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慶一中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距今約6000年,是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城址內外發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遺跡,多座陶窯,以及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壇和古稻田。這說明()A.城市是最早出現的人類文明要素B.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C.古城先民已擺脫對漁獵采集的依賴D.遺址所處時代已邁入階級社會門檻2.下面是根據漢武帝時期經濟政策所繪制的《均輸平準圖》。這一政策的實行()低價采購售以高出低價京師低政府于時價市進貢品車均購場的平路輸格變更路線,駛往有需求的地區甲商品商品A.致使地方官員特權消失B.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C.沖擊了重農抑商的政策D.阻礙了商品的全國性流通3.南北朝時所撰《宋書》《南齊書》涉及北朝史事稱“魏虜”,《魏書》涉及南朝史事則稱“島夷“。唐初,朝廷修撰的“五代史”中,不論是北朝史事,還是南朝史事,多寫為國號加“帝”或國號加官稱與人名。據此可知()A.歷史解釋難以形成共識B.“五代史”存在不實記錄C.政治局勢影響修史格局D.史書修撰促進了民族交融4.下表所示是關于唐代果蔬種植的相關信息。據此可知,唐代()信息出處江城霧斂輕霜早,園橘千株欲變金。李紳《新樓詩二十首·橘園》其(龔播,峽中商人)初甚窮,以販鬻蔬果自業。《太平廣記》劉氏植果種蔬…每月兩三度入青城縣貨藥、市米、曲、鹽酪。《茅亭客話》第1頁共6頁A.重本抑末的觀念日漸淡化B.農民依靠果蔬產業致富C.農產品以集約化種植為主D.農業商品經濟得到發展5.宋朝從中央到地方州縣、關、鎮皆置稅務,于交通要道或貿易興盛處皆置稅場,形成了嚴密的商稅征收網絡。商人為躲避苛征,便尋求不設稅務、稅場的“私路”行走,“私路”之記載越來越多地見于文獻。這反映出宋朝()A.商品經濟發展沖擊坊市制度B.傳統抑商政策有所松動C.貿易發展削弱中央集權體制D.區域經濟聯系日益緊密6明朝時,中國對“東西方碰撞交融”積極應對,在文化知識的層面,呈現出比較開放與包容的態勢。下列史實符合這一現象的是()A.吳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創作《西游記》B.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C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D.歐洲傳教士翻譯“四書”“五經”等7.中國古代有3000多年的疫災記錄史,形成了世界上最長的疫災時間序列。下表為3000年來中國歷代疫災的分布表,據此可知()項目先秦西漢東漢魏晉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合計歷時年數(年)564230196360379168151852772672681疫災年數(年)618287541345030169218669疫災頻度(%)1.07.814.320.810.820.233.133.761.081.625.0A.歷代疫災流行頻度呈現持續上升趨勢B.先秦疫災頻度低得益于醫療體系完善C.兩宋疫病頻度上升與其經濟蕭條有關D.魏晉南北朝和明清時期是兩個高峰期8鴉片戰爭后,魏源將西方的強大歸于兵工,主張師夷兵工以籌海,可謂睜眼看世界之“近謀”:徐繼畬則更深入探究西方兵工賴以產生的經濟制度基礎,提出取泰西文明以自強,可謂睜眼看世界之“遠謀”。這說明()A.根深蒂固的華夷觀念得以轉變B.外來侵略促進民主意識增強C.中體西用的價值理念付諸實踐D.民族危機引發士人思想嬗變9.如表是中外產業資本產值增長及比重變化,對如表數據變化,解釋合理的是()1920年1936年產值(億元)比重(%)產值(億元)比重(%)外國資本8.1355.215.1636.8中國資本6.6144.826.0963.2合計14.74100.041.25100.0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