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歷史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2345678BADDABAD910111213141516ACCCBBCD第I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材料解析題(17題25分,18題12分,19題15分,共52分)17.(25分)(1)原因:國際組織的推動:第三世界的崛起: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史學家的努力:史學觀念的進步。(6分)表現:強調西歐模式主導,以歐洲歷史分期作為世界歷史分期:過度宜揚西方文明的優越性;美化歐美殖民侵略:忽略世界其他地區文明發展的獨立性與貢獻。(4分)(2)趨勢:通史著作的數量規模逐漸增加:編撰的視野更為開闊:內容不斷豐富深化:體例和形式不斷創新。(4分)意義:推動世界史學科體系建設: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世界歷史研究專家學者:推動了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為中國政治經濟建設提供參考資源。(6分)(3)貢獻:將中國作為觀察全球互動的視角而非中心,強調多元文明的平等對話:摒棄以歐洲為單一主線的歷史框架,轉而采用多文明互動的視角;通過環境史、疾病史等跨學科視角,突破歐洲中心論對近代化的壟斷:聚焦佛教、伊斯蘭教的跨區域傳播,客觀呈現非歐洲宗教的發展。(5分)18.(12分)答案示例1:現象:自漢至清均將儒家經典放在第一類。(2分)結論:儒學在中國古代學術史和思想史中有特殊地位。(2分)闡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成為傳統思想的主流。儒學地位尊崇、文獻浩繁,因此,漢劉歆《七略》,將六藝略放在首位,主要涵蓋儒家的“六經”和《論語》。兩漢時期,經學發達,隨著兩漢魏晉南北朝以來經注經解逐漸增多,《隋書·經籍志》將經部放在第一類,此后歷代沿襲。中國古代圖書分類中,儒家經典始終置于首位,反映了儒學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8分)答案示例2:現象:科技著作列于“子部”之下。(2分)結論:中國古代學術研究呈現重人文、輕自然的特色。(2分)闡述:儒學是傳統思想的主流,中國古代思想和學術上呈現出鮮明的“重道輕器”,“重人文、輕自然”的特點,這在文獻分類上可以看出端倪。無論是六分法還是四分法都體現了人文著作的重要性。由于科技著作不多不能單列一類,因此,科技著作證常分散在其他分類之中。西漢時期,“天文”歸于“術數”類,“醫經”歸于“方技”類。唐代四部分類法形成以后,科技著作一般置于“子部”之下,如《隋書·經籍志》將天文、歷數、醫方置于“子部”之下,《四庫全書》“子部”類下有“天文算法”、“醫學”。這反映了中國古代從事科技研究的人員相對較少、大型科技著作數量有限,體現出中國古代“重道輕器”的傳統。(8分)19.(15分)(1)方式:成立抗日文藝團體:開展抗戰救國宣傳:募集抗日軍需物資。(5分)特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形式多樣:覆蓋范圍廣:影響深遠。(4分)(2)歷史意義:鼓舞了抗戰熱情:弘揚了民族精神;培養了革命力量:促進了民族團結。(6分)歷史答案第1頁(共1頁)秘密★啟用前【考試時間:2025年4月20日9:00-10:15】對這一變化解釋最合理的是7.錢玄同曾說,1901年秋“廢八股試帖,取士以四書五經義”,“先生命看《海國圖志》《瀛高2022級第三次診斷性測試A政權更迭日益頻繁B.私家纂史的世俗化寰志略》《盛世危言》等書”,他被迫學習當時極厭惡的“新學”。在學作史論時,老師歷史C天人感應思想萌發D,主流價值影響擴大出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論》,錢玄同大罵趨新改服不應該,但也不得不言新書,注意事項4.秦漢時期,對駱駝形象的刻畫稚嫩粗糙,與真實的駱駝差別很大,如四川新都東漢晚期的讀新史。這說明當時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畫像磚上的駱駝形象身材纖細,似飛奔的馬。唐代駱駝的藝術形象更為生動傳神,成為大A.社會變革推動新學傳播B.西學東漸缺乏社會基礎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唐的經典符號。這一變化可佐證唐代C.革命形勢面臨強大阻力D.傳統教有思想根深蒂固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8.1943年中共提出:“首先擴大延安的煤炭供應量,試辦公營供銷棧。”對私營煤礦而言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設立煤炭統購公司,與私營窯主協商價格,現金交易。針對因交通不便而影響私營煤井主第I卷(選擇題,共48分)銷煤的問題,政府計劃修建大車道,并建立煤棧作為煤的集散地。這些舉措A有利于解決蘇區燃料問題B.探索出公私合營的道路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把它選出來,并把它前面C強化了對民族資本的管控D.帶有新民主主義的特征的字母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每小題3分,共48分)1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中,考古發現了黃河下游地區大汶口文化晚期特點的陶制酒器、最9.據統計,1897年至1945年的24幅西南方志地圖中,使用西方圖例、比例尺、經緯度的地早出現于長江下游地區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與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出土物相同的雙翼圖分別有12、15、8幅:同時,這些地圖也延續了古代地圖突出軍事使用屬性的傳統,如形玉飾、米自西亞經黃河上游地區傳入的小麥栽培、黃牛和綿羊的飼養及治銅術等。這些《馬關縣志》編纂者就一一詳錄了中法戰爭結束后會勘疆界的細節。這反映出當時駱駝載樂畫像磚東漢三彩駱駝載樂俑唐代現象A.藝術風格多樣B.政治局面穩定A近代化與民族危機交織B.利用國際慣例維護主權A加速了社會分化進程B.豐富了中原文明內涵C.豪邁之風盛行D.對外交往繁榮C.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內地D.西南地區成為防御重點C.凸顯了多元一體格局D.彰顯了中外交流盛況5.明武宗時,太監崔呆奏乞鹽引(銷售憑證),皇帝命內閣草敕,大學士劉健等人表示如“坐10.1951年國慶節,陜西渭南在訓練秧歌隊的時候專門指出“不能單純地扭秧歌”“舉行秧歌2.“跨族作器”是指周代貴族為本家族之外成員鑄造青銅器。西周時期“跨族作器”的對象視不言,依阿順旨”,那就“不惟負先帝面托之重,亦且虧皇上新政之明”。隨后,五府、比賽以富有政治意義短小精干為優勝”。1952年國慶節,甘肅人民廣播電臺除了播放天蘭基本上限于同姓之親,并滲透著“厚親親”的思想觀念:東周時期,異姓貴族間跨族作器九卿、科道等官亦上疏論其不可,最終皇帝妥協。這反映出當時鐵路通車慶祝大會實況錄音外,還播放了快板、秧歌等節目以慰問廣大職工群眾。這些活的行為驟然增多,跨族作器也成為了利用禮物饋贈和資源流通來構建友好關系的手段。這A君權受到彈性約束B社會危機日益顯露動旨在一變化說明當時A禮樂等級弱化C.宦官專權矛盾激化D.內閣勢重權傾朝野A.發動群眾實施土地改革B.鼓勵民眾建設社會主義B.統一進程加快C,凝心聚力增進政治認同D.營造氛圍繼承傳統文化C.宗法觀念鞏固D.經濟交往頻繁6.19世紀后期,由華商投資,并以洋商的名義購船、代理的情況非常普遍。這些華商參與到3正史《五行志》不遺余力地用各種災異解釋人事變化,呈現出“變妖為常”的典型特征。輪船航運的經營后,不斷地積累資金,逐步掌握了先進的航運制度和管理方法,形成了可11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他將將埃及作為波斯帝國第6總督區,派波斯貴族擔任總督。同時任用埃及人擔任財政部“王室書吏”,他們輔助財政大臣工作,并將波斯人使用的阿拉米下表是《續漢書·五行志》和《晉書·五行志》的災異指向數量、比例統計表(單位:例以同國外航運勢力相抗衡的重要力量。這些現象語和埃及人的世俗語言的文獻進行互譯。這些措施類別君王權臣外成外寇戰事女主干政總計A.凸顯商戰成為時代潮流B.推動了新階級力量成長《續漢書·五行志》78(38%)68(33%)33(16%)28(13%)207C.導致自然經濟開始解體D.抵制了西方列強的侵略A擴大了帝國統治疆域B助推了民族國家形成《晉書·五行志》111(41%126(46%)26(9%)10(4%)273C.促進了文明間的交流D.消解了社會階級矛盾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6頁)歷史試題卷第2項(共6頁)歷史試題卷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pdf 高2022級第三次診斷性測試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