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下)高一年級期中考試歷史A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希拉康波利斯古城位于上埃及,這一聚落在公元前3800年至前3400年間曾經歷顯著的擴張,城中可能有5千至1萬名居民。產自希拉康波利斯的陶器制作精美,其標準化的式樣表明有一群能工巧匠正依照共同的范例進行批量生產。這反映出當時該地A.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 B.官僚行政系統比較完善C.成為埃及經濟文化中心 D.經濟活動以工商業為主2.大流士一世在波斯波利斯建造了華麗的宮殿,墻壁上的浮雕描繪了帝國臣民朝貢的隊伍,亞美尼亞人、巴比倫人、敘利亞人、印度人······每個民族的代表都身著各具特色的服飾,把當地的特產獻給宮廷。這可以用來佐證波斯帝國A.消弭了境內民族沖突 B.統治著風俗不同的廣大地區C.采取了和平發展政策 D.利用武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3.12世紀時,西歐的農民經常把剩余的糧食帶到附近的市場或城鎮賣掉,換來的錢可以購買他自己生產不出來的東西(比如鹽)或者不愿意生產的東西(比如布匹和瓦罐)。隨著貿易的發展,農村經濟漸漸地融入一個地區的貿易網絡之中。這A.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 B.助推城市自治的發展C.導致王權與教權的斗爭激烈 D.沖擊了封建莊園經濟4.據朝鮮《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景德王七年(748)“遣阿飡貞節等,檢察北邊,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縣”。景德王十六年(757)有郡177個、縣293個。由此可見,新羅A.開始確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 B.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C.效法中國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推行土地國有的制度5.據研究發現,瑪雅人已掌握了日、月、金星等的運行規律和日食的周期。他們通過相當于23.75年的長時間的天象觀測,計算出在11960天中有405次滿月,從而算出了一個太陰月的長度。瑪雅歷法十分復雜精密,其精確度甚至超過了同時代希臘、羅馬所用的歷法。由此可知,瑪雅人A.借助神權維護政治思想統治 B.農業成就領先世界C.經濟文化推動亞非文明進步 D.文明發展的獨特性6.下圖為1498-1499年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圣母憐子》雕像。圣母瑪利亞抱著耶穌基督的遺體,她的臉上是無法言喻的悲痛。這體現出創作者A.提倡人文主義精神 B.挑戰天主教會權威C.強烈反對宗教神學 D.主張建立公平社會7.從1513年起,葡萄牙人強迫進出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必須到馬六甲貿易,并派軍艦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稅。對于不從者,沒收貨物。在1544年以前,馬六甲港口的稅收每年達1.2-1.5萬杜卡特,自1547年起,稅收提高到每年2.75萬杜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達8萬杜卡特。由此可見,葡萄牙A.通過壟斷貿易獲取暴利 B.殖民強國地位得到列強認可C.推動歐洲商路中心轉移 D.是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受益者8.17世紀后期,英國思想家、政治家洛克認為,人類在最初的自然狀態下享有“自然的自由”,即在一定的自然法的調節下自由自在地生活著。人們通過訂立契約進人政治社會后,便享有社會自由。這種自由受一定的法律約束,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支配自己的財產和行動的自由。這反映出他A.提倡君主立憲 B.受盧梭影響大C.強調個性自由 D.具備理性精神9.明治維新期間,日本政府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以推進西方禮儀規范。各教科書根據文部省《指導要領》的規定,在教科書上明確“文明開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治政府還實行官派留學制度,直接學習西方禮儀等。這說明日本的“文明開化”A.全面照搬西方文化 B.由政府主導積極推進C.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D.擺脫了封建殘余影響10.管樂器在19世紀以前僅為少數貴族擁有。19世紀30年代至19世紀末,法國出現不少管樂制造公司。如法國音樂天才貝森1858年開始在倫敦建立工廠,批量生產管樂器。這一時期,樂器品種增多,產量增加。管樂器進入廣大中產階級家中。這反映出工業革命A.推動了藝術創新 B.加速了社會分化C.催生了休閑娛樂 D.豐富了人們生活11.根據《法蘭西共和國公報》記載,1871年3月26日的選舉采用直接普選制:全市20個區共推舉647名候選人,最終選出92名委員(其中工人代表35名)。選民登記率高達70%,遠超第二帝國時期40%的平均水平。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委員會掌握政權。這可以用來說明巴黎公社A.建立社會主義政權 B.接受第一國際領導C.獲得全國民眾擁護 D.具有人民民主性質12.1879至1884年,為比利時服務的探險家斯坦利在歐洲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打著“上剛果研究委員會”的旗號到非洲探險。在剛果河流域先后建立幾十個殖民據點。法、英、葡、德諸國也紛紛插手剛果河流域。這表明當時歐洲殖民者A.聯合對非洲進行殖民 B.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地區C.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 D.推動了殖民體系最終形成13.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在法國的凡爾賽宮正式開幕。美、英、法、意、日五國各有5名全權代表,可以出席一切會議;其他國家只有1至3名全權代表,只能出席與他們有關的會議。其決策機構最高委員會實際上被英、法、美三國操縱。這反映出巴黎和會A.使歐洲喪失優勢地位 B.強權政治色彩濃厚C.加劇世界局勢的緊張 D.改變歐洲政治格局14.1920年代,印尼共產黨明確提出消滅富農、建立“印度尼西亞蘇維埃”等口號。1925年在印尼工農運動高漲的背景下,印尼共產黨中央召開會議,決定舉行武裝起義并成立起義領導機構。1926年在其領導下印尼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起義爆發。由此可見,這次起義A.受到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 B.推動了印尼的民族獨立進程C.有統一的領導且各地相互配合 D.擴大了印尼共產黨的影響力15.1929年4月,聯共(布)黨第十次代表會議號召工農展開社會主義競賽來實現偉大的五年計劃。至1932年底,全蘇聯2300萬工人及職員中有近3/4參加了社會主義競賽。社會主義競賽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率,僅1929年的工業勞動生產率就等于1925年的286.7%。這說明當時蘇聯A.群眾熱烈響應工業化建設 B.社會主義競賽推動科技創新C.已邁入世界工業強國行列 D.經濟建設縮小工農生活差距16.1941年8月,英美兩國首腦聯合發表宣言,明確表示:對德戰爭的目的和戰后的和平計劃;兩國不追求領土或其他方面的擴張,不承認法西斯通過侵略造成的領土變更,尊重各國人民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恢復被暴力剝奪的各國人民的主權等。該宣言A.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是英美應對德國侵略的權宜之計C.是英美與蘇聯聯合對敵的開端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航路開辟形成世界市場的雛形。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西歐商人首先邁步海外,英、法、荷等國緊隨其后。18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的殖民擴張活動愈演愈烈,他們利用機器大工業生產出來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外加堅船利炮,開拓海外市場,傾銷工業革命帶來的過剩商品。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歐美等國家相繼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尋找投資場所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內容,殖民者直接在殖民地興辦工廠,參與具體的生產管理活動。西方國家加強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及勢力范圍的控制,同時加緊了對尚未被殖民地區的滲透和爭奪,對世界進行最后瓜分和重新瓜分,從而形成了西方殖民體系。至19世紀末,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但是世界市場分工不同,西方發達國家向外輸出制成品、技術和資金;亞非拉廣大殖民地附屬國主要輸出農產品和原料等“初級產品”。-摘編自邱正《用現代化史觀淺析世界市場的形成》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世界市場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世界市場的影響。(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世紀末19世紀初,從拉美北部的墨西哥到南部的阿根廷均爆發了群眾廣泛參與的獨立革命。以下是這場革命中重要領導人的言論摘編:編號 內容① 海地獨立運動領導人宣布:“現在法國人企圖從我們的手中奪去我們的自由,我們寧可戰死也決不能答應他們。努力吧,自由屬于我們。”② 海地獨立運動領導人發表《獨立宣言》,莊嚴地宣告:“我們恢復了我們原有的尊嚴,維護了我們的權利。我們宣誓:永遠不把我們的權利委棄給任何強國。”③ 在西屬拉美獨立運動即將取得最后勝利之時,玻利瓦爾對士兵們發表演說:“我們已經把這面自由的旗幟,從奧里諾科(委內瑞拉)的熾熱沙漠帶到了這里(玻利維亞的塞羅里科山),并把它插上了這座高聳的山頂。這是我們的光榮。”④ 巴西的攝政王佩德羅宣布獨立,他對民眾呼吁:“我們必須立即宣告獨立。不獨立,毋寧死!”(1)結合所學知識,按照拉美革命的發展歷程推斷內容②③④的時間順序,并闡述理由。(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獨立運動的特點。(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51年5月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這次倫敦世博會,有25國參加,主辦國英國和其殖民地的展品占據了展館一半的空間,其展廳中各種機器、工藝品、藝術雕塑,琳瑯滿目;專門建造的鍋爐房產生的蒸汽驅動著各種機器如造幣機、拉線機、紡紗機、開槽機、抽水機等一起轉動。其重要的工業展品包括蒸汽機、火車頭等。英國的先進科技成就令參觀者贊嘆。展館另一半則分配給了其他國家。美國館的展品不足,甚至沒有放滿。-摘編自《倫敦世博會:緣起、組織及影響》等材料二1904年美國圣路易斯世博會,規模為當時歷屆世博會之最,這也標志著世博會向著大型化趨勢發展的開端。這次展覽會有八大主題館,即:人文藝術館、教育館、礦產與冶金館、制造館、電氣館、機械館、交通運輸館和綜合工業館。它們旨在向世界展示美國先進的科技成果、繁榮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以及新取得的社會科學成就。世博會展出的電子管收音機、自動交換電話、福特T型汽車、電動公共汽車以及第一次公開出售的冰淇淋和漢堡包等,受到了參觀者的熱烈歡迎。這次展覽會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17個國家修建了綜合展示本國形象的國家館。-摘編自《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與奧運會”中的身體量化認知》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51年倫敦世博會與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的不同。(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51年倫敦世博會與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蘊含的共同進步影響。(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是一個多元文明交相閃耀或齊放光芒的進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雖然有不同文明的興起和衰落、融合或博弈、交流或沖突,但多元文明的共生共存是常態和主流,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基本生態。事實上,共同存在的多元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推動了不同地區的進步。-摘編自王磊《全球化時代世界文明共處與發展之道》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就材料整體或部分觀點,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準確)參考答案1.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在鼎盛時期城中可能有5千至1萬名居民,說明人口承載力較大,而且陶器制作精美并出現標準化樣式,這兩者均表明當時該地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故A項正確。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排除B項。希拉康波利斯古城是否成為埃及經濟文化中心,依據材料無法得出,排除C項。古埃及是大河流域的農業文明,故排除D項。故選A項。2.B【解析】根據材料“每個民族的代表都身著各具特色的服飾,把當地的特產獻給宮廷”,可以得出波斯帝國統治著風俗不同的廣大地區,故B項正確。“消弭了境內民族沖突”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采取了和平發展政策”與史實不符,依據材料也無法得出,排除C項。“利用武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依據材料無法得出,排除D項。故選B項。3.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世紀中期西歐農村商品經濟發展并逐漸融入地區商業貿易網絡中,這沖擊了封建莊園經濟,故D項正確。這一階段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無法動搖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導致王權與教權的斗爭激烈,排除A、C兩項。城市自治與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故選D項。4.C【解析】根據材料,新羅景德王七年(748)“遣阿飡貞節等,檢察北邊,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縣”,景德王十六年(757)有郡177個、縣293個,這是新羅效法中國設置郡縣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 項正確。新羅開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在7世紀末,排除A項。材料未見新羅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推行土地國有制度,排除B、D兩項。故選C項。5.D【解析】材料顯示,瑪雅人掌握了日、月、金星等的運行規律和日食的周期。他們通過相當于23.75年的長時間的天象觀測,計算出在11960天中有405次滿月,從而算出了一個太陰月的長度。瑪雅歷法十分復雜精密,其精確度超過了同時代希臘、羅馬所用的歷法,可見其文明發展具有獨特性,故D項正確。材料看不出瑪雅人借助神權維護政治思想統治,排除A項。瑪雅人的歷法雖然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但不能依據材料得出瑪雅人農業成就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未見其經濟文化推動亞非文明進步,排除C項。故選D項。6.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圣母憐子》把神人性化,充滿人文主義色彩,故A項正確。挑戰天主教會權威的是16世紀的宗教改革,排除B項。創作者宣揚圣母的人性光輝,而圣母屬于宗教神學范圍,排除C項。僅憑這一個雕塑看不出創作者主張建立公平社會,排除D項。故選A項。7.A【解析】根據材料“從1513年起,葡萄牙人強迫進出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必須到馬六甲貿易,并派軍艦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稅。對于不從者,沒收貨物”“在1544年以前,馬六甲港口的稅收每年達1.2-1.5萬杜卡特,自1547年起,稅收提高到每年2.75萬杜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達8萬杜卡特”,由此可見,葡萄牙通過壟斷貿易獲取暴利,故A項正確。材料未見葡萄牙殖民強國地位得到列強認可、推動歐洲商路貿易中心轉移,排除B、C兩項。西班牙開辟自美洲至亞洲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排除D項。故選A項。8.D【解析】材料顯示,洛克主張人類在一定的自然法的調節下自由自在地生活著;人們通過訂立契約進入政治社會,便享有社會自由,這種自由受一定的法律約束,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支配自己的財產和行動的自由,可見他強調法律至上,即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個人享有自由,這是啟蒙思想中理性主義的體現,故D項正確。材料未見君主與議會的關聯,排除A項。英國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法國受英國啟蒙思想影響大,盧梭是繼洛克之后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排除B項。材料強調人的自由受法律約束,排除C項。故選D項。9.B【解析】日本政府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以推進西方禮儀規范;各教科書根據文部省《指導要領》的規定,在教科書上明確“文明開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治政府還實行官派留學制度,直接學習西方禮儀,可見這場“文明開化”運動由政府主導積極推進,故B項正確。材料未見日本全面照搬西方文化,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排除C項。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排除D項。故選B項。10.D【解析】19世紀30年代至19世紀末,法國出現不少管樂制造公司,管樂器進入廣大中產階級家庭,可見工業革命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故D項正確。材料未見工業革命推動了藝術創新以及加速了社會分化,排除A、B兩項。工業革命之前就存在休閑娛樂,排除C項。故選D項。11.D【解析】根據采取直接普選制、92名委員中有工人代表35名、選民登記率高達70%,可見巴黎公社具有人民民主性質,故D項正確。材料中未見公社是社會主義政權以及接受第一國際領導,排除A、B兩項。巴黎公社僅是巴黎一個城市的孤軍奮戰,排除C項。故選D項。12.C【解析】材料可見當時比、法、英、德、葡等國競相插手剛果河流域進行探險殖民,表明當時歐洲殖民者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故C項正確。材料未見歐洲殖民者聯合瓜分非洲,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殖民者幾乎占領整個非洲,排除B項。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13.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美、英、法、意、日五國各有5名全權代表,可以出席一切會議;其他國家只有1至3名全權代表,只能出席與他們國家有關的會議;其決策機構最高委員會實際上被英、法、美三國操縱,可見這次會議大國強權政治色彩濃厚,故B項正確。巴黎和會由歐洲的英、法兩國主導會議,排除A項。巴黎和會暫時緩和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巴黎和會改變歐洲政治格局,排除D項。故選B項。14.A【解析】材料顯示,1920年代,印尼共產黨明確提出建立“印度尼西亞蘇維埃”等口號,可見這次起義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故A項正確。材料未見起義推動印尼民族獨立進程,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各地相互配合,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印尼共產黨的影響力擴大,排除D項。故選A項。15.A【解析】材料顯示,至1932年底,全蘇聯2300萬工人及職員中有近3/4參加了社會主義競賽,可見群眾熱烈響應工業化建設,故A項正確。材料未見科技創新,排除B項。僅憑蘇聯工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能得出其已邁入世界工業強國行列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工農生活差距縮小,排除D項。故選A項。16.A【解析】英美兩國首腦聯合發表宣言,明確表示了對德戰爭的目的和戰后的和平計劃;兩國不追求領土或其他方面的擴張,不承認法西斯通過侵略造成的領土變更,尊重各國人民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恢復被暴力剝奪的各國人民的主權等,這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故A項正確。英美聯合發表宣言對抗法西斯并不是權宜之計,排除B 項。此宣言未顯示英美與蘇聯合作對敵,排除C 項。二戰達到最大規模是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排除D項。故選A項。17.【答案】(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推動;以殖民擴張方式為主;呈現階段性特征;范圍不斷擴大;以歐洲為中心,歐美主導,亞非拉美國家處于從屬地位。(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推動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給亞非拉國家和地區造成深重的災難;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生產方式與思想。(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西歐商人首先邁步海外”“18世紀后半期,歐美國家的殖民擴張活動愈演愈烈”“歐美等國家相繼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尋找投資場所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內容”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推動、以殖民擴張為主;根據材料中從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西歐商人首先邁步海外,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得出呈現階段性特征、范圍不斷擴大;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還可得出以歐洲為中心,亞非拉美國家處于從屬地位。第(2)問,從加強世界各地聯系、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給亞非拉美國家造成深重災難,以及客觀進步性等方面分析影響即可。18.【答案】(1)時間順序:②④③。(2分)理由:②顯示海地宣布獨立,而海地是拉美獨立運動中最早宣布獨立的;③顯示玻利瓦爾的言論是在西屬獨立運動即將取得最后勝利之時發表的,而西屬拉美獨立運動最后勝利是在1826年;④顯示葡屬巴西宣布獨立,而其獨立是在1822年。(每點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評分說明:若考生時間排序錯誤,則不得排序分。其理由答對1個可得2分。若未提及具體時間,但史實正確,且言之成理,答對1個給1分。(2)革命目標明確;波及廣大地區;群眾廣泛參與;深受歐洲啟蒙思想影響;贏得獨立方式多樣。(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第(1)問,從材料中可找到:②是海地獨立運動領導人發表《獨立宣言》,海地是拉美獨立運動中最早宣布獨立的;③是西屬獨立運動即將勝利之時玻利瓦爾發表的言論,而西屬拉美獨立運動是在1826年勝利的;④是葡屬巴西宣布獨立,而其獨立是在1822年,由此推出:②④③先后是海地獨立、葡屬巴西宣布獨立、玻利瓦爾領導西屬拉美革命勝利。第(2)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革命目標明確、波及廣大地區、群眾廣泛參與、深受歐洲啟蒙思想影響、贏得獨立方式多樣等角度分析即可。19.【答案】(1)①時代主題不同:1851年世界博覽會展示的主要是蒸汽時代的科技成就,1904年世界博覽會展示的主要是電氣時代的科技成就。②內容不同:1851年世博會以輕工業相關展品和發明為主,1904年世博會以重工業相關展品和發明為主。③規模不同:1904年世博會內容更豐富,規模大,參與國家多。④展品來源不同:1851年世博會以英國展品為主,1904年世博會以美國展品為主。(每點2分,共8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2)展示了人類工業化的成果;弘揚了科技創新精神;推動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提升了城市和國家的形象。(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時代主題、內容、規模、展品來源等方面分析兩次世博會的不同即可。第(2)問,從展示工業化成果、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共同進步影響即可。20.【答案】示例:論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多種文明共同推動的結果。(2分)闡述: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各具特色。在大河流域誕生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國文明,這些文明都是農業文明,政治上形成君主制度和社會等級制度。在地中海地區的古代希臘、羅馬,是海洋文明和工商業文明的代表,發展了人類早期的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成為西方文明的源頭。中古時期,西歐形成基督教文明,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業發展,在中世紀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人文精神得到復興,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他們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近代以來,英、法、美三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不同的政治體制。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俄、日、德三國分別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8分)總之,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共同推動了文明進步。(2分)評分說明:“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評分的唯一依據。考生若從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評分細則】一等(12~8分):概念解析準確,要素分解全面、科學;解析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二等(7~5分):概念解析較準確,要素分解較全面;解析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概念解析偏離、觀點不明確;解析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仔細審讀設問,看清設問中對考生的具體要求,找到關鍵點:結合世界史知識,擇取材料中整體或部分觀點,自擬論題。然后,圍繞設問細致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找到適合自己論證的論題。最后,結合所學從多個國家不同角度進行多方面闡釋,注意進行小結即可。論證時,務必注意論題明確,條理清晰,史實準確合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