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消滅易錯選擇題專練50題)專題04 世界古代史(含解析)備戰2025年中考歷史考試易錯題(全國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消滅易錯選擇題專練50題)專題04 世界古代史(含解析)備戰2025年中考歷史考試易錯題(全國通用)

資源簡介

專題 04 世界古代史
消滅易錯專練 50 題·選擇題
涉及考點
易錯點 01 古代亞、非、歐文明
易錯點 02 封建時代的亞、非、歐文明
易錯點 03 核心素養
易錯點 04 中外文明對比
1.古代人類創造了先進的文明成就,下列對古代世界各國的文明成就敘述錯誤的是( )
A.古埃及勞動人民建造了金字塔,作為古代埃及國王法老的宮殿
B.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C.種姓制度是在古印度出現的一種制度,是一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影響深遠
D.在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世界各國的古代文明,注意掌握世界各國的古代文明。
【解答】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不是宮殿,是權力的
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A 表述錯誤;BCD 表述正確。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世界各國的古代文明的相關史實。
2.古埃及的大臣在朝見法老時,必須匍匐在地上,親吻法老腳下的土地,如果能親吻到法老的腳,則是極
大的榮幸。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出古埃及法老( )
A.對臣民有無上權威 B.掌控地方行政權力
C.對司法權力的控制 D.直接統帥全國軍隊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古埃及法老統治的相關知識。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
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解答】題干材料主要體現出古埃及法老對臣民有無上權威。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
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故選 A。
【點評】注意識記古埃及的相關知識,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權利的象征。
3.某同學在學習亞非文明古國時查找了一張地圖,下列古國與文明對應正確的是( )
A.金字塔 B.種姓制度
C.甲骨文 D.《漢謨拉比法典》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思
考解答。
【解答】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代表;
甲骨文是古代黃河流域古代中國的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巴比倫的文明代表。
A 符合題意。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4.清代人張德彝多次出國游歷,在他的記載中,他曾將某地古跡稱為“王陵”,其外形呈“三尖形”,
“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疊起,……正面一洞,高約八丈,上有……文一篇,字如鳥篆,
風雨侵蝕,模糊不復辨識”。他這次考察的位置位于如圖(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
【解答】由題干判斷是非洲的埃及。約從公元前 3500 年開始,河流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大
約,約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建立,故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
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
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非洲尼羅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文
明成果﹣﹣金字塔。
5.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但從它之后,金字塔越
修越小,反映了( )
A.法老王權的逐漸衰落 B.金字塔建筑難度增加
C.埃及經濟發展水平下滑 D.古埃及被波斯帝國吞沒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胡夫金字塔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呈錐體狀,下底為正方形,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
的“金”字,故被中國人稱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
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胡夫金字塔之后,
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A 項正確;金字塔建筑難度增加、埃及經濟發
展水平下滑、古埃及被波斯帝國吞沒都與題干無關,排除 BC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胡夫金字塔的相關史實。
6.“從法典中可知,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長對奴隸
有生殺予奪之權,對妻子兒女有絕對權威。”材料中的法典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羅馬民法大全》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漢謨拉比法典》的掌握。識記相關知識。
【解答】材料中的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制定了
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從法典中可知,
古巴比倫分為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奴隸制度在古巴比
倫相當發達,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長對奴隸有生殺予奪之權,戰俘是奴隸的主要
來源,也有買賣奴隸的現象。故選 A。
【點評】注意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識記古巴比倫的社會生活狀況。
7.在《漢謨拉比法典》關于人身傷害罪的規定中,傷害穆什根努的罪比傷害阿維魯的要輕,在關于就醫費
用的規定中,也是阿維魯最高,移什根努次之,而奴隸最低。這可以用來說明《漢謨拉比法典》( )
A.強調公平公正 B.維護統治者利益
C.重視醫療救助 D.體現了人文主義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巴比倫文明成就《漢謨拉比法典》的認識,
【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傷害穆什根努的罪比傷害阿維魯的要輕,在關于就醫費用的規定中,也是阿維
魯最高,穆什根努次之,而奴隸最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巴比倫居民一般
分為自由民和奴隸兩大類,分三個等級。其中阿維魯等級為全權自由民,它的上層是統治階級,包括王
族、大官吏、高級祭司等;它的下層是被迫納稅、服兵役和徭役的被壓迫階級,包括農民、牧人和手工
業者。其他兩個等級是依附于王室土地、被公社除籍的無權自由民 (“穆什欽努”) 和奴隸階級 (男
奴隸稱“瓦爾都”,女奴隸稱“阿姆圖”)。材料內容體現了阿維魯、穆什欽努、奴隸等階級之間關系
的不平等,維護統治者利益,B 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漢謨拉比法典》維護統治者利益,未涉及公平
公正,排除 A 項;題干主要強調《漢謨拉比法典》維護統治者利益,未體現重視醫療救助,排除 C 項;
題干主要強調《漢謨拉比法典》維護統治者利益,未體現人文主義,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材料信息的準確理解和對《漢謨拉比法典》實質的準確記憶情況,
在日常學習中需要拓寬歷史上學習視野,有助于進行歷史信息的全面理解。
8.大河流域孕育了燦爛的亞非古代文明。《漢謨拉比法典》這一文明成果誕生于(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了《漢謨拉比法典》。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稱。
【解答】亞洲西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因形似一輪彎月,土地肥沃,
有“新月沃地”之稱。公元前 18 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
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
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這一文明成果誕生于 C 選項中所示的兩河流域。
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代表﹣﹣《漢
謨拉比法典》。
9.《漢謨拉比法典》規定:雇傭耕者,每年應付給其 8 庫魯(2020.8 公升)谷物。雇傭手工業者按日計
酬,一般手工業者每日酬金 5~6 塞(合 0.23 克~0.276 克)銀子。由此可見,《漢謨拉比法典》( )
A.體現絕對的公平公正 B.反映當時工業文明發達
C.體現同態復仇的原則 D.反映當時商品經濟活躍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巴比倫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題干關鍵信息“雇傭耕者,每年
應付給其 8 庫魯(2020.8 公升)谷物。雇傭手工業者按日計酬,一般手工業者每日酬金 5~6 塞(合
0.23 克~0.276 克)銀子”。
【解答】公元前 18 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
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
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漢謨拉比法典》規定了階級關系、租佃
雇傭關系、商業高利貸關系、家庭婚姻關系;限制高利貸利率、保護商業貿易;在同等級公民中實行同
態復仇法;維護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對自由民及奴隸的法律地位做了具體的規定。據題干關鍵信息“雇
傭耕者,每年應付給其 8 庫魯(2020.8 公升)谷物。雇傭手工業者按日計酬,一般手工業者每日酬金
5~6 塞(合 0.23 克~0.276 克)銀子”并結合所學可知,由此可見,《漢謨拉比法典》反映當時商品
經濟活躍。D 符合題意。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
典》以及影響。
10.《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凡拐騙、藏匿他人或宮廷奴隸者處死刑;理發師未經奴隸主許可而剃掉奴
隸發式標記,應處砍手之刑……”這反映了此法典( )
A.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B.提高了奴隸的政治地位
C.促進古巴比倫經濟發展 D.反映了公民的意愿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凡拐騙、藏匿他人或宮廷奴隸者處死刑;理發師未經奴隸主許可而剃掉奴隸發式標記,應
處砍手之刑……”可知,這反映了《漢謨拉比法典》是統治階級嚴格保護私有財產、社會等級制、奴隸
制等意志的體現,《漢謨拉比法典》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A 項正確;“提高了奴隸的政治地位”
與題干主旨不符,說法錯誤,排除 B 項;“促進古巴比倫經濟發展”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 C 項;“反
映了公民的意愿”與題干主旨不符,說法錯誤,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謨拉比法典》的相
關史實。
11.如圖示意圖正確反映了某宗教的傳播路線,由此推斷這一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佛教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了佛教。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
【解答】題干給出的是佛教傳播示意圖。公元前 3 世紀,阿育王在位時,佛教有了很大發展,并向外傳
播。向北,經中亞傳到中國大部分地區,又從中國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向南,傳入斯里蘭卡、
泰國、緬甸等國和我國境內的傣族地區。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佛教傳播的相關史實。
12.德國思想家卡爾 西奧多 雅斯貝爾斯認為,公元前 600 至前 300 年間,是人類文明精神的突破時期,
在北緯 25 度至 35 度區間的一些文明區域,一些思想先知,深入地思考了人類的命運,倡導人類的精神
追求。這一時期的喬達摩 悉達多( )
A.思考人與神的關系,追求靈魂解脫 B.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追求精神自由
C.思考人與人的關系,追求社會安定 D.思考人與自我的關系,追求道德高尚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印度文明﹣﹣佛教。題干關鍵信息“一個人在恒河邊思考人與神的關系”。
【解答】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于公元前 6 世紀的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又稱釋迦牟
尼。佛教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滅各種欲望和煩惱,修行為善,才能得到解脫。據題干關鍵信息“一
些思想先知,深入地思考了人類的命運,倡導人類的精神追求”并結合所學,喬達摩 悉達多思考的是人
與神的關系,追求靈魂解脫。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古代印度文明以及影響。
13.下列有關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
B.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
C.地位低下的賤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
D.佛教支持種姓制度,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了佛教。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
【解答】公元前 6 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忍耐順
從”,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
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
前 3 世紀,阿育王在位時,佛教有了很大發展,并向外傳播。D 敘述錯誤,符合題意。ABC 敘述正確,
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分析能力,掌握佛教的相關知識。
14.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后,各國間的貿易壁壘破除了,大量希臘手工匠師、商人、冒險家涌入東方,他們
在亞非的許多城市從事商業經營,一個由印度及尼羅河的廣大貿易區就此建立。這反映了亞歷山大帝國
的建立( )
A.促進了亞非地區的統治 B.促進了希臘文化的傳播
C.加強了東西方經濟聯系 D.推動了手工工藝的發展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加強了東西方經濟聯系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
題的關鍵。
【解答】據“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后,各國間的貿易壁壘破除了,大量希臘手工匠師、商人、冒險家涌入
東方,他們在亞非的許多城市從事商業經營,一個由印度及尼羅河的廣大貿易區就此建立。”可知,這
反映了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后,各國間的貿易壁壘破除,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加強,C 項正確;“促
進了亞非地區的統治”在題干中未有提及,排除 A 項;“促進了希臘文化的傳播”不是題干的主旨,排
除 B 項;“推動了手工工藝的發展”在題干中未有涉及,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加
強了東西方經濟聯系的相關史實。
15.公元前 5 世紀中后期,一個雅典家庭的成員如表。該家庭有資格擔任雅典城邦公職人員的人數是( )
男主人 女主人 兒子 女兒 仆人 外邦客人
拉奧 洛狄斯 巴克 歐尼德 阿夫瑞 勞格斯
40 歲 39 歲 15 歲 12 歲 50 歲 46 歲
A.1 人 B.2 人 C.3 人 D.4 人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有資格擔任雅典城邦公職人員的人數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表格內容是解答本題
的關鍵。
【解答】公元前 5 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的民主政治發展到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但
雅典民主制度的民主范圍非常有限,而且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實質上
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奴隸主專政,但是,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
利。據題干的雅典家庭成員可知,該家庭有資格擔任雅典城邦公職人員的是男主人拉奧,有資格擔任雅
典城邦公職人員的人數是 1 人,A 項正確;雅典民主政治實質上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奴隸主專政,占
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排除 BC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民主政
治的相關史實。
16.伯里克利時期的雅典民主政治達到了頂峰。根據當時的政治制度,如表四位中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的
是( )
A B C D
性別:男 性別:女 性別:男 性別:男
年齡:30 歲 年齡:25 歲 年齡:55 歲 年齡:12 歲
身份:公民 身份:公民 身份:奴隸 身份:外邦人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它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解答】伯里克利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根據雅典民法制度,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的
是 A 選項中的成年男性公民。公元前 5 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
世界的最高峰,當時雅典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
重大問題,但婦女、兒童、外邦人和奴隸無權享有這種民主。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與地位。
17.雅典城邦時代戲劇流行,在戲劇公演上眾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個場合中,在同一個時段里經歷同一種
感受,他們一個挨一個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會在他們之間流動……每個人都是一
個社會的人,一個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與其他觀眾有著緊密的聯系。這表明戲
劇公演( )
A.強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則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開放性
C.調動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 D.培養了雅典公民的集體意識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從所學知識中理解雅典“公民”概念,再聯系材料內容進行判斷.
【解答】題干材料中“經歷同一種感受”、“每個人都是一個社會的人,一個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
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說明強調的是個人與城邦的關系,個人屬于城邦的一部分,培養了雅典公民的集體
意識,而不是強調人人平等,民主的開放性和調動了公民參與政治熱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故選項 D 正
確,排除選項 ABC。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題干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注意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歷
程,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
18.哈蒙德在《希臘史》中提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是自由民。據統計,公元前 431 年,雅典全
部人口為 40 萬,其中自由民為 16.8 萬,外邦人為 3.2 萬,奴隸為 20 萬,而自由民中的婦女也被排除
在民主的殿堂之外。”由此可見,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是( )
A.西方民主之源 B.少數奴隸主的民主
C.多數人的民主 D.維護全雅典人的利益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雅典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是自由民。據統計,公元前 431 年,雅典全部人口為 40 萬,其中
自由民為 16.8 萬,外邦人為 3.2 萬,奴隸為 20 萬,而自由民中的婦女也被排除在民主的殿堂之外。”
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是自由民,但自由民的比例較小,并且自由民中婦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
殿堂之外。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實質是少數奴隸主的民主,B 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雅典民主是西方民
主之源,排除 A 項;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少數奴隸主的民主,排除 C 項;雅典民主政治維護奴
隸主貴族利益的,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
相關史實。
19.關于雅典的民主政治,柏拉圖說:“我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請一位良醫,
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竟交給隨便什么人,這豈不是荒唐?”這段話( )
A.說明人們拒絕通過抽簽參與政治 B.高度評價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C.反映雅典的居民實現了全民參政 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柏拉圖反對民主政治,認為一個人應該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農民只管種田,手工業者只管做
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參與國家大事。蘇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對平民政體的成見。他說:“我
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請一位良醫,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竟交給隨便什
么人,這豈不是荒唐?”故題干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選項 D 符合題意;選項 ABC 不符合題意,
排除。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的民主政治
的相關史實。
20.從公元前 443 年到公元前 429 年,伯里克利每年連選連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職﹣﹣首席將軍,完全掌握
國家政權。在伯里克利的領導下,雅典的奴隸制經濟、民主政治、海上霸權和古典文化臻于極盛。他最
后一次連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職﹣﹣首席將軍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了伯里克利。
【解答】公元前 5 世紀后半期,伯里克利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這個
時間處于圖片示意圖中 D 處。注意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
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伯里克利生活的時期。
21.“他(亞歷山大)促使民主氛圍濃厚的希臘以主動的姿態同專制主義的東方發生了廣泛的交流,在他
所征服的地區開始了幾百年的希臘化時代。”材料說明亞歷山大的征服促使了( )
A.東方專制主義終結 B.希臘文明得以同化
C.東方文明走向民主 D.東西方文化大交匯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解答】題干材料說明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促使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 4 世紀,亞歷山大率軍東征,
他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從而建
立起一個以巴比倫為首都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
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亞歷山大東征和亞歷山大帝
國興衰的相關知識。
22.你一定看過奧黛。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吧,對于古羅馬的歷史你熟悉嗎?下列選項與古羅馬的發
展命運相關的是( )
①種姓制度 ②395年 ③公元前509年 ④馬拉松戰役 ⑤拜占庭
帝國 ⑥凱撒 ⑦屋大維 ⑧布匿戰爭。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③
⑤⑥⑦⑧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本題考查古羅馬。
【解答】①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級制度;④馬拉松戰役出自希波戰爭,它們與古羅馬無關,據此可
排除含①和④的 ABC 三個選項。故選 D。
【點評】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
23.“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
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這段材料意在說明( )
A.羅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全世界 B.羅馬法最終帶來羅馬帝國疆域的擴大
C.完善的法律是國家繁榮穩定的基礎 D.羅馬法對后世西方法律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法的影響,注意全面分析題干材料內容。
【解答】德國的一位法學家說:“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
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最為平和、最為持久”說明羅馬法
對后世西方法律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羅馬法,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于羅馬奴隸
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它既包括自羅馬國家產生至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
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習慣法在內。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基礎。故選 D。
【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
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4.“對希臘化東方的征服致使希臘的思想和習俗引入羅馬。盡管羅馬煞費苦心地進行抵制,但這些新奇
的東西在改變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上仍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說明( )
A.亞歷山大東征促進古希臘文化的傳播 B.古希臘文化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古羅馬
C.古羅馬人熱衷于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 D.戰爭一定程度上促進不同文明間交流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戰爭一定程度上促進不同文明間交流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
鍵。
【解答】根據題干“對希臘化東方的征服致使希臘的思想和習俗引入羅馬。……但這些新奇的東西在改變
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上仍發揮了巨大作用”可知,羅馬征服了希臘化東方的同時,希臘的思想和
習俗隨之傳入羅馬,使羅馬的社會和文化生活都受到希臘的很大影響。由此可知,題干說明戰爭一定程
度上促進不同文明間交流,D 項正確;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羅馬的擴張,與亞歷山大東征無關,排除 A 項;
題干材料說明的是不同文明間的交流,無法說明古希臘文化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古羅馬,排除 B 項;從題
干“盡管羅馬煞費苦心地進行抵制”可知,C 項不屬于材料說明的觀點,排除 C 項。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戰爭一定程度上
促進不同文明間交流的相關史實。
25.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②階段所處的時期是( )
A.羅馬帝國 B.羅馬共和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帝國。公元前 8 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
【解答】題干給出的圖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序號②(公元前 27 年至 395 年)所對的時
期是羅馬帝國時間。公元前 31 年,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了“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
了最高統治實權。公元前 27 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羅馬帝國建立與分裂的時間。
26.據統計,1 世紀時,羅馬全年的節慶娛樂日為 66 天; 2 世紀時有 123 天; 4 世紀時增至 175 天。在
節日里,奴隸角斗、斗獸、戲劇等活動皆由國庫開支。這段材料可用于探究( )
A.羅馬城邦的興起 B.羅馬帝國的擴張
C.羅馬帝國的衰亡 D.羅馬公歷的緣起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帝國。公元前 8 世紀,在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羅馬城逐步建立起來。
【解答】據統計,1 世紀時,羅馬全年的節慶為 66 天;2 世紀時,娛樂節慶日有 123 天;4 世紀時,娛
樂節慶日有 175 天。在節慶里,奴隸為大家斗獸、角斗、演戲等,而費用都由國家開支。據此可探究羅
馬帝國的衰亡。節慶活動使人們沉迷享樂,使國家財政負擔日益沉重,成為導致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
故選 C。
【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
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7.《十二銅表法》第九章有這樣的條款:“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任何人非經審
判,不得處死刑”,說明《十二銅表法》( )
A.保護平民的合法利益 B.強調法律的公平與程序
C.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D.規定貴族不能隨意解釋法律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公元前 450﹣前 449 年,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
二銅表法》”。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
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據《十二銅表法》第九章條款“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
別的法律”“任何人非經審判,不得處死刑”及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十二銅表法》強調法律的公平
與程序。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十二銅表法》
的相關史實。
28.有學者指出:“如果說‘希臘人’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個地理概念,那么‘羅馬人’已不再是一個地
理概念,而是一個法律概念。公民權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這是羅馬相較于希臘的高明之處,也是
希臘諸邦中任何一個都不能統一希臘本土而羅馬卻能統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這反映出( )
A.羅馬帝國疆域的擴大有利于民族認同 B.羅馬法兼顧了社會各階級的利益
C.羅馬萬民法緩和了各民族之間的矛盾 D.羅馬文明比希臘文明更先進優越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馬萬民法緩和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如果說‘希臘人’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個地理概念,那么‘羅馬人’已不再是一個地理概
念,而是一個法律概念。公民權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這是羅馬相較于希臘的高明之處,也是希臘
諸邦中任何一個都不能統一希臘本土而羅馬卻能統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可知,羅馬法通過公民
權的授予解決了地域局限,這是羅馬統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這反映出羅馬萬民法緩和了各民族之
間的矛盾,C 項正確;“民族認同”在題干材料中未有提及,排除 A 項;羅馬法維護的是奴隸主階級的
利益,排除 B 項;題干未涉及羅馬文明和希臘文明的比較,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萬民法緩和各民族
之間的矛盾的相關史實。
29.英國詩人雪萊曾寫道:“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都起源于希臘。如果沒有希臘,我們現在還
可能蒙昧、無知、與野人無異。”這段材料說明( )
A.古代希臘文明是近代歐洲文明的源頭 B.近代西方文明復原了古希臘文化
C.希臘文化完全涵蓋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臘人創造出的法學體系沿用至今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希臘。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它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解答】18 世紀英國詩人雪萊曾寫道:“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都起源于希臘。如果沒有希臘,
我們現在還可能蒙昧、無知、與野人無異。”雪萊認為希臘文明與近代文明之間的關系是希臘文明是近
代歐洲文明的源頭。古代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故選 A。
【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
學知識提煉材料觀點。
30.蘇格拉底認為,“正義”“虔誠”“節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名稱而
已”。一切德行的本質與智慧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人是有德行的,當且并僅當且他是有知識的”。
由此可見,蘇格拉底( )
A.對注重對人性本身的研究 B.對道德內涵沒有清晰的認識
C.具有并宣揚理性主義精神 D.強調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本題考查蘇格拉底,解題的關鍵是“一個人是有德性的,當且并僅當且他是有知識的”。
【解答】“一個人是有德性的,當且并僅當且他是有知識的”表明蘇格拉底主張知識即美德,注重對人
性本身的研究,故 A 正確;BD 材料未體現,排除;C 是啟蒙運動,排除。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蘇格拉底,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了“自
我”。
31.“古代人們把不理解的事物視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漢謨拉比法典》中稱其條文為太
陽神之意。但羅馬的法律很早就從宗教中分離出來了,如《十二銅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員會制定的,
根本未稱是神意……當理論與實際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羅馬法總是致力于滿足后者的需要。”羅馬法產
生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是( )
A.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B.羅馬深受天主教會的影響
C.重實際應用而不只專注理論 D.早期東西方文明不同特色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法產生題干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
鍵。
【解答】據題干材料“當理論與實際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羅馬法總是致力于滿足后者的需要”可知,羅
馬法產生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是重實際應用而不只專注理論,C 項正確;題干材料不能體現為了維護奴
隸主貴族的利益,排除 A 項;據題干材料“羅馬的法律很早就從宗教中分離出來了,如《十二銅表法》
就是十人立法委員會制定的,根本未稱是神意……”可知,“羅馬深受天主教會的影響”說法錯誤,排
除 B 項;題干材料不能體現早期東西方文明不同特色,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法產生題干這種特
點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
32.西歐主要國家的歷史是從法蘭克王國開始的。下列關于法蘭克王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實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B.法蘭克王國在 8 世紀前期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
C.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蘭西和英國的雛形
D.國王查理統治時期的版圖與羅馬帝國相當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法蘭克王國的相關史實,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解答】公元 3 世紀末,散居在萊茵河下游一帶的日耳曼族法蘭克人越過萊茵河入侵高盧。五世紀末,
法蘭克一部落首領克洛維占領了北方高盧,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首任國王。8 世紀,法蘭克國王丕平之子
查理繼承王位,成為法蘭克國王,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查理繼續實行鼓勵基督教發展的政策,改
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教會因
此變得富有起來,勢力也越來越大。B 符合題意,ACD 描述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法蘭克王國的有關內容。
33.比較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對比下列人物,找出二者的共同點( )
①二者都推動了基督教的發展
②二者都是法蘭克王國的國王
③二者都實行封君封臣制
④二者都是日耳曼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克洛維與查理大帝的相同點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克洛維與查理大帝的活動。
【解答】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被稱為“蠻族王國”,其
中最為強大的是 481 年建立在高盧地區的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克洛維,是當時很有遠見和
才干的國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克洛維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帶
動下,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維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
和無主土地賜給自己的親兵和官吏。這樣就取得了羅馬教會、信基督教的高盧羅馬人和部下的廣泛支持。
克洛維統治時期,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800 年的圣誕節,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
“羅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稱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
理曼帝國”。法蘭克宮相查理 馬特改變以往將土地無償分給貴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條件地分給貴族,在
這種分封的基礎上產生了西歐的封建制度.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礎是封
土制.①②④屬于克洛維與查理大帝的相同點,③不屬于克洛維與查理大帝的相同點,選項 B 符合題
意。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讀圖片并對所學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理解并識記克洛維與查理大帝的相
同點的相關史實。
34.歷史學科的時空觀念是指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
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下列對史事時空表述完整的是( )
A.公元前 6 世紀,喬達摩 悉達多創立了佛教
B.800 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
C.英國憑借軍事實力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
D.1791 年,制憲會議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史事的時空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時空觀念的概念。
【解答】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時空觀念是指事物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的存在。“800 年,教
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既有特定的時間——800 年,也有特定的
空間——羅馬,B 項對史事時空表述完整,符合題意;A 項只有特定的時間——公元前 6 世紀,而沒有
特定的空間,排除 A 項;C 項沒有特定的時間,而只有特定的空間——世界各地,排除 C 項;D 項只有
特定的時間——1791 年,而沒有特定的空間,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史事的時空的相關史實。
35.正確認識動機與效果的關系,有利于厘清歷史的內在邏輯。下列各項,其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一致的
是( )
A.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法蘭克王國取得了羅馬教會的支持
B.1789 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C.南方奴隸主發動南北戰爭——美國廢除奴隸制
D.1588 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進行海戰——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克洛維皈依基督教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法蘭克王國取得羅馬教會的支持的相關
史實。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蘭克王國建立后,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建立者克洛維皈依了基督教,
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取得了羅馬教會、信基督教的高盧羅馬人和部下的廣泛支持,法蘭克
王國不斷擴張,A 項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一致,A 項符合題意;1789 年 5 月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討論
征稅問題,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索,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
革命的序幕,B 項其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不一致,排除 B 項;南方奴隸主發動南北戰爭是為了維護擴展
奴隸制,C 項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不一致,排除 C 項;16 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英國的
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使英國開拓海外市場。英國位于海上貿易航道的要沖位于海上貿易
航道的要沖,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權才能向海外發展,1588 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進行海戰,
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英國成為海上霸主,D 項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不一致,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克洛維皈依基督教的相關史
實。
36.中世紀時的西歐,封臣行臣服禮和宣誓效忠后,封君一般以小樹枝、權杖、一塊草皮等作為封土的象
征賜予封臣。這樣,封君封臣關系就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忠誠與否的關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經濟內涵。這
表明( )
A.封君無權管轄自己封臣的封臣 B.封臣對封君要履行相應的義務
C.土地封賜是封君封臣制的紐帶 D.封君封臣制有著嚴格的等級性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歐洲的封君封臣制的相關內容。
【解答】根據材料“封君一般以小樹枝、權杖、一塊草皮等作為封土的象征賜予封臣”可知,土地的封
賜是封君封臣制的紐帶,因此 C 項正確;根據材料“封臣行臣服禮和宣誓效忠后”可知封臣要效忠、服
從于封君,但封臣又可以賜予下一級土地,這兩者之間構成另一級封君與封臣的關系,因此上一級封君
無權管轄封臣的封臣,排除 A 項;材料反映了封君與封臣之間契約關系的確立,而結成封君封臣關系的
雙方對彼此有相應的義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封臣需要每年自備鞍馬,為封君服 40 天的騎兵役,如果
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贖金;對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議的義務。封君則負有保護封臣本人
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維持其生活、衣食無憂的責任和義務。但材料沒有反映兩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的關
系,排除 B 項;材料沒有體現封君封臣制有著嚴格的等級性,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西歐封君封臣制基本知識額度準確記憶和靈活運用能力,準確把握題干關鍵信
息,理解題干內容是解題核心。
37.英國一位歷史學家描述:“最初,領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項勞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
替一次或一天的勞役。之后,領主逐漸習慣每年征收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定項目的勞役……最后,雙
方達成協定,允諾農民支付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切勞役。”材料說明( )
A.莊園是自給自足的 B.歐洲封建制度已經瓦解
C.西歐莊園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 D.領主與農民間沒有人身依附關系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歐莊園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
鍵。
【解答】據“最初,領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項勞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替一次或一天的
勞役。之后,領主逐漸習慣每年征收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定項目的勞役……最后,雙方達成協定,允
諾農民支付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切勞役。”可知,材料描述了歐洲封建時代莊園經濟中勞役地租向貨
幣地租轉換的過程,選項 C 符合題意;選項 ABD 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歐莊園貨幣地
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的相關史實。
38.如表是 13 世紀的歐洲莊園法庭留下的記錄,由此可見莊園法庭( )
佃戶應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 6 便士
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 6 便士
佃戶在莊園以外的地方磨面粉,被罰 20 先令
A.維護領主的利益 B.限制領主的特權
C.依據習慣法判案 D.開庭地點不固定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材料“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被罰款 6 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
子,被罰款 6 便士;佃戶在莊園以外的地方磨面粉,被罰 20 先令”可知,莊園法庭維護領主的利益。莊
園法庭起著維護領主利益和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佃戶之間關于土地、
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則的行為等,也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
基本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A 項正確;限制領主的特權明顯不符合題意,B 項排
除;“依據習慣法判案,開庭地點不固定”從法庭記錄不能判斷出,CD 項排除。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莊園法庭的
相關史實。
39.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表述中推論合理的是(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加冕禮 羅馬教會在查理曼帝國的地位提高
B 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 中世紀世俗王權一直高于教權
C 克洛維保留了羅馬大地主土地 克洛維只依靠羅馬大地主進行統治
D 封臣要無償為封君服兵役 服兵役是封臣對封君的唯一義務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加冕禮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法蘭克王國的發展歷程的相關
史實。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在法蘭克王國發展過程中,800 年,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加冕禮,皇帝支持天
主教在帝國內部發展,羅馬教會在查理曼帝國的地位提高,A 項正確;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
基督教在帝國內部廣泛傳播開來,排除 B 項;克洛維保留了羅馬大地主土地,羅馬大地主是克洛維的支
持者之一,排除 C 項;封臣要無償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教皇為
查理舉行加冕禮的相關史實。
40.“他們有權力決定誰來教學,什么時候上課,使用什么課本。凡是反對這些規則的人,他們有權力驅
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紀大學特點是( )
A.實行分科教學 B.滿足世俗需要
C.培養基督教士 D.擁有自治權利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世紀大學的特點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2 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
花朵”。12 世紀,巴黎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經濟利益,巴
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 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
權利得到保證。國王希望大學成為本國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學自治。教皇支持大學,但不
允許異端言論。西歐古老大學擁有許多特權,歐洲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
教育自主權。據“他們有權力決定誰來教學,什么時候上課,使用什么課本。凡是反對這些規則的人,
他們有權力驅逐。”可知,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紀大學特點是擁有自治權利。選項 D 符合題意。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世紀大學的特
點的相關史實。
41.如表為 14﹣16 世紀歐洲大學學科。這些學科設置( )
文學、歷史、文法、辯證法、算術、幾何學地理
學、天文學、力學、音樂
A.深受封建制度的影響 B.反映了社會發展要求
C.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 D.與基督神學密切相關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歐洲大學學科設置的意義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歐洲的大學的相關史實。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大學的基礎課程包括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
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學習專業課程,有法學、醫學和神學。大學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
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題干圖片是 14﹣16 世紀歐洲大學學科,這些學科的設置
反映了社會發展要求,B 項正確;“深受封建制度的影響”和“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與題干圖片內容
無關,排除 AC 項;“與基督神學密切相關”說法片面,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歐洲大學學
科設置的意義的相關史實。
42.拜占庭帝國矗立在歐、亞、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將羅馬帝國的文明與榮耀又守衛了一千多年。他保存
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史料、著作、哲學思想,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直接的動力。
材料強調拜占庭帝國( )
A.屬于古羅馬文明的一部分 B.開啟了資本主義時代的大門
C.突破了中世紀神學的束縛 D.啟發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了拜占庭帝國。公元 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
(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
【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 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拜
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和西亞、北非等
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
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故正確答案為 D.ABC 均不符合
題意。故選 D。
【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
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43.著名的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
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精神抖擻地重新出現”。據此對羅馬法的理解最正確的是( )
A.它包含《十二銅表法》和《羅馬民法大全》
B.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立法司法產生重要影響
C.羅馬法所維護的政治制度成為后世確立政體的典范
D.羅馬法與雅典民主制一樣保證每一個公民都有參政機會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法。11 世紀末期,《羅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發現,西歐開始對
《羅馬民法大全》進行研究。
【解答】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
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對此理解正確的是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
法律產生重要影響。527 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
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 529 年起,委員會歷時 6 年,把自 2 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
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
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
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 4 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故選 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羅馬法的影響。
44.如圖是某同學學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關歐洲國家演變的思維導圖,下列選項序號對應的國家或
王朝正確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國②波斯帝國③英格蘭 B.①拜占庭帝國②查理曼帝國③德意志
C.①亞歷山大帝國②阿拉伯帝國③荷蘭 D.①阿拉伯帝國②德意志帝國③俄羅斯帝國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代歐洲國家演變,注意分析題干給出的結構示意圖。
【解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定
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稱拜占庭帝國;所以①為拜占庭帝國;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日耳曼
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
稱查理曼帝國。843 年,根據《凡爾登合約》,查理曼帝國分裂為三部分,即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
所以②為查理曼帝國;③為德意志,B 項正確;材料與波斯帝國、英格蘭無關,排除 A 項;材料與亞
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荷蘭無關,排除 C 項;材料與阿拉伯帝國、俄羅斯帝國無關,排除 D 項。故
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古代歐洲國家演變過程中的相關
政權。
45.公元 668 年,日本政府將“大化改新”以來天皇詔令編撰成正規法令《近江令》,此后幾十年又陸續
編成《飛鳥凈御原令》《大寶律令》《養老律令》。至此,日本建成較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這些舉動
表明“大化改新”( )
A.注重學習法家思想 B.朝令夕改成效不彰
C.效仿宋朝進行改革 D.加強對社會的控制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至此,日本建成較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可知,日本政府經過幾十年形成比較
完備的法律制作體系,加強對社會的控制,D 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完備法律體系的的建立,與“注重
學習法家思想”不符,排除 A 項;題干時間體現的是完備法律制度體系,沒有朝令夕改,排除 B 項;日
本“大化改新”仿效的是唐朝改革,960 年北宋才建立,排除 C 項。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
46.如圖的年代尺反映了某一國家的發展狀況,這個國家是( )
A.羅馬 B.希臘
C.日本 D.阿拉伯帝國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日本的發展過程。1 世紀前后,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后來,本州中部興起奴隸制國
家大和。大和不斷征服擴張,5 世紀統一了日本。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在亞洲東部的日本列島上,一到二世紀,有一百多個小國,五世紀,大和統一
了日本,逐漸形成大和民族,七世紀中期,經過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C 項正確;
羅馬、希臘均是歐洲國家,阿拉伯帝國是中東文明的一部分,排除 ABD 三項。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日本興起發展的過程的相關知識。
47.7 世紀前,日本列島主要使用實物商品作為交換媒介。大化革新時唐朝的銅錢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
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經濟的發展。7 世紀下半葉,日本出現了以唐朝開元通寶為模板而仿鑄的本土金屬鑄
幣——富本銅錢,逐步建立了獨立的幣制體系。據此可知( )
A.幣制改革是大化改新重點 B.幕府在經濟領域加強集權
C.唐文化促進日本社會發展 D.唐錢加速鎖國政策的破產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文化促進日本社會發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唐朝的銅錢流入日本,刺激了日本商品經濟的發展,日本還仿鑄了富本銅
錢,說明唐文化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C 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大化改新的重點,排除 A 項;材料沒
有體現政府在經濟領域加強集權,排除 B 項;日本鎖國政策是在幕府統治時期,排除 D 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文化促進日本社會發
展的相關史實。
48.無海濤在《日本改變中國》一書中寫道,中國經歷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燦爛文明,被
日本通過一次革新,盡數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孝德天皇的政治權利受到限制
C.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D.出現幕府將軍掌握實權的局面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中國經歷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燦爛文明,被日本通過一次革新,盡數吸
收。”可知,材料中的“革新”是指 7 世紀日本進行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
建國家,A 項正確;孝德天皇的政治權利受到限制說法錯誤,排除 B 項;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
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排除 C 項;12 世紀晚期出現幕府將軍掌握實權的局面,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關
史實。
49.歷史事實是指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態度。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
A.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B.孝德天皇在位時進行了大化改新
C.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D.漢謨拉比在位時統一了兩河流域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了事實與觀點的區別。史實是絕對歷史事件的表述,而觀點是對歷史事件的評論。
【解答】事實是絕對歷史事件的表述,而觀點是對歷史事件的評論,ABD 選項中內容都屬于純表述,而
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屬于評論觀點。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事實與觀點的區別。
50.2022 年 11 月 20 日晚,卡塔爾世界杯開幕。吉祥物“拉伊卜(La'eeb.)”在開幕式上亮相,引起網友
和球迷們的關注。“拉伊卜”來自阿拉伯語,意為“超級天才球員”,而類似一張白布的身體則源自傳
統阿拉伯男性頭飾造型。以下關于阿拉伯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穆罕默德統治時期,阿拉伯帝國成為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B.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C.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并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D.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譚》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阿拉伯人的貢獻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阿拉伯的相關史實。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
獻,如中國的重大發明,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傳入歐洲的。B 項描述正確,符合題意;阿
拉伯帝國成為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是在 8 世紀時,是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繼承者繼續擴張
的結果,排除 A 項;阿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經過阿伯人改進后傳到歐洲的,排除 C 項;《醫學集成》
和《醫典》兩部書是阿拉伯人在醫學領域的成就,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阿拉伯人的
貢獻的相關史實。專題 04 世界古代史
消滅易錯專練 50 題·選擇題
涉及考點
易錯點 01 古代亞、非、歐文明
易錯點 02 封建時代的亞、非、歐文明
易錯點 03 核心素養
易錯點 04 中外文明對比
1.古代人類創造了先進的文明成就,下列對古代世界各國的文明成就敘述錯誤的是( )
A.古埃及勞動人民建造了金字塔,作為古代埃及國王法老的宮殿
B.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C.種姓制度是在古印度出現的一種制度,是一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影響深遠
D.在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古埃及的大臣在朝見法老時,必須匍匐在地上,親吻法老腳下的土地,如果能親吻到法老的腳,則是極
大的榮幸。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出古埃及法老( )
A.對臣民有無上權威 B.掌控地方行政權力
C.對司法權力的控制 D.直接統帥全國軍隊
3.某同學在學習亞非文明古國時查找了一張地圖,下列古國與文明對應正確的是( )
A.金字塔 B.種姓制度
C.甲骨文 D.《漢謨拉比法典》
4.清代人張德彝多次出國游歷,在他的記載中,他曾將某地古跡稱為“王陵”,其外形呈“三尖形”,
“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疊起,……正面一洞,高約八丈,上有……文一篇,字如鳥篆,
風雨侵蝕,模糊不復辨識”。他這次考察的位置位于如圖( )
A.① B.② C.③ D.④
5.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但從它之后,金字塔越
修越小,反映了( )
A.法老王權的逐漸衰落 B.金字塔建筑難度增加
C.埃及經濟發展水平下滑 D.古埃及被波斯帝國吞沒
6.“從法典中可知,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長對奴隸
有生殺予奪之權,對妻子兒女有絕對權威。”材料中的法典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羅馬民法大全》
7.在《漢謨拉比法典》關于人身傷害罪的規定中,傷害穆什根努的罪比傷害阿維魯的要輕,在關于就醫費
用的規定中,也是阿維魯最高,移什根努次之,而奴隸最低。這可以用來說明《漢謨拉比法典》( )
A.強調公平公正 B.維護統治者利益
C.重視醫療救助 D.體現了人文主義
8.大河流域孕育了燦爛的亞非古代文明。《漢謨拉比法典》這一文明成果誕生于( )
A. B.
C. D.
9.《漢謨拉比法典》規定:雇傭耕者,每年應付給其 8 庫魯(2020.8 公升)谷物。雇傭手工業者按日計
酬,一般手工業者每日酬金 5~6 塞(合 0.23 克~0.276 克)銀子。由此可見,《漢謨拉比法典》( )
A.體現絕對的公平公正 B.反映當時工業文明發達
C.體現同態復仇的原則 D.反映當時商品經濟活躍
10.《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凡拐騙、藏匿他人或宮廷奴隸者處死刑;理發師未經奴隸主許可而剃掉奴
隸發式標記,應處砍手之刑……”這反映了此法典( )
A.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B.提高了奴隸的政治地位
C.促進古巴比倫經濟發展 D.反映了公民的意愿
11.如圖示意圖正確反映了某宗教的傳播路線,由此推斷這一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德國思想家卡爾 西奧多 雅斯貝爾斯認為,公元前 600 至前 300 年間,是人類文明精神的突破時期,
在北緯 25 度至 35 度區間的一些文明區域,一些思想先知,深入地思考了人類的命運,倡導人類的精神
追求。這一時期的喬達摩 悉達多( )
A.思考人與神的關系,追求靈魂解脫 B.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追求精神自由
C.思考人與人的關系,追求社會安定 D.思考人與自我的關系,追求道德高尚
13.下列有關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
B.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
C.地位低下的賤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
D.佛教支持種姓制度,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
14.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后,各國間的貿易壁壘破除了,大量希臘手工匠師、商人、冒險家涌入東方,他們
在亞非的許多城市從事商業經營,一個由印度及尼羅河的廣大貿易區就此建立。這反映了亞歷山大帝國
的建立( )
A.促進了亞非地區的統治 B.促進了希臘文化的傳播
C.加強了東西方經濟聯系 D.推動了手工工藝的發展
15.公元前 5 世紀中后期,一個雅典家庭的成員如表。該家庭有資格擔任雅典城邦公職人員的人數是( )
男主人 女主人 兒子 女兒 仆人 外邦客人
拉奧 洛狄斯 巴克 歐尼德 阿夫瑞 勞格斯
40 歲 39 歲 15 歲 12 歲 50 歲 46 歲
A.1 人 B.2 人 C.3 人 D.4 人
16.伯里克利時期的雅典民主政治達到了頂峰。根據當時的政治制度,如表四位中有資格參加公民大會的
是( )
A B C D
性別:男 性別:女 性別:男 性別:男
年齡:30 歲 年齡:25 歲 年齡:55 歲 年齡:12 歲
身份:公民 身份:公民 身份:奴隸 身份:外邦人
A.A B.B C.C D.D
17.雅典城邦時代戲劇流行,在戲劇公演上眾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個場合中,在同一個時段里經歷同一種
感受,他們一個挨一個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會在他們之間流動……每個人都是一
個社會的人,一個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與其他觀眾有著緊密的聯系。這表明戲
劇公演( )
A.強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則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開放性
C.調動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 D.培養了雅典公民的集體意識
18.哈蒙德在《希臘史》中提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是自由民。據統計,公元前 431 年,雅典全
部人口為 40 萬,其中自由民為 16.8 萬,外邦人為 3.2 萬,奴隸為 20 萬,而自由民中的婦女也被排除
在民主的殿堂之外。”由此可見,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是( )
A.西方民主之源 B.少數奴隸主的民主
C.多數人的民主 D.維護全雅典人的利益
19.關于雅典的民主政治,柏拉圖說:“我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請一位良醫,
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竟交給隨便什么人,這豈不是荒唐?”這段話( )
A.說明人們拒絕通過抽簽參與政治 B.高度評價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C.反映雅典的居民實現了全民參政 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20.從公元前 443 年到公元前 429 年,伯里克利每年連選連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職﹣﹣首席將軍,完全掌握
國家政權。在伯里克利的領導下,雅典的奴隸制經濟、民主政治、海上霸權和古典文化臻于極盛。他最
后一次連任雅典最重要的官職﹣﹣首席將軍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
A.A B.B C.C D.D
21.“他(亞歷山大)促使民主氛圍濃厚的希臘以主動的姿態同專制主義的東方發生了廣泛的交流,在他
所征服的地區開始了幾百年的希臘化時代。”材料說明亞歷山大的征服促使了( )
A.東方專制主義終結 B.希臘文明得以同化
C.東方文明走向民主 D.東西方文化大交匯
22.你一定看過奧黛。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吧,對于古羅馬的歷史你熟悉嗎?下列選項與古羅馬的發
展命運相關的是( )
①種姓制度 ②395 年 ③公元前 509 年 ④馬拉松戰役 ⑤拜占庭
帝國 ⑥凱撒 ⑦屋大維 ⑧布匿戰爭。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②③
⑤⑥⑦⑧
23.“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
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這段材料意在說明( )
A.羅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全世界 B.羅馬法最終帶來羅馬帝國疆域的擴大
C.完善的法律是國家繁榮穩定的基礎 D.羅馬法對后世西方法律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24.“對希臘化東方的征服致使希臘的思想和習俗引入羅馬。盡管羅馬煞費苦心地進行抵制,但這些新奇
的東西在改變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上仍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說明( )
A.亞歷山大東征促進古希臘文化的傳播 B.古希臘文化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古羅馬
C.古羅馬人熱衷于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 D.戰爭一定程度上促進不同文明間交流
25.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②階段所處的時期是( )
A.羅馬帝國 B.羅馬共和國
C.西羅馬帝國 D.東羅馬帝國
26.據統計,1 世紀時,羅馬全年的節慶娛樂日為 66 天; 2 世紀時有 123 天; 4 世紀時增至 175 天。在
節日里,奴隸角斗、斗獸、戲劇等活動皆由國庫開支。這段材料可用于探究( )
A.羅馬城邦的興起 B.羅馬帝國的擴張
C.羅馬帝國的衰亡 D.羅馬公歷的緣起
27.《十二銅表法》第九章有這樣的條款:“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任何人非經審
判,不得處死刑”,說明《十二銅表法》( )
A.保護平民的合法利益 B.強調法律的公平與程序
C.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D.規定貴族不能隨意解釋法律
28.有學者指出:“如果說‘希臘人’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個地理概念,那么‘羅馬人’已不再是一個地
理概念,而是一個法律概念。公民權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這是羅馬相較于希臘的高明之處,也是
希臘諸邦中任何一個都不能統一希臘本土而羅馬卻能統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這反映出( )
A.羅馬帝國疆域的擴大有利于民族認同 B.羅馬法兼顧了社會各階級的利益
C.羅馬萬民法緩和了各民族之間的矛盾 D.羅馬文明比希臘文明更先進優越
29.英國詩人雪萊曾寫道:“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都起源于希臘。如果沒有希臘,我們現在還
可能蒙昧、無知、與野人無異。”這段材料說明( )
A.古代希臘文明是近代歐洲文明的源頭 B.近代西方文明復原了古希臘文化
C.希臘文化完全涵蓋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臘人創造出的法學體系沿用至今
30.蘇格拉底認為,“正義”“虔誠”“節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名稱而
已”。一切德行的本質與智慧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人是有德行的,當且并僅當且他是有知識的”。
由此可見,蘇格拉底( )
A.對注重對人性本身的研究 B.對道德內涵沒有清晰的認識
C.具有并宣揚理性主義精神 D.強調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31.“古代人們把不理解的事物視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漢謨拉比法典》中稱其條文為太
陽神之意。但羅馬的法律很早就從宗教中分離出來了,如《十二銅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員會制定的,
根本未稱是神意……當理論與實際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羅馬法總是致力于滿足后者的需要。”羅馬法產
生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是( )
A.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B.羅馬深受天主教會的影響
C.重實際應用而不只專注理論 D.早期東西方文明不同特色
32.西歐主要國家的歷史是從法蘭克王國開始的。下列關于法蘭克王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實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B.法蘭克王國在 8 世紀前期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
C.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蘭西和英國的雛形
D.國王查理統治時期的版圖與羅馬帝國相當
33.比較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對比下列人物,找出二者的共同點( )
①二者都推動了基督教的發展
②二者都是法蘭克王國的國王
③二者都實行封君封臣制
④二者都是日耳曼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4.歷史學科的時空觀念是指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
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下列對史事時空表述完整的是( )
A.公元前 6 世紀,喬達摩 悉達多創立了佛教
B.800 年,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
C.英國憑借軍事實力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
D.1791 年,制憲會議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35.正確認識動機與效果的關系,有利于厘清歷史的內在邏輯。下列各項,其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一致的
是( )
A.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法蘭克王國取得了羅馬教會的支持
B.1789 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C.南方奴隸主發動南北戰爭——美國廢除奴隸制
D.1588 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進行海戰——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36.中世紀時的西歐,封臣行臣服禮和宣誓效忠后,封君一般以小樹枝、權杖、一塊草皮等作為封土的象
征賜予封臣。這樣,封君封臣關系就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忠誠與否的關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經濟內涵。這
表明( )
A.封君無權管轄自己封臣的封臣 B.封臣對封君要履行相應的義務
C.土地封賜是封君封臣制的紐帶 D.封君封臣制有著嚴格的等級性
37.英國一位歷史學家描述:“最初,領主在某一年偶然不需要一項勞役,就征收一便士或半便士,以代
替一次或一天的勞役。之后,領主逐漸習慣每年征收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定項目的勞役……最后,雙
方達成協定,允諾農民支付定額的現金,以取代一切勞役。”材料說明( )
A.莊園是自給自足的 B.歐洲封建制度已經瓦解
C.西歐莊園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勞役地租 D.領主與農民間沒有人身依附關系
38.如表是 13 世紀的歐洲莊園法庭留下的記錄,由此可見莊園法庭( )
佃戶應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 6 便士
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 6 便士
佃戶在莊園以外的地方磨面粉,被罰 20 先令
A.維護領主的利益 B.限制領主的特權
C.依據習慣法判案 D.開庭地點不固定
39.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表述中推論合理的是(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加冕禮 羅馬教會在查理曼帝國的地位提高
B 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 中世紀世俗王權一直高于教權
C 克洛維保留了羅馬大地主土地 克洛維只依靠羅馬大地主進行統治
D 封臣要無償為封君服兵役 服兵役是封臣對封君的唯一義務
A.A B.B C.C D.D
40.“他們有權力決定誰來教學,什么時候上課,使用什么課本。凡是反對這些規則的人,他們有權力驅
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紀大學特點是( )
A.實行分科教學 B.滿足世俗需要
C.培養基督教士 D.擁有自治權利
41.如表為 14﹣16 世紀歐洲大學學科。這些學科設置( )
文學、歷史、文法、辯證法、算術、幾何學地理
學、天文學、力學、音樂
A.深受封建制度的影響 B.反映了社會發展要求
C.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 D.與基督神學密切相關
42.拜占庭帝國矗立在歐、亞、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將羅馬帝國的文明與榮耀又守衛了一千多年。他保存
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史料、著作、哲學思想,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直接的動力。
材料強調拜占庭帝國( )
A.屬于古羅馬文明的一部分 B.開啟了資本主義時代的大門
C.突破了中世紀神學的束縛 D.啟發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
43.著名的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
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精神抖擻地重新出現”。據此對羅馬法的理解最正確的是( )
A.它包含《十二銅表法》和《羅馬民法大全》
B.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立法司法產生重要影響
C.羅馬法所維護的政治制度成為后世確立政體的典范
D.羅馬法與雅典民主制一樣保證每一個公民都有參政機會
44.如圖是某同學學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關歐洲國家演變的思維導圖,下列選項序號對應的國家或
王朝正確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國②波斯帝國③英格蘭 B.①拜占庭帝國②查理曼帝國③德意志
C.①亞歷山大帝國②阿拉伯帝國③荷蘭 D.①阿拉伯帝國②德意志帝國③俄羅斯帝國
45.公元 668 年,日本政府將“大化改新”以來天皇詔令編撰成正規法令《近江令》,此后幾十年又陸續
編成《飛鳥凈御原令》《大寶律令》《養老律令》。至此,日本建成較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這些舉動
表明“大化改新”( )
A.注重學習法家思想 B.朝令夕改成效不彰
C.效仿宋朝進行改革 D.加強對社會的控制
46.如圖的年代尺反映了某一國家的發展狀況,這個國家是( )
A.羅馬 B.希臘
C.日本 D.阿拉伯帝國
47.7 世紀前,日本列島主要使用實物商品作為交換媒介。大化革新時唐朝的銅錢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
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經濟的發展。7 世紀下半葉,日本出現了以唐朝開元通寶為模板而仿鑄的本土金屬鑄
幣——富本銅錢,逐步建立了獨立的幣制體系。據此可知( )
A.幣制改革是大化改新重點 B.幕府在經濟領域加強集權
C.唐文化促進日本社會發展 D.唐錢加速鎖國政策的破產
48.無海濤在《日本改變中國》一書中寫道,中國經歷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燦爛文明,被
日本通過一次革新,盡數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孝德天皇的政治權利受到限制
C.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D.出現幕府將軍掌握實權的局面
49.歷史事實是指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態度。下列表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 )
A.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B.孝德天皇在位時進行了大化改新
C.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D.漢謨拉比在位時統一了兩河流域
50.2022 年 11 月 20 日晚,卡塔爾世界杯開幕。吉祥物“拉伊卜(La'eeb.)”在開幕式上亮相,引起網友
和球迷們的關注。“拉伊卜”來自阿拉伯語,意為“超級天才球員”,而類似一張白布的身體則源自傳
統阿拉伯男性頭飾造型。以下關于阿拉伯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穆罕默德統治時期,阿拉伯帝國成為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B.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C.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并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D.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譚》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澳门| 达州市| 太保市| 应城市| 仁怀市| 七台河市| 忻城县| 夹江县| 平谷区| 宁夏| 大姚县| 开远市| 绥江县| 临安市| 阿城市| 喀喇| 双辽市| 巴楚县| 萨嘎县| 汤阴县| 怀来县| 林州市| 古浪县| 上杭县| 安塞县| 富裕县| 隆回县| 玉屏| 望江县| 长葛市| 峨眉山市| 旅游| 册亨县| 平乐县| 长兴县| 延川县| 当阳市| 丰原市| 滨州市|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