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印度簡介(商務星球版)七年級下第二節印 度01學習目標02文明古國03熱帶季風氣候與種植業目錄CONTNETS04發展中的大國06課堂小結05課堂小練學習目標011.學生讀印度政區圖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2.學生讀印度的地形圖和氣候圖理解印度的自然環境。3.學生通過圖表等了解印度的人口特點及與環境的關系。4.學生通過印度的氣候特征和地形特征了解自然環境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感受因地制宜的理念。文明古國02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1.描畫北回歸線,描述印度的緯度位置特點。北回歸線屬于中低緯,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北回歸線穿過中部。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2.指圖說出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印度洋,描述印度的海陸位置。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印度洋印度位于亞洲南部,北隔喜馬拉雅山山脈與中國為鄰,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南臨印度洋,是南亞面積(298萬平方千米)最大的國家。喜馬拉雅山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3.找到喜馬拉雅山脈、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描述印度的地形特征。地形類型以高原、平原為主,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以下可用耕地面積世界第一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地勢特點地勢中部低,南北高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印度河平原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4.指圖分別說出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及流經的國家。流經國家:注入海洋:恒河發源地:流經國家:注入海洋:恒河印度河巴基斯坦、印度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印度、孟加拉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印度河發源地:孟加拉灣阿拉伯海訥爾默達河恒河是印度的第一大河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恒河印度河兩河平原的孕育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肥沃富饒的土地,孕育了燦爛的古印度文明。5.文明古國的由來?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古印度人在數學、醫學、天文歷法和建筑等方面成就卓著。數學和阿拉伯數字那爛陀寺與建筑古印度人發明了世界上通用的計數法,由阿拉伯人傳播到世界各地。古印度人的數學貢獻【閱讀擴展】古印度人在數學方面有很多發明,對現代數學的發展貢獻突出。早在公元前1200年,古印度的《吠陀經》記載了十進制計數法。公元3世紀,古印度人發明了1~9數字符號。公元876年,印度出土的文物上第一次記載了關于0的概念,0的發明在數學發展歷史上意義重大。古印度人發明的十個數字符號經過阿拉伯國家改進后傳入歐洲,被歐洲人稱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筆畫簡單,書寫方便,適合十進制計數法運算,成為世界通用的數字。阿拉伯數字的演變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佛教: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于古印度現在流行于東亞、東南亞現在,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宗教在各個社會層次影響深遠玄奘西行及佛教印度教的苦行憎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世界文化遺產——泰姬陵為紀念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的妃子而建,以白色大理石筑成,被譽為“完美建筑”和“印度明珠”恒河 被印度人稱為“母親河”,印度教教徒更是將其尊為“圣河”,每天前來沐浴的教徒川流不息恒河沐浴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紗麗與印度舞蹈是印度一大特色印度是公認的世界舞蹈發源地紗麗——南亞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婦女的主要服飾一、文明古國【合作探究】崇拜牛露天廁所吉祥痣手抓飯熱帶季風氣候與種植業03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種植業【合作探究】1.比較印度1月、7月盛行風向和降水量,說出盛行風向對印度降水量的影響。風向 源地 降水1月7月東北風陸地稀少西南風海洋豐沛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種植業【合作探究】2.觀察加爾各答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描述其氣候特征。終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次 年 5 月10月3.觀察旱季和雨季分別在什么時間?6月 - 9月雨季:6—9月旱季:10月—次年5月雨熱同期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種植業【合作探究】平坦的地形和熱帶氣候,印度耕地面積廣大,水熱條件優越,種植業較為發達。4.說出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描述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主要糧食作物:主要經濟作物:自然條件: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甘蔗分析印度種植業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探究活動】(1)描述印度棉花、黃麻、茶葉三種經濟作物的分布特點。(2)辨識印度水稻和小麥分布區,分析二者在地形和氣候上的差異。黃麻:需水多,分布在東部棉花:耐干旱,分布南部德干高原及中部茶葉: 怕澇,分布在東北部的山區水稻:需水多,分布在西南和東部平原小麥:耐干旱,分布中西部平原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種植業【合作探究】5.印度的降水受西南季風影響大,給印度農業生產帶來什么影響?干裂的稻田洪水淹沒的水田西南季風很不穩定,有的年份西南季風勢力強、持續時間長,會形成洪澇災害;有的年份西南季風勢力弱、持續時間短,會發生干旱災害。 印度農業的兩次“綠色革命”【閱讀擴展】20世紀60年代,印度農業進行了第一次“綠色革命”。面對連年旱災導致的糧食危機,印度政府推行農業改革,引進和培育優良新品種,大量使用化肥,加強水利建設,推廣農業科研和教育,推進農業生產合作化等,使印度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世紀90年代,印度基本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2004年開始,印度農業進行了第二次“綠色革命”。利用生物技術改良品種,推廣高效無毒農藥,完善水利灌溉系統,建立農業信用體系和農業市場機制,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運用,解決農業增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這些措施顯著提高了糧食產量,使印度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并使其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發展中的大國04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1.描述印度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解釋原因?說出這種變化趨勢將會給該國帶來的影響。趨勢:增長快(人口基數大和人口增長過快)原因:醫療的改善,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宗教及傳統觀念等人均資源占有率低,造成資源和環境巨大壓力,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沉重負擔影響:人口問題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2.找出印度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齡段,說出印度人口年齡結構的優勢。少年兒童青壯年老年印度青壯年人口比重大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3.說出印度主要工業部門有哪些?印度工業體系較為完整,部門齊全、規模大,傳統工業主要有采礦、紡織、鋼鐵、機械、化工等,分布在孟買、加爾各答等城市。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4.說明孟買和加爾各答成為印度紡織工業中心的主要原因?孟買:靠近棉花產區,以棉紡織為主,依托棉花資源和港口貿易;加爾各答:靠近黃麻產區,黃麻紡織為核心,依賴恒河三角洲的農業條件。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5.從資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加爾各答發展鋼鐵工業的條件。鄰近煤鐵資源區、殖民時期遺留的鐵路與港口基礎設施,以及水陸聯運的高效物流網絡。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6.什么是服務外包?美國的一些公司把客戶服務中心設在印度,聘請了印度的客服人員。這是服務外包的一種表現。發達國家很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軟件設計、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業務,外包給國外的專業團隊。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7.印度服務外包有什么優勢?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早印度服務外包的優勢三、發展中的大國【合作探究】8.印度服務外包給印度經濟發展起到什么作用?服務外包產業為印度創造了就業機會賺取了大量外匯促進了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v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拓展閱讀】印度的軟件產業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很多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軟件設計、開發等業務外包。印度結合本國優勢,積極承接軟件外包訂單,軟件外包產業規模和利潤均居世界首位。印度軟件產業市場份額約占世界的20%,被稱為“世界的辦公室”。班加羅爾是印度首個計算機軟件技術園區,這里氣候宜人、空氣清新,云集了印度理工學院、班加羅爾大學、印度科學學院等名牌大學,擁有4500多家高科技企業,250多個高科技跨國公司分支機構,被稱為印度的“硅谷”。在班加羅爾的帶動下,金奈、海得拉巴等高科技工業園區興起,形成了印度南部計算機軟件產業“金三角”。課堂小結05【課堂拓展】恒河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恒河源頭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達河(tAlaknanda)發源自印度烏塔蘭契爾邦的甘戈特里(Gangotri)等冰川,它橫越北恒河平原,流經北方邦,會合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Yamuna),再流經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其中一條是加爾各答附近的胡格理河,而主要的一條是進入孟加拉國的帕德瑪河,進入孟加拉國后,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Jamuna),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格納河(Meghna)。課堂小練06圖1為南亞地區地形分布圖,圖2為印度農作物分布圖,及圖3為孟買的氣溫和降水圖,據此完成1-2題。1.結合圖1和圖2可知,南亞地區水稻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西部 B.印度河平原C.東北部和西部沿海 D.西北部C圖1為南亞地區地形分布圖,圖2為印度農作物分布圖,及圖3為孟買的氣溫和降水圖,據此完成1-2題。2.結合圖1、圖2和圖3分析,南亞地區水稻分布地的有利自然條件包括( )①降水豐富 ②熱量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勞動力充足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B讀印度示意圖,完成3-4題。3.圖示農作物分布是指( )A.水稻 B.棉花C.黃麻 D.小麥4.造成印度水稻產量不穩定的主要氣象災害是( )A.臺風災害 B.寒潮災害C.水旱災害 D.沙塵災害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第八章認識國家8.2印度 精品課件—地理商務星球版新教材七下.pptx 印度.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