃板看到了蠟燭A的2個清晰的像,確定像的位置后測出這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為5 mm,則小英選用的玻璃板厚度為________mm。
(16)【新課標情境素材】同桌的小華用“字母F”代替蠟燭進行實驗,那么“字母F”在玻璃板中的像是 _______(選填字母代號,不考慮大小)。
2.5
C
(17)【生活實踐】通過玻璃門(如圖丙所示)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律,先在房間P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Q,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丁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他應向______(選填序號)方向移動。
③(共32張PPT)
1.根據如圖所示的實物電路,在虛線框中畫出對應的電路圖。
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2.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電源電壓恒定,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 V。請根據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如圖乙所示的實物連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移動的過程中電流表示數變小)。
根據電路圖連實物圖
3.請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將如圖乙所示的實物電路,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電路連接。(連接時導線不交叉)
4.(2024·湖北節選)某小組想測量標有“2.5 V 0.3 A”的小燈泡在不同工作狀態下的電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請用筆畫線表示導線將圖甲中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根據要求連接、改正電路
5.(2024·武漢節選)某同學利用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接錯了一根導線,請你在這根導線上打“×”,并補畫出正確的那根導線。
6.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6 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 V。如圖所示是某小組連接的電路,其中有一根多余的導線,導致電路連接錯誤,請在這根導線上打“×”。
7.如圖所示是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物電路圖,其中有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你在錯誤的導線上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畫出正確的連接方式。
【方法歸納】
1.電表的接法
電流“+”進“-”出,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并聯在被測用電器兩端。
2.滑動變阻器的接法
(1)滑動變阻器在電路圖和實物圖中接入電路的部分相同,即滑片移動時,電路圖和實物圖中的阻值變化情況相同。
(2)滑動變阻器應“一上一下”連接,滑片到下接線柱的距離越長,接入電路的阻值越大。
3.電表量程的選取
(1)電流表量程的選取:根據題干信息,由歐姆定律求得電路最大電流或根據小燈泡的U額、P額求出額定電流,確定電流表量程。
(2)電壓表量程的選取:根據實物電路圖中電源電壓(電池的節數)、或小燈泡的U額確定電壓表量程。
【例1】(2024·蘇州)在圖中完成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的電路連接,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根據要求連實物圖(高頻)
解:
【例2】(2024·大慶)根據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實物圖。
要求:①電壓表量程用0~3 V,電流表量程用0~0.6 A;
②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a端時,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
解:
補畫電路元件
【例3】如圖所示,在圖上填上合適的電表,使閉合開關后兩燈均能發光。
解:
電路改錯
【例4】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測量未知電阻阻值時連接的實物圖,圖中有一處連接錯誤,請在圖中錯誤的導線上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正確。
解:
模塊四 電路故障分析
1.(2023·鄂州)如圖所示,開關S閉合時,小燈泡L1、L2都不亮,用一段導線的兩端接觸a、b兩點時,兩小燈泡都不亮;接觸b、c兩點時,兩小燈泡也都不亮;接觸c、d兩點時,兩小燈泡都亮。對此,下列判斷中可能的是( )
A. 小燈泡L1斷路
B.小燈泡L2斷路
C.開關S斷路
D.小燈泡L2短路
電路故障分析
C
2.在探究“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圖。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表始終無示數,電壓表有示數且接近電源電壓,則電路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
A. 燈泡L短路
B.燈泡L斷路
C.滑動變阻器R短路
D.滑動變阻器R斷路
B
3.(2023·恩施州)在如圖所示實驗電路中,閉合開關后燈泡不亮。
(1)為判斷電路是否正常,應首先進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反復調節后燈泡仍不亮。若檢查發現只有燈泡和滑動變阻器可能出現故障,觀察電表的示數,請說明一種判斷方法及故障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左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燈泡是否發光
若電壓表、電流表均無示數,說明電路可能斷路,且電壓表與電源之間沒有連通,即故障可能是滑動變阻器斷路(或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有示數,說明電路可能斷路,電壓表與電源連通,則與電壓表并聯的電路以外的電路是完好的,與電壓表并聯的電路斷路了,即故障可能是燈泡斷路;或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無示數,說明電路是通路,與電壓表并聯的電路短路,即故障可能是燈泡短路)
【方法歸納】
1.在串聯電路中
(1)如果一個用電器不能工作導致其他用電器都不能工作,則說明該用電器斷路。
(2)當一個用電器不能工作,其他用電器仍能工作,則該用電器被短路。
2.在并聯電路中
(1)如果某個支路上的用電器不能工作且不影響其他支路用電器工作,則該支路斷路。
(2)如果某個支路上的用電器不能工作時且其他支路用電器也不能工作,則該支路被短路,其他支路也被短路。
3.電路中連有電表時(電表無故障)
 4.滑動變阻器連接問題
【例1】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做“測量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的實驗電路圖,連接好電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串聯電路
(1)若電流表沒有示數,小燈泡不亮,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示數始終接近電源電壓,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若小燈泡不亮,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沒有示數,電流表示數有明顯變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燈泡不亮,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電流表均無示數,將電壓表拆下,在開關閉合的狀態下,分別將電壓表接在滑動變阻器及開關兩端時,結果只有接在滑動變阻器兩端時,電壓表有示數,則出現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燈泡很亮且很快熄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燈泡斷路
小燈泡短路
滑動變阻器斷路
滑動變阻器短路
(5)如果a、b兩組的同學在測量電壓過程中分別發現電壓表出現了如圖乙a、b所示的現象,請你分析他們在實驗時出現問題的原因:a組:_____________________;b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壓表的量程選大了
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6)若電路元件完好,小明在連接電路時,不小心將電壓表和電流表位置互換,其他連接正常,請你猜想一下,閉合開關后,電路將會出現的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泡不發光,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電流表示數為零
并聯電路
【例2】為了探究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小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小明先將電流表接在燈L1所在的支路上,閉合開關后,看到燈L2發光,但燈L1不發光,電流表的示數為零,若故障只可能在兩燈處,則電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學在測量電流的過程中,閉合開關前電流表的指針出現了如圖乙所示的情況,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糾正錯誤后,實驗進行到一半時,突然出現燈L1和L2都熄滅,電流表指針超過量程,電路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L1斷路
電流表沒有調零
燈L1短路(共65張PPT)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模塊一 電流 電路 電壓 電阻
1.(2024·湖北)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能正確表示橡膠棒和驗電器金屬箔片帶電情況的圖是( )
A
摩擦起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2.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甲和乙,如圖所示,使甲帶負電荷,乙不帶電,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甲驗電器帶負電是因為它得到了電子
B.甲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是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C.用橡膠棒連接兩金屬球,驗電器甲、乙的金屬箔片的張角都會發生改變
D.用金屬棒連接兩金屬球的瞬間,棒中電流方向由乙到甲
C
3.(2023·恩施州)同學們用身邊物品做小實驗。要使氣球產生如圖所示的“魔力”,可以將氣球與頭發__________。氣球與頭發因為_______________而相互吸引。
摩擦
帶上異種電荷
4.(2023·襄陽)下列裝置中,能提供電能的是( )
A.電能表 B.電飯鍋
C.開關 D.干電池
D
電路的構成
5.小詩同學正在用如圖所示的器材練習電路連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連接電路時,必須按照電流流向依次連接各電路元件
B.閉合開關,兩燈發光,通過燈L1的電流比通過燈L2的電流大
C.閉合開關,兩燈發光,自由電子一定從燈L2向燈L1定向移動
D.將燈L1換成發光二極管,閉合開關,二極管和燈L2都不發光,一定是二極管壞了
C
6.(2023·鄂州)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的示數為0.5 A,電流表A1的示數為0.3 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L1與L2串聯
B.開關S只控制L1
C.通過L1、L2的電流分別是0.3 A、0.2 A
D.通過L1、L2的電流分別是0.5 A、0.3 A
C
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關系
7.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電壓表 V1的示數為6 V,電壓表 V2的示數為2 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燈L1、L2并聯
B.燈L1兩端的電壓為4 V
C.燈L2兩端的電壓為4 V
D.電源兩端的電壓為8 V
B
8.有三個燈泡接在一個電路中,其部分電路如圖所示,其他部分沒有畫出。已知通過L1、L2的電流分別為I1=0.2 A、I2=0.6 A,那么通過L3的電流I3可能為( )
①0.2 A;②0.4 A;③0.6 A;④0.8 A。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9.(2023·十堰)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規律”的實驗中,小明連接了如圖甲所示電路,A、B、C、D為接線柱編號,1、2、3、4為導線編號。
(1)為使結論具有普遍性,L1、L2應選擇規格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燈泡。
(2)閉合開關,電壓表指針如圖乙所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電路并完成如圖甲所示實驗后,小明斷開開關,未拆下電壓表,只改接某根導線的一端,也能測出總電壓。他的改接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電壓表選用的量程過大了
將3號導線與燈D接線柱相連接的一端改接到B(或A)接線柱上
角度  物質的導電性
10.(2023·襄陽)下列物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絕緣體的是( )
A.鋁線 B.人體 C.塑料尺 D.銅線
11.(2023·荊州節選)現在用來照明的白熾燈已被節能、環保的LED燈所替代,LED燈主要是用__________(選填“超導”或“半導體”)材料制成的。
C
電阻、滑動變阻器
半導體
角度  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12.某同學利用表格中的幾種導體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檢驗“導體電阻跟導體長度有關”的猜想,應選用導體①與②
B.為檢驗“導體電阻跟導體長度有關”的猜想,應選用導體①與③
C.為檢驗“導體電阻跟導體橫截面積有關”的猜想,應選用導體①與④
D.為檢驗“導體電阻跟導體材料有關”的猜想,應選用導體②與④
D
13.如圖所示,ab為一根鉛筆芯,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發光,當夾子向右移動時,小燈泡的亮度會發生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燈泡與鉛筆芯是并聯的
B.接入電路的鉛筆芯的長度變長,燈泡變亮
C.該實驗能解釋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D.將鉛筆芯換成塑料管,燈泡仍會亮
C
電荷
1.原子及其結構:原子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__(帶______電)和核外電子(帶______電)組成。通常情況下,原子整體不顯電性,原子核所帶正電荷與核外所有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在___________是相等的。
2.摩擦起電
(1)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2)帶電體的性質: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3)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電荷從一個物體________到另一個物體。
原子核


數量上
轉移
3.兩種電荷
(1)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______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______電荷。
(2)同種電荷相互________,異種電荷相互_________。
4.驗電器
(1)作用: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
(2)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特別提醒】
電荷的多少用電荷量表示,其單位為庫侖,符號為C。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 C。


排斥
吸引
導體與絕緣體
1.電流、電壓
電流和電壓及其測量
2.電流表和電壓表
電路
1.電路的三種狀態
1.如圖所示,用一段細鐵絲做一個支架(作為轉動軸),把一根中間戳有小孔(沒有戳穿)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用餐巾紙摩擦吸管使其帶電,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帶電吸管的一端,吸管被吸引。可知摩擦過程中,電子從____________轉移到__________。(均選填“餐巾紙”或“吸管”)
餐巾紙
吸管
(RJ九全P35圖15.1 6)
2.如圖所示為常溫下一些物質的導電性能,從左到右導電性能越來越______,絕緣性能越來越______,結合影響電阻大小的其他因素,可知導體和絕緣體_______絕對界限。
(RJ九全P65圖16.3 4)


沒有
3.如圖所示,將與電壓表接線柱相連的銅片和鋅片插入鹽水中,這樣就制成了一個鹽水電池。觀察電壓表的接線和指針偏轉可知:鋅片是鹽水電池的_____極,電池的電壓為__________V。銅片與電壓表之間的導線中,自由電子的運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鹽水中,正電荷不斷地在銅片聚集,負電荷不斷地在鋅片聚集,鹽水中電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從電壓表流向銅片
(RJ九全P59圖16.1 8)
從鋅片流向銅片
4.如圖所示的電路能正確測量通過燈L1的電流或L1兩端電壓的是( )
C
5.在下列電路元件中,全部為用電器的是( )
A.洗衣機、收音機、電池組
B.白熾燈、電動機、電視機
C.電鈴、開關、電飯鍋
D.電源、電線、空調器
B
6.如圖所示,用一根導線接在燈泡L1的兩端,閉合開關后,你看到的現象是燈泡L1________,燈泡L2________。
熄滅
發光
(RJ九全P39圖15.2 7)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1.電阻
(1)定義:表示導體對________阻礙作用的大小,用字母_____表示。
(2)單位:電阻的國際單位為歐姆,符號為______,常用單位還有千歐(kΩ)、兆歐(MΩ),1 MΩ=______Ω,1 kΩ=_______Ω。
(3)影響因素:導體的________、_________、橫截面積和溫度。同種材料的導體在同一溫度下,長度越長,橫截面積越小,導體的電阻越大;大多數導體,溫度越高,電阻越大。
電流
電阻
R
Ω
106
103
材料
長度
【特別提醒】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其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無關。
2.變阻器
7.如圖所示,要使兩燈串聯,應閉合開關_______。要使兩燈并聯,應閉合開關 ____________。為使電路安全,絕不能同時閉合開關____________,否則損壞電源。
S2
S1、S3
S2、S3
8.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常用的滑動變阻器,它的銘牌上標有“30 Ω 0.5 A”字樣,表示此滑動變阻器電阻的變化范圍是__________Ω。將圖中的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C端滑動時,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則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接線柱可能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接線柱用字母表示)。
0~30
A、C
A、D
9.如圖所示的電阻箱示數為 ___________Ω。
9999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1
【例】小明用如圖甲、乙所示的裝置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1)實驗中,燈L1、L2的連接方式是__________(選填“串聯”或“并聯”),燈L1、L2的規格應選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應該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電流表應_________(選填“串聯”或“并聯”)在被測電路中;若要測量干路電流,電流表應接在圖甲中的_________(選填“A”“B”或“C”)處。
(3)在使用電流表測電流時,小樂試觸時電流表的指針向著沒有刻度的一側偏轉,如圖乙所示,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樂先將電流表接在燈L1所在的支路上,閉合開關,觀察到燈L2發光,但燈L1不發光,電流表的示數為零,電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
并聯
不同
斷開
保護電路
串聯
C
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燈L1斷路
(5)如圖丙所示是小亮所在的實驗小組連接的實物圖。此時電流表測的是通過________(選填“干路”“燈L1”或“燈L2”)的電流。小亮將電路中的導線a與電流表“0.6”接線柱相連的那一端改接到“-”接線柱上,其他都不動。這樣改接的目的是測通過__________(選填“干路”“燈L1”或“燈L2”)的電流,請評價其可行性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L1
燈L2
不可行,因為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6)他們改正錯誤后,多次實驗,得到的數據如下表:
 ①上面設計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過分析表格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并聯電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流沒有單位
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7)小明換用不同規格的燈泡,多次改變電表位置,將測量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第1次實驗發現,燈泡L1比L2亮,則燈泡L1的電阻__________燈泡L2的電阻;若兩燈泡燈絲長度相同,L2的燈絲更_________。
小于

(8)小明利用原有的實驗器材,添加一個開關,又設計了一個電路。利用這個電路,不用改變電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同樣可得出三處電流的關系。請在虛線框中畫出電路圖。
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1
【例2】在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實驗中,小明選用燈L1、L2組成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然后用電壓表分別測量A與B、B與C、A與C之間的電壓。
(1)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至少需要 _____根導線。電壓表在接入電路前,要先進行 _________。實驗中應選擇規格 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燈泡。
(2)若小明剛連接好最后一根導線,兩燈立即發光,這說明他在連接電路時沒有將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2)中錯誤后,閉合開關,若電壓表示數為零,則電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若電壓表有示數且接近電源電壓,兩燈都不亮,則電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假設故障只發生在燈L1或L2處)
6
調零
不同
開關斷開
燈L1短路
燈L2斷路
燈L1斷路
(4)改正(3)中錯誤后,小明閉合開關測燈L1兩端的電壓,若發現電壓表的指針偏轉如圖乙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斷開開關,修改電路連接后,再閉合開關,若發現電壓表的指針偏轉如圖丙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測燈L2兩端的電壓時,小明為了節省時間,將電壓表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小明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測
出燈L2兩端的電壓?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電壓表量程選擇太大
不能
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6)在測燈L2兩端的電壓時,連接的電路如圖丁所示。圖中有一根導線連接錯了,請你在連錯的導線上畫“×”,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正確。
(7)小明更換不同規格的燈泡進行多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該實驗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串聯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之和
尋找普遍規律
(8)小明完成實驗后又設計了如圖戊所示的電路來探究“并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實驗,閉合開關后,他依次將電壓表并聯到電路中的ab、cd和ef之間,小剛發現電壓表示數相等,由此他得出結論: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此結論__________(選填“科學”或“不科學”),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選填字母代號)。
A.更換不同規格的燈泡,再次實驗
B.將L1、L2的位置互換,再次實驗
C.保持電源和燈泡不變,多測量幾次電路中三處的電壓
不科學
A
模塊二 電路識別和設計
1.在參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時,小明發現,在一處地面上有“沉迷網絡”“交友不慎”兩個圓形模塊。用腳踩其中任何一個模塊,與模塊連接的電視上就會播放相應的教育短片。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兩個模塊相當于開關,彼此串聯
B.兩個模塊相當于開關,彼此并聯
C.兩個模塊相當于電源,彼此并聯
D.兩個模塊相當于電源,彼此串聯
B
電路識別
2.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燈L1與燈L2串聯
B.開關只能控制燈L2
C.電流表測通過燈L1的電流
D.電流方向:從電流表經a流向開關
C
3.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通過開關的通斷來研究電路連接和電路故障等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斷開S1和S3,閉合S2時,R1和R2并聯
B.斷開S1和S3,閉合S2時,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
C.斷開S2,閉合S1和S3時,R1和R2串聯
D.斷開S1,閉合S2和S3時,R2被短路
D
4.物流倉庫值班室,當前門來人時燈亮,后門來人時電鈴響。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
D
電路設計
5.(2023·黃孝咸)小明設計了一種晚上自動給花草澆水電路。光控開關S1在天黑時閉合,濕敏開關S2在土壤過于干燥時閉合。澆花器僅在土壤過于干燥的夜間才開始工作,對花草進行澆水。下列電路既滿足上述條件,又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
A
6.新國標電動車上裝有轉向燈和蜂鳴器,開關撥至“左”,左轉向燈亮、蜂鳴器響;開關撥至“右”,右轉向燈亮、蜂鳴器響。左、右轉向燈不能同時亮。下列電路圖設計合理的是( )
C
【方法歸納】
1.電路識別與簡化的方法
(1)路徑法:電路中只有一條路徑為串聯,若有兩條或兩條以上路徑為并聯。
(2)拆除法:拆除其中一個用電器,若其他用電器不能工作,則為串聯電路;若其他用電器正常工作,則為并聯電路。
(3)節點法:導線中間無電源、用電器,可將它視為一個點;若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點上,則為并聯,否則為串聯。
(4)等效法:把電壓表看作斷路,把電流表看作一根連好的導線。
【方法歸納】
(1)用電器連接用電器不同時工作,一般并聯;用電器同時工作,可能串聯或并聯。
(2)開關連接
①開關和用電器并聯:閉合開關,用電器不工作;斷開開關,用電器工作;
②開關和用電器串聯:閉合開關,用電器工作;斷開開關,用電器不工作;
③兩開關串聯:兩開關同時閉合時用電器才能工作;
④兩開關并聯:任意一個開關閉合,用電器均可工作。
【例1】如圖1所示的電路中,L1、L2是兩個相同規格的小燈泡。分析電路并回答下列問題:
(1)要使L1、L2串聯,則應閉合開關______,斷開開關___________。
(2)要使L1、L2并聯,則應閉合開關______________,斷開開關______,請在圖2虛線框內畫出簡化電路圖。
S2、S3
串、并聯電路的識別與分析
S1
圖1
S2、S3
S1
(3)請在圖3虛線框內畫出閉合開關S1、S3,斷開S2時的簡化電路圖。此時燈____亮,燈____不亮。
(4)此電路不允許同時閉合開關S1、S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L2
L1
會導致電源短路
【例2】分析如圖所示的電路,完成下面的問題。
(1)若使燈泡L1、L2串聯,電壓表有示數,則開關的閉合情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閉合開關S2、S3,斷開開關S1,此時燈泡______亮,燈泡______不亮。(均選填“L1”或“L2”)
(3)若只閉合開關S1,電壓表測量的是燈泡_______兩端的電壓。
S1閉合,S2、S3斷開
L1
L2
L1
電路設計
【例3】(2024·湖南)科技小組模擬“智能開鎖”設計的電路圖,有兩種開鎖方式。即“人臉識別”與輸入“密碼”匹配成功,或“人臉識別”與使用“鑰匙”匹配成功才可開鎖。現用S1表示人臉識別,S2、S3表示密碼、鑰匙。匹配成功后對應開關自動閉合,電動機才工作開鎖。滿足上述兩種方式都能開鎖的電路是( )
B(共37張PPT)
第三講 物態變化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1.(湖北真題組合)下列估測符合實際的打“√”,不符合實際的打“×”。
(1)人感覺舒適的環境溫度為37 ℃。( )
(2)人的正常體溫約為45 ℃。( )
(3)臺燈工作時燈罩的溫度約為-4 ℃。( )
溫度的估測
×
×
×
2.(2024·湖北)如圖所示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表演“打鐵花”。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升華 B.凝華 C.熔化 D.凝固
D
物態變化辨別及其吸、放熱判斷
3.晚自習期間,正在整理古詩句的小蘭發現,有些詩句中對應著自然現象,下列詩句中對自然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胡天八月即飛雪——雪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B.天接云濤連曉霧——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C.羌管悠悠霜滿地——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D.欲渡黃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B
4.(2023·武漢)在清晨,人們經常看到湖面上大霧逐漸散去,這是( )
A.升華現象 B.凝華現象
C.汽化現象 D.熔化現象
5.(2023·鄂州)下列四種物態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 )
A.樟腦丸“消失” B.水結冰
C.草葉上形成露珠 D.樹枝上出現霧凇
C
A
6.如圖甲所示,某興趣小組利用鐵架臺、酒精燈、燒杯、溫度計、秒表等,探究冰熔化直至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記錄數據并在坐標紙上繪制出全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
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課標要求必做實驗)
(1)小組同學從圖乙所示溫度開始記錄,此時溫度為 ________℃。
(2)從圖像記錄數據分析可以判斷,此時當地大氣壓 ________(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
(3)bc段過程中燒杯內物體的內能 ________,de段過程中燒杯內物體的內能 ________。(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3
低于
變大
變大
7.(2024·武漢)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實驗中要控制好燒杯中的水溫。
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
(1)根據圖乙所示的圖像中________段溫度的變化特點可知冰是晶體,在這段時間內,物質處于____________態。
(2)該同學繼續探究加有鹽的冰塊熔化時溫度的變化特點。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現白霜,這些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溫度________0 ℃。
BC
固液共存
凝華
低于
1.溫度
溫度和溫度計
2.溫度計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吸、放熱特點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晶體和非晶體
1.實驗中如圖甲所示是測量水溫的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再觀察溫度計的示數時,如圖乙所示的a、b、c三者方法,正確的是 _______。乙圖中,溫度計示數為________℃。
D
b
37
2.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_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如圖所示體溫計的示數為 ________℃。若未經甩動,直接用來測量甲、乙兩人的體溫,若甲、乙兩人的實際體溫分別是36.8 ℃和38.5 ℃,則體溫計的兩次示數分別為________℃和________℃。
熱賬冷縮
37.5
37.5
38.5
3.清晨昆蟲和草葉上常掛有晶瑩的露珠,這是由于夜間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形成的。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露珠又會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發生了________的緣故(前兩空均填物態變化名稱)。前者要_______熱,后者要_______熱。
液化
汽化


4.“做中學”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沸騰知識時,小雨做了如下實驗:水沸騰后把燒瓶從火焰上拿開,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如圖所示.燒瓶內的水重新沸騰,此過程中燒瓶內水蒸氣遇冷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氣壓減小,水的沸點________。
降低
液化
5.如圖所示是某固體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該固體是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___℃,熔化過程大約持續了_______min。 在熔化過程中,該固體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或“不變”)。
晶體
80
15
不變
6.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液態物質的凝固圖像,從圖中可看出其中_______物質是晶體,它的凝固點是______℃,在第8 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______態。

80
固液共存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
【例1】(2024·武漢)小明所在的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冰的熔化特點。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將裝有適量碎冰的試管置于燒杯內的溫水中,這樣做使碎冰 ____________。
(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碎冰此時的溫度是 ________℃。
(3)根據實驗數據畫出冰熔化過程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冰屬于 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4)小明分析圖像還發現:0~t1時段內的溫度變化比t2時刻后的溫度變化快,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熱均勻
-3
晶體
水的比熱容比冰大
(5)實驗前,發現裝有冰的試管外壁出現水珠,水珠是水蒸氣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6)冰全部熔化后,繼續加熱直到杯內水持續沸騰,試管中的水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沸騰,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另一組同學用質量為m1的碎冰塊做實驗,繪制的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丁中的a。若用質量為m2(m2>m1)的碎冰塊做實驗,得到的圖線可能是圖丁中的________(選填“b”“c”或“d”)。
液化
不會
沒有溫度差,試管中的水不能繼續吸熱
c
(8)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戊所示,試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________(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鹽水的凝固點為-2 ℃)
變多
(9)【問題分析】實驗小組的小華把碎冰直接放在燒杯中不用加熱裝置進行實驗(如圖己所示),發現碎冰也熔化了,于是認為冰熔化不需要吸熱,他的結論__________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華還發現冰熔化時燒杯外壁有一層水珠,這是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液化
不正確
周圍空氣的溫度高,冰從空氣中吸熱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2
【例2】彤彤和小組同學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測量平均速度
實驗物質 凝固點/℃ 沸點/℃
水銀 -39 357
酒精 -117 78
(1)由表可知,本次實驗應選用測溫物質為________的溫度計。
(2)除了圖中所示的器材,還需要的測量性器材是________。
(3)開始時,彤彤小組用的裝置如圖甲所示,她們測出的水溫將偏________(選填“高”或“低”)。
(4)改正后的裝置如圖乙所示,實驗時,彤彤發現溫度計示數上升較慢,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她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水溫達到85 ℃時,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為止。如圖丙所示的是隔1 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則此時燒杯中水的溫度為_______℃。
水銀
停表

減少水的質量(或提高水的初溫或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燈或在燒杯上加蓋)
89
(6)彤彤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后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丁所示,則圖________(選填“a”或“b”)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
(7)彤彤發現水沸騰時,杯口不斷地冒出“白氣”,這是水蒸氣遇冷后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小水珠。此物態變化過程要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8)彤彤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彤彤分析表格,發現第_______min時的數據有明顯錯誤,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水的沸點是_______℃,當地的大氣壓________(選填“高于”或“低于”)標準大氣壓。
b
液化
放出
6
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85 93 97 99 99 95 99 99
99
低于
(9)通過實驗彤彤得出水的沸騰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繼續吸熱,但她發現撤掉酒精燈時,燒杯內的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10)一實驗小組用燒瓶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停止沸騰,將水倒入燒瓶中用橡皮塞塞住燒瓶口并將其倒置,向燒瓶底部澆冷水,如圖戊所示,結果發現水又重新沸騰了,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燒杯底(或陶土網、或鐵圈)的溫度仍然高于水的沸點,水能繼續吸熱
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會降低
(11)另一組同學在彤彤小組做完實驗后,用同一個實驗裝置,換水后做此實驗,但將水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與彤彤小組不同,該組同學和彤彤小組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己所示。則兩組同學得到兩種不同圖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12)(裝置改進)如圖庚所示,當c、d溫度計示數都達到99 ℃后,示數保持不變,試管中的水_________(選填“沸騰”或“不沸騰”)。當小明給燒杯中的水加入少量的食鹽后,發現試管中的水能夠沸騰,說明加入食鹽后水的沸點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水的質量不同
不沸騰
升高(共17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八講 壓 強
第2課時 大氣壓強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拔火罐祛除濕氣,是我國中醫的一種傳統治療方法。它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排除罐內空氣后扣于相關穴位上,罐體就會吸附在皮膚表面,使相應部位產生刺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列現象與拔火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坦克裝有寬大的履帶
B.鐵路站臺設置安全線
C.醫生推動注射器的活塞給病人注射藥液
D.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飲料
D
2.(2023·隨州)風油精因具有提神醒腦和蚊叮蟲咬后止癢等功效成為生活常備品。有一種現象引起了物理興趣小組的注意:打開風油精的瓶蓋將瓶口向下提著(如圖所示),不見風油精嘩啦啦流出,甩一甩或抖一抖風油精就會從瓶口出來一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甩一甩風油精就會從瓶口出來一些,利用了液體也具有慣性這一特性
B.圖中瓶口向下,此時瓶內液體上方氣體的氣壓一定大于瓶外環境的氣壓
C.圖中瓶口向下,若瓶外環境的氣壓突然增加則瓶內液體會自動流出
D.圖中瓶口向下,若在瓶底外部放一個冰塊降溫則瓶內液體會自動流出
A
3.夏季到來,交警部門加大了對電動車安裝遮陽傘的檢查拆除力度,如圖所示的遮陽傘雖能遮擋陽光,但是當電動車快速行駛時,傘面被向上吸,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以下四種情景與其原理不同的是( )
A.人站在高鐵站的安全線以外候車
B.飛機的機翼設計成流線型
C.氣墊船船體脫離水面行駛
D.賽車尾部安裝的氣流偏導器
C
4.C919是我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中程干線客機,讓我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圖中C919正在向上爬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隨著高度的增加,C919的重力勢能減小
B.隨著高度的增加,機艙內氣壓小于艙外大氣壓
C.機翼下方氣流的速度較大,氣流對機翼下表面的壓強較小
D.機翼上方氣流的速度較大,氣流對機翼上表面的壓強較小
D
5.如圖所示的有關壓強的描述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如圖甲所示,攔河大壩設計成上窄下寬是由于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如圖乙所示,向下吹氣,乒乓球不下落說明了空氣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C.如圖丙所示,用吸盤搬運玻璃,是利用了大氣壓強
D.如圖丁所示,月球車的車輪比較寬大,是為了增大壓強
D
6.發生火災時為避免吸入燃燒后產生的有毒氣體,人應貼近地面爬行,因為燃燒形成的氣體密度_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飛機飛行的過程中,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比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_________(選填“大”或“小”),因此機翼會受到向上的升力的作用。
較小

7.如圖甲所示,將橢圓形厚玻璃瓶中裝滿水,把細玻璃管通過帶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沿著長軸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可以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____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將這個玻璃瓶中水倒出一小部分,從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氣體,如圖乙所示,拿著玻璃瓶從樓下到樓上,可以觀察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 ____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取下瓶塞,如圖丙所示,往B管中吹氣,可以看到 A管中的液面上升,這是由于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_________。
上升
上升
越小
1.定義: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產生的_________叫作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空氣受重力作用,又具有流動性。
3.實驗驗證:最早驗證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
4.測量大氣壓強(托里拆利實驗)
壓強
馬德堡半球
實驗過程
實驗原理 大氣壓支持管內水銀柱不下落,大氣壓的數值等于這段水銀柱在水銀面處產生的壓強
測量結果 標準大氣壓p0=_______mmHg=_______cmHg=______________Pa
760
76
1.013×105
5.大氣壓與高度、沸點、體積的關系
(1)與高度的關系:海拔越高,大氣壓強越________。
(2)與液體沸點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沸點_________,氣壓增大時沸點_________。
(3)與氣體體積的關系: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__________,氣體體積越大,壓強___________。

降低
升高
越大
越小
1.關系: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_________。
2.飛機的升力:如圖所示,飛機機翼橫截面的上表面彎曲,下表面比較平,飛機前進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較_______,壓強較_________;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較________,壓強較________。機翼上下表面存在的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____________差,即為飛機的升力。





壓力
1.如圖所示,在用吸管喝飲料時,吸管內的氣壓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氣壓,從而使飲料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管內,人就喝到了飲料。
小于
2.(2024·安徽)在高鐵站的站臺上,離站臺邊緣一定距離的地方標有一條安全線(如圖所示),所有乘客都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區域候車。這是因為當列車駛過時,列車附近的空氣流速大,壓強________,若越過安全線,即使與列車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非常危險的。

3.如圖所示的實驗,對著兩張平行的拿著的紙中間吹氣,兩張紙會靠在一起。其原因是往紙中間吹氣,紙中間的氣體流速________,兩張紙中間處的內側氣壓比外側氣壓_________。

小(共56張PPT)
1.取口香糖錫紙,剪成如圖甲所示的形狀,其中AB和CD段等長。戴好防護手套,將錫紙條(帶錫的一面)兩端連接電池正、負極,如圖乙所示,發現錫紙條很快冒煙、著火。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通過 AB段和CD段的電流相等
B. AB段的電壓大于CD段的電壓
C.正常情況下,CD段會先著火
D. AB段和CD段的電阻不相等
C
串聯電路中歐姆定律的應用
2.(2023·荊州)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開關S閉合后,滑動變阻器滑片P從中點向右端移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壓表V的示數變大,電流表A1的示數變小
B.電壓表V的示數不變,電流表A2的示數變大
C.電壓表V的示數與電流表A1的示數之比不變
D.電流表A2的示數與電流表A1的示數之差不變
D
并聯電路中歐姆定律的應用
3.(2023·襄陽)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將滑片P置于滑動變阻器上的任一點(非端點)。當開關S1、S2都閉合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U1、I1;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U2、I2,則( )
A.U1<U2 I1>I2 B.U1=U2 I1>I2
C.U1>U2 I1>I2 D.U1<U2 I1<I2
C
連接方式變化型電路中歐姆定律的應用
4.(2023·襄陽)將四個定值電阻a、b、c、d分別接入不同電路中,測出各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的電流I,把測得的數據描點在坐標系中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的阻值大于a的阻值
B.b的電功率大于a的電功率
C.通過c的電流最小
D.兩端電壓最大的是d
B
應用歐姆定律分析圖像
5.如圖1所示是電阻甲和乙的I U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阻乙為定值電阻
B.當電阻甲兩端電壓為2 V時,R甲=0.4 Ω
C.如圖3所示,當開關閉合,電源電壓為2 V時,電路總電流為0.4 A
D.如圖2所示,當開關閉合,電路電流為0.2 A時,電路總電阻是15 Ω
D
6.為防止燃氣泄漏,許多家庭都安裝了燃氣泄漏自動保護裝置。當泄漏的燃氣達到一定濃度時,燃氣閥門自動關閉。圖甲為小偉設計的模擬電路示意圖,圖中兩個虛線框一個接氣敏電阻R、一個接定值電阻R0。已知電源電壓恒為6 V,氣敏電阻R的阻值與燃氣濃度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當燃氣濃度升高到0.4%時,燃氣裝置閥門兩端電壓恰好增大至 2 V,燃氣管道閥門自動關閉(不考慮燃氣管道閥門對電路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敏電阻R應接在虛線框1處
B.接入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5 Ω
C.當燃氣濃度為0.1%時,電路中消耗的電功率為1.44 W
D.若虛線框內兩元件對調,閥門自動關閉時的燃氣濃度為0.6%
B
1.內容: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___,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
3.變形式:U=IR、R=(只表示數量關系,只適用于數學計算,不反映物理規律)。
4.適用范圍:歐姆定律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正比
歐姆定律
反比
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1.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阻R1的阻值為30 Ω,電阻R2的阻值為60 Ω,閉合開關S,電流表A1的示數為0.2 A,則電源電壓為______V,電流表A的示數為________ A。
6
0.3
2.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定值電阻R1=5 Ω,R2=15 Ω。只閉合開關S2,電流表的示數為0.4 A,則電源電壓是 ______V;只閉合開關S1,電流表的示數為I1,只閉合開關S2、S3,電流表的示數為I2,則I1∶I2=__________。
6
3∶16
【思路點撥】
歐姆定律的簡單計算
1.認清用電器的連接方式,明確各電表的作用。
2.在電路圖中標出已知量的符號、數據和未知量的符號。
3.尋找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分析電路時要抓住電路中不變的量(例如,電源電壓恒定、定值電阻)和變化的量。
4.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列方程求解。
4.常見圖像(定值電阻與小燈泡的I U圖像)分析如圖:
(1)交點:二者兩端電壓相等,通過的電流相等,阻值相等。
(2)R、L并聯→兩端電壓相等→干路電流I=IR+IL。
(3)R、L串聯→通過二者電流相等→串聯部分總電壓U=UR+UL。
角度  歐姆定律簡單計算
【例1】如圖甲所示電路的電源電壓為3 V,閉合開關S后,兩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均如圖乙所示。
簡單電路相關計算
(1)閉合開關S后,電阻R1和R2______聯。
(2)電流表A1測量__________的電流,示數為_______A;電流表A2測量__________的電流,示數為________A;它們之間的差值是________A,是通過______的電流。
(3)通過電阻R1和R1的電流之比I1∶I2=___________,R1和R2的阻值之比R1∶R2=____________。
(4)電路的總電阻為_____Ω。斷開開關S后,電阻R1的阻值為_______Ω,電阻R2的阻值為_______Ω。

通過R1
0.3
干路中
1.5
1.2
R2
1∶4
4∶1
2
10
2.5
角度  利用圖像相關計算
【例2】如圖所示是小燈泡L與電阻R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圖像,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 V,根據圖像回答問題:
(1)小燈泡L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______Ω,電阻R的阻值為____Ω。
(2)將小燈泡L和電阻R串聯時,通過小燈泡L的電流為0.3 A,則小燈泡L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_V,電源電壓為______V。
(3)若將它們串聯在電源電壓為4 V的電路中,則電路電流為______A,則小燈泡L和電阻R兩端的電壓之比為____________。
(4)將小燈泡L和電阻R并聯在電源電壓為1.5 V的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為__________A,此時小燈泡L與電阻R的阻值之比為_______________。
5
0.5
2
5
0.5
3∶5
0.8
3∶5
模塊六 電功、電功率及焦耳定律
1.(湖北真題組合)小麗估測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合理的請打“√”,不合理的打“×”。
(1)普通家用冰箱的功率約為2 000 W。( )
(2)教室里每只日光燈的功率約為40 W。( )
×
電功率的估測

2.(2023·隨州)隨州日報2023年5月25日報道了國能長源隨州發電有限公司“風光水火儲”綜合發展的良好勢頭。風電、光電、水電、火電、儲能多向發力,公司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60億度。隨縣光電400 MW項目只是公司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度”是電功率的單位,“MW”是電功的單位
B.60億度即6×106度,400 MW即4×104 W
C.利用煤炭進行火力發電時,只要注意節約不浪費,發電效率可以達到100%并且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
D.風能、水能、太陽能可以從自然界中不斷獲得,屬于可再生能源
D
電能、電功
3.(2023·武漢)我國確立了到202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在3.3×1012 kW·h左右的目標,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可以大力發展風能發電和水能發電。我國的奮進號潮流能發電機組是世界上單臺容量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它的吊裝情景如圖所示,其核心部件是“水下大風車”,將它安裝在海底,可以利用海水的潮流能發電。請回答下列問題:
(1)3.3×1012 kW·h=_________________J。
(2)漲潮或落潮期間,海水沖擊位于海底的“水下大風車”,帶動潮流能發電機發電,在這個過程中__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_能。
1.188×1019
機械

4.(2023·宜昌)某品牌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為130 A·h,額定電壓為400 V,充電時它將電能轉化為____________能存儲起來,充滿電后它存儲了______kW·h的能量。
化學
52
5.小紅同學家里有一個規格為“220 V 1 000 W”的用電器,該用電器可能是 ______________(選填“平板電腦”或“電熱水壺”)。小紅家中電能表上月底和本月底的示數如圖所示,則這個月家里用了 _______度電。她為了測量一個正在工作的電飯鍋的實際電功率,關閉了家中其他所有電器,此時她家標有“3 000 r/(kW h)”字樣的電能表每分鐘轉過30圈,則這只電飯鍋工作時的實際功率為 ______W。
電熱水壺
電能表的相關計算
300
600
6.兩只小燈泡的規格分別為LA(6 V 3 W)、LB(6 V 6 W),不考慮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則它們的電阻之比R A∶RB=_________;若把它們并聯在6 V的電源上使用,則通過干路的電流為 _______ A;若將它們串聯后接到某電源兩端,為使它們的電功率都不超過它們的額定功率,則該電源電壓的最大值為______V。
2∶1
串、并聯電路中電功率的計算
1.5
9
7.小燈泡L和定值電阻R接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其兩者的I U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圖乙中曲線A表示電阻R的I U關系圖像
B.當電流表示數為0.4 A時,電源電壓為8 V
C.當電源電壓為6 V時,小燈泡的功率為3.6 W
D.如果將小燈泡L和電阻R串聯接在電壓為10 V的電源兩端,電阻R的功率為1.6 W
D
8.(2023·三市一企)小明家的浴霸有“220 V 440 W”的取暖燈共4盞,求:
(1)每盞取暖燈正常工作時的電阻。
(2)4盞取暖燈同時正常工作時的總電流。
銘牌類計算
(2)由于4盞取暖燈是并聯,根據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4盞取暖燈均正常工作時,總電流:I總=4I額=4×2 A=8 A。
9.甲、乙兩只電熱杯及其銘牌如圖所示,若它們的電阻不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的電阻小于乙的電阻
B.兩電熱杯均正常工作時,相同時間內消耗的電能一樣多
C.若將乙接在電壓為110 V的電路中,它的實際功率為250 W
D.若將兩電熱杯串聯后接在電壓為220 V的電路中,相同時間內甲產生的熱量較多
D
焦耳定律的理解與應用
10.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可探究電流產生熱量與 _________(選填“電流”或“電阻”)的關系,若將R3更換為10 Ω的電阻,_______(選填“仍能”或“不能”)完成該實驗探究。
電流
仍能
電能和電能表

其他形式
UIt
I2Rt
2.電能表
(1)參數含義
①220 V:電能表應接在電壓為_________ V的電路中使用;
②10(20)A:該電能表的標定電流為______ A,額定最大電流為_____A;
③50 Hz:電能表應接在頻率為50 Hz的交流電路中使用;
④1 000 revs/(kW·h):用電器每消耗__________的電能時,電能表轉盤轉過____________圈。
(2)讀數:電能表示數的最后一位表示小數點后一位,圖中電能表的示數為
_____________kW·h。
220
10
20
1kW·h
1000
220.9
之差
電功和電功率
1.電功和電功率
2.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
(1)額定電壓:用電器_____________時的電壓,常用U額表示。
(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常用P額表示。
3.實際電壓和實際電功率
(1)實際電壓:用電器_______________時的電壓,常用U實表示。
(2)實際功率: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常用P實表示。
正常工作
實際工作
1.某充電寶容量為20 000 mA·h,電壓為5 V,充滿電后儲存電能為____________J。小麗要給電量為零的充電寶充滿電,于是她關閉家中其他用電器,并觀察到家里電能表如圖所示,該電能表的轉盤將轉過 _______r。
3.6×105
100
(RJ九全P90動手動腦學物理T4改編)
2.取一個標有“6 V3 W”的小燈泡,把它接在電壓為6 V的電源上,此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_________A;把它接在電壓為3 V的電源上,此時小燈泡的實際功率為_________W,亮度相比于之前會_________(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把它接在電源電壓為9 V的電路中,至少需要串聯一個_____Ω的電阻才能正常工作。(不考慮燈絲電阻的變化)
0.5
0.75
變暗
6
3.一盞標有“220 V 100 W”(燈絲電阻不變)的燈泡,接入110 V的電路中,它的額定功率是_________ W,實際功率為__________ W,它的亮度比正常工作時的亮度要 __________(選填“亮”或“暗”)。
100
25

【特別提醒】
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區別和聯系
焦耳定律
4.如圖所示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兩個透明容器內密封著等量的空氣,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裝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體的熱脹冷縮來反應電阻絲放出熱量的多少的
B.通電一段時間后,甲圖中左側導體產生的熱量是右側導體產生熱量的一半
C.乙圖可以用于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
D.乙圖中通電一段時間后,U形管中左側液面的高度差比右側的小
B
(RJ九全P99~100圖18.4 2、3)
【方法歸納】
1.基本公式的應用
【例1】現有標有“6 V 3 W”字樣的小燈泡L1和標有“6 V 9 W”字樣的小燈泡L2(假設燈泡電阻不變)。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燈泡L2正常發光時,通過L2的電流為______A,其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是____Ω。
(2)若將L1、L2串聯接入電路中,為保證電路安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______A,若讓其中一只燈泡正常工作,則電源電壓為____V,另外一只燈泡的實際功率為____W;若將L1、L2串聯接入電源電壓為6 V的電路中,______(選填“L1”或“L2”)發光比較亮,相同時間內,燈泡L1和燈泡L2消耗的電能之比為__________。
(3)若將兩只燈泡并聯接入電源電壓為6 V的電路中,燈泡______(選填“L1”或“L2”)較亮;電路消耗的電功率為______W;燈泡L1工作1 min消耗的電能為______J。
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理解與計算
1.5
4
0.5
8
1
L1
3∶1
L2
12
180
角度  根據圖像計算
【例2】(2024·達州)定值電阻R和燈泡L,其電流隨兩端電壓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若將R與L串聯在4 V電源兩端,則R與L消耗的電功率之比為__________;若將R與L并聯在2 V的電源兩端,電路消耗的總功率為________W。
3∶1
1.3
電功率相關簡單計算
角度  簡單電路計算
【例3】如圖所示是某暖手寶的工作原理圖,電源電壓恒為6 V,電阻R1為10 Ω。閉合開關S,電路的總電流為1 A。
(1)通過R1的電流是________A。
(2)電阻R2的阻值為______Ω。
(3)電路消耗的總電功率為______W。
(4)R1和R2的功率之比是_________。
(5)通電1 min,暖手寶產生的熱量是_______J,其中有_______J是R1產生的。
(6)如果將這兩個電阻串聯接入同一電壓(6 V)下,R1和R2的功率之比是_________,電路的總電功率為__________W。
0.6
15
6
3∶2
360
216
2∶3
1.44(共50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五講 電和磁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D
C
D
D
5.(2024·湖北)全自動洗衣機的進水閥門是由電磁鐵控制的,其構造示意圖如下。當線圈通電后產生磁場,線圈上端為___________極,對銜鐵施加________ (填方向)的力,使銜鐵移動,閥孔打開,水流進洗衣機。
S(或“南”)
向上
6.(2024·武漢)如圖所示是一種溫度自動控制裝置的原理圖。制作水銀溫度計時在玻璃管中封入一段金屬絲,“電源1”的兩極分別與水銀和金屬絲相連。
(1)閉合開關S后,當溫度達到____℃時,發熱電阻就停止加熱。
(2)當電磁鐵中有電流通過時,若它的左端為N極,則“電源1”的____端為正極。
(3)為增強電磁鐵的磁性,下列措施一定可行的是____(填序號)。
①增大“電源1”的電壓   
②減小“電源2”的電壓
③減少電磁鐵線圈匝數
④改變電磁鐵中電流方向
90


7.(2023·宜昌)如圖所示是一個磁浮地球儀,球體內部有一個永磁體,底座通電時地球儀可以懸浮在上方,此時底座相當于一個__________;如果需要連續調節地球儀的懸浮高度,可以通過在底座電路中接入一個_____________來實現。
電磁鐵
滑動變阻器
8.開關S閉合后,通電螺線管和條形磁體A之間磁感線的形狀如圖所示,請在圖中標出三條磁感線的方向和條形磁體A的兩個磁極。
9.有一個正、負極標示不清的電源,為了分清正、負極,某同學自制了一個螺線管,將其懸掛起來并使其在水平面內能自由轉動。用該電源給螺線管通電,螺線管靜止時A端指向北方(如圖所示),請在圖中標出電源的正、負極。
10.(2023·恩施州)如圖所示,學習奧斯特,探究通電導體周圍的磁場。
(1)當閉合開關的瞬間,會觀察到小磁針_____________;通過改變電池___________的連接,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方向。
(2)此現象說明,電流方向會影響電流所產生磁場的_________。
發生偏轉
正、負極
方向
11.(2023·鄂州)物理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1)磁體不動,閉合開關,導體棒沿_______(選填“上下”“左右”或“前后”)方向運動時,靈敏電流計指針會發生偏轉。
(2)斷開開關,無論磁體如何放置、導體棒怎樣運動,靈敏電流計指針都不發生偏轉。由此得出結論:________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產生感應電流。
(3)該實驗在探究過程中,是將_______能轉化成電能,生活中的________(選填“電動機”或“發電機”)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左右
閉合
機械
發電機
1.磁現象
(1)磁性:能夠吸引______________等物質的性質稱為磁性,具有_______的物質叫磁體。
(2)磁極:磁體上磁性_______的部位叫磁極,能夠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時指南的那個磁極叫作____極,指北的那個磁極叫作____極。同名磁極相互______, 異名磁極相互_______。
(3)磁化:一些物體在磁體或電流的作用下會獲得磁性的現象。
鐵、鈷、鎳
磁性
最強


排斥
吸引
2.磁場
(1)定義:在磁體周圍存在著一種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
(2)基本性質:磁體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________發生的。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____的作用。
(3)方向:小磁針靜止時____極所指向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磁場的方向。
(4)磁感線:為了描述磁場,物理學中引入了磁感線的概念(磁感線實際并不存在)。磁體外部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____極出來,回到磁體的____極。磁感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____________(與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方向一致),磁感線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_______,磁感線密集處磁場較強,磁感線稀疏處磁場較弱。如下圖所示為一些磁體的磁感線分布圖。
磁場




磁場方向
強弱
3.地磁場
(1)分布:地磁北極在地理的____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的____極附近。
(2)磁偏角:地磁的兩極與地理的兩極并不完全重合,最早記錄這一現象的是我國宋代學者_______。


沈括
1.電磁鐵
2.電磁繼電器
1.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司南,司南指南北是由于它受到________的作用。司南靜止時它的長柄指向地理的 ____方。在11世紀,我國宋代學者 ________就發現了地理兩極和地磁兩極并不重合,這個發現比西方早了400多年。
地磁場
(RJ九全P119圖20.1 1)

沈括
2.(人教九年級P123動手動腦學物理T3改編)如圖所示是利用被磁化的縫衣針制成的簡易指南針。若靜止時針尖指向地理位置的北方,則針尖是簡易指南針的 ____極,這是因為指南針受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將指南針底座逆時針旋轉90°,針尖靜止時將指向地理位置的____方。
N
地磁場

D
4. (2024·無錫)將導體AB、開關、靈敏電流計、蹄形磁體按如圖所示方式組裝起來,_______開關后,讓導體AB水平向右運動,會觀察到電流計指針偏轉,說明回路中有_____________產生。
閉合
感應電流
5.(2024·涼山州)位于四川省寧南縣與云南省巧家縣的白鶴灘水電站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水電站發電機的原理是_________(填科學家名字)發現的;如圖所示, ____圖是發電機基本構造示意圖。
法拉第

【方法歸納】
1.三種磁現象辨識
電流的磁效應 (1)有電源
(2)發現者:奧斯特
(3)影響偏轉方向的因素:電流方向
(4)應用:電鈴、電磁起重機、電磁鐵
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 (1)有電源
(2)影響運動方向的因素:磁場方向和電流方向
(3)能量轉化: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4)應用:電動機、揚聲器、電流表、電壓表
電磁感應現象 (1)無電源
(2)發現者:法拉第
(3)影響電流方向的因素: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的方向和磁場方向
(4)能量轉化: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5)應用:發電機、動圈式話筒
 2.電磁學作圖
(1)電源正負極、電流方向、磁場方向、小磁針指向的判斷依據
(2)判斷螺線管的繞向
【例1】(2024·宜賓)安檢時,當金屬探測儀靠近金屬物體,會產生感應電流,發出警示信號。下圖中與其工作原理相同的實驗裝置是( )
A
C
A
C
解:
(1)用鐵屑來做實驗,得到了如圖1甲所示的情形,說明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_______磁體的磁場相似。為描述磁場而引入的磁感線_______真實存在的。
(2)小明設計了如圖1乙所示的裝置來探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閉合開關S,發現豎直懸掛的小鐵球向右運動,這是因為小鐵球受到____的作用,該現象說明通電螺線管周圍存在________。若將小鐵球換成大小相同的鋁球,鋁球將______(選填“向右運動”“向左運動”或“靜止”)。
(3)去掉圖1乙中小鐵球,將小磁針放在螺線管周圍不同的位置,如此放置小磁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閉合開關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這一步驟中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用大頭針代替小磁針。
不是

磁場
靜止
確定磁場方向
條形
小磁針發生偏轉
不能
(4)閉合開關S,通電螺線管周圍的小磁針N極(黑色端)指向如圖1丙所示。由圖可知:在通電螺線管外部,磁感線從_______極出發,最后回到_______極。
北(N)
南(S)
(5)為了探究“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什么有關”,小明對通電螺線管可能的電流方向和繞線方式進行了實驗,得到了如圖2所示的四種情況。分析情況可知,通電螺線管的磁極極性只與通電螺線管中的______________有關,且這個關系可以用_____________判斷。
電流方向
安培定則
(6)小明又設計了如圖3所示電路來“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①如圖3甲所示,閉合開關S,通過滑動變阻器改變線圈中的電流大小,當滑片P向____移動時,會發現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目變多。該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圖3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至中點,然后將鐵釘抽離,發現吸引大頭針的數目________,這說明鐵芯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③如圖3乙所示電路中,采用的串聯連接方式是為了控制_______相同,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_____________的關系。觀察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實驗中發現被吸引的大頭針下端呈發散狀態,原因是大頭針被磁化,下端是_______(選填“同名”或“異名”)磁極,相互_______。

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有關,電流越大,磁性越強
減少
增強磁性
電流
線圈匝數
當電流相同時,電磁鐵的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同名
排斥
(1)實驗中,靈敏電流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5
【例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判斷產生感應電流的大小
判斷產生感應電流的方向
(2)小明進行了如下操作,其中一定能產生感應電流的是____(選填序號)。
A.只讓導體ab在水平方向左右運動
B.只讓導體ab在豎直方向上下運動
C.只讓蹄形磁體在水平方向左右運動
D.只讓蹄形磁體在豎直方向上下運動
(3)由上述實驗現象可初步得出結論: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_______________運動時,電路中會產生感應電流。
AC
切割磁感線
(4)當導體ab向右運動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左偏轉;當導體ab向左運動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____偏轉。該現象說明:感應電流的方向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5)為了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是否與磁場方向有關,應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
(6)在探究中還發現,導體ab水平向左(或向右)緩慢運動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角度較小,快速運動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角度較大,說明感應電流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
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方向
磁場方向
導體切割磁感線的速度
(7)本實驗中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用小燈泡代替靈敏電流計。
(8)這個實驗中,導體相當于________,此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___(選填“電磁鐵”“發電機”或“電動機”)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
(9)如果將電流表換成_________,可以觀察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
不能
電源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發電機
電源(共28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三講 電 學
模塊七 動態電路的分析
模塊八 動態電路計算
 
模塊七 動態電路的分析
1.(2024·武漢)如圖所示是一種測定油箱內油量的裝置。其中R是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片,杠桿的右端是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杠桿左端固定著一個浮子,油箱內油量變化時,滑片就在電阻片R兩端之間滑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定值電阻R0和滑動變阻器是串聯的
B. 油量減少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
C. 油量增加時,電流表示數變大
D. 油箱中沒有油時,電流表示數為零
D
2.(2023·宜昌)如圖所示是某品牌智能體重秤的電路結構圖,電源電壓恒定,R0為定值電阻,秤盤下方的電阻R為壓敏電阻,其阻值隨所受壓力增大而減小。體重越重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示數越小  
B.電壓表示數越小
C.電路的總功率越大
D.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越大
C
C
(1)判斷電路中各元件連接情況:燈泡L與滑動變阻器R______聯。
(2)判斷電表測量對象:電壓表測量________________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量____________的電流。
(3)判斷滑片移動時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①電阻變化: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阻值________,電路的總阻值__________;
②電表示數變化:電流表示數_______,電壓表示數_______,電壓表與電流表的比值_______;
③燈泡相關變化:燈泡L兩端電壓_______,燈泡L變______(選填“亮”或“暗”);
④電功率的變化:燈泡L的電功率______,電路的總功率________。

滑動變阻器R
干路中
變小
變小
變大
變小
變小
變大

變大
變大
D
C
模塊八 動態電路計算
B
C
4∶3
D
C
D
(1)根據燈泡L的銘牌數據,求出燈泡L的電阻為______Ω。
(2)求電源電壓:只閉合開關S、S1,并把R的滑片移到最右端,R0和R串聯,接入電路中的總電阻為____Ω,電源電壓為____V。
(3)求最小電功率:當滑動變阻器以最大阻值與燈泡L串聯時,接入電路的總電阻最大,電路總功率最小,為_______W。(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4)求最大電功率: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開關S、S1、S2都閉合,R0和燈泡L并聯時,接入電路中的總電阻最小,電路總功率最大,為____W。
(5)求通過燈泡L的最大電流:當開關S和S2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時,燈泡L兩端的電壓達到最大值____V,且未超過燈泡的額定電壓,電路安全,此時通過燈泡L的最大電流為______A。
15
30
3
0.26
1.5
3
0.2(共16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三講 電 學
模塊九 多擋位家用電器類的識別與計算
 
B
D
第1步:分析電路,判斷擋位
(1)當S1斷開、S2接a時,電火鍋處于_______擋。
(2)當S1斷開、S2接b時,電火鍋處于_______擋。
(3)當S1閉合、S2接b時,電火鍋處于_______擋。
第2步:分析圖像
(4)電火鍋正常工作時,高溫擋的電功率為______ W,中溫擋的電功率為_______W,低溫擋的電功率為_______W。
第3步:相關物理量的計算
(5)電火鍋在中溫擋正常工作時電路中的電流是____ A。
(6)電阻絲R1、R2的阻值分別為______ Ω、______ Ω。
(7)電火鍋正常工作一次消耗的總電能為__________ J。
低溫
中溫
高溫
880
440
220
2
110
110
448 800
電熱板
R0R


AIA
5.0
1
I
1
i
1
I
1
I
1
I
I
1
1
1
1
0.02
I
0
3050
120
150t/s


M
S
2
2
R
M
S3
R2
o220Vo
額定電壓
220V
照明功率
20W
換氣功率
35W
暖風功率
1133W
熱風功率
2233W
a
b
電路
R
S
R
R2
R

220V0d
220V。g
220Vo
(短路類)
斷路類)
(
(單刀雙擲類)
只閉合S,兩
電阻串聯,
S1斷開,S2
則P依=
只閉合S,
接b,R1、

P
只有R2接
R1+R2
,若只


R2串聯,
電路,
擋有R1發熱,
U
P低=
則P低
P依
R2
U2
R1+R2
U
R1+R
)2R1
續表
閉合,
S2接b,只
中溫擋
有R1




U
P

R
Sr
閉合,
閉合S、S,,S、S,均閉
S2
接a,
高溫擋
只有R1接合,R1、R2
R1、R2并

電路,
并聯P高=
聯,P高
U2
P


R
U2
R
R
2
R
R2
R
220V
S
880
P/W
R
w
660
b
R
S
440
M
220
-
o220 Vo
024681012t/min

乙(共55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二講 內能及其應用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對下列成語或俗語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
A.近墨者黑——分子間只存在引力
B.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D.破鏡難圓——分子間有斥力
C
分子動理論
2.為營造清靜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咸寧市已經實現所有城區“禁鞭”。燃放鞭炮產生的煙塵飛揚_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分子運動。
不是
3.(2024·湖北)如圖所示是小明煮的一碗冒著“白氣”的面條。他將木筷和金屬勺同時放入其中,過一會感覺金屬勺燙手而木筷不燙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材的導熱性比金屬好
B.木筷不燙手其內能不變
C.金屬勺通過熱傳遞變燙
D.“白氣”是由汽化形成的
C
內能及其改變方式
4.(2024·湖北)2024年4月30日,全球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在我國并網發電,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在用電低谷時段利用電網多余電能驅動壓縮機壓縮空氣,使空氣________(填能量形式)增大;在用電高峰時段高壓空氣被釋放,膨脹對外________,使膨脹機轉動,將內能轉化為__________,帶動發電機產生電能輸送至電網。
內能
做功
機械能
5.(2024·武漢)下列事例中,與“水的比熱容較大”這個特性無關的是( )
A. 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
B. 人游泳之后從水中出來,風一吹感覺更冷
C. 海邊晝夜溫度變化比沙漠中小,適于居住
D. 生物體內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調節生物體自身的溫度
B
比熱容的理解及應用
6.夏季,混凝土護欄被太陽曬得很熱,池塘中太陽下的水卻不是很熱,主要原因是[c混凝土=0.84×103 J/(kg·℃),c水=4.2×103 J/(kg·℃)]( )
A.水不吸熱 B.混凝土初溫高
C.水的比熱容大 D.混凝土放熱
C
7.(2024·湖北)如圖甲所示,利用相同規格的加熱器加熱等質量的a、b兩種液體,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 )
A.相同時間內a中加熱器產生的熱量比b中的多
B.a和b的吸熱能力都隨著溫度的升高不斷增大
C.升高相同溫度a所用時間比b少,a的吸熱能力比b弱
D.相同時間內a升高的溫度比b多,a的吸熱能力比b強
C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情況
8.(2023·隨州)某實驗小組用規格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對初溫相同的100 g水、200 g水、100 g煤油進行加熱,如圖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差異應選擇_____________(選填“甲”“乙”“丙”中的兩個)兩圖進行對比實驗。
(2)水沸騰時,小組成員觀察到燒杯內出現的氣泡如_______(選填“A”“B”或“C”)圖所示。
(3)在處理實驗數據時,小組成員繪制了從開始加熱到沸騰前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丁所示,分析可知100 g煤油對應的圖像是______(選填“b”或“c”)。(已知水的比熱容大于煤油的比熱容)
甲、丙
B
c
9.(2023·恩施州)冬季,某供熱系統中有10 kg水,當溫度降低1 ℃時,可給房間放熱( )
A.4.2×102 J B.4.2×103 J
C.4.2×104 J D.以上都不對
C
比熱容的計算
10.小麗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為0.2 kg的水和0.3 kg的另一種液體進行加熱,得到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則水在16 min內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J,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____J/(kg·℃)。[c水=4.2×103 J/(kg·℃)]
2.52×104
1.4×103
11.如圖所示為汽油機工作循環中的某個沖程,關于此沖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
B.噴油嘴噴出霧狀汽油
C.靠飛輪的慣性完成
D.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D
熱機及其能量轉化
12.(2023·鄂州)小勇同學購買了一款戶外分體式燃氣爐,準備去戶外野炊。用該燃氣爐燒水時,把初溫為20 ℃ 的1 kg水加熱到100 ℃,燃燒了0.025 m3天然氣。則水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J ,假設天然氣完全燃燒,則燃氣爐燒水的效率為____________。[c水=4.2×103 J/(kg·℃),天然氣的熱值取4×107 J/m3]
3.36×105
效率的相關計算
33.6%
13.(2024·湖北節選)據統計,每燃燒1 kg燃油約排放3.3 kg二氧化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氫能作為一種綠色低碳的清潔能源在我國交通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使用氫燃料電池的交通工具不斷豐富,其應用流程如下。
以氫燃料電池卡車為例,若卡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72 km用時1 h,功率為172 kW。
(1)求卡車所受牽引力。
(2)與燃油卡車相比,氫燃料電池卡車行駛72 km可減排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燃油機的效率取36 %,燃油的熱值q取4.3×107 J/kg)
分子熱運動
分子動理論
物體的內能
1.內能
(1)定義: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________與分子_________的總和,叫作物體的內能。內能的單位是焦耳(J)。
(2)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同一物體,狀態不變時,溫度越高,其內能________。此外,內能還與物體的質量和狀態有關。
動能
勢能
越大
2.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
3.熱量
(1)定義:在熱傳遞的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作熱量(熱量只能說“吸收”或“放出”)。
(2)溫度、熱量和內能的關系:①溫度是一個狀態量,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②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離開熱傳遞,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的過程;③內能是一個狀態量,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
1.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或降低)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它的___________和升高(或降低)溫度的乘積之比,用符號c表示。
2.物理意義:比熱容是描述物質吸熱(或放熱)本領的物理量。
3.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比熱容是物質的另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溫度改變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
4.計算公式
吸熱公式:Q吸=cm(t-t0);放熱公式:Q放=cm(t0-t)。
5.水的比熱容大的應用:可用作冷卻液、取暖媒介、調節氣溫。
質量
焦每千克攝氏度
物質的比熱容
J/(kg·℃)
1.如圖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保持兩瓶口緊貼靜置較長時間,兩瓶中氣體的顏色變得相同,這是________現象。分別在氣溫高的夏天和氣溫低的冬天做該實驗,夏天能更快看到實驗現象,說明溫度越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擴散
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RJ九全P3圖13.1 2)
2.如圖所示,游樂場里,工人制作棉花糖時,將白糖倒入中間旋轉的小鍋里加熱,通過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糖的內能使糖熔化,最終制成棉花糖;小朋友從滑梯上滑下來時感覺褲子發燙,這是通過 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褲子的內能。(均選填改變內能的方式)
熱傳遞
做功
3.由比熱容表可知: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__________吸收的熱量少;質量相等的鋁塊與銅塊,放出相等的熱量,_________降低的溫度多。1千克鋁塊溫度升高10 ℃,它的比熱容將 _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煤油
比熱容/[J·(kg·℃)-1] 煤油2.1×103 銅0.39×103
水4.2×103 鋁0.90×103
銅塊
不變
1.定義: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_能的機器被稱為熱機。
2.原理:________能―→______能―→__________能。
3.種類:蒸汽機、內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汽輪機、噴氣發動機等。

熱機
機械
化學

機械
4.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說明】①只有做功沖程中燃氣對外做功,其他三個沖程都是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的;
②四沖程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中,活塞往復運動2次,曲軸轉動2圈,對外做功1次。
1.熱值
(1)定義:某種燃料____________放出的熱量與所用該燃料的質量之比,用符號_______表示。熱值的單位是______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_____。
(2)性質: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燃料的__________有關,與燃料的形狀、質量、體積、是否完全燃燒等都沒有關系。
(3)計算公式:q= ,Q表示熱量,單位為焦耳(J);m表示質量,單位為kg。
完全燃燒
熱機的效率
q
焦每千克
J/kg
種類
有用功
完全燃燒
能量的轉化和守恒
4.在汽油機的四個沖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__________沖程。如圖所示,汽油機正在進行的是 __________沖程。若該汽油機的飛輪轉速為1 800 r/min,則它1 s完成 ________個沖程。
壓縮
(RJ九全P19圖14.1 4乙)
壓縮
60
5.關于內燃機中燃料釋放的能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是燃料的化學能,②是廢氣帶走的能量
B.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與燃料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作熱機的效率
C.內燃機的效率比蒸汽機的高
D.廢氣帶走大量能量,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B
(RJ九全P24圖14.2 2)
【易錯提醒】
溫度、熱量、內能的關系
(1)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
(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和質量有關。
(3)不發生物態變化時,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少,溫度降低。
(4)發生物態變化時,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可能不變;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少,溫度可能不變。
【易錯提醒】
(1)注意區分溫度“升高”“升高了”“升高到”的物理意義。
(2)計算水被加熱后的升溫情況,注意水的末溫不能超過它的沸點。
【例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 ”, 錯的打“× ”)。
(1)0 ℃的冰沒有內能。( )
(2)15 ℃的水一定比25 ℃的水的內能小。( )
(3)物體的溫度不變,它的內能也一定不變。( )
(4)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內能變大。( )
(5)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轉移。( )
(6)熱傳遞過程中, 熱量由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 )
(7)物體的質量不變,溫度升高, 內能一定增加。( )
(8)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
(9)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含有的熱量變多。( )
溫度、熱量、內能的關系
×
×
×

×


×
×
(10)物體的溫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熱量。( )
(11)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
(12)物體吸收熱量后, 所含的內能一定增加。( )
(13)物體的內能減少,一定是對外界做功了。( )
(14)一個物體的內能增大,一定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 )
(15)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一定會增加。 ( )
×
×
×
×
×
×
【例2】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常見的利用太陽能的裝置。某品牌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箱容量為100 L,該熱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時間段里,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積上每小時接收的太陽能約為2.8×106 J。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 ( kg·℃),水的密度為1.0×103 kg/m3,若該熱水器接收太陽能的有效面積為1.5 m2。則:
熱量、熱效率的相關計算
(1)熱水器中水的質量是 _________kg。
(2)若每天日照時間按8 h計算,每天可以接收到的太陽能為______________J。 
(3)每天接收到的太陽能若改用焦爐煤氣提供,需要完全燃燒約____m3焦爐煤氣。(焦爐煤氣的熱值q=1.7×107 J/m3,計算結果取整數)
(4)如果每天接收到的太陽能全部用來加熱初溫為25 ℃的水,理論上水溫可升高_________℃。如果實際上最后水溫升高到90 ℃,說明這一天接收的太陽能轉化為水的內能的效率為_______________。
100
3.36×107
2
75
81.25%
【例3】(2023·黃孝咸)2023年5月28日上午,我國首架自行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客機C919,歷時2 h從上海到北京,開啟了首次商業載客飛行。C919在高空水平定速巡航時,若受到的阻力為1.15×105 N,飛機發動機的效率為25%,則飛行4 km需要消耗多少升燃油?(已知燃油密度為0.8×103 kg/m3,燃油熱值為4. 6×107 J /kg)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1
【例】小明用如圖甲、乙所示的裝置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實驗中選擇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斷攪拌液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圖中所示器材外,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____,加熱過程中,液體1和液體2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___________來判斷的。
保證加熱相同時間,物質吸收的熱量相同
使液體受熱均勻
停(秒)表
加熱時間
(3)小明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第3 min時液體1的溫度如圖丙所示,為______℃。實驗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圖丁中已畫出液體2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請在圖丁中畫出液體1的溫度-時間圖像。
38
解:
(4)分析數據可知,吸收相同熱量時,__________升溫更高,__________的吸熱能力更強。(均選填“液體1”或“液體2”)
液體1
液體2
(5)同時停止加熱,在相同質量的液體1和液體2溫度降低的過程中,液體1放出的熱量與降低的溫度之比_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2放出的熱量與降低的溫度之比。
(6)由表格數據可知,若液體2為水,則液體1的比熱容為____________J/(kg·℃)。[c水=4.2×103 J/(kg·℃)]
(7)冬天,小明想自制一個暖手袋,若從液體1和液體2中選一種液體裝入暖手袋中作為供熱介質,選擇___________為介質,保暖效果會更好。
小于
2.8×103
液體2
(8)(裝置改進)小華改裝并設計了如圖戊所示的裝置,與原裝置相比,該設計方案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兩次加熱,用同一熱源加熱確保在相等的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共36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七講 力 運動和力
第1課時 力 彈力 重力 摩擦力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沿著它的運動方向放一個磁體,觀察小球運動速度的變化,通過實驗可以研究出的知識是( )
A.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C.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
2.滑板運動是孩子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如圖所示,一小孩踏著滑板車在水平地面上向前運動,則( )
A.小孩踏在滑板車上,滑板車不會發生形變
B.小孩用力蹬地面時,地面也會對他施加一個向后的力
C.小孩靜止時對滑板車的壓力與他所受的重力為一對相互作用力
D.小孩和滑板車從運動到靜止的過程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
D
3.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目的是減小摩擦的是( )
C
4.書法教育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書法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如圖所示,在某次書法課上,小明同學在水平桌面上平鋪一張白紙,然后在白紙的左側靠近邊緣處放鎮紙,防止書寫過程中白紙在桌面上打滑。書寫“一”字時,在向右行筆的過程中鎮紙和白紙都處于靜止狀態。則( )
A.毛筆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B.鎮紙受到白紙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白紙受到毛筆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D.白紙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A
5.(2023·三市一企)水平桌面上有物體A、B,如甲圖所示,A在F1的作用下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如乙圖所示,A、B用輕繩水平連接,在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拉力F1=6 N、F2=20 N。在乙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桌面對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桌面對A的摩擦力為14 N
C.桌面對B的摩擦力為8 N
D.繩子的拉力為6 N
C
6.如圖所示,重為0.5 N的湯勺在指尖處靜止,畫出湯勺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7.如圖所示,細線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拴有一小球。小球由A點向下擺動經過B點,請畫出小球在B點時所受力的示意圖(不計空氣阻力)。
8.學校舉行了一場田徑運動會。如圖所示為一名學生在奔跑過程中左腳騰空、右腳著地時的情景,請畫出此刻地面對他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A點是作用點)。
9.如圖所示是某位同學使用同一組器材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的兩次具體操作,兩次均使物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關于此次實驗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分別等于兩次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兩次實驗中物塊對地面的壓力大小都等于物塊自身的重力大小
C.第二次彈簧測力計對物塊的拉力大小不等于物塊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
D.第二次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要比第一次物塊所受滑動摩擦力要小
D
10.(2023·宜昌)小勇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水平桌面邊緣固定一個定滑輪,將彈簧測力計在豎直方向調零后如圖所示固定。在桌面放置一塊長木板,將一個長方體木塊平放在長木板上,通過細線繞過定滑輪與彈簧測力計相連,并保持細線的AB段豎直、BC段水平。水平向左拉動長木板,木塊相對于桌面保持靜止,不計細線的重力和滑輪處的摩擦力。
(1)圖中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為________________,根據_____________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拉動長木板向左運動時_____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做勻速直線運動。
(3)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小勇換用一塊質量更大的木塊重復上述實驗,發現測力計的示數變大了。由此得出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的結論,請你對他的實驗做法進行評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向左
二力平衡
不需要
該方案不正確;實驗中換用質量較大
的木塊時,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
力 定義 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單位 牛頓,簡稱牛,符號是_______
產生 條件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
(2)物體間必須有相互___________
注意:兩物體接觸且相互擠壓能產生力,如推力;兩物體不接觸也能產生力,如磁體間的引力和斥力
N
作用
力的作 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_______,如用力踢球、汽車加速前進或勻速拐彎等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___,如捏橡皮泥使其變形、拉弓時弓發生形變等
力的三要素 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運動狀態
形狀
大小
方向
作用點
力的 示意圖 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描述力的三要素。箭頭表示力的________,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____________,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__________(力越大,線段越長)。示例如圖:
性質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方向
作用點
大小
相互
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使用 及讀 數 使用前:
(1)看清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右圖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是 _______N;
(2)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是,應該把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
(3)用手輕輕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彈簧被外殼卡住
注:豎直使用就要豎直校零;水平使用就要水平校零
量程
分度值
0~5
0.2
指在零刻度線上
使用 及讀 數 測量時:
(1)使彈簧的伸長方向與所測力方向一致,避免彈簧與外殼發生摩擦;
(2)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量程
讀數時:視線正對刻度線,其示數=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數×分度值.如上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__N
2.6
彈力 重力 滑動摩擦力
定義 物體由于發生____________而產生的力(如拉力、支持力、壓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________相對運動的力
產生 條件 相互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 在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a.兩物體相互接觸且擠壓;b.接觸面粗糙;c.發生相對運動
彈性形變_
阻礙
方向、 大小 與施力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在彈性限度內,形變越大,彈力___________ 豎直向下(注意:不是垂直向下),G=mg 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水平__________拉動物體時,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作用點 接觸面 物體的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接觸面
影響 因素 a.彈性形變程度 b.材料 a.質量;b.地理位置(g不同) a.壓力大小;b.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應用 彈簧測力計 利用鉛垂線確定豎直方向 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紋、行李箱裝輪子
越大
勻速
1.如圖所示,兩艘小船靜止在湖面上,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艘船時,另一艘船運動起來,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______;同時自己坐的船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當用力方向不同時,小船的運動方向也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____________有關。
運動狀態
相互的
方向
2.(2024·宜賓)如圖所示的測量工具中,屬于測量力的是( )
A
3.建筑工人常用如圖所示的鉛垂線來測量墻體是否砌直了,鉛垂線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終是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錐形鉛垂受到的 ___________(選填“拉力”或“重力”)是由于細線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
豎直向下
拉力
4.下列做法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選填序號)。
①定期給機器的轉動軸加潤滑油;
②鞋底和輪胎上都刻上花紋;
③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車閘;
④下大雪后,在結冰的路面上撒煤渣。
(RJ八下P25想想談談改編)
②③④
【方法歸納】
畫指定力的示意圖
(1)找準受力物體。
(2)明確畫哪幾個力。
(3)關鍵要素:點(作用點)、線(力的作用線,實線段,長度與大小相關)、箭頭(方向,標在線段末端,標注力的符號)。
(4)常見力的方向:重力豎直向下;壓力或支持力與接觸面垂直,指向受力物體;彈簧的彈力與彈簧拉伸或者壓縮的方向相反;繩子的拉力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例1】(2024·遼寧)如圖甲所示,“陶甗(yǎn)”是遼寧省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古代蒸食器,請在簡化圖乙中畫出其所受重力G的示意圖(O為重心)。
【例2】(2024·廣安)如圖所示,請作出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所受的摩擦力和書對桌面壓力的示意圖。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7
【例】(2024·棗莊)小華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所用實驗器材及裝置如下圖所示。
(1)小華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發現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有關;水平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關。
(2)在實驗中,小華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______________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3)小華按要求進行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甲、乙、丙所示。小明多次實驗后得出結論:在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__________;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__________。在實驗中,小華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轉換法和______________法。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勻速直線
越大
越大
控制變量
(4)聯想到“雨天路滑”,小華猜想:除了接觸面材料,接觸面上有水也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實驗,發現多次測出的摩擦力都比沒注水時要_________(選填“大”“小”或“相等”)。通過討論和查閱資料知道:在木塊和桌面之間形成一層水膜充當了潤滑劑。
(5)小軍認為滑動摩擦力大小還可能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于是將圖1甲中的木塊豎著切去一半,發現拉力大小不同,由此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你認為他的結論是____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6)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丁所示,實驗中,小明____________(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且彈簧測力計始終處于_________狀態易讀數。實驗時拉著長木板向左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實驗時拉動長木板沒有及時停下來,當木塊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時候,木塊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不一定
靜止
水平向左
不變
(7)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圖甲實驗裝置繼續探究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的關系,改變木塊運動的速度,進行實驗。實驗小組的同學剛開始做實驗時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戊所示,木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己所示,則木塊在第7 s時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N。
(8)完成(7)中實驗后可以發現,在不同速度的情況下,木塊所受摩擦力都為______N。分析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3
3
無關(共42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七講 力 運動和力
第2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 二力平衡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4·湖北)冰壺運動員比賽用鞋如圖所示,蹬冰鞋底用橡膠制成,滑行鞋底用塑料制成。運動員用滑行鞋支撐全身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停下時,用蹬冰鞋接觸冰面進行控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蹬冰鞋底是為了減小壓力
B.滑行鞋底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C.運動員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力來維持
D.滑行時若摩擦力消失,則運動員會停止運動
B
2.乘上公交車后,車很快就到了校門口,司機踩下剎車,你不自覺地向前傾,幸好你及時抓緊了扶手。關于剎車時你向前傾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你沒站穩
B.你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C.你具有慣性
D.如果鞋底光滑,你就會紋絲不動
C
3.(2023·恩施州)如圖所示,迅速向下撞擊斧子的木柄,斧頭能套緊在木柄上,是由于( )
A.斧頭具有慣性 B.木柄具有慣性
C.柄對斧頭做功 D.斧頭沒受力
A
4.把一個蘋果放在水平放置的電子秤上(如圖甲),電子秤顯示的示數為F1,再把電子秤傾斜放置(如圖乙所示),電子秤顯示的示數為F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圖中,電子秤顯示的示數F1與F2大小相等
B.乙圖中,蘋果所受重力與電子秤對蘋果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甲圖中,蘋果所受重力就是蘋果對電子秤的壓力
D.乙圖中,蘋果對電子秤的壓力與電子秤對蘋果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B
6.(2022·襄陽)如圖所示,鐵塊A重3 N,靜止地吸附在豎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將重為1 N的銅塊B放在鐵塊A上面時,A和B恰能沿著黑板緩慢勻速下滑。取走銅塊B,用豎直向上的力F拉鐵塊A,使其勻速向上運動,則F的大小為( )
A.3 N B.4 N C.5 N D.7 N
D
7.如圖所示,A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右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通過滑輪與B物體相連,物體A與B所受到的重力分別為10 N和3 N。現在物體A剛好能沿桌面向右勻速運動;然后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物體A使其向左沿直線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A向左勻速運動時,它受到的拉力F等于6 N
B.物體A向左加速運動時,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越來越大
C.物體A向左加速運動時,A對B的拉力大于B對A的拉力
D.物體A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小為3 N,方向豎直向下,作用在物體A上
A
8.(2023·宜昌)小浩站在滑板車上不斷蹬地讓車沿水平方向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斷蹬地說明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才能運動
B.車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停止蹬地后車不會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D.運動中的車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
9.(2023·襄陽)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疊放著A、B、C三個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與桌面相對靜止,B物體受力個數為( )
A.0個 B.3個 C.4個 D.5個
D
10.(2023·黃孝咸)如圖所示,斜面的正前方有一塊磁體,小鐵球從斜面滾落到水平桌面上,在靠近磁體時運動越來越快。請畫出此時小鐵球在水平方向受力示意圖(O點為小鐵球的重心)。
11.(2023·鄂州)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同學們分組進行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中每次都使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
(2)按照圖甲、乙、丙的順序實驗時記錄的內容見表。
速度
接觸面 材料 小車受 阻力情況 小車在水平面運
動的距離s/cm
毛巾 大 23.2
棉布 較大 45.3
木板 小 97.5
同學們分析表中內容,得到的實驗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遠;進一步推理得出的結論是不受阻力作用時,運動的小車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實驗除了用到實驗推理的方法外,還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________法。
做勻速直線運動
轉換
1.阻力對運動的影響: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在同樣的條件下,小車所受的阻力越小,速度變化越_______,前進越_______;在理想情況下,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


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_狀態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狀態。
(2)理解:①該結論是由實驗推理概括出來的;②物體不受外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③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3.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_____________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被稱為慣性。
(2)影響因素:__________是衡量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_______。
(3)利用與防止
利用:跳遠運動員快速助跑以提高跳遠成績,拍打衣服使塵土脫落。
防止:汽車司機和乘客必須系安全帶。
運動狀態
質量

定義 物體如果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能保持_______狀態或______________運動狀態,那么這兩個力就互稱為平衡力,簡稱二力平衡
條件 兩個力作用在________物體上,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上
判斷方法 “同體、等大、反向、共線”,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靜止
勻速直線
同一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線
1.如圖所示為汽車安全氣囊,設計安全氣囊的目的是防止車在突然________(選填“啟動”或“剎車”)時由于 ________(選填“汽車”或“人”)的慣性,使人與車之間發生猛烈撞擊而受傷。
剎車

2.豎直向上拋出一小球,小球到達最高點時處于__________(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若此時小球突然不受力,它將處于_________(選填“靜止”或“運動”)狀態。
非平衡
靜止
【思路點撥】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
(1)定對象:確定研究對象。只分析所研究的物體受到的力,不分析物體對其他物體施加的力。
(2)看狀態:分析物體所處的狀態。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物體在各個方向上受力平衡,當物體處于非平衡狀態時,需根據運動狀態確定各個力的大小關系。
(3)找力:按順序分析物體受到的力,先重力,后彈力(包括壓力、支持力、拉力),最后按物體運動狀態找摩擦力和其他力。
(4)畫力:按照“一重二彈三摩擦再看其他”的順序從物體重心處畫出有向線段,并標注力的符號,注意線段長度與力的大小需對應。
2.物體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
摩擦力的判斷方法
1.由摩擦力的概念判斷
首先明確研究對象(一般選受力物體)和參照物(一般選施力物體),再明確研究對象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方向,然后由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斷出研究對象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2.由假設的方法來判斷
此法通常用來判斷相對靜止的物體間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首先假設物體不受摩擦力,再確定研究對象與參照物之間將會出現的相對運動的情況,最后判定研究對象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
3.由二力平衡的知識來判斷
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一對平衡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故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從而來判斷摩擦力的方向與大小,這也是判斷各種摩擦力情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2024·江蘇)在圖中畫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籃球受到的力。
【例2】如圖甲所示是磁吸式雙面玻璃清潔器,玻璃內外兩側的擦玻璃器上都安裝有磁體,當移動一側的擦玻璃器時,另一側的擦玻璃器也跟著移動,請在圖乙中畫出靜止在窗外側的擦玻璃器的受力示意圖(O為重心)。
【例3】蹦床是一項運動員利用蹦床的反彈在空中表現雜技技巧的競技運動,屬于體操運動的一種,有“空中芭蕾”之稱。如圖所示,運動員在從最高點自由下落時,會經過A、B、C、D四個特殊位置,請將下列分析過程補充完整。
(不計空氣阻力)
A.最高點
B.剛接觸蹦床或剛離開蹦床瞬間
C.重力與彈力相等的瞬間
D.最低點  
(1)運動員站在蹦床上靜止時,此時人的重力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蹦床對人的彈力。
(2)從A→B,運動員只受重力,向下做_____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
(3)從B→C,蹦床的形變量逐漸增大,但是對人的彈力_________人的重力,人向下做___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
(4)從C→D,人受到的蹦床的彈力_________人的重力,所以人做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在__________位置時,人的速度最大。
等于
加速
小于
加速
大于
減速
C
(5)從D→B,蹦床的形變量逐漸減小,所以蹦床的彈力越來越小,在_______位置時彈力最大。
①從D→C,蹦床對人向上的彈力大于重力,人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向_______運動。
②從C→B,蹦床對人向上的彈力小于重力,人_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向_________運動。
(6)從B→A,蹦床沒有形變,不產生彈力,人只受到與他的運動方向_________(選填“相同”或“相反”)的重力的作用,所以人一直做__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
D
加速

減速

相反
減速

相同
【例5】(疊加物體)如圖所示,物體A和物體B疊放在一起放到水平地面上,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
(1)圖甲中,物體A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物體B受到物體A對它的摩擦力為_______,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_________。
(2)圖乙中,物體A所受摩擦力為_________,物體B受到物體A對它的摩擦力為________,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_________。
F
F
F
0
F
0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6
【例】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我們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情況,這是___________(填實驗方法)法。
(2)實驗時,每次均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________由靜止開始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___________(填實驗方法)法。
(3)實驗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選填“大”或“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____(選填“遠”或“近”),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_____(選填“快”或“慢”)。由此聯想到雨天駕駛汽車應該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汽車之間的距離。
小車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
轉換
高度
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大小相等
控制變量



增大
(4)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后繼續運動的原因是小車_____________。小車最終會停下來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實驗時,小車在玻璃表面上運動時沖出了水平板面。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慣性
小車受到阻力作用
降低小車從斜面上下滑的高度(合理即可)
(6)從實驗現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___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可進一步推導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總保持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牛頓第一定律_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__________(填實驗方法)法。
(7)用如圖丙所示裝置,若讓同一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則還可以探究小車_________(選填序號)的關系。
A.重力勢能與質量
B.動能與質量
C.動能與速度
不需要
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不能
接觸面不可能絕對光滑
科學推理
C
(8)[科學推理]伽利略通過下圖中所示的實驗和推理也得出類似牛頓第一定律的結論,請寫出下列各實驗和推理的合理順序: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CAB
(9)[生活實踐]小明同學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最高點時,假設受到的力全消失,自己將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呢?你認為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選填字母)。
A(共24張PPT)
第二講 聲現象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1.(2024·湖北)宋代蘇軾在《琴詩》中問道:“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詩中的琴聲是由什么振動產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頭 D.耳朵
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C.聲音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一定比在固體中的大
D.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真空也能傳聲
A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B
3.如圖所示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xun)”,吹奏時能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聲音的( )
A.音色 B.高度 C.音調 D.響度
C
聲音的特性
4.(2023·鄂州)鄂州是全國文明城市之一,為了不影響他人,市民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說話盡量輕言細語。這里“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 )
A.音調低 B.響度小
C.音色美 D.頻率低
5.某智能機械寵物,每分鐘振動翅膀120次,則其振動頻率為______Hz,該振動產生的聲波是__________(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
B
2
次聲波
6.(2024·武漢)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為了更好踐行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武漢市區某高架橋上修建了一段全封閉“光伏聲屏障”試驗路段,如圖所示。“光伏聲屏障”既可以控制噪聲,又可以提供電能,比傳統的聲屏障設備更節能環保。“光伏聲屏障”是通過阻斷噪聲________的方式來控制噪聲的。
傳播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7.(2024·武漢)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撥動張緊的橡皮筋,能聽到聲音,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逐漸抽出真空罩內的空氣,鬧鐘的鈴聲逐漸增強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編鐘,發出聲音的響度相同
D.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
A
聲學綜合
8.(2023·宜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下列關于人們聽到的蟬叫聲和鳥鳴聲說法正確的是(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動產生的
B.都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C.人們根據響度來辨別蟬叫聲和鳥鳴聲
D.人離蟬和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音調越高
B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振動
振動
介質

不能
聲波
340
固體
液體
氣體
回聲
0.1
聲音的特性
[拓展]幾種常見樂器的聲學知識
三種聲
1.可聽聲: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叫作可聽聲,頻率范圍通常為________~__________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
20
20 000
1.噪聲的定義
(1)物理學角度:發聲體___________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噪聲。
(2)環保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來源:噪聲主要來源于工業、交通和生活。
3.等級:通常用________(符號________)來劃分噪聲的等級。
4.控制途徑
(1)在________處減弱,如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2)在____________中減弱,如公路兩旁植樹造林或安裝隔音板。
(3)在________處減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無規則
休息
學習
工作
分貝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dB
聲源
傳播過程
人耳
1.如圖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小球彈起,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產生的。該實驗還能說明________可以傳聲,在月球上重復該實驗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小球被彈起。
振動
空氣
不能
2.生活中經常用 “高”“低”來形容聲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聲音的________;唱歌比賽活動時,演唱者時而“引吭高歌”,時而“低聲吟唱”,十分感人!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________;區分鼓聲和其他樂器聲是根據樂器發出聲音的________不同.(均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
音調
響度
音色
3.當蝙蝠捕捉昆蟲時,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遇到昆蟲發生反射,蝙蝠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聲波,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____________,就能確定獵物的位置。這一過程中,涉及了聲音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物理知識。
時間
傳遞信息
回聲
超聲波
4.如圖所示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禁鳴標志,畢節市中心城區分步實行禁鳴喇叭,這是在________處減弱噪聲;生活中還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和在___________減弱噪聲。
聲源
傳播過程中
人耳處
【例1】下列事例中,描述聲音的音調的是________,描述聲音的音色的是____________,描述聲音的響度的是____________。(均選填字母符號)
A.尖銳刺耳 B.萬籟俱寂 C.震耳欲聾 D.聲紋鎖
E.口技表演 F.合唱團分高聲部和低聲部 G.聲如洪鐘
H.引吭高歌 I.低聲細語 J.聞聲知其人
聲音的特性辨別
AF
DEJ
BCGHI
例2】下列做法中,能使發出聲音的音調升高的是____________,能使發出聲音的響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均選填序號)
①用相同的力敲擊更小的編鐘 ②輕聲說話 ③加大力度敲擊同一個鼓面 ④增大手指撥動同一琴弦的力度 ⑤樂師調短琴弦的長度 ⑥減少杯內水量,敲擊瓶身 ⑦調大電視的音量 ⑧在摩托車上安裝消音器 ⑨用喇叭講話
①⑤⑥
③④⑦⑨
【易錯提醒】
1.改變音調的方法:改變發聲體的松緊程度、長短、粗細等。
2.改變響度的方法:改變用力的大小,改變與發聲體的距離。
3.改變音色的方法:改變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
4.音調與響度無關,音調高,響度不一定大。(共23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四講 生活用電
D

220
解:
4.(2024·湖北)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
A.電水壺緊靠插線板燒水
B.更換燈泡前先斷開電路
C.在電暖器上烘烤衣物
D.插座上的插頭長期不拔
B
C
A
1.家庭電路組成示意圖
①進戶線、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⑥_______、
⑦_______。
電能表
總開關
保險絲
開關
電燈
插座
2.電路元件的作用與連接
1.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
2.安全用電原則
(1)電壓越高越危險,____________低壓帶電體,__________高壓帶電體。
(2)更換燈泡、搬動電器前應_________電源開關。
(3)不弄濕用電器,不損壞絕緣層。
(4)保險裝置、插座、導線、家用電器等達到使用壽命應及時更換。
(5)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使用時要接地線。
3.事故急救
(1)發生觸電時,要切斷電源或用絕緣棒將電線挑開,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2)發生火災時,務必在切斷電源后再救火。
不接觸
不靠近
斷開
1.圖中為家庭電路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為并聯
B.①和②為串聯
C.②和③為并聯
D.①和③為串聯
A
D
3.(人教九年級P112動手動腦學物理T1改編)如圖所示,當開關閉合后,輸電線因電流過大而燃燒起來,產生電流過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短路
A
【方法歸納】
1.家庭電路連接與作圖
見考點梳理“電路元件的作用與連接”。
2.家庭電路故障分析
(1)電流過大
①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大功率用電器的使用或者多個用電器同時使用;
②發生短路:火線和零線直接連通或者用電器進水等。
(2)斷路
①若火線斷路或者用電器斷路,則斷點與火線之間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斷點與零線之間不能使試電筆的氖管發光;
②若進戶零線斷路,則閉合某一支路,用電器不工作,試電筆接觸火線和零線時氖管都發光。
【注】試電筆接觸電路中某點氖管發光,說明此點到火線的電路是通路。
【例1】(2024·涼山州)家庭電路中,燈L1與L2并聯,開關同時控制兩盞燈,請用筆畫代替導線將開關接入電路中使兩燈泡正常發光。
解:
A(共37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五講 透鏡及其應用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3·襄陽)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其中“削冰令圓”是把冰削成________透鏡;“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鏡的__________上。

透鏡及其對光的作用
焦點
2.(2023·恩施州)如圖所示,一束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平行凹透鏡的主光軸射向透鏡,請畫出平面鏡和經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解:
透鏡作圖
3.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放在凸透鏡左側8 cm處,在距離凸透鏡右側15 cm處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蠟燭和光屏不動,現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7 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未移動時,燭焰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
B.凸透鏡未移動時,燭焰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
C.凸透鏡移動到新位置,燭焰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
D.凸透鏡移動到新位置,燭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C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4.(2023·黃孝咸)如圖所示是超市安裝的一種刷臉自助儲物柜。某顧客站在屏幕前50 cm處,按下“存”按鈕,屏幕上方的攝像頭啟動,出現人臉縮小的像,柜門打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B.該攝像頭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C.該攝像頭的焦距可能是0.20 m
D.該攝像頭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
5.(2023·三市一企)如圖所示是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光路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像成于視網膜前
C.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D.為預防近視,讀寫時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應保持在25 cm左右
A
眼睛與眼鏡
6.(2024·湖北)同學們參觀博物館時發現一件秦代木牘前放置著凸透鏡,通過凸透鏡看到的情景如圖甲所示。為了弄清其原理,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如圖乙所示,用太陽光照射凸透鏡,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如圖丙所示,將蠟燭放在較遠處,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實像,觀察像的性質,測出物距和像距;逐次改變物距,重復上述操作,實驗記錄如下表。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________(選填“>”“<”或“=”)像距。
10.0
>
(3)小宇受第4、5組實驗結果啟發,推測文物與其前方凸透鏡的距離u和凸透鏡焦距f的關系為fB
小麗
博物館木牘上的字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小麗推測的依據是實驗中看到正立、放大的像,與博物館看到的現象一樣
7.(2024·武漢)實驗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圖甲中,點燃蠟燭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___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根據該成像特點制成的。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學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僅將光屏向________移動一段距離;
方案二:僅換用焦距較________的凸透鏡。
(2)某同學利用焦距為20 cm的凸透鏡觀察指紋,保持指紋到眼睛的距離為40 cm不變,將凸透鏡調整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紋正立、放大的像,此時該同學的眼睛通過凸透鏡在另一側能成________________(選填“倒立、縮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照相機


倒立、放大
凸透鏡和凹透鏡比較
透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眼睛與眼鏡
1.眼睛的視物原理
人眼的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透鏡,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膜相當于________,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實像。

光屏
縮小
2.近視眼和遠視眼
顯微鏡和望遠鏡的比較
顯微鏡和望遠鏡
1.如圖所示,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其下方20 cm處的白紙上呈現出一個較小的光斑,表明凸透鏡對光有________作用;若將該透鏡向紙面再靠近一小段距離,光斑一直變小,可知該透鏡的焦距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 cm。
會聚
小于
2.找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側,把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地移動時,透過玻璃瓶會看到鉛筆尖會逐漸________(選填“變長”或“變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鉛筆尖會突然改變了方向,改變方向前的“像”是______像,改變方向后的“像”是_______像。(后兩空均選填“實”或“虛”)
變長


3.人眼中的晶狀體相當于___________,晶狀體________,折光能力太強,會造成近視眼;晶狀體________,折光能力太弱,會造成遠視眼。下列有關眼睛的示意圖,遠視眼是_______圖,遠視眼矯正是_______圖,近視眼是________圖,近視眼矯正是_______圖。
凸透鏡
太厚
太薄




【例1】(2024·上海)光具座上有凸透鏡、光屏及發光源各一個。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小王把光屏沿著光具座移動5 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置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對于該像的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一定成放大的像  B.可能成縮小的像
C.成像可能比原來小 D.成像一定比原來小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B
【例2】(2024·資陽)小明同學找來一個薄壁圓柱形玻璃杯,并將畫有箭頭的白紙靠在玻璃杯后,觀察結果如圖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觀察紙上的“箭頭”;將白紙逐漸遠離杯子的過程中,可依次觀察到情景( )
A.丁、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乙
D.丁、丙、乙
D
【例3】學校在校門口安裝了一個高清攝像頭,便于監測校門口的安保情況。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________(選填“凸”或“凹”)透鏡,當人在攝像頭監控范圍內時,會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 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若人靠近攝像頭,所成的像將 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變大
【例4】如圖甲所示是小剛用放大鏡貼著瓢蟲觀察到的情況,將放大鏡逐漸遠離瓢蟲時,觀察到瓢蟲的成像發生變化如圖乙所示,像的變化情況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電影放映機是根據圖乙中________的成像原理而工作的。(均選填序號)
②①④③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4
【例】小剛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________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
(2)點燃蠟燭后,調節燭焰中心、___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乙所示,小剛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0刻度線處,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___________就是利用這個規律制成的。
會聚
10.0
凸透鏡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縮小
照相機
(4)在(3)問的基礎上,小剛將蠟燭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度線處,當凸透鏡位置不變時,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________(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實像,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________(選填“大”或“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這個規律制成的。
(5)小剛又將蠟燭移到光具座上45 cm刻度線處,凸透鏡位置不變,小剛從凸透鏡的_______(選填“左”或“右”)側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燭焰________(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此時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利用這個規律制成的。
遠離
倒立

投影儀(合理即可)

正立
不能
放大鏡
(6)在(4)問的基礎上,小剛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
(7)若實驗過程中,由于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燭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向________(選填“上”或“下”)方移動。能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操作是________(選填序號)。
①光屏上調  ②蠟燭上調  ③透鏡上調
(8)實驗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若小剛不小心將手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此時光屏上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有他指尖的像,像的亮度會________(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
縮小

①②
不會
變暗
(9)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固定蠟燭,將凸透鏡換成一個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做實驗,則光屏需向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時所成的像與換凸透鏡前相比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了。
(10)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副眼鏡之后,會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得比較模糊,同學們猜測這是因為眼鏡的鏡片對光線產生了作用。這時候,一位同學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他發現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清晰了,由此可知該眼鏡是 ________眼鏡。(選填“近視”或“遠視”)
靠近
變小
近視
(11)小宇對小剛的實驗裝置做了改進,將發光二極管固定在木板上做成“F”字樣的發光體,如圖丙所示,你認為其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點即可);此時光屏上出現的清晰的像應是圖丁中的_______(填序號)。
成像穩定(或便于比較大小、正倒關系)
D
(12)某學習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距v與物距u之間的關系圖像,如圖戊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cm。
10
(13)實驗完成后,小明想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于是他自制了一個水透鏡來模擬眼睛的晶狀體。點燃蠟燭后,光屏和水透鏡的位置如圖己所示,他調節水透鏡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若將點燃的蠟燭向左移動一小段,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對水透鏡_________(選填“注水”或“抽水”)。
縮小
抽水(共73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三講 電 學
模塊十 電學實驗
實驗一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解:
(2)正確改接電路后,該同學立即進行實驗,閉合開關后,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是_______A。這位同學實驗操作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完成了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的4次實驗,將得到的實驗數據填入表格。
分析表中已測出的數據,可以初步得到實驗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_。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該同學利用現有器材在不改變電路連接的情況下,表格里余下的4次實驗中,他還能完成_____次。
0.22
閉合開關前,沒有將滑片移到滑動變阻器最左端
正比
1
(2)小明連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發現電流表的指針正常偏轉,電壓表示數始終為零,則發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定值電阻R ______(選填“短路”或“斷路”)。
(3)排除故障后,用上述5個定值電阻進行實驗得到5組數據,作出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分析圖像可得出實驗結論:電壓一定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物理量是 ________。
(4)實驗中,當定值電阻由5 Ω換為10 Ω,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達到實驗要求,此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適當向 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
(5)將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能否利用上述器材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你認為 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路
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電壓

不能
燈泡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處于____(選填“A”或“B”)端。
(3)開關閉合前,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在零刻度線左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決問題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時發現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且不斷變化,則電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路故障分析變式
(5)若閉合開關,小明發現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均為零,經排查開關完好無損,則其故障可能是滑動變阻器______(選填“斷路”或“短路”)。
(6)若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指針幾乎沒有偏轉,電壓表指針迅速偏轉到滿偏刻度,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B
電流表沒有調零
定值電阻R短路
斷路
定值電阻R斷路
分析數據,總結結論
(7)(2024·長沙節選)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進行了多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①實驗過程中,當測完第3組數據后,若要繼續測量第4組數據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向____(選填“A”或“B”)端移動;
A
②老師檢查數據時指出有一組數據不是實際測得的,有拼湊的嫌疑,你認為應該是第____(填實驗序號)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請根據表中測得數據,在圖丙中畫出通過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電壓U的關系圖像;
1
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最大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為0.12 A
解:
④分析數據可得:當導體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_。
分析與評估
(8)有同學建議小明再用其他規格的定值電阻重復以上實驗。請對此建議的科學性進行評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能用小燈泡代替定值電阻進行上述實驗,原因是本實驗需要控制__________不變,小燈泡燈絲電阻隨______的變化而改變。
(10)小楠同學實驗時得出的I U圖線與小明的圖線傾斜程度不相同。請你猜想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比
建議科學合理。通過多次實驗,使實驗結論更具科學性、普遍性,從而避免偶然性
電阻阻值
溫度
所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不同
創新設問,裝置改進
(11)實驗操作過程中,小明發現滑動變阻器損壞,且沒有滑動變阻器進行更換,于是去掉損壞的滑動變阻器,添加一個電阻箱,設計的改進電路如圖丁所示(電源仍為兩節新干電池)。請你分析小明設計的改進電路能否完成本實驗?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若能完成,請寫出實驗方案,若不能,請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電阻箱的阻值,讀出對應的電壓表、電流表示數,利用串聯分壓原理,求出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即可完成實驗
(2)剛連完最后一根導線,發現兩表指針立即偏轉,小明連接電路時不合理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發現電壓表示數為3 V,電流表也有較大示數,小明閉合開關前遺漏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閉合開關,發現兩電表均無示數,為排查故障,小明將電壓表改接在滑動變阻器兩端,發現電壓表有示數,則電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開關未斷開
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處
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滑動變阻器斷路
電路故障分析變式
(5)若連接好電路后,小明檢查電路時發現電壓表、電流表位置互換了,若此時閉合開關,電流表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被燒壞。
(6)排除故障后,小明將5 Ω的電阻連入電路中,閉合開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 V,并記下電流表的示數。接著斷開開關,將5 Ω電阻更換成10 Ω電阻(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未動),閉合開關后,接著應進行的操作是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直至電壓表示數為____V,并記下此時電流表的示數。
不會

2
分析數據,總結結論
(7)小明將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其中第3次實驗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其示數為____A,小明根據表中數據作出了I R圖像,如圖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像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
0.1
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導體兩端的電壓
分析與評估
(8)為了更直觀地表示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可以改變橫坐標,處理數據后畫出電流I與_______的關系圖像。
創新設問,裝置改進
(9)同組的小華又找來了一只50 Ω的電阻,當她換用50 Ω的電阻進行實驗時,發現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都無法使電壓表的示數達到2 V,原因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________(選填“過大”或“過小”),請你設計一個方案完成實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10)同組的小王將圖甲所示電路改進為如圖丁所示的電路,R為電阻箱,該電路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小
換用最大阻值不小于25 Ω的滑動變阻器繼續實驗(合理即可)
便于改變定值電阻阻值,多次實驗
實驗二 電阻的測量
(2)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電流表示數有變化,電壓表指針不動。為找出故障,小紅斷開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大阻值處,然后拆下電壓表,分別換用電壓表的不同量程在電源兩端試觸,電壓表均無示數。此故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電流表內部短路”“電壓表內部斷路”或“定值電阻斷路”)。
(3)小紅發現,不補充器材,利用(2)中已連好的實物電路也能測出Rx的阻值,并設計了對應的電路圖乙,請將下列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不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記錄此時電流表示數為I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錄此時電流表示數為I2;
③則Rx=_______________(用字母I1、I2和R0表示)。
電壓表內部斷路
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至A處
(2)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最____端后閉合開關,使電路中的電流在開始測量時最小。向另一端移動滑片,觀察到小燈泡在電壓達到0.42 V時開始發光,此時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示數為_______A。
(3)根據實驗數據繪制U-I圖像如圖丙所示,小燈泡未發光時電阻可能為____。
A.0 Ω B.3.1 Ω C.3.5 Ω D.8.3 Ω
(4)隨著電流增大,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_______,小燈泡的電阻_______,整個電路中的電阻_______。(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0.12
B
減小
增大
減小
(2)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____(選填“A”或“B”)端。
(3)完成電路連接后,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阻值最大處移到阻值最小處的過程中,發現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大但不超過量程,電壓表始終無示數。經檢查是電壓表出現了故障,故障應是電壓表發生_______。
電路故障分析變式
(4)若閉合開關,電流表、電壓表指針均發生偏轉且角度較小,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兩表指針均不動,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斷路
滑動變阻器同時接了下面兩個接線柱
(5)若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指針均不動。斷開開關S,檢查電路無誤后,把電壓表與定值電阻的右接線柱相接的那根導線改接到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D處,再次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指針仍不動,但電壓表指針有明顯偏轉。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則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數據,總結結論
(6)排除故障后,小明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進行多次實驗,并記錄數據在表格中。
滑動變阻器斷路
0.24

10
1
分析與評估
(7)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宇同學用相同的器材進行實驗,并根據自己所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I U圖像。小明發現小宇繪制的I U圖像和自己繪制的I U圖像不同,你認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
小宇將電壓表接在了滑動變阻器兩端
創新設問,實驗拓展
(9)(安阻法)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電壓表損壞,于是利用剩余實驗器材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電路,測出未知電阻Rx的阻值,已知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R0。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B端,記下電流表示數為I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下電流表示數為I2;
③則待測電阻Rx的表達式:Rx=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至A端
(11)(等效替代法)某同學設計了如圖己所示的電路來測量Rx的阻值。R是電阻箱(可連續調節電阻值大小,且能讀數的變阻器),S和S1分別是單刀雙擲開關和單刀開關。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先斷開S、S1,將電阻箱R的阻值調至最大;
②將S撥向接點1,閉合S1,調節____(選填“R”或“R0”),使電流表指針偏轉到適當位置,標記電流表指針的位置;
③然后將S撥向接點2,調節____(選填“R”或“R0”),使電流表指針指在___________,記下電阻箱R的阻值為R1;
④則待測電阻Rx阻值的表達式:Rx=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R0
R
標記處
R1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3
【例2】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已知小燈泡額定電壓為2.5 V,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約為10 Ω。
設計與進行實驗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根據圖甲將圖乙中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2)電路正確連接完成后,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電流表的示數發生變化,電壓表的示數始終為零,電路中的故障可能是電壓表_______。
電路故障分析變式
(3)若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檢查電路發現電流表、電壓表有示數,則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閉合開關后,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小燈泡都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示數幾乎為零,則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選填“電流表與導線”或“燈泡與燈座”)接觸不良。
斷路
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
燈泡與燈座
(5)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進行第3次實驗時,電壓表示數如圖丙所示,此時小燈泡兩端電壓為____V,要測量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直至電壓表示數為_______V。
分析數據,總結結論
(6)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多次實驗后,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由表格數據可知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_______Ω(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2

2.5
10.4
 (7)小明根據數據畫出小燈泡的電流與電壓關系圖像如圖丁所示,在這個圖像中,橫軸應該表示的是______(選填“電壓”或“電流”);小燈泡的電流與電壓關系圖像是曲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為了減小誤差,小明把五次測量所得電阻的平均值作為小燈泡的電阻值。你認為他的做法是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流
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合理即可)
錯誤
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創新設問,實驗拓展
(9)在完成以上實驗后,小明還想測量另一個額定電壓為3.8 V的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于是他找來一個6 V的電源,但發現該電壓表“0~15 V”量程已損壞,只有“0~3 V”量程可用,其他器材不變。請你幫小明設計完成該實驗的電路圖并畫在虛線框中。
實驗三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1)小偉看到電路圖后提出一個建議:簡化實驗,除去滑動變阻器直接測試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請你判斷小偉的實驗方案_________(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幫小強將圖甲中的電壓表(選用合適的量程)接入電路。
(3)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小強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有示數,則電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
A.燈泡短路
B.燈泡斷路
C.滑動變阻器短路
D.滑動變阻器斷路
不可行
無法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等于額定電壓
B
(4)電路故障排除后,小強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小燈泡發光,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2.0 V。為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向____(選填“左”或“右”)端移動滑片,直至電壓表的示數為 2.5 V。
(5)小強根據測量的多組電壓、電流值畫出的小燈泡的U I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_______W。

0.5
(1)為能順利完成該實驗,下列不同規格的滑動變阻器應選用____(選填字母)。
A. “10 Ω 0.5 A”的滑動變阻器
B. “20 Ω 2 A”的滑動變阻器
C. “5 Ω 1 A”的滑動變阻器
(2)電路連接完成后,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電流表無示數,小燈泡不亮。那么出現該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重新連接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了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____(選填“左”或“右”)端移動。
B
小燈泡斷路

(4)通過小燈泡的電流隨它兩端電壓變化的關系如圖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W。
(5)實驗結束后,某同學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電路來測量額定電壓為6 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已知電源電壓為18 V,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20 Ω。實驗步驟如下:
①開關S、S1閉合,S2斷開,調節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②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動,開關S、S2閉合,S1斷開,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8 V;
③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14 V;
④小燈泡的額定功率P額=_____W。
0.5
1.8
設計與進行實驗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所示實物電路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時燈泡變亮;導線不得交叉)
(2)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那么出現該狀況的原因可能是小燈泡發生________(選填“斷路”或“短路”)。
電路故障分析變式
(3)若閉合開關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兩電表皆無示數,則電路中可能發生的故障為滑動變阻器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時,觀察到電壓表示數如圖乙所示,其示數為____V;為使小燈泡正常發光,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____。
短路
斷路
2

2.5 V
分析數據,總結結論
(5)實驗所測得相關數據和現象記錄如下表:
①由表中數據可知,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功率為____W;
②分析表中數據發現小燈泡的亮度隨小燈泡實際功率的增大而_______(選填“變亮”“變暗”或“亮度不變”)。
分析與評估
(6)實驗結束后,小明對測量結果進行誤差分析,考慮到電壓表中也有電流通過,該電路所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與真實值相比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
變亮
偏大
電壓表分流,導致測得的額定電流偏大
創新設問,實驗拓展
(7)(伏阻法)(2024·涼山州節選)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拓展實驗中,電流表壞了,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阻值為R0的定值電阻和一個單刀雙擲開關,借助部分現有的實驗器材,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電路圖,下面是某同學的實驗步驟:
①連接好實驗電路,閉合開關S1,將開關S2撥到觸點2,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U額;
②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動,再將開關S2撥到觸點1,讀出電壓表的示數為U;
③小燈泡額定功率的表達式:
PL=____________(用“U額”“U”和“R0”表示)。
(8)(安阻法)小英用如圖丁所示的電路測量額定電流為I額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已知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0,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①閉合開關S、S2,斷開開關S1,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的示數為I額;
②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不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下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
③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表達式:P額=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
斷開開關S2,閉合開關S、S1
(I-I額)R0I額
①電路連接完成后,閉合開關S1,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______V;
②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動,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調節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阻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下電阻箱的阻值R;
③小燈泡的額定功率:P額=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實驗四 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2.5
使電壓表示數為2.5 V
實驗四 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D
2.小杰和小芳在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在兩個透明容器中密封等量的空氣,各放置一段電阻絲,并連接一個裝水的U形管,通過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來判斷電阻產生熱量的多少。裝置的密封性能良好,電源電壓為6 V。
(1)小杰根據圖甲觀察到的現象得到“在通電時間和電阻相同時,__________, 電阻產生的熱量越多”的結論。
(2)小芳猜想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有關,下列能支持她猜想的現象是____(選填字母)。
A.正常工作時,“36 V 54 W”的燈泡比“12 V 6 W”的燈泡亮
B.接線板上接入的用電器越多,導線越容易發熱
C.電熨斗工作時發熱明顯,而與之相連的導線卻不怎么發熱
(3)為了驗證猜想,小芳選用了5 Ω和100 Ω的電阻絲進行實驗,如圖乙所示,請你用筆畫線把電路連接完整。
閉合開關,她發現較長時間后兩個U形管的高度差均不明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提出改進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流越大
C
電路中電流太小或電源電壓太低
將100 Ω的電阻絲換為阻值更小的電阻絲或增大電源電壓
(1)實驗中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來比較密閉容器中的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這里運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選填“轉換”或“等效替代”)法。
(2)在此實驗中選用空氣作為被加熱物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可用來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______的關系。兩個密閉容器中的電阻絲串聯在一起,目的是使通過兩根電阻絲的_______相同。這里運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選填“轉換”或“控制變量”)法。
(4)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發現通電一段時間后,其中一個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幾乎不變,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
轉換
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明顯,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電阻
電流
控制變量
與該U形管相連的透明容器密閉性不好
(5)排除故障后,通電一段時間,液面高度差如圖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圖乙所示,通過分析可知電路中電阻絲R2和R3的連接方式是______,電阻絲R3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通電一段時間后發現,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中兩側U形管內液面高度差變化的情況始終相同,若電路中只有一處故障,則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在電流、通電時間相同時,導體的電阻越大,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
并聯
使通過電阻絲R1和R2的電流不相等
電阻絲R3斷路
(8)若小明在利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觀察到左側U形管中液面很快出現高度差,右側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為零,原因可能是電阻絲____(選填“R1”“R2”或“R3”)斷路。
(9)如圖乙所示,排除故障并通電一段時間后,C、D透明容器中產生熱量較多的是____容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2
C
在電阻、通電時間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越多
(10)小明在實驗時發現,隨著通電時間變長,U 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逐漸增大,這說明導體產生的熱量還與_____有關。
(11)如圖乙所示,當通過電阻絲R1的電流為1 A時,通電5 min,電流通過電阻絲R1產生的熱量為_______J,這段時間內電阻絲R1和R2產生的熱量之比為______。
(12)讓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冷卻到初始狀態,把右側并聯的兩根電阻絲都放入D透明容器內,接通電源,比較兩透明容器內電阻絲產生熱量的多少,此時該裝置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______的關系,一段時間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_______________(選填“C透明容器”“D透明容器”或“兩透明容器一樣”)多。
時間
1 500
4∶1
電阻
C透明容器(共21張PPT)
第十六 信息、能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D
A
D
A
5.核能作為一種新能源,正在逐步被人們開發和利用,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其核燃料在反應堆內是通過核________(選填“裂變”或“聚變”)的方式,把核能轉化為電能輸送到國家電網,供千家萬戶使用。
裂變
6.(2024·湖北節選)使用氫燃料電池的交通工具不斷豐富,氫燃料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____能。
7.(2023·襄陽節選)太陽能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汽車上的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化為____能,太陽能汽車減少了廢氣和噪聲污染。


8.(2024·武漢節選)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為了更好踐行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武漢市區某高架橋上修建了一段全封閉“光伏聲屏障”試驗路段,如圖所示。“光伏聲屏障”既可以控制噪聲,又可以提供電能,比傳統的聲屏障設備更節能環保。“光伏聲屏障”路段的每一塊玻璃上貼滿了81個小光伏電池板,這些光伏電池板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是將太陽能轉化為________。這段“光伏聲屏障”試驗路段每年發電約1.7×105 kW·h,相當于完全燃燒_________kg的無煙煤釋放的能量。
(無煙煤的熱值為3.4×107 J/kg)
電能
1.8×104
1.電磁波
(1)產生:當電路中有迅速變化的電流時,其周圍就會產生電磁波。
(2)傳播:電磁波的傳播________介質,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和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__________m/s。公式c=_____,其中λ的單位為m,f的單位為Hz。
(3)電磁波譜: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波長從長到短依次排列)。
(4)應用:醫生用γ射線做外科手術,用X射線檢查是否骨折;電視機、空調等設備的遙控器都是紅外遙控;紫外線可以殺菌、驗鈔等;無線電波應用于廣播、電視、移動通信、雷達、導航等方面。
不需要
3×108
λf
2.信息之路
1.能源的分類
2.核能
3.太陽能
4.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1)能量的轉移與轉化:在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且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而在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中,能的總量___________。
(3)節約能源:能量的轉移和轉化具有_______性,最終變為不可利用的能量,因此要注意節約能源。
(4)理想新能源:①足夠豐富,能長期使用;②足夠便宜,多數人用得起;③技術成熟,能大規模使用;④足夠安全、清潔、環保。
保持不變
方向
1.建設“互聯網+大數據”的智慧型城市,是我市未來發展的重要方略。讓數據信息在互聯網上“飛”起來的載體是( )
A.高速鐵路
B.高壓電線
C.電磁波
D.超聲波
C
2.(2024·成都)電磁波具有信息特征和能量特性。以下設備中,主要利用電磁波的能量特性工作的是( )
A.微波爐
B.手機
C.雷達
D.電吹風
A
3.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對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對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風能、水能、太陽能都是新能源
B.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C.目前核電站核反應堆里的核反應方式是核聚變
D.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會消滅,所以不用節約能源
B
4.(2024·濱州)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運投產,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模塊化第四代核電技術商業化運行的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核電站的核反應堆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選填“裂變”或“聚變”)時釋放的能量進行發電的,電能屬于____________(選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裂變
二次(共34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一講 簡單機械
第2課時  滑輪  機械效率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4·湖北節選)如圖所示是漢代畫像磚上描繪的《史記》中“泗水取鼎”畫面,兩邊各有數人用繩子通過滑輪拉起掉落水中的鼎。圖中的這種滑輪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起到省力的作用;此時兩邊繩子對鼎豎直向上的拉力分別為F1、F2,鼎受到的拉力之和為____________。
不能
滑輪(組)的特點
F1+F2
2.(2023·鄂州)小剛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10 N的物體勻速提升0.5 m,已知動滑輪重2 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拉力F為5 N
B.有用功為10 J
C.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1.5 m
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
D
機械效率的理解及計算
3.(2023·荊州)一位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著重500 N的物體,使物體以0.1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直線運動10 s,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150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3 m
B.拉力做的有用功為500 J
C.拉力做的額外功為150 J
D.拉力做功的功率為25 W
D
4.(2023·十堰)如圖所示是某電梯的工作原理圖,A、B為滑輪,F為電動機對滑輪組施加的拉力。其中滑輪______(選填“A”或“B” )能省力。某次電梯以1 m/s的速度將60 kg的人勻速提升,電動機輸出功率為1 960 W,則人所受重力與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此次電梯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__(g取10 N/kg,結果精確到0.1%)。
A
電梯對人的支持力
30.6%
5.(2023·宜昌)如圖所示為某景區的盤山公路,汽車行駛過程中遇到陡坡時司機常常要換用低速擋,這樣做是因為在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一定時可以增大_________。一輛總重為1×105 N的汽車經過某一長為200 m的路段時,豎直高度上升了20 m,如果汽車的牽引力恒為2.5×104 N,此過程中盤山公路斜面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_。
牽引力
40%
6.(2023·黃孝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_______________;實驗中,要想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方法即可)。
彈簧測力計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增加被提升物體的重力(合理即可)
滑輪及其分類
斜面和輪軸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1)無論是否使用機械,必須要做的功,叫作_______________,用W有表示。
(2)使用機械時,并非我們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____________,用W額表示。
(3)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叫作____________,用W總表示,W總=_____________。
2.機械效率
(1)定義:我們將___________跟_______的比值叫作機械效率,用符號______表示。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3.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
(1)減小摩擦、減小機械自重。
(2)增加所提升物體的重力。
有用功
額外功
機械效率
總功
W有+W額
有用功
總功
η
1.如圖所示,利用輕質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200 N的物體,拉力F的大小為20 N。若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30 N,其中甲是 _______滑輪,乙是 _____滑輪,則A處的拉力大小為 _______N。


30
2.車間工人們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把重物提起2 m的高度,下列關于這個滑輪組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繩子自由端被拉下了4 m
B.這個滑輪組能省距離
C.這個滑輪組一定能省力
D.這個滑輪組不僅能省力,還能省距離
A
3.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可以駛入高聳入云的山峰,盤山公路修建得彎彎曲曲,它相當于_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載重貨車下山時,其重力勢能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斜面
(RJ八下P84圖12.2 6)
省力
減小
4.用規格相同的滑輪(一定一動)組成滑輪組,下面所掛重物均為900 N,但由于繞線方式不同,在使用甲滑輪組時所用的拉力是400 N,在使用乙滑輪組時所用的拉力是500 N,則兩滑輪組機械效率之比是( )
A.1∶1
B.3∶2
C.5∶6
D.6∶5
C
(RJ八下P83圖12.2 4)
2.滑輪組相關的計算
3.斜面的相關計算
角度  豎直方向
【例1】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每個滑輪重50 N,用這個滑輪組把質量為 40 kg 的重物在2 s內勻速提升2 m,不計繩重和摩擦。則:(g取 10 N/kg)
機械效率相關的計算)
(1)重物上升的速度為______m/s。
(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______m。
(3)拉力F的大小為________N。
(4)拉力做的功為_______J。
(5)拉力F的功率為_________W。
(6)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___J,額外功為_________J。
(7)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______________(精確到0.1%)。
1
6
150
900
450
800
100
88.9%
角度  水平方向
【例2】(一題多設問)如圖所示,重600 N的物體在大小為10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0.1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直線運動了10 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則:
(1)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_________m/s,物體移動的距離為____m。
(2)拉力F做的功為_________J。
(3)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_______N。
(4)額外功的功率為____W。
0.2
1
200
120
8
角度  斜面
【例3】如圖所示,在斜面上將一個重為4.5 N的物體在3 s內勻速拉到高處,沿斜 面向上的拉力為1.8 N,s為1.2 m、h為0.3 m。在物體上升0.3 m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1.8 N
B.此過程所做的有用功為5.4 J
C.拉力做功的功率為1.8 W
D.斜面的機械效率為62.5%
D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0
【例】如圖甲所示,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
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實驗原理: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器材:定滑輪、動滑輪、鉤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架臺、細線。
(3)實驗時,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是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時,拉力的方向應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做了四次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
彈簧測力計
刻度尺
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
豎直向上
勻速
①根據第2次實驗數據計算出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__(結果保留到1%);
②表中第3次實驗數據有錯誤,改正后計算出總功為__________J,機械效率約為_________(結果保留到1%);
③分析前3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大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④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83%
0.66
91%
物重
無關
(5)若將實驗中滑輪組換一種繞繩方法,不計摩擦及繩重,提升相同鉤碼的情況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還和滑輪與軸間的摩擦及動滑輪重有關。同一個滑輪組,提升鉤碼重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選填“高”或“低”)。
不變

(7)為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根據以上結論和生活經驗,你建議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多選,填序號)。
A.減輕動滑輪重
B.增加所提物體重
C.機械加潤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ABC
(8)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發現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和摩擦有關,與物重無關。保持斜面傾斜程度不變,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減小摩擦,從而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某次實驗測得物重G=4 N,斜面長s=1 m,高h=0.2 m,若機械效率為80%,則物體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__N。
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0.2(共31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十一講 簡單機械
第1課時 杠 桿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3·恩施州)我們用掃把掃地,左手握住柄的未端,右手向前推掃柄時,掃把是( )
A.省力杠桿 B.費力杠桿
C.等臂杠桿 D.都不正確
B
杠桿的類型及應用
2.下列工具中,在使用時可以省距離的是( )
A
3.(2024·湖北)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如圖甲,嫦娥六號的機械臂正繞O點轉動,將采集的月球樣品送往貯存裝置。請在圖乙中畫出樣品對機械臂上A點的作用力F的力臂l。
解:
杠桿作圖


4.(2023·隨州)勞動教育越來越重要,許多同學在勞動中既獲得了愉悅的體驗也掌握了許多勞動技能。小芳周末回到鄉下姥姥家接過姥姥肩膀上的擔子學習挑擔技巧。假如一個筐子重一個筐子輕(一頭重一頭輕),在不考慮手臂幫扶的情況下挑起擔子讓扁擔處于水平平衡。請你根據勞動體驗結合杠桿平衡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肩膀應該靠近“輕的一頭”
B.肩膀應該靠近“重的一頭”
C.肩膀應該居于扁擔正中間
D.挑著擔子走路,扁擔一般會上下“閃動”,“閃動”時一定是一個筐子向上運動同時另一個筐子向下運動
B
杠桿的平衡條件的應用
5.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所受重力G=12 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_______(選填“C”或“D”)點翻轉,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最小值F1=_______N,最大值F2=_______N。(杠桿、細繩的質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D
6
24
6.(2024·武漢)某同學利用若干個質量為50 g的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__________,達到平衡狀態,如圖所示。
靜止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2)在杠桿左側15 cm刻度線處掛上4個鉤碼,在杠桿右側掛上6個鉤碼,移動右側鉤碼到_________cm刻度線處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動力或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鉤碼受到的重力”“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或“杠桿對鉤碼的拉力”)。
(3)保持杠桿左側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取下右側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 N時,該拉力的作用點可能在杠桿___________(選填序號)刻度線處。
①左側10 cm ②右側5 cm ③右側15 cm
10
鉤碼對杠桿的拉力
①③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____________轉動的硬棒。(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
2.杠桿的五要素
固定點
杠桿
靜止或繞支點勻速轉動
動力臂
阻力
杠桿的分類
1.如圖甲所示是古代勞動人民提水時使用的“桔槔”,將其抽象成如圖乙所示的杠桿,若一端所吊石頭的重力為50 N,OA∶OB=2∶1,若提起的水連同水桶共120 N,則人需要對繩子施加的拉力為________N(木棒的重力忽略不計)。
20
2.如圖所示,賽艇的船槳是一種杠桿,劃船時它是一支______力杠桿,手移動的距離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槳在水中移動的距離。

(RJ八下P79圖12.1 4)
小于
【方法歸納】
杠桿作圖
1.杠桿力臂作圖的步驟:
(1)找點:確定支點O。
(2)畫線:根據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作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有時需要用虛線延長力的作用線)。
(3)作垂線段:從支點O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畫出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
(4)標示:力臂用實線在兩端加箭頭表示,在旁邊標上字母。
2.杠桿最小力作圖技巧
(1)定點:在杠桿上找距支點最遠的點作為動力作用點。
(2)連線:連接動力作用點與支點,該線段就是最大動力臂。
(3)定向:根據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反,確定動力的方向。
(4)畫力:過動力作用點作該方向上與支點連線的垂線(標垂足),并標上字母。
【方法歸納】
動態杠桿分析
1.支點在一側的動態杠桿
(1)杠桿轉到水平位置時,阻力臂達到最大值。
(2)當動力的作用線經過支點時,動力臂為零,分析時可視為最小值判斷。
2.支點在中間的動態杠桿
當支點兩邊的力臂增大時,增大量大的那邊下沉;當支點兩邊的力臂減小時,減小量小的那邊下沉。
類型1 畫力臂
【例1】(2024·眉山)同學們在體育課上做下壓運動訓練,靜止不動時人體可以看成杠桿模型,O為支點、肌肉的拉力F1為動力,如圖所示。請你在圖中畫出:
(1)動力F1的力臂l1。
(2)A處,腳對地面壓力F的示意圖。
解:
杠桿作圖
類型2 畫最小力
【例2】如圖所示,輕質杠桿的 A點掛一重物G,繩受的拉力為F2,O為杠桿的支點。請在杠桿的端點B處畫出使杠桿保持靜止的最小力F1的示意圖,并作出F2的力臂l2。
解:
【例3】(一題多設問)(1)如圖甲所示,輕質杠桿OA中點懸掛重為80 N的物體,在A端施加一始終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力F的大小是_______N。保持F的方向不變,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的過程中,力F將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0
動態杠桿分析及計算
不變
(2)如圖乙所示,若力F始終垂直作用于杠桿,則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時,力F將 _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如圖丙所示,當力F始終保持水平方向時,在轉動過程中,阻力的力臂將_________,動力F的力臂將_________,動力F的大小將_____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變大
變大
變小
變大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0
【例】(2024·涼山州改編)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位置如甲所示,要使杠桿所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
(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明在杠桿左邊B處掛2個相同的鉤碼(如圖乙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A處掛_______個相同的鉤碼。
(3)第1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第2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第3組提出的猜想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第4組提醒第1組的同學,你們的猜想是錯誤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力和力臂是不同物理量,不能相加減
(4)如圖丙所示,改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住杠桿,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___N,將拉力的方向逐漸向右傾斜,如圖丁所示,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5)若在平衡的杠桿上再施加一個力,杠桿仍平衡,此力的力臂大小為 ______。
1.6
變大
0
(新教材·跨學科實踐)(2024·青海)“權衡”一詞,在古代分別指秤砣和秤桿,現代多表示事物在動態中維持平衡的狀態。在學習杠桿相關知識后,“飛天”興趣小組嘗試做了簡易桿秤并
進行了以下探究:
活動一:了解桿秤的構造及物理原理。
如圖戊所示,桿秤由秤盤(放置待稱量的物體)、秤砣、秤桿(標有刻度,可讀取被稱物體的質量)、提紐組成。
(6)參照圖己,圖戊中提紐相當于杠桿的____________,結合“秤砣雖小壓千斤”這句話,此時桿秤相當于___________杠桿。
支點
省力
活動二:自制簡易桿秤。
該興趣小組自制桿秤如圖戊所示。其中:秤砣的質量為200 g,A點為秤盤掛繩位置,B點為提紐掛繩位置,C點為零刻度線的位置。
(7)由圖戊可知,利用該桿秤最多可稱量___________g的物體,D點處的刻度數為_________g。
(8)忽略秤桿自身重量對桿秤平衡的影響,用m1表示秤砣的質量,m2表示物體和秤盤的質量,l1表示B、C之間的距離,l2表示A、B之間的距離。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當秤砣在C點處平衡時,將滿足_____________(用上述物理量表示),由此可得,秤盤的質量為__________g。
(9)若想測量質量更大的物體,你可采取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寫一條即可)。
1 000
400
m1l1=m2l2
160
增加秤砣的質量(合理即可)(共59張PPT)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第九講 浮 力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C
2.如圖所示,向兩只相同的氣球中分別充入氫氣和空氣,充氣后體積相同,放飛氣球時只有氫氣球加速升上空中,而空氣球下落靜止在地面上,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氫氣球受到浮力,空氣球不受浮力
B.氫氣球受到的浮力較大,空氣球受到的浮力較小
C.氫氣球和空氣氣球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氫氣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C
D
B
D
6.(2023·襄陽)把一個材質均勻的正方體,分別投入甲、乙、丙三種液體中,靜止后的狀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甲液體中正方體受到浮力最大
B.三種液體中丙液體密度最接近正方體的密度
C.三種液體中乙液體的密度最大
D.正方體的密度大于三種液體中的任意一種
B
7.(2023·黃孝咸)物理課上,老師將整個橙子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如圖甲所示。將其切成大小兩塊,再次投入水中,發現大塊仍漂浮,小塊緩慢沉入水底,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整個橙子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B.大塊橙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C.小塊橙子緩慢沉入水底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
D.兩塊橙子受到浮力之和不可能大于整個橙子受到的浮力
D
8.(2023·宜昌)如圖所示,重為0.5 N的雞蛋漂浮在裝有淡鹽水的玻璃杯中,雞蛋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若再往玻璃杯中加鹽,雞蛋受到的浮力將_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0.5 N
不變
(1)乙圖中物塊受浮力大小的表達式:F浮乙=_____________。
(2)小青比較甲、乙、丙三圖,得出浮力大小與深度有關的結論,有同學指出這個結論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實驗中水的密度大于該液體的密度,則彈簧測力計示數大小關系應滿足F3_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F4。
F1-F2
沒有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小于
10.在探究有關浮力的實驗中(g取10 N/kg):
(1)如圖甲所示,小明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在水桶中裝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飲料罐按入水中,體會飲料罐所受浮力及其變化,同時觀察水面高度的變化。依據這個小實驗,對“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問題,你作出的合理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飲料罐重為0.5 N,手向下的壓力為1.5 N,則此時靜止時飲料罐排開水的體積為 ______________m3。
(3)圖乙是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一個實驗過程圖,通過圖中 __________兩個步驟測出了浮力(選填代號即可)。
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10-4
B和C
(4)小明同學利用上面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木塊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進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實驗過程中有一個步驟與乙圖不同,這個步驟是 ________(選填代號即可)。
(5)圖乙的五個操作步驟容易造成較大的實驗誤差,你認為最合理的先后順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上面實驗步驟下面的字母)。
C
AEBCD(或EABCD)
(1)空瓶漂浮時浮力________重力,沉底后浮力_______重力。(均選填“>”“<”或“=”)
(2)V3=_______mL,空瓶材質所占的體積為_______mL。
(3)空瓶材質的密度為____________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
74
4
2.5×103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____________的力。
豎直向上
2.產生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_______而產生的。F浮=F向上-F向下。
3.稱量法測浮力:先在空氣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_______________,再把物體浸在液體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拉,則物體所受的浮力為F浮=__________。
4.影響因素: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________有關,跟液體的_________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__________。
【特別提醒】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橋墩、攔河壩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緊密黏合,水對它向上的壓力F向上=0,故物體不受浮力作用。
不同
物體的重力G
G-F拉
體積
密度

1.內容: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_________它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2.公式:F浮=__________=m排g=_____________。G排表示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m排表示排開液體的質量,單位為kg;ρ液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為kg/m3;V排表示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為m3。
3.適用范圍: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
等于
G排
ρ液V排g
1.物體的浮沉條件
輪船 原理 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制成________的形狀可以漂浮在液體的表面上,也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
排水量 是指輪船按照設計要求滿載貨物時排開水的________,輪船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排=m排g
潛水艇 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_,所以,潛水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__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 2.浮力的應用
空心
質量
不變
不變
自身的重力
氣球和飛艇 靠充入密度__________空氣的氣體來工作的 密度計 原理 根據物體__________時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來測定液體密度的儀器
特點 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小,說明液體的密度越________
小于
漂浮

C
2.如圖所示,在燒杯中裝滿水,用手把空的飲料罐緩慢地按入水中,在飲料罐浸沒之前,越往下按感覺浮力越______。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浮力的大小跟物體__________液體的體積有關。

排開
3.潛水艇總體積為1.5×103 m3,艇內兩側有水艙。通過向水艙中注水或從水艙中向外排水來改變潛水艇的__________,從而實現下沉或上浮。若漂浮在長江江面的潛水艇水艙內沒有江水時重1.05×107 N,此時排開江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__m3;在潛水艇由長江潛行至東海的過程中,潛水艇所受浮力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重力
1.05×103
變大
4.水中的魚兒是通過改變魚鰾中的氣體體積來實現浮沉的,原來處于懸浮狀態的魚兒,如果將魚鰾中的氣體體積減小一些,魚受到的浮力將_________,這有助于魚兒__________。
變小
下沉
狀態 分析過程
靜止在相同液體中的不同物 體 物體體積相同:
①浮力:F浮=ρ液gV排,根據排開液體的體積大小判斷;
②重力:根據浮沉狀態判斷(漂浮、懸浮時F浮=G物,沉底時F浮<G物);
③物體密度:由G=mg判斷質量大小,再判斷物體密度大小
【方法歸納】
壓強與浮力的綜合分析
狀態 分析過程
靜止在不 同液體中 的物體 同一物體:
①浮力:根據浮沉狀態判斷;
②液體密度:根據浮力大小判斷
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
①浮力:重力相同,根據浮沉狀態判斷(漂浮、懸浮時F浮=G物,沉底時F浮<G物);
②物體密度:根據體積大小判斷;
③液體密度:根據浮沉狀態判斷(漂浮時ρ液>ρ物,懸浮時ρ液=ρ物,沉底時ρ液<ρ物)
方法 公式及圖示 適用范圍及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已知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或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時
注:在計算時要注意統一單位,分清V排與V物
【方法歸納】
浮力與壓強的綜合計算
方法 公式及圖示 適用范圍及
平衡法 F浮=G物=m物g 漂浮或懸浮的物體,已知或可以計算物體的重力
注:懸浮時,V排=V物;漂浮時,V排<V物
方法 公式及圖示 適用范圍及
稱重法 F浮=G物-F 液體中下沉的物體,已知物體的重力及在浸入液體中時向上的拉力
方法 公式及圖示 適用范圍及
壓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已知形狀規則的物體:
①上、下表面的壓力;
②上、下表面的壓強及面積;
③浸入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和上、下表面的面積
注:3條只要滿足其一即可
【例1】(同一物體放入不同液體中)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盛有密度為ρ甲、ρ乙的液體,將同一小球分別放入兩個容器中,靜止時如圖所示,此時兩液體液面高度相同。請你完成下列分析過程。(均選填“>”“<”或“=”)
(1)比較F浮大小關系:F浮甲_______F浮乙。
(2)比較m排大小關系:m排甲_______m排乙。
(3)比較ρ液大小關系:ρ甲_______ρ乙。
(4)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_______p乙。
(5)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_______F乙。





【變式1】(不同物體放入同一液體中)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在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大于乙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D.甲排開水的體積大于乙排開水的體積
A
【變式2】(不同物體放入不同液體中)(2024·蘭州)將質量相等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液體的容器中,已知兩液體質量相等,兩容器底面積相等但形狀不同,A、B兩物體靜止時的狀態如圖所示,此時兩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物體的體積大于B物體的體積
B.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C.A物體所受浮力小于B物體所受浮力
D.甲、乙兩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
A
【例2】(稱重法)某物理興趣小組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測量物體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則由圖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其排開液體的重力為______N。
1
1
(1)阿基米德法求浮力:木塊的體積是____________m3,排開水的體積是_________________m3,求出木塊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2)壓力差法求浮力:木塊的下表面與水面的距離是________m,下表面受到水對它的壓強是__________Pa,下表面的面積是_________m2,水對木塊向上的壓力是________N,木塊上表面不受水的壓力,所以木塊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
(3)平衡法求重力:木塊的重力是______N,質量是_______kg,木塊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1×10-3
6×10-4
6
0.06
600
0.01
6
6
6
0.6
0.6×103
【例2】如圖所示,將一密閉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1 N,容器底面積為100 cm2,容器內盛有深20 cm、重100 N的水。
(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____________Pa,
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________N。 
(2)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____________Pa。
(3)如果將容器倒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___________,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將________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 000
20
10 100
變小
變小
【變式1】在原題的基礎上,當再給木塊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力F,使木塊A恰好完全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則此時木塊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N,木塊A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_________Pa,力F的大小為______N。
10
1000
4
【變式2】在原題的基礎上,如果將一重為7 N的小球B用體積和重力不計的細線系于木塊A下方后,再輕輕放入該容器中,物體靜止時恰好懸浮,如圖所示,已知容器的底面積為500 cm2。則小球B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N,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量為___________Pa。
3
140
(1)根據實驗數據,小聰計算出該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 N。
(2)為了驗證猜想①,分析A、C、D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入液體中的深度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
(3)為了驗證猜想②,分析_______________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4)小聰為了驗證猜想③,分析A、B、E三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你認為這樣操作是_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細心的小紅利用實驗數據還計算出步驟E中所用鹽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
4
無關
A、B、C
錯誤
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
1.1×103
(6)若先完成步驟C,再完成步驟A,則測得的浮力將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7)如圖2所示,可以反映物塊在A、B、C、D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的圖像是_______(選填“A”或“B”)。
偏大
A
(8)(裝置改進)同組的小花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使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相比于小麗的實驗裝置,此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彈簧測力計示數穩定,讀數更準確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9
【例2】小明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情景如圖所示。
(1)在圖1所示實驗中,甲、乙、丙、丁中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F2、F3、F4,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_。
(2)小明用三個不同物體a、b、c進行實驗探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F1-F3
①分析表中物體__________(選填“a”“b”或“c”)的實驗數據,可以初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②小明排除各種測量誤差因素的影響,發現物體c排開水的重力明顯小于它所受到的浮力,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實驗小組采用丙、丁、甲、乙的順序進行實驗,則實驗結果會是F1-F3________(選填“>”“=”或“<”)F4-F2。
a、b
將物體c浸入水中之前,溢水杯中沒有加滿水(或排開的水沒有全部流入小桶)

(4)小張利用身邊的器材對小李的實驗進行改進: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重物、溢水杯(由飲料瓶和吸管組成)、薄塑料杯(質量忽略不計)等器材,裝置如圖2所示。實驗時小張逐漸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逐漸________,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逐漸_______,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變化量為ΔFA,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變化量為ΔFB,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ΔFA______(選填“>”“=”或“<”)ΔFB。
變小
變大

(5)針對兩種實驗方案,小張實驗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填序號)。
A.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就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B.實驗器材生活化,實驗中能同步觀察彈簧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
B
(6)如圖3所示,小李同學在實驗時,向透明薄塑料袋中裝入大半袋水,用彈簧測力計鉤住塑料袋緩慢放入水中,水袋受到的浮力不斷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當塑料袋中的水面與容器中水面_________時,水袋中水的重力和排開水的重力相等。用塑料袋進行實驗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增大
相平
塑料袋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
(7)小麗重復小張的實驗,發現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的變化卻不明顯,她想出下列三種實驗改進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______(填序號)。
A.換用體積更大的同種物塊
B.換用密度比水大得多的液體
C.利用現有器材進行多次實驗
C(共34張PPT)
第一講 機械運動
2025年湖北省中考物理章節復習
章節復習說明:本課件由四部分構成,即真題精練、考點梳理、重難精講和實驗全練。
1.(2024·湖北)我國古代把女子一拃長稱為“咫”,男子一拃長稱作“尺”,如圖所示。“咫尺之間”用來比喻相距很近,實際“咫”與“尺”的長度相差大約為( )
A.3 mm B.3 cm C.3 dm D.3 m
B
長度、時間和速度的估測
2.(2023·襄陽)2021年9月17日,載有襄陽籍航天英雄的神舟十二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如圖所示為工作人員在返回艙外的情景,圖中返回艙的高度約是( )
A.0.5 m B.2.5 m C.5 m D.10 m
B
3.(2024·武漢)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一首詞中有這樣的描寫:“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其中“不覺船移”所選的參照物可能是( )
A.船在水中的倒影 B.船周圍的浮萍
C.被船驚飛的鳥 D.船附近岸邊的花草
A
運動的描述
4.(2024·湖北)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任務。如圖所示,搭乘機械臂的航天員A已為空間站安裝好空間碎片防護裝置,航天員B正在出艙。以空間站為參照物,安裝好的防護裝置是________的,航天員B是________的。
靜止
運動
5.(2023·武漢)在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某學校組織師生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中有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其中“青山……走”所選的參照物是( )
A.竹排 B.江岸 C.房屋 D.青山
A
6.如圖所示為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該物體( )
A.在0~20 s時間內的速度比在30~40 s時間內的速度大
B.在整個40 s時間內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C.在整個40 s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2 m/s
D.在20~30 s內的速度為40 m/s
C
速度的理解與計算
7.小紅參加校運動會百米賽跑,跑完全程用時15 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m/s,以奔跑的小紅為參照物,運動場旁的建筑物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6.7
運動
8.如圖所示。小車水平向右做直線運動。數字鐘顯示的時間格式是“時:分:秒”,則小車從起點到終點通過的總路程是________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4.50
測量平均速度
0.90
1.長度的測量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2.時間的測量
(1)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______,其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2)單位換算:1 h=________min,1 min=________s。
(3)測量工具:停表、石英鐘、電子表等。
【特別提醒】
停表讀數方法:首先讀出小盤上的整分鐘數(不包括半分鐘數),然后讀出大盤的秒數,若小盤的分鐘數大于半分鐘,則大盤讀31、32等,若小盤的分鐘數沒有超過半分鐘,則大盤讀1、2等,用小盤的分針所指示數加上大盤的秒針所指示數(注意單位統一),就是測量值。
s
60
60
3.誤差
(1)定義: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間的差別。
(2)誤差與錯誤的區別:誤差只能減小,是________避免的,錯誤是______避免的。(均選填“能”或“不能”)
(3)減小誤差的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____________。 
測量值
真實值
不能

求平均值
運動的描述
運動的快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時間,比較________;路程______的運動得快。
(2)相同的路程,比較________;時間______的運動得快。
2.速度
(1)定義:________與________之比叫作速度。
(2)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________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公式:__________。
(4)單位:基本單位是米每秒,符號是________;常用單位有千米每小時,符號是__________。換算關系:1 m/s=________km/h。
路程

時間

路程
時間
快慢
m/s
km/h
3.6
3.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
【特別提醒】
1.求平均速度時要注意路程與時間的對應;特別注意時間,某一段路程中若物體有靜止狀態,則靜止的時間一定也要算入總時間。
2.不能認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v與路程s成正比,與時間t成反比,因為對于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來說,速度v是不變的。
1.測量物體長度的操作如圖甲、乙所示,其中放置不正確的是圖甲中的______(選填“A”或“B”)刻度尺,圖乙中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______(選填“①”或“②”),圖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物體N的長度為________cm。
A

1 mm
3.00
2.如圖所示是兩種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其中甲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它此時的示數是________________;乙表叫機械停表,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它此時的示數是__________。
1 min
10 h 7min
0.5 s
200 s
3.如圖所示,小明和小華坐在同一列火車里。小明透過玻璃窗觀察到站臺位置不變,于是判斷所乘坐的火車是________的;小華透過玻璃窗觀察到窗外的火車開動了,于是判斷所乘坐的火車是________的。
靜止
運動
4.甲、乙兩輛小轎車在公路上均向北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是乙車的速度表,速度表指示的數值是__________,該數值表示的物理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速度勻速行駛30 min,通過的路程是__________。行駛一段時間,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所用時間之比為5∶4,則甲車的速度為________ km/h。
50 km/h
乙車每小時通過的路程是50 km
25 km
60
【例】如圖所示是a、b兩輛小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s t圖像,根據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運動圖像分析計算
(1)在0~5 s內,a車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b車在0~20 s內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
(2)以地面為參照物,a車做____________運動,b車在第10 s時處于________狀態。
(3)在第10 s時,a車的速度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車的速度。
2
2
勻速直線
靜止
大于
【方法歸納】
s t、v t圖像的理解:
(1)s t圖像(如圖1所示):
①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如丙),傾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如甲、乙);
②直線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大,在圖1中,v甲>v乙。
(2)v t圖像(如圖2所示):
水平直線表示物體做
勻速直線運動(如a),傾斜直線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如b)。
「實驗命題點」 實驗必備手冊P1
【例】(2024·吉林)如圖甲所示是“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
測量平均速度
(1)為便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應使斜面保持很________的坡度。
(2)B為AC中點,sAC=1 m,兩次實驗小車都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達C點所用時間為2.8 s,到達B點所用時間為2 s,則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
(3)由實驗可得: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_______。
(4)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當小車運動了一小段距離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選填“大”或“小”)。
(5)前半段AB、后半段BC的平均速度分別為v1、v2,全程AC的平均速度為v3,則三者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平緩
0.25


v1<v3<v2
(6)同組的小麗在實驗時,如圖乙所示,測出斜面頂端A點到斜面底端C點的距離s′和小車通過的時間t,利用測量的數據計算出平均速度比小車的實際速度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大
測量的距離s′比真實值偏大
(7)小明還想用該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下滑的物體運動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他對影響小車下滑快慢的因素進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與斜面的高度有關;
猜想二:與斜面的長度有關。
為了驗證猜想一,他設計的方案是將小車分別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測出下滑時間。通過測量,發現每次下滑的時間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確的。請對小明這一探究作出評價,指出他存在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高度時,沒有控制斜面長度一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清县| 宜兴市| 溧阳市| 郯城县| 沁水县| 建水县| 奉新县| 易门县| 盐城市| 常山县| 湟源县| 门头沟区| 天门市| 尖扎县| 和硕县| 镇宁| 应用必备| 吐鲁番市| 买车| 会宁县| 汝州市| 绥化市| 大化| 苍山县| 宁蒗| 昭平县| 平顺县| 垫江县| 榆社县| 溆浦县| 吉木萨尔县| 洛川县| 连云港市| 华亭县| 科技| 延川县| 双牌县| 五大连池市| 锡林郭勒盟| 和平区|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