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消滅易錯選擇題專練50題)專題05 世界近代史(PDF版 含解析)備戰2025年中考歷史考試易錯題(全國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消滅易錯選擇題專練50題)專題05 世界近代史(PDF版 含解析)備戰2025年中考歷史考試易錯題(全國通用)

資源簡介

專題 05 世界近代史
消滅易錯專練 50 題·選擇題
涉及考點
易錯點 01 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易錯點 02 早期殖民活動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易錯點 03 近代思想解放運動
易錯點 04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
易錯點 05 兩次工業革命
易錯點 06 近代科技與文化
1.構建知識結構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知識結構圖中的“?”處應該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
C.西歐莊園的出現 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2.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下列表述中,時
間和空間要素完整的是( )
A.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在西歐傳播
B.11 世紀以后,歐洲的農村出現了一種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C.從 14 世紀開始,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潮逐漸流行
D.1848 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3.據如表可知,這些法案的核心精神是( )
法案 部分相關規定
《大憲章》 沒有經過協商,國王無權征稅
《權利法案》 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王位繼承法》 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A.反對分權制衡 B.保障天賦人權
C.限制國王權力 D.確認主權在民
4.如圖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民主制度。該制度與下列哪 一歷史文獻直接相關( )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1787 年美國憲法” D.《法國民法典》
5.美國歷史的發展經歷了眾多坎坷。如圖是美國某階段的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
阻力。下列關于美國歷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遇到的第一個阻力 F2 是英國的殖民統治
B.圖中 a 處的薩拉托加戰役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C.圖中動力 F1 是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D.圖中 c 處《獨立宣言》發表,宣告美國誕生
6.如圖為獨立戰爭后,華盛頓在種植園里指揮黑奴勞動的場景。對此理解合理的是,美國獨立戰爭( )
A.存在歷史局限性 B.惡化了黑奴的處境
C.使總統權力擴大 D.未改變殖民地性質
7.如圖是一幅法國漫畫,畫面中間的城市平民正在吹風笛,匍匐在他腳邊的獅子代表當時的國王,他操縱
的兩個木偶代表第一、二等級的教士和貴族。漫畫意在表現( )
A.法國大革命前三個等級矛盾尖銳 B.法國大革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C.法國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D.拿破侖大軍對歐洲進行壓榨和掠奪
8.以下內容的共同作用是( )
時間 1689 年 1776 年 1787 年 1789 年 1804 年
史實 英國議會通過《權利 大陸會議通過《獨立 美國制定憲 法國頒布《人權宣 《拿破侖法典》頒布
法案》 宣言》 法 言》 實施
A.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B.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的開展
C.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D.積極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9.有學者認為“盡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
定的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17 世紀和 18 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
件中,與史實相符的是( )
A.革命爆發都是因為封建專制主義的阻礙 B.都是反對民族壓迫,實現民族獨立
C.都有對“權利”的訴求和“人權”的伸張 D.革命后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10.如圖示意圖的 1、2 處,可以填入的是( )
A.文藝復興、印度民族大起義 B.啟蒙運動、拉美獨立運動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南北戰爭 D.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
11.如圖為 1806 年的一幅時事漫畫《姜餅大師》,圖中拿破侖被描繪為一位烤制姜餅的廚師,正把歐洲各
國的君主送進烤爐里,而爐底下涌出來的是被燒成炭灰的歐洲各國。該漫畫作為史料,可用于研究拿破
侖戰爭( )
A.得到被征服民眾支持 B.開啟近代歐洲的歷史
C.確立歐洲的優勢地位 D.廢除各地的封建特權
12.杭杭同學梳理了“探尋新航路”的知識體系,其中正確的是( )
A 原因: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 探尋新航 B.條件: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
的貿易市場…… 路 立……
C.過程: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了 D.影響:首次打通了歐亞就間的交
亞洲的印度…… 通道路……
A.A B.B C.C D.D
13.位于西非古國貝寧維達港的歷史遺跡——“不歸門”,見證了歷史上大量黑人被運到西印度群島和美
洲大陸做奴隸的遭遇。據統計,黑奴貿易,使非洲大約損失了一億人口。這反映了( )
A.奴隸貿易促進了非洲經濟發展 B.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人口遷移
C.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殘酷 D.黑人為世界繁榮做出了貢獻
14.下列措施出自俄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這次改革( )
※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
※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
※提倡學習西方禮節與生活方式
A.開啟近代化進程 B.專制制度開始瓦解
C.廢除了農奴制度 D.推動資本主義發展
15.農奴制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國的大國地位,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
革計劃,這一計劃實施十年后,終于迎來了社會轉型。材料中的“社會轉型”指俄國( )
A.推行彼得一世改革 B.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C.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D.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16.世界名著《飄》的原英文書名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與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舊式農
莊文明及其相關生活方式的消亡與飄逝。揭示了舊的農莊文化與現代工業革命兩種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
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小說《飄》創作的歷史背景是( )
A.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B.1929 年﹣1933 年世界經濟大危機
C.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共和國 D.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17.《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表后,南方有 50 萬黑人逃離種植園,在敵人后方廣泛開展游擊戰,牽制了奴
隸主 10 萬軍隊,也使南方在經濟上瀕于崩潰。這說明《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 )
A.解放了全國黑奴 B.阻止了美國內戰爆發
C.消除了種族歧視 D.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18.美國內戰期間,林肯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迅速扭轉了整個局面。與這一狀態描述相吻合的
觀點是( )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階級斗爭是歷史前進的唯一動力
19.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變法;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認可王安石變
法,甚至用當時西方流行的政治經濟學概念對王安石的政策主張進行了新的詮釋。這一變化表明( )
A.歷史結論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B.歷史真相還原需要考辨史料
C.歷史認識隨時代發展而變化 D.歷史解釋呈現客觀性的特征
20.發表于 1882 年的日本漫畫《美的類型》(見如圖)中,男性一改之前結發、穿和服的形象,變為戴帽
剃發,身穿近代洋裝。這種變化源于( )
A.“廢藩置縣” B.“殖產興業”
C.“文明開化” D.實行征兵制
21.利用知識結構圖掌握歷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如圖適合說明( )
A.文藝復興的背景 B.新航路開辟的作用
C.殖民擴張的影響 D.新航路開辟的條件
22.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評價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對如圖中歷史事件評價正確的是( )
A.將世界連為整體 B.進行殖民掠奪擴張
C.促進中外友好交流 D.享譽史冊的航海
23.如表記錄了 15 世紀早期胡椒從亞洲產地到歐洲市場的價格變化。表中的現象可用于研究( )
印度產地 埃及亞歷山大港 意大利威尼斯 歐洲各消費國
1﹣2 克白銀 10﹣14 克白銀 14﹣18 克白銀 20﹣30 克白銀
A.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B.價格革命的影響
C.工業革命的必要性 D.世界市場的形成
24.萊斯利 貝瑟爾主編的《劍橋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 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廠,1801 年
又頒布命令稱“殖民地工廠與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業形成對立”,要求殖民地官員們對于殖民地工廠“以
他們能夠采取的最簡便手段予以摧毀,甚至可以考慮……由王室國庫接管”。材料能用來說明( )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 B.歐洲開始殖民擴張的背景
C.西班牙開辟新航路的動機 D.卡德納斯改革取得的成果
25.該史料反映的主題是( )
章西女王宣言 “我絕不會放棄我的章西,誰敢占領章西,絕對沒有好下場!”
玻利瓦爾宣言 “在沒有打碎西班牙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以前,我的手將不停地打擊敵人,我
的心將不會平靜。”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B.拉美獨立運動
C.印度民族大起義 D.北美獨立戰爭
26.如圖是 19 世紀初的一位歐洲游客在巴西游覽后描繪的葡萄牙監工兇狠鞭打種植園奴隸的情景。這一現
象導致( )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爆發 B.葡萄牙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C.美國獨立戰爭全面爆發 D.馬克思主義在美洲的傳播
27.下面史料可用于研究( )
“我絕不放棄我的章西,誰敢占領我的章西,絕沒有好下場”。——章西女王
“堅定堅定再堅定,耐心耐心再耐心,我拉美大陸的解放者”。——玻利瓦爾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C.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 D.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
28.“佛羅倫薩在 14 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的搖籃……在討論新藝術與新城市關系時,我們強調像佛羅
倫薩這樣相當發展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經濟、新政治的社會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對材料解讀
正確的是( )
A.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 B.文藝復興促進城市化發展
C.新藝術促使中世紀城市崛起 D.資本主義工商業繁榮發展
29.陳衡哲在《西洋史》中提道:“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
的。”該提法準確反映了( )
A.文藝復興的興起與內容 B.文藝復興的原因與結果
C.文藝復興的內容與影響 D.文藝復興的形式與實質
30.如圖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本主義發展 B.人文主義盛行
C.教會控制加強 D.航海時代來臨
31.如圖所示板書設計的空框處應填入( )
A.無產階級政黨建立 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國際工人協會創建 D.巴黎公社偉大實踐
32.當代法國馬克思主義者弗拉扎爾夫人曾經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共產黨宣言》不是一般的書,它
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鍋里能使水沸騰起來。”能體現“水沸騰起來”的是( )
A.英國憲章運動 B.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C.第一國際建立 D.國際聯盟宣告成立
33.如表為某課學習小結的部分內容。該課的主題應該是( )
客觀條件 經濟: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濟危機的爆發,暴露了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階級: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A.走向整體的世界 B.馬克思主義誕生
C.空想社會主義產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34.如表反映了英國農業人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年 1870 年 1900 年
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加快 B.海外殖民活動的影響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惡果 D.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35.如表是 1851﹣1861 年英、法、美城市人口比重增長示意圖
國家 英國 法國 美國
1851 年 51% 25.2% 13%
1861 年 62.3% 28.9% 19.8%
由此可知( )
A.英國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 B.英法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英國超越美國和法國成為工業強國 D.工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6.對如圖《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解讀正確的是( )
A.勞動者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大 B.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C.科技發展帶來生產方式變化 D.信息化貫穿全過程
37.九年級(1)班同學舉行辯論賽,如表是雙方選手的主要辯詞,據此可知此辯題是( )
正方辯詞: 反方辯詞:
促進生產力發展; 環境污染嚴重;
推動城市化進程; 貧富分化嚴重;
大眾教育的普及; 殖民擴張加劇;
…… ……
A.文藝復興的利弊 B.殖民擴張的利弊
C.三角貿易的利弊 D.工業革命的利弊
38.出現如圖英德兩國工業生產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革命的開展 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D.德國侵占的殖民地超過英國
39.下列關于如圖 b 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該時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
②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③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④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0.下表為 19 世紀下半葉世界貿易情況統計表。據表可知( )
世界貿易總額 主要國家所占比重(%)
(單位:億馬克)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50 145 23.3 10.3 8.9
1870 374 24.5 12 9.1 6
1900 971 19 9 12 13
A.英國失去經濟中心地位 B.工業化推動世界貿易發展
C.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D.美、德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
41.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德國運用資金盡可能地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盡可能地集中力量辦好以科學為基礎
的工業,把工業領導權交給科學家而不是金融家,實現了國家的崛起。德國的崛起體現了( )
A.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B.壟斷組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C.科技發明來源于工匠實踐經驗 D.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的推動
42.“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
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
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材料意為( )
A.工業化使人回歸野蠻 B.工業化縮短了貧富差距
C.工業化既有利又有弊 D.工業化加劇了階級矛盾
43.1851 年,英國就業女性 283 萬余人,30 年后就業女性達 3885 萬人,女工約占工業勞動力的 25%,分
布在紡織、服裝、采礦、金屬、幫傭、造紙、印刷、食品等行業。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是( )
A.技術發展進步,婦女角色轉變 B.民主政治進步,女權意識增強
44.“1600 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 6 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在英國每 4 個人有一個。到 1800 年,
蘇格蘭 90%以上成年人識字,法國有 2/3 的成年人識字,英國有一半多的人識字……到 1850 年,西方主
要資本主義國家中 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夠讀書寫字(如果把婦女包括在內,百分比還要高)。”大眾教
育的推廣的主要原因是( )
A.平民地位的提高 B.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C.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提高 D.工業化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
45.下列歷史事件的概述與對應的“歷史評價”,關聯正確的是( )
選項 事件概述 歷史評價
A 從《獨立宣言》的發表到 1787 年憲法頒布 君主立憲制是防止專權的有效機制
B 從彼得一世改革到明治維新 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徑
C 從內燃機的發明到石油開采業的發展 推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D 從德國建立系統教育體系到英國、法國對兒童實行免 工業化國家推廣大眾教育促進了社會發展
費義務教育
A.A B.B C.C D.D
46.19 世紀末期,美國《時尚》服裝雜志向女性推介寬松的燈籠褲(如圖),這種褲子以它的創始人阿米
莉亞 布盧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稱為“理性服裝”。燈籠褲的問世反映了( )
A.男女平等的社會風貌 B.古典復古風格的流行
C.女性生活方式的變化 D.戰爭影響民眾的生活
47.恩格斯認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列寧把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稱
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由此可見,兩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
A.抨擊了沙皇封建專制 B.反映社會的客觀現實
C.找尋人類解放的途徑 D.完善了近代文學題材
48.“當我以博物學者的身份參加貝格爾號皇家軍艦航游世界時,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關生物的地理分布
以及現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質關系的某些事實,這些事實深深地打動了我。”可見達爾文進化論產生
的必要條件是( )
A.投身科學意志堅定 B.人文主義深入人心
C.電氣時代社會需要 D.科學實踐積累經驗
49.牛頓力學使人們相信,原來整個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自然界,只是個遵循某種法則運轉的巨大的機
械裝置,而其中并沒有上帝的地盤。既然自然界有一個統一的規律,那么人類社會也絕不會例外。這強
調了牛頓理論( )
A.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 B.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C.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D.推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
50.歷史的發展離不開偉大人物的推動,一個偉人就是一座豐碑。下列組合,不正確的是( )
A.托爾斯泰——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
B.牛頓——近代物理學的奠基者——《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C.達爾文——近代生物學的奠基者——《物種起源》
D.梵高——近代荷蘭杰出畫家——《歐也妮 葛朗臺》專題 05 世界近代史
消滅易錯專練 50 題·選擇題
涉及考點
易錯點 01 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易錯點 02 早期殖民活動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易錯點 03 近代思想解放運動
易錯點 04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
易錯點 05 兩次工業革命
易錯點 06 近代科技與文化
1.構建知識結構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知識結構圖中的“?”處應該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
C.西歐莊園的出現 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相關史實。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
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解答】依據題干圖片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在農業方面
出現了租地農場,在手工業方面出現了手工工場。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
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知識結構圖中的“?”處應該是生
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故選項 B 符合題意。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的
相關史實。
2.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下列表述中,時
間和空間要素完整的是( )
A.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在西歐傳播
B.11 世紀以后,歐洲的農村出現了一種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C.從 14 世紀開始,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潮逐漸流行
D.1848 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時間和空間要素完整的表述,重點掌握時空觀念的含義的相關史實。
【解答】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11 世
紀以后,歐洲的農村出現了一種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表述中,“11 世紀以后”是時間要素,“歐洲的
農村”是空間要素,B 項是時間和空間要素完整的表述,符合題意;A 項只體現了空間要素“西歐”,
沒有時間要素,排除;C 項只體現了時間要素“從 14 世紀開始”,沒有空間要素,排除 C;D 項只體現
了時間要素“1848 年”,沒有空間要素,排除。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時空觀念的含義的相關史實。
3.據如表可知,這些法案的核心精神是( )
法案 部分相關規定
《大憲章》 沒有經過協商,國王無權征稅
《權利法案》 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王位繼承法》 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A.反對分權制衡 B.保障天賦人權
C.限制國王權力 D.確認主權在民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大憲章》《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表格是解答本題
的關鍵。
【解答】據《大憲章》“沒有經過協商,國王無權征稅”、《權利法案》“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
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和《王位繼承法》“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
人”可知,這些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體現的核心精神是限制國王權力,C 項正確;“分權制衡”與
《大憲章》《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無關,排除 A 項;“天賦人權”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 B 項;
“主權在民”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大憲章》
《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的相關史實。
4.如圖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民主制度。該制度與下列哪 一歷史文獻直接相關( )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1787 年美國憲法” D.《法國民法典》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權利法案》的相關知識點。解題關鍵是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
【解答】依據題干信息“國王、議會、首相”,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的圖片反映的是國王的權利受到
制約,議會至上的歷史現象。該現象出現于君主立憲制度。《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
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權利法案》的相關史實。
5.美國歷史的發展經歷了眾多坎坷。如圖是美國某階段的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
阻力。下列關于美國歷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遇到的第一個阻力 F2 是英國的殖民統治
B.圖中 a 處的薩拉托加戰役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C.圖中動力 F1 是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D.圖中 c 處《獨立宣言》發表,宣告美國誕生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獨立戰爭。
【解答】A.美國獨立戰爭前,資本主義出現發展,但遇到了圖中的第一個阻力 F2 是英國的殖民統治,
表述正確;
B.圖中 a 處的戰役是來克星頓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此處不是薩拉托加戰役,表述錯誤;
C.圖中動力 F1 是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法國大革命是受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因果關系錯誤,表述
錯誤;
D.圖中 c 處是薩拉托加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不是《獨立宣言》的發表,表述錯誤。故選
A。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美國獨立戰爭。
6.如圖為獨立戰爭后,華盛頓在種植園里指揮黑奴勞動的場景。對此理解合理的是,美國獨立戰爭( )
A.存在歷史局限性 B.惡化了黑奴的處境
C.使總統權力擴大 D.未改變殖民地性質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獨立戰爭,知道美國獨立戰爭存在局限性。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1787 年憲法確立了美國是一個聯邦
制國家。這兩部法律文獻為美國民主政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但《獨立宣言》沒有宣布廢除奴隸制,1787
年憲法又帶有種族歧視的色彩,沒有給黑人和印第安人與白人同等的權利。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題干圖
片是獨立戰爭后,華盛頓在種植園里指揮黑奴勞動的場景,這說明美國獨立戰爭存在歷史局限性。選項 A
符合題意。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史實。
7.如圖是一幅法國漫畫,畫面中間的城市平民正在吹風笛,匍匐在他腳邊的獅子代表當時的國王,他操縱
的兩個木偶代表第一、二等級的教士和貴族。漫畫意在表現( )
A.法國大革命前三個等級矛盾尖銳 B.法國大革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C.法國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D.拿破侖大軍對歐洲進行壓榨和掠奪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依據所學可知,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監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開始。7 月
14 日被定為法國的國慶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法國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
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據題干漫畫內容可知,漫畫意在表現
法國大革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選項 B 符合題意。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法國大革命
的相關史實。
8.以下內容的共同作用是( )
時間 1689 年 1776 年 1787 年 1789 年 1804 年
史實 英國議會通過《權利 大陸會議通過《獨立 美國制定憲 法國頒布《人權宣 《拿破侖法典》頒布
法案》 宣言》 法 言》 實施
A.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B.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的開展
C.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D.積極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美國 1787 年憲法、《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
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鞏固的相關史實。
【解答】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1689 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1776 年大陸會議通過的《獨立宣
言》、1787 年美國制定憲法、1789 年法國頒布的《人權宣言》和 1804 年《拿破侖法典》的頒布實施都
鞏固了英美法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得成果,A 項正確;題干文獻與國際工人運動無關,排除 B 項;美國
1787 年憲法與“歐洲一體化的進程”無關,排除 C 項;題干表格內容與“國際和平與安全”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美國 1787 年憲法、《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
9.有學者認為“盡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
定的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17 世紀和 18 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
件中,與史實相符的是( )
A.革命爆發都是因為封建專制主義的阻礙 B.都是反對民族壓迫,實現民族獨立
C.都有對“權利”的訴求和“人權”的伸張 D.革命后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17 世紀和 18 世
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件”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 世紀和 18 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件是英
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爆發都是因為封建專制
主義的阻礙;美國獨立戰爭反對民族壓迫,實現民族獨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英
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都有對“權利”的訴求和“人權”的伸張,選項 C 符合題
意。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
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10.如圖示意圖的 1、2 處,可以填入的是( )
A.文藝復興、印度民族大起義 B.啟蒙運動、拉美獨立運動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南北戰爭 D.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拉美獨立運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18 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教會特權,啟蒙運動促
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
進步,為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19 世紀初,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
的影響下,拉丁美洲地區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起義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
南到阿根廷的廣大地區。題干示意圖的 1、2 處,可以填入的是啟蒙運動、拉美獨立運動,B 項正確;14
世紀的文藝復興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思想文化基礎,排除 A 項;法國大革命與美國南北戰爭沒有直
接聯系,排除 C 項;法國大革命和北美獨立戰爭傳播資產階級的思想,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啟蒙運動、
拉美獨立運動的相關史實。
11.如圖為 1806 年的一幅時事漫畫《姜餅大師》,圖中拿破侖被描繪為一位烤制姜餅的廚師,正把歐洲各
國的君主送進烤爐里,而爐底下涌出來的是被燒成炭灰的歐洲各國。該漫畫作為史料,可用于研究拿破
侖戰爭( )
A.得到被征服民眾支持 B.開啟近代歐洲的歷史
C.確立歐洲的優勢地位 D.廢除各地的封建特權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拿破侖戰爭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把歐洲各國的君主送進烤爐里,而爐底下涌出來的是被燒成炭灰的歐洲各國”可知,《法
國的姜餅大師》體現的是拿破侖戰爭傳播了革命思想,廢除各地的封建特權,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該
漫畫可用于研究拿破侖戰爭廢除各地的封建特權,D 項正確;“得到被征服民眾支持”在題干中未有體
現,排除 A 項;“開啟近代歐洲的歷史”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 B 項;“確立歐洲的優勢地位”在題干
中未有涉及,排除 C 項。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拿破侖戰爭的相關史實。
12.杭杭同學梳理了“探尋新航路”的知識體系,其中正確的是( )
A 原因: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 探尋新航 B.條件: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
的貿易市場…… 路 立……
C.過程: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了 D.影響:首次打通了歐亞就間的交
亞洲的印度…… 通道路……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新航路的開辟的原因、條件、過程和影響的
相關史實。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興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屬于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原因,A 正
確,A 項符合題意;此時的歐洲國家還未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B 表述錯誤,排除 B 項;哥倫布橫渡大
西洋到達的是美洲,哥倫布認為歐洲和亞洲隔大西洋相望,始終相信自己到達的地方是亞洲的印度,C
表述錯誤,排除 C 項;漢代時期的絲綢之路首次打通了歐亞之間的交通道路,D 表述錯誤,排除 D 項。
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史實。
13.位于西非古國貝寧維達港的歷史遺跡——“不歸門”,見證了歷史上大量黑人被運到西印度群島和美
洲大陸做奴隸的遭遇。據統計,黑奴貿易,使非洲大約損失了一億人口。這反映了( )
A.奴隸貿易促進了非洲經濟發展 B.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人口遷移
C.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殘酷 D.黑人為世界繁榮做出了貢獻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了三角貿易,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被掠奪……一億人口”可知在奴隸貿易中,西歐國家通過販賣奴隸獲取巨額財富,
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原始資本,但這種方式給非洲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因此體現了西歐
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殘酷,C 項正確;從所學知識可知,奴隸貿易給非洲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造成非洲
人口大量減少,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不是促進非洲經濟發展,排除 A 項;從所學知識可知,新航
路開辟促進了人口遷移是表象,不是本質,且題干重點強調的是奴隸貿易這種野蠻殘酷的行為,而不是
單純的人口遷移,排除 B 項;從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殘酷,非黑人為
世界繁榮做出了貢獻,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三角貿易,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4.下列措施出自俄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這次改革( )
※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
※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
※提倡學習西方禮節與生活方式
A.開啟近代化進程 B.專制制度開始瓦解
C.廢除了農奴制度 D.推動資本主義發展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8 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他發出向西方學習的號召,
頒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
沙皇的專制權力。他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
的農奴;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
開辦學校,創辦報紙,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通過改革,俄國的經濟、軍事
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
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題干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彼得一世改革開啟近代化進程,A
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加強了沙皇專制制度,排除 B 項;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排除 C 項;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彼得一世改
革的相關史實。
15.農奴制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國的大國地位,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
革計劃,這一計劃實施十年后,終于迎來了社會轉型。材料中的“社會轉型”指俄國( )
A.推行彼得一世改革 B.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C.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D.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俄國 1861 年的農奴制改革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俄國 1861 年的農奴制改革的影
響的相關史實。
【解答】19 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場越來越多,交通運輸與對外貿
易也比以前發達。但是,農奴制嚴重制約了這一時期俄國的經濟發展。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沙皇政府
開始醞釀新的改革方案。1861 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1861 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
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
義的發展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題干材料中的“社會轉
型”指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選項 B 符合題意。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 1861 年的農
奴制改革的相關史實。
16.世界名著《飄》的原英文書名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與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舊式農
莊文明及其相關生活方式的消亡與飄逝。揭示了舊的農莊文化與現代工業革命兩種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
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小說《飄》創作的歷史背景是( )
A.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B.1929 年﹣1933 年世界經濟大危機
C.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共和國 D.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小說《飄》創作的歷史背景的相關史實。“南方舊式農莊文明及其相關生活方式
的消亡與飄逝”“舊的農莊文化與現代工業革命兩種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的意識形態的對立”是解答本
題的關鍵。
【解答】美國獨立后,領土迅速擴張,同時,北方工業資本主義工業和南方南方種植園經濟都發展起來,
南方種植園使用了大量奴隸,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和北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兩種制度水火不容。19 世紀中
期,圍繞著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方的種植園奴隸制和北方的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據“世
界名著《飄》的原英文書名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與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舊式農莊文
明及其相關生活方式的消亡與飄逝。揭示了舊的農莊文化與現代工業革命兩種不同社會發展狀態下的意
識形態的對立。”可知,小說《飄》創作的歷史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
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選項 A 符合題意;選項 BCD 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小說《飄》創作
的歷史背景的相關史實。
17.《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表后,南方有 50 萬黑人逃離種植園,在敵人后方廣泛開展游擊戰,牽制了奴
隸主 10 萬軍隊,也使南方在經濟上瀕于崩潰。這說明《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 )
A.解放了全國黑奴 B.阻止了美國內戰爆發
C.消除了種族歧視 D.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題干可知,《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放了南方的黑人奴隸,牽制了南方奴隸主的軍隊,成為
扭轉戰局的關鍵,D 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南方奴隸解放,未說明全國,排除 A 項;《解放黑人奴隸宣
言》發表時,美國內戰已經爆發,排除 B 項;題干并未說明“消除了種族歧視”,排除 C 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的相關史實。
18.美國內戰期間,林肯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迅速扭轉了整個局面。與這一狀態描述相吻合的
觀點是( )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階級斗爭是歷史前進的唯一動力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內戰期間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人民群眾是歷
史的創造者的相關史實。
【解答】美國內戰期間,林肯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農民尤其是黑人的積極性,他們踴
躍參軍作戰,迅速扭轉了整個局面。與這一狀態描述相吻合的觀點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C 項正
確;生產力是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它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生產關系
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經濟關系,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
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題干與此無關,排除 A 項;經濟基礎指的是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
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基礎;上層建筑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包括意識形態以
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如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上層建筑的性質和變化發展是由其賴以存
在的經濟基礎的性質和變化決定的,題干與此無關,排除 B 項;“階級斗爭是歷史前進的唯一動力”說
法錯誤,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美國內戰期間頒布的《解放黑
人奴隸宣言》的相關史實。
19.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變法;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認可王安石變
法,甚至用當時西方流行的政治經濟學概念對王安石的政策主張進行了新的詮釋。這一變化表明( )
A.歷史結論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B.歷史真相還原需要考辨史料
C.歷史認識隨時代發展而變化 D.歷史解釋呈現客觀性的特征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治維新前后對王安石及其變法態度變化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
的關鍵。
【解答】據“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變法”“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
認可王安石變法,甚至用當時西方流行的政治經濟學概念對王安石的政策主張進行了新的詮釋”可知,
歷史認識隨時代發展而變化,選項 C 符合題意;選項 ABD 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明治維新前后對
王安石及其變法態度變化的相關史實。
20.發表于 1882 年的日本漫畫《美的類型》(見如圖)中,男性一改之前結發、穿和服的形象,變為戴帽
剃發,身穿近代洋裝。這種變化源于( )
A.“廢藩置縣” B.“殖產興業”
C.“文明開化” D.實行征兵制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從 1868 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國強兵”的口號下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
治維新”。在社會生活上,日本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據 1882 年的日本漫畫《美的類型》“男性一改之前結發、穿和服的形象,變為戴帽剃發,身穿近代洋裝”
可知,這種變化源于日本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上實行的“文明開化”,C 項正確;“廢藩置縣”是日本
明治維新在政治上實行的措施,與“男性一改之前結發、穿和服的形象,變為戴帽剃發,身穿近代洋裝”
無關,排除 A 項;“殖產興業”是日本明治維新在經濟上實行的措施,與“男性一改之前結發、穿和服
的形象,變為戴帽剃發,身穿近代洋裝”無關,排除 B 項;“實行征兵制”是日本明治維新在軍事上實
行的措施,與“男性一改之前結發、穿和服的形象,變為戴帽剃發,身穿近代洋裝”無關,排除 D 項。
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史實。
21.利用知識結構圖掌握歷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如圖適合說明( )
A.文藝復興的背景 B.新航路開辟的作用
C.殖民擴張的影響 D.新航路開辟的條件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新航路的開辟,注意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條件。
【解答】本題的知識結構從主觀和客觀方面分析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客觀條件包括造船技術的提高,航
海技術的提高,地理知識的進步,強大的經濟,主觀條件是西葡王室的支持。故選 D。
【點評】注意觀察知識結構得出新航路的開辟這一條件。
22.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評價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對如圖中歷史事件評價正確的是( )
A.將世界連為整體 B.進行殖民掠奪擴張
C.促進中外友好交流 D.享譽史冊的航海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享譽史冊的航海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 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
歷亞非的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1487 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資助
下,帶領由 3 艘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 1488 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1492 年,意大
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
巴、海地等地。1497 年,達 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
年到達印度西海岸。1519 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 3 年的
航程,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 年返回歐洲。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
了地圓說的正確。據題干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歷史事件是享譽史冊的航海,選項 D 符合題意;
選項 ABC 在題干圖片中無法體現,排除。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享譽史冊的
航海的相關史實。
23.如表記錄了 15 世紀早期胡椒從亞洲產地到歐洲市場的價格變化。表中的現象可用于研究( )
印度產地 埃及亞歷山大港 意大利威尼斯 歐洲各消費國
1﹣2 克白銀 10﹣14 克白銀 14﹣18 克白銀 20﹣30 克白銀
A.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B.價格革命的影響
C.工業革命的必要性 D.世界市場的形成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背景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表格內容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 15 世紀早期胡椒從亞洲產地到歐洲市場的價格變化及所學知識可知,傳統商陸被奧斯
曼土耳其所阻斷,并對來往商隊征收重稅,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因此,歐洲商人希望開辟新的商陸,因
此材料內容可用于研究新航路開辟的背景,A 項正確;價格革命是 16﹣17 世紀由于美洲廉價金銀流入歐
洲而引起的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與材料不符,排除 B 項;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市場需求的不斷
擴大,材料反映的信息為新航路開辟的背景,不符合要求,排除 C 項;世界市場的形成也屬于新航路開
辟的影響,強調世界各地之間聯系的加強,不符合要求,排除 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航路開辟
的背景的相關史實。
24.萊斯利 貝瑟爾主編的《劍橋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 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廠,1801 年
又頒布命令稱“殖民地工廠與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業形成對立”,要求殖民地官員們對于殖民地工廠“以
他們能夠采取的最簡便手段予以摧毀,甚至可以考慮……由王室國庫接管”。材料能用來說明( )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 B.歐洲開始殖民擴張的背景
C.西班牙開辟新航路的動機 D.卡德納斯改革取得的成果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的原因、過程和
結果的相關史實。
【解答】由題干材料判斷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受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
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拉丁美洲民族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爭取獨立的運動在拉丁美洲興起.拉丁美
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紛紛行動起來,展開了爭取獨立的斗爭.領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代表
人物是玻利瓦爾.1816 年以后的十年間,玻利瓦爾領導了起義軍隊,英勇作戰,橫掃南美大陸的西班牙
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摧毀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統治。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的相關史
實。
25.該史料反映的主題是( )
章西女王宣言 “我絕不會放棄我的章西,誰敢占領章西,絕對沒有好下場!”
玻利瓦爾宣言 “在沒有打碎西班牙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以前,我的手將不停地打擊敵人,我
的心將不會平靜。”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B.拉美獨立運動
C.印度民族大起義 D.北美獨立戰爭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的相關史實,“章西女王宣言”“玻利瓦爾宣言”是解答
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章西女王領導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玻利瓦爾領導了拉
丁美洲獨立運動,反對西班牙等國家的統治,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故題干史料反映的是殖民地人
民的反抗斗爭,A 項正確;章西女王宣言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玻利瓦爾反映的是拉美獨立運動,
北美獨立戰爭與題干圖表材料無關,排除 BCD 項。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斗爭的相關史實。
26.如圖是 19 世紀初的一位歐洲游客在巴西游覽后描繪的葡萄牙監工兇狠鞭打種植園奴隸的情景。這一現
象導致( )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爆發 B.葡萄牙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C.美國獨立戰爭全面爆發 D.馬克思主義在美洲的傳播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解答】據材料“19 世紀初的一位歐洲游客在巴西游覽后描繪的葡萄牙監工兇狠鞭打種植園奴隸的情
景。”及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占領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葡萄牙占領巴西,19 世紀初,
受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爭取獨立的運動在拉丁美洲興起,故 A 正確。葡萄牙成為資本主義強
國,與圖片無關,排除 B。美國獨立戰爭全面爆發,最終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不符合題意,排除 C。
1848 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時間不符,排除 D。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27.下面史料可用于研究( )
“我絕不放棄我的章西,誰敢占領我的章西,絕沒有好下場”。——章西女王
“堅定堅定再堅定,耐心耐心再耐心,我拉美大陸的解放者”。——玻利瓦爾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C.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 D.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章西女王領導了 1857——1859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對英國的殖民
統治;玻利瓦爾領導了 18 世紀末——19 世紀初的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故題
干史料可用于研究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B 項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于 1914 年,排除 A 項;第
二次工業革命開展是在 19 世紀 70 年代,排除 C 項;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是在 19 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后,
章西女王、玻利瓦爾與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無關,排除 D 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的相關史實。
28.“佛羅倫薩在 14 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的搖籃……在討論新藝術與新城市關系時,我們強調像佛羅
倫薩這樣相當發展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經濟、新政治的社會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對材料解讀
正確的是( )
A.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 B.文藝復興促進城市化發展
C.新藝術促使中世紀城市崛起 D.資本主義工商業繁榮發展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我們強調像佛羅倫薩這樣相當發展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經濟、新政治的社會背景,
是完全必要的”可知,在佛羅倫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據“佛羅倫薩在 14 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的
搖籃”體現了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佛羅倫薩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這說明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
解放。選項 A 符合題意;選項 BCD 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資本主義萌芽推
動思想解放的相關史實。
29.陳衡哲在《西洋史》中提道:“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
的。”該提法準確反映了( )
A.文藝復興的興起與內容 B.文藝復興的原因與結果
C.文藝復興的內容與影響 D.文藝復興的形式與實質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含義,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
【解答】A.文藝復興的經濟根源是意大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在復興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排除 A。
B.文藝復興的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排除 B。
C.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排除
C。
D.根據題干中“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及所學可知,
形式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生”,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
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
因此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復生”;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要求反教會神學世界觀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
歐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生”。所以材料中提法比較準確反映了文藝復興的
形式與實質。故 D 正確。故選 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文藝復興運
動的含義,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30.如圖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本主義發展 B.人文主義盛行
C.教會控制加強 D.航海時代來臨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文主義的盛行。識讀題干圖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圖文內容可知,第二幅圖強調“我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傳播,強調人在現世的幸福,強調人的價值和作用,因此第一幅圖到第
二幅圖思想的轉變主要源自當時人文主義思想的盛行,B 項正確;題干圖文所述人的思想的蒙昧到強調
人的作用,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傳播和盛行,此時資本主義尚未確立,排除 A 項;題干圖文所述人的思
想的蒙昧到強調人的作用,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傳播和盛行,而不是教會控制的加強,排除 C 項;題干
圖文所述變化主要體現了這時期人們強調人的作用和價值,強調人現世的幸福,這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潮,
不是源自航海時代來臨,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人文主
義的相關史實。
31.如圖所示板書設計的空框處應填入( )
A.無產階級政黨建立 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國際工人協會創建 D.巴黎公社偉大實踐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意,本板書設計意圖是理論指導實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
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出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化和對立,
工人階級開始覺醒,工人運動興起。工人階級需要科學的理論做指導,馬克思主義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
產生。1848 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共產
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
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1871 年的巴黎公社運動,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
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B 項正確;無產階級政黨建立、
國際工人協會創建、巴黎公社偉大實踐均屬于實踐活動,不符合題意,排除 AC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的相關史實。
32.當代法國馬克思主義者弗拉扎爾夫人曾經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共產黨宣言》不是一般的書,它
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鍋里能使水沸騰起來。”能體現“水沸騰起來”的是( )
A.英國憲章運動 B.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C.第一國際建立 D.國際聯盟宣告成立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國際建立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848 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理論的指
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864 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據題干
及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國際建立能體現“水沸騰起來”,C 項正確;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發生在《共產黨宣言》發表前,排除 AB 項;國際聯盟成立于 1922 年,與《共產黨宣言》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一國際建立的相關史
實。
33.如表為某課學習小結的部分內容。該課的主題應該是( )
客觀條件 經濟: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濟危機的爆發,暴露了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階級: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A.走向整體的世界 B.馬克思主義誕生
C.空想社會主義產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廣大工人為了改
善惡劣的勞動和生活條件,同資本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斗爭。19 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表明
廣大工人已經覺醒,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在此背景下,馬
克思主義應運而生。因此該課的主題應當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B 項正確;走向整體的世界的事件是新
航路的開辟,排除 A 項;空想社會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代,排除 C 項;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無
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相
關史實。
34.如表反映了英國農業人口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年 1870 年 1900 年
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加快 B.海外殖民活動的影響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惡果 D.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創造、進程、影響的相
關史實。
【解答】從 1840 年到 1900 年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來看,從 1840 年的 22%下降到 1870 年的
14.8%、再到 1900 年的 8.4%,這是一個逐漸下降的比例,說明了英國從事農業的人口的數量越來越
少。一個國家從事農業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出該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這個比例越高說明工業
化和城市化越慢。反過來比例越低說明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加快。據已學知識可知,英國最先進行工業
革命,其中生產革命的標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1840 年前后,
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工場手工業,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工業的發展,工業
化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的變化。選項 A 符合題意。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題干圖表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工業革命的影響的相關史
實。
35.如表是 1851﹣1861 年英、法、美城市人口比重增長示意圖
國家 英國 法國 美國
1851 年 51% 25.2% 13%
1861 年 62.3% 28.9% 19.8%
由此可知( )
A.英國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 B.英法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英國超越美國和法國成為工業強國 D.工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
變化,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解答】從表中的數據可知,英、法、美三國總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差距很大,三國工業化發展狀況
不平衡,英國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故 A 正確;BCD 錯誤。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
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6.對如圖《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解讀正確的是( )
A.勞動者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大 B.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C.科技發展帶來生產方式變化 D.信息化貫穿全過程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技發展帶來生產方式變化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觀察題干圖片可知,圖片主要是列舉四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對生產方式產生的影響,第一次工業
革命是機器生產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推動機器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電子類技術控制工業生產,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基于互聯網的社會生產,由此可見,科技發展帶來了生產方式的變化。選項 C 符合題
意。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科技發展帶
來生產方式變化的相關史實。
37.九年級(1)班同學舉行辯論賽,如表是雙方選手的主要辯詞,據此可知此辯題是( )
正方辯詞: 反方辯詞:
促進生產力發展; 環境污染嚴重;
推動城市化進程; 貧富分化嚴重;
大眾教育的普及; 殖民擴張加劇;
…… ……
A.文藝復興的利弊 B.殖民擴張的利弊
C.三角貿易的利弊 D.工業革命的利弊
【答案】D
【分析】根據材料,結合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
【解答】根據材料“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大眾教育的普及;”“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
化嚴重;殖民擴張加劇”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分析工業革命
帶來的利弊,D 項正確。文藝復興的利弊與環境污染無關,排除 A 項。殖民擴張對于大眾教育普及無影
響,排除 B 項。三角貿易給非洲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與環境污染和城市化進程、大眾教育普及無關,
排除 C 項。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知識。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運用能力。
38.出現如圖英德兩國工業生產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革命的開展 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D.德國侵占的殖民地超過英國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英德兩國工業生產變化趨勢的主要
原因的相關史實。“1870 年”“1914 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示意圖可知,1870 年﹣﹣1914 年工業產量占比中,英國是下降趨勢,德國是上升趨勢。結
合所學可知,此時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積極參與第二次工業革命,而英國不愿意花費更多的
錢將蒸汽動力改為電氣動力,從而出現示意圖中的信息,B 項正確;材料信息展示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排除 A 項;第一次世界大戰是 1914 年﹣﹣1918 年,排除 C 項;依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德國侵占的殖民
地超過英國的結論,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工業
革命的出現的相關史實。
39.下列關于如圖 b 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該時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
②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③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④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的相關史實。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
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解答】據題干圖片可知,圖 b 段對應歷史時期是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
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
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
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工業
革命的相關史實。
40.下表為 19 世紀下半葉世界貿易情況統計表。據表可知( )
世界貿易總額 主要國家所占比重(%)
(單位:億馬克)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50 145 23.3 10.3 8.9
1870 374 24.5 12 9.1 6
1900 971 19 9 12 13
A.英國失去經濟中心地位 B.工業化推動世界貿易發展
C.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D.美、德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化推動世界貿易發展的相關史實。重點理解第二次
工業革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19 世紀下半葉世界貿易情況統計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圖表體現的是
19 世紀下半葉世界貿易總額大幅度增加,其中主要國家所占比重英國與法國在減少,美國和德國在增加,
這主要是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正式形成,B 選項符合題意;英國失去經濟中心地
位,與表格內容不符,英國還是以 19%,居第一位,選項 A 排除;選項 CD 與題干內容不符,可排除。
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
影響、工業化推動世界貿易發展的相關史實。
41.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德國運用資金盡可能地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盡可能地集中力量辦好以科學為基礎
的工業,把工業領導權交給科學家而不是金融家,實現了國家的崛起。德國的崛起體現了( )
A.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B.壟斷組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C.科技發明來源于工匠實踐經驗 D.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的推動
【答案】A
【分析】根據材料,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
【解答】根據材料“德國運用資金盡可能地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盡可能地集中力量辦好以科學為基礎的
工業,把工業領導權交給科學家而不是金融家,實現了國家的崛起。”等信息可推斷,19 世紀末 20 世
紀初,德國把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使德國迅速崛起,A 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到壟斷組織,
排除 B 項。科技發明來源于工匠實踐經驗主要說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C 項時間不符。材料中沒
有體現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信息,D 項排除。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考查了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熟練運用。
42.“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
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
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材料意為( )
A.工業化使人回歸野蠻 B.工業化縮短了貧富差距
C.工業化既有利又有弊 D.工業化加劇了階級矛盾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工業化帶來的影響。考查學生的理解材料內容的能力。
【解答】由材料“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
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等可看出,工業化既有利又有弊。故選 C。
【點評】本題結合材料旨在考查學生對工業化帶來的影響的理解掌握。重點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43.1851 年,英國就業女性 283 萬余人,30 年后就業女性達 3885 萬人,女工約占工業勞動力的 25%,分
布在紡織、服裝、采礦、金屬、幫傭、造紙、印刷、食品等行業。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是( )
A.技術發展進步,婦女角色轉變 B.民主政治進步,女權意識增強
【答案】A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工業化國家的變化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據“1851 年”及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勞動強度降低,
婦女可以和男子一樣從事工業勞動,社會角色轉變,因此是材料中女工比例不斷上升的根源,選項 A 符
合題意。故選 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工業化國家的變
化的相關史實。
44.“1600 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 6 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在英國每 4 個人有一個。到 1800 年,
蘇格蘭 90%以上成年人識字,法國有 2/3 的成年人識字,英國有一半多的人識字……到 1850 年,西方主
要資本主義國家中 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夠讀書寫字(如果把婦女包括在內,百分比還要高)。”大眾教
育的推廣的主要原因是( )
A.平民地位的提高 B.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C.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提高 D.工業化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大眾教育的推廣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9 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教育的普及,提
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據“……到 1850 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 60%
以上的成年人能夠讀書寫字(如果把婦女包括在內,百分比還要高)。”及所學知識可知,大眾教育的
推廣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化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選項 D 符合題意。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大眾教育的推廣
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
45.下列歷史事件的概述與對應的“歷史評價”,關聯正確的是( )
選項 事件概述 歷史評價
A 從《獨立宣言》的發表到 1787 年憲法頒布 君主立憲制是防止專權的有效機制
B 從彼得一世改革到明治維新 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徑
C 從內燃機的發明到石油開采業的發展 推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D 從德國建立系統教育體系到英國、法國對兒童實行免 工業化國家推廣大眾教育促進了社會發展
費義務教育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工業化國家推廣的大眾教育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三權分立、彼得一世改革、明
治維新、“電氣時代”、大眾教育的相關史實。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19 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
法國和德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1802 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從 1870 年開
始,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1910 年,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
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D 關
聯正確,D 項符合題意;從《獨立宣言》的發表到 1787 年憲法頒布體現了三權分立、分權制衡是防止專
權的有效機制,A 關聯不正確,排除 A 項;從日本大化改新到明治維新說明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
途徑,B 關聯不正確,排除 B 項;從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到蒸汽機車的發明,推動人類進入“蒸汽時
代”,C 關聯不正確,排除 C 項。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工業化國家
推廣的大眾教育的相關史實。
46.19 世紀末期,美國《時尚》服裝雜志向女性推介寬松的燈籠褲(如圖),這種褲子以它的創始人阿米
莉亞 布盧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稱為“理性服裝”。燈籠褲的問世反映了( )
A.男女平等的社會風貌 B.古典復古風格的流行
C.女性生活方式的變化 D.戰爭影響民眾的生活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女性生活方式的變化的相關史實,“19 世紀末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題干中“19 世紀末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在工業化的影響下,美國社會上形成了女
權主義思潮,女性追求自由,希望突破傳統觀念束縛,題干材料中女性改穿更加舒適、實用的褲裝,這
反映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故 C 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男女平等”,排除 A 項;“理性服裝”是當時社
會觀念轉變的結果,與古典復古風格無關,也與戰爭影響無關,排除 BD 項。故選 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女性生活方式的變
化的相關史實。
47.恩格斯認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列寧把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稱
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由此可見,兩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
A.抨擊了沙皇封建專制 B.反映社會的客觀現實
C.找尋人類解放的途徑 D.完善了近代文學題材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巴爾扎克
的《人間喜劇》、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的歷史地位的相關史實。
【解答】19 世紀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展現了 19 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資
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列夫 托爾斯泰是 19 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評現實主義文學巨匠,
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復活》,這些作品
深刻地揭示了 19 世紀后期到 20 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展現了俄國劇烈的社會變動.恩格斯認為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列寧把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稱為“俄國革命
的鏡子”。由此可見,兩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反映社會的客觀現實。選項 B 符合題意。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巴爾扎克的《人
間喜劇》、列夫 托爾斯泰的作品的相關史實。
48.“當我以博物學者的身份參加貝格爾號皇家軍艦航游世界時,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關生物的地理分布
以及現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質關系的某些事實,這些事實深深地打動了我。”可見達爾文進化論產生
的必要條件是( )
A.投身科學意志堅定 B.人文主義深入人心
C.電氣時代社會需要 D.科學實踐積累經驗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必要條件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根據題干可知,達爾文是通過實踐得出了生物進化的認識,由此可知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必要
條件是科學實踐積累經驗,D 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科學實踐積累經驗的作用,并不能說明達爾文意志
堅定、人文主義深入人心和電氣時代社會需要,排除 ABC 項。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達爾文進化論產生的必
要條件的相關史實。
49.牛頓力學使人們相信,原來整個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自然界,只是個遵循某種法則運轉的巨大的機
械裝置,而其中并沒有上帝的地盤。既然自然界有一個統一的規律,那么人類社會也絕不會例外。這強
調了牛頓理論( )
A.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 B.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C.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D.推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
【答案】B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牛頓理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題干材料“原來整個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自然界,只是一個遵循某種法則運轉的巨大的機
械裝置,而其中并沒有上帝的地盤。既然自然界有一個統一的規律,那么人類社會也絕不會例外”可知,
牛頓力學揭示了自然界的規律,從而打破人們對宗教神學的迷信,有利于研究人類社會的規律,這強調
了牛頓理論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B 項正確;題干說明牛頓力學有助于人們運用理性思維研究人類社
會,沒有強調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排除 A 項;題干并沒有反映牛頓理論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
學科,排除 C 項;題干反映了牛頓力學有助于人們對人類社會的認知,但是沒有體現推動社會制度的變
革,排除 D 項。故選 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牛頓理論促進了人們的
思想解放的相關史實。
50.歷史的發展離不開偉大人物的推動,一個偉人就是一座豐碑。下列組合,不正確的是( )
A.托爾斯泰——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
B.牛頓——近代物理學的奠基者——《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C.達爾文——近代生物學的奠基者——《物種起源》
D.梵高——近代荷蘭杰出畫家——《歐也妮 葛朗臺》
【答案】D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托爾斯泰、牛頓、達爾文和梵高的成就,重點掌握人物與成就的正確搭配的相關
史實。
【解答】梵高是荷蘭杰出的畫家,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歐也妮
葛朗臺》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D 項組合不正確,但符合題意;ABC 項組合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排除。故選 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托爾斯泰、牛頓、達爾文和梵高
的成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惠来县| 佛学| 明光市| 左贡县| 白城市| 淮滨县| 阿荣旗| 琼海市| 方正县| 永川市| 轮台县| 开封县| 潞城市| 荣成市| 西安市| 宁晋县| 焦作市| 商水县| 兴仁县| 宁阳县| 新密市| 栾川县| 内乡县| 霸州市| 蒙自县| 饶平县| 宁陵县| 安塞县| 无为县| 高雄县| 安化县| 科技| 年辖:市辖区| 广南县| 长治县| 邢台县| 台南县| 大厂| 凤庆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