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皖豫名校聯盟2024一2025學年高三4月份檢測歷史·答案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答案A本題以周人借祭祀為伐紂建構合理性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對唯物史現、時空規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的考查。思路點撥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周人在殷人宗廟中借祭祀得到伐紂的吉兆,其目的是借祭祀與占卜構建推翻商紂統治的合理性和正當性,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A項正確。B、C、D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2.答案D本題以東漢“舉謠言”制度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對唯物史現、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學科素養的考查。思路點撥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謠言”雖有不符合實際的情況,但其來源于民間,是民眾對社會情況的表達,可見劉秀在政治統治中重視社情民意的表達,借此以鞏固統治,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原始民主傳統的影響,A項排除:材料未提及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B項排除:材料雖有“以民為本治國理念”因素,但“推崇”材料不能體現,C項排除。3.答案C本題以五代時期華夏共同體發展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學科素養的考查。思路點撥材料顯示,五代時期,中原地區少數民族活躍,河北、河東地區少數民族遷人,儒家士大夫不再將蕃兵胡將問題、“胡化”問題視為嚴重社會問題,都體現了民族交融深入,傳統華夷觀念有所突破,華夏民族共同體有所發展,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儒家的官方地位,A項排除:B項“消融”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答案A本題以元代統一貨幣為背景材科,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的考查。思路點撥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后,元朝通過兌換南宋的貨幣,實現貨幣的統一,從而有利于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A項正確。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說法過于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未體現元代存在著民族歧視,D項排除。5.答案B本題以明代會試錄取比例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的考查。思路點撥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明代科舉實行分卷制度,南、北、中部三個區域的名額及所占比例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的調整之中,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八股取士的程序問題,A項排除:僅憑材料無法說明君主專制的強化,C項排除:材料未涉及社會價值取向,D項排除。6.答案B本題以晚清時期的祁門縣受到近代傳媒彩響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對唯物史規、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的考查。思路點撥材料顯示,晚清時期,隨著近代傳媒和經濟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響加深,近代報刊在徽州地區有所傳播,這有利于新思想的傳播,沖擊了當地宗族社會秩序,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文化中心的轉移,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對基層社會的控制,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徽商的信息,排除D項。一1絕密★啟用前A.有利于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B.確立了紙幣法定貨幣的地位C.解決了通貨膨脹加劇的問題D.是對元代民族歧視政策貫徹皖豫名校聯盟2024一2025學年高三4月份檢測5.表1為明代會試錄取比例統計(單位:%)。該表可說明,明代表1歷史1442年1466年1520年1547年南部59.3355.1452.5757.33圓考生注意:中部10.671010.869.67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北部3034.8636.5733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A.八股取士的日益僵化B.科舉制度的動態調適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C.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D.追求功名的價值取向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6.據記載,晚清時期“祁(黃山祁門縣)雖山邑,向喜閱京報、閣鈔。自滬上報館,接踵而起,讀鄭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閱者亦漸多。就所查悉者,除縣學兩署及城鄉各學堂外,城內銷報十四家,滸溪等鄉鎮計有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銷報處十余家”。這一現象符合題目要求的。A.加速了區域文化中心的轉移B.沖擊了傳統的宗族社會秩序1.周原卜辭記載了周人在殷人宗廟中貞卜的內容:次日或此后某日,由王行詔祭、有祭等不同C.鞏固了政府對基層社會控制D.體現了徽商儒賈結合的特點只祭法,分別祭祀成湯、太戊、武丁、大甲,報以祭品若干,得命兆之辭“思正”“思有正”(即吉7.1911年12月,孫中山表示:“我個人贊同汲取美利堅合眾國和法蘭西共和國的各自長處,兆)。之后,周人開始武力伐紂行動。周人之舉意在選擇一種間于二者的共和體制。我們很想鑒借其他民族的經驗。”這體現出孫中山A.建構改朝換代的合理依據B.承繼尋貞問卜的歷史傳統A.試圖限制袁世凱的權力B.倡導建立三權分立的政體C.鞏固等級森嚴的宗法秩序D.宣揚敬祖法天的思想觀念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模式D.擯棄西方民主模式的弊端怒2.東漢初期,劉秀推行“舉謠言”制度,中央派遣官員到地方上收集民間“謠言”,收集整理后8.圖1為宣傳畫《在無產階級鐵錘下的骷髏》(刊載于《紅色中華》1933年5月),畫中骷髏上上報中央,皇帝以此為依據獎懲地方官吏,并對民間“謠言”進行回應。這反映出當時的文字分別為:腐化分子、官僚主義、反動派別。該宣傳畫折射出A.原始民主傳統影響根深蒂固B.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在無產階級鐵跡F的胎膜蜜C.以民為本治國理念受到推崇D.政治統治重視社情民意3.五代時期,活躍在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有沙陀、粟特、回鶻、奚等;蕃兵胡將問題,河北、河東地區的“胡化”問題,不再成為納入儒家士大夫視野的嚴重問題。這說明A.儒家官方地位的動搖B.夷夏民族界限消融C.華夏共同體有所發展D.藩鎮割據日益嚴峻4.1276年,元政府確定以中統鈔(元朝紙幣)回收南宋紙幣會子,“以宋會五十貫準中統鈔貫”;277年,政府禁止江南行用銅錢,要求與中統鈔兌換,“亡宋銅錢三貫,準中統鈔貫”。這些措施圖1歷史試題第1頁(共7頁)歷史試題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皖豫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檢測歷史答案.pdf 皖豫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檢測歷史試卷(圖片版,含解析).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