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西省運城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 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西省運城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 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7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聯考(高一)
歷史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表為漢、唐部分地區水利工程數量對比。據此推知,唐代
陜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四川 江蘇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漢 18 19 4 5 - 1 1 4 1 -
唐 32 11 32 24 15 18 12 44 20 29
A.北方農業經濟陷入了衰退
B.運河提高東南州郡政治地位
C.南方農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D.高產農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廣
2.中央蘇區流傳有這樣的歌謠:“共產黨,為人民,南征北戰為窮人;打土豪,鏟劣紳,幫我窮人鬧翻身。”“人民政權蘇維埃,恩情比天還要大,領導人民分田地,分田分屋又廢債。兄弟姊妹要想開,求神拜佛不應該,要想日子過得好,只有擁護蘇維埃。”由此可見
A.根據地有序廢除農村土地私有制
B.土地革命壯大了革命的力量
C.蘇區政府使農民掌握了基層政權
D.群眾配合紅軍反“圍剿”斗爭
3.1952年2月5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致函國際奧委會,聲明將派出運動員參加第15屆奧運會,并在2月13日挪威奧斯陸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46屆全會上,提交《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繼續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組織》的書面發言,以表明我們參會的堅決態度。中國此舉旨在
A.履行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B.與第三世界深入合作
C.展示新中國的精神風貌 D.揭露美國侵朝的野心
4.希拉康波利斯古城位于上埃及,這一聚落在公元前3800年至前3400年間曾經歷顯著的擴張,城中可能有5千至1萬名居民。產自希拉康波利斯的陶器制作精美,其標準化的式樣表明有一群能工巧匠正依照共同的范例進行批量生產。這反映出當時該地
A.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 B.官僚行政系統比較完善
C.成為埃及經濟文化中心 D.經濟活動以工商業為主
5.大流士一世在波斯波利斯建造了華麗的宮殿,墻壁上的浮雕描繪了帝國臣民朝貢的隊伍,亞美尼亞人、巴比倫人、敘利亞人、印度人······每個民族的代表都身著各具特色的服飾,把當地的特產獻給宮廷。這可以用來佐證波斯帝國
A.消弭了境內民族沖突 B.統治著風俗不同的廣大地區
C.采取了和平發展政策 D.利用武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6.12世紀時,西歐的農民經常把剩余的糧食帶到附近的市場或城鎮賣掉,換來的錢可以購買他自己生產不出來的東西(比如鹽)或者不愿意生產的東西(比如布匹和瓦罐)。隨著貿易的發展,農村經濟漸漸地融入一個地區的貿易網絡之中。這
A.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 B.助推城市自治的發展
C.導致王權與教權的斗爭激烈 D.沖擊了封建莊園經濟
7.據朝鮮《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景德王七年(748)“遣阿飡貞節等,檢察北邊,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縣”。景德王十六年(757)有郡177個、縣293個。由此可見,新羅
A.開始確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 B.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
C.效法中國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推行土地國有的制度
8.據研究發現,瑪雅人已掌握了日、月、金星等的運行規律和日食的周期。他們通過相當于23.75年的長時間的天象觀測,計算出在11960天中有405次滿月,從而算出了一個太陰月的長度。瑪雅歷法十分復雜精密,其精確度甚至超過了同時代希臘、羅馬所用的歷法。由此可知,瑪雅人
A.借助神權維護政治思想統治 B.農業成就領先世界
C.經濟文化推動亞非文明進步 D.文明發展的獨特性
9.下圖為1498-1499年米開朗琪羅創作的《圣母憐子》雕像。圣母瑪利亞抱著耶穌基督的遺體,她的臉上是無法言喻的悲痛。這體現出創作者
A.提倡人文主義精神 B.挑戰天主教會權威
C.強烈反對宗教神學 D.主張建立公平社會
10.15至16世紀,各種探險的書面記述在西歐迅速廣泛傳播。1493年,哥倫布回到西班牙的兩個月后,他首航美洲的書信便在意大利以拉丁語譯文的形式出版。1525年,麥哲倫航行的原始記錄僅在3年內便出現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版本,覆蓋了主要城市的讀者。這些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對金銀財富的迫切需求 B.地理學和造船技術進步
C.王室積極投資海上探險 D.理性主義成為時代主流
11.從1513年起,葡萄牙人強迫進出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必須到馬六甲貿易,并派軍艦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稅。對于不從者,沒收貨物。在1544年以前,馬六甲港口的稅收每年達1.2-1.5萬杜卡特,自1547年起,稅收提高到每年2.75萬枇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達8萬杜卡特。由此可見,葡萄牙
A.通過壟斷貿易獲取暴利 B.殖民強國地位得到列強認可
C.推動歐洲商路中心轉移 D.是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受益者
12.明治維新期間,日本政府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以推進西方禮儀規范。各教科書根據文部省《指導要領》的規定,在教科書上明確“文明開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治政府還實行官派留學制度,直接學習西方禮儀等。這說明日本的“文明開化”
A.全面照搬西方文化 B.由政府主導積極推進
C.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D.擺脫了封建殘余影響
13.管樂器在19世紀以前僅為少數貴族捌有。19世紀30年代至19世紀末,法國出現不少管樂制造公司。如法國音樂天才貝森1858年開始在倫敦建立工廠,批量生產管樂器。這一時期,樂器品種增多,產量增加。管樂器進入廣大中產階級家中。這反映出工業革命
A.推動了藝術創新 B.加速了社會分化
C.催生了休閑娛樂 D.豐富了人們生活
14.根據《法蘭西共和國公報》記載,1871年3月26日的選舉采用直接普選制:全市20個區共推舉647名候選人,最終選出92名委員(其中工人代表35名)。選民登記率高達70%,遠超第二帝國時期40%的平均水平。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委員會掌握政權。這可以用來說明巴黎公社
A.建立社會主義政權 B.接受第一國際領導
C.獲得全國民眾擁護 D.具有人民民主性質
15.1879至1884年,為比利時服務的探險家斯坦利在歐洲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打著“上剛果研究委員會”的旗號到非洲探險。在剛果河流域先后建立幾十個殖民據點。法、英、葡、德諸國也紛紛插手剛果河流域。這表明當時歐洲殖民者
A.聯合對非洲進行殖民 B.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地區
C.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 D.推動了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16.1905年8月,加爾各答萬人大會決定抵制英貨和開展“斯瓦德希”(自產)運動。1906年運動擴展到全印。1907年10月,加爾各答群眾集會示威轉變為街壘戰。1908年7月孟買10萬工人舉行政治總罷工要求殖民當局釋放提拉克。這反映出當時的印度
A.國大黨堅決要求實現民族獨立 B.民族資產階級具有一定妥協性
C.各階級覺醒推動反英斗爭發展 D.多地采取暴力形式對抗殖民者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清朝前期先后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貴族噶爾丹叛亂、天山南路維吾爾族貴族叛亂,在新疆地區設置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清朝統一新疆后,在北疆的蒙古、哈薩克游牧地區以及哈密、吐魯番實行札薩克制,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實行伯克制,任用當地少數民族貴族治理新疆;同時,在土地開墾集中的地區設置州縣。19世紀70年代,面對英俄勢力的侵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發兵新疆,并在1878年收復新疆南北兩路。光緒朝收復新疆后,一改因俗而治的傳統,改設行省,推廣州縣,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都統、參贊、辦事、協辦、領隊各缺,概予裁撤”,道府州縣數量逐漸增加,最終形成了四道、六府、八廳、二十一縣的行省建置框架。
-摘編自高月《去“藩”歸“省”:清代治理新疆有何獨到之處》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治理新疆措施的演變。(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認識。(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航路開辟、美洲的發現對西歐商業貿易影響重大。15、16世紀的西歐成為當時世界市場的中心。以安特衛普地區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成為異常活躍的商品市場區。商品市場特別活躍,國際貿易繁榮,商品交易種類繁多,市場中心進一步拓展。銀行和金融系統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兌換憑證的使用、信用制度的建立,以及股份公司的出現,對商品市場交易方式的改變和資金需求的滿足都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提高了商品市場交易效率,加速了整個西歐經濟和商品市場新發展。在商業貿易變化中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不斷壯大,對社會的影響力明顯增強。
-摘編自魏躍軍《14世紀中葉-16世紀中葉西歐商品市場問題研究》等
材料二
以英國和荷蘭為代表的西歐國家之所以在15-16世紀開始社會轉型,其主要是西歐在這二、三百年的轉型時期,逐步形成與發展有利的社會機制,如社會財富積累機制、產品與要素市場的流通機制等,多元的法律體系和社會結構保障了社會財富的普遍積累與資本的原始積累。
-摘編自王同峰《主體權利觀念是近代西方文明之魂》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4至16世紀末西歐商業貿易發展的時代背景。(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4至16世紀末西歐商業貿易發展的影響。(6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紀初期,法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面對資本主義“文明制度”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提出了鏟除“文明制度”、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諧制度、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主張。與他一樣,法國的圣西門和英國的歐文,都深刻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反對私有制。他們企圖通過和平手段建立“人人平等,個個幸福”的新社會。空想社會主義只是一種不成熟的理論,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不懂得階級斗爭,不認識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所以他們的社會主義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
-摘編自秦宣《構筑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定環境》等
材料二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提出:人類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社會,由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歷史的必然;工人階級是歷史上的先進的革命的階級,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階級力量,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需要進行長期艱苦的斗爭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工人階級政黨即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領導力量;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是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實現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宣言》的發表,既宣告了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轉變,又開啟了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向實踐的發展。從1850年起,《宣言》的德文版在瑞士、英國和美國重版過數次。1869年以后,又先后被譯成俄文、英文、法文、丹麥文、波蘭文、西班牙文、亞美尼亞文等。
-摘編自郝立新《<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上半期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主張的相似之處。(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進步之處,并指出其影響。(8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是一個多元文明交相閃耀或齊放光芒的進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雖然有不同文明的興起和衰落、融合或博弈、交流或沖突,但多元文明的共生共存是常態和主流,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基本生態。事實上,共同存在的多元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推動了不同地區的進步。
-摘編自王磊《全球化時代世界文明共處與發展之道》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就材料整體或部分觀點,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準確)
參考答案
1.C【解析】根據表格材料可以看出,漢唐水利工程突出的差異體現在南方,如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水利事業在唐代有了長足進展,意味著唐代南方農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故C 項正確。北方農業經濟陷入衰退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運河提高了東南州郡的經濟地位,排除B項。高產農作物得到推廣是在明清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
2.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央蘇區的民眾分得土地后擁護蘇維埃政府,可見土地革命壯大了革命的力量,故B項正確。當時蘇區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排除A項。材料未見農民掌握基層政權、群眾配合紅軍反“圍剿”斗爭,排除C、D兩項。故選B項。
3.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政府通過公開聲明和提交書面發言的形式,表明我們一定要參加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堅決態度,旨在向世界展示新中國的精神風貌,故C項正確。A、B、D三項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
4.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在鼎盛時期城中可能有5千至1萬名居民,說明人口承載力較大,而且陶器制作精美并出現標準化樣式,這兩者均表明當時該地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故A項正確。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排除B項。希拉康波利斯古城是否成為埃及經濟文化中心,依據材料無法得出,排除C項。古埃及是大河流域的農業文明,故排除D項。故選A項。
5.B【解析】根據材料“每個民族的代表都身著各具特色的服飾,把當地的特產獻給宮廷”,可以得出波斯帝國統治著風俗不同的廣大地區,故B項正確。“消弭了境內民族沖突”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采取了和平發展政策”與史實不符,依據材料也無法得出,排除C項。“利用武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依據材料無法得出,排除D項。故選B項。
6.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世紀中期西歐農村商品經濟發展并逐漸融入地區商業貿易網絡中,這沖擊了封建莊園經濟,故D項正確。這一階段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無法動搖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導致王權與教權的斗爭激烈,排除A、C兩項。城市自治與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故選D項。
7.C【解析】根據材料,新羅景德王七年(748)“遣阿飡貞節等,檢察北邊,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縣”,景德王十六年(757)有郡177個、縣293個,這是新羅效法中國設置郡縣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 項正確。新羅開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在7世紀末,排除A項。材料未見新羅與周邊國家關系緊張、推行土地國有制度,排除B、D兩項。故選C項。
8.D【解析】材料顯示,瑪雅人掌握了日、月、金星等的運行規律和日食的周期。他們通過相當于23.75年的長時間的天象觀測,計算出在11960天中有405次滿月,從而算出了一個太陰月的長度。瑪雅歷法十分復雜精密,其精確度超過了同時代希臘、羅馬所用的歷法,可見其文明發展具有獨特性,故D項正確。材料看不出瑪雅人借助神權維護政治思想統治,排除A項。瑪雅人的歷法雖然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但不能依據材料得出瑪雅人農業成就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未見其經濟文化推動亞非文明進步,排除C項。故選D項。
9.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圣母憐子》把神人性化,充滿人文主義色彩,故A項正確。挑戰天主教會權威的是16世紀的宗教改革,排除B項。創作者宣揚圣母的人性光輝,而圣母屬于宗教神學范圍,排除C項。僅憑這一個雕塑看不出創作者主張建立公平社會,排除D項。故選A項。
10.A【解析】15至16世紀,各種探險的書面記述在西歐迅速廣泛傳播,這反映出當時西歐對金銀財富的迫切需求,故A項正確。地理學和造船技術進步、王室積極投資海上探險均不是導致各種探險記述迅速傳播的主要原因,排除B、C兩項。理性主義成為時代主流是在17至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
11.A【解析】根據材料“從1513年起,葡萄牙人強迫進出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必須到馬六甲貿易,并派軍艦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稅。對于不從者,沒收貨物”“在1544年以前,馬六甲港口的稅收每年達1.2-1.5萬杜卡特,自1547年起,稅收提高到每年2.75萬杜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達8萬杜卡特”,由此可見,葡萄牙通過壟斷貿易獲取暴利,故A項正確。材料未見葡萄牙殖民強國地位得到列強認可、推動歐洲商路貿易中心轉移,排除B、C 兩項。西班牙開辟自美洲至亞洲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排除D項。故選A項。
12.B【解析】日本政府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以推進西方禮儀規范;各教科書根據文部省《指導要領》的規定,在教科書上明確“文明開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治政府還實行官派留學制度,直接學習西方禮儀,可見這場“文明開化”運動由政府主導積極推進,故B項正確。材料未見日本全面照搬西方文化,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排除C項。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排除D項。故選B項。
13.D【解析】19世紀30年代至19世紀末,法國出現不少管樂制造公司,管樂器進入廣大中產階級家庭,可見工業革命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故D項正確。材料未見工業革命推動了藝術創新以及加速了社會分化,排除A、B兩項。工業革命之前就存在休閑娛樂,排除C項。故選D項。
14.D【解析】根據采取直接普選制、92名委員中有工人代表35名、選民登記率高達70%,可見巴黎公社具有人民民主性質,故D項正確。材料中未見公社是社會主義政權以及接受第一國際領導,排除A、B兩項。巴黎公社僅是巴黎一個城市的孤軍奮戰,排除C項。故選D項。
15.C【解析】材料可見當時比、法、英、德、葡等國競相插手剛果河流域進行探險殖民,表明當時歐洲殖民者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故C項正確。材料未見歐洲殖民者聯合瓜分非洲,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殖民者幾乎占領整個非洲,排除B項。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
16.C【解析】材料顯示,1905年8月,加爾各答萬人大會決定抵制英貨和開展“斯瓦德希”(自產)運動。1906年運動擴展到全印。1907年10月,加爾各答群眾集會示威轉變為街壘戰。1908年7月孟買10萬工人舉行政治總罷工要求殖民當局釋放提拉克。可見這次斗爭中,各階級覺醒推動了反英斗爭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未見國大黨要求民族獨立、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性,排除A、B兩項。材料看不出多地采取暴力形式對抗殖民者,排除D項。故選C項。
17.【答案】(1)由多樣化的治理模式到系統的行政建制框架;由因俗而治到垂直的中央集權管理;由軍事上的平定叛亂到武裝反抗侵略;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2)歷朝中央政府重視邊疆治理;治理措施多樣且不斷調整;邊疆治理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服務于中央集權的需要。(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中從札薩克制、伯克制到行省建制框架,可得出從多樣化的治理模式到系統的行政建制框架、從因俗而治到中央集權管理;根據材料中從平定準噶爾部叛亂、維吾爾族貴族叛亂到抵御英俄勢力對新疆的入侵,得出由軍事上的平定叛亂到武裝反抗侵略;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得出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
第(2)問,從重視邊疆治理、治理措施多樣且不斷調整、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服務于中央集權的需要等角度談認識即可。
18.【答案】(1)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新興資產階級的形成;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重商主義政策的流行;金融服務和較為先進的企業制度的發展。(每點2分,任答4點得8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的情給分)
(2)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豐厚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歐洲社會轉型;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沖擊了亞非拉美文明的發展;提升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人文主義思想、商品經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的形成、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以及金融服務和企業制度發展等方面分析時代背景即可。
第(2)問,從資本原始積累、加強世界各地聯系、沖擊亞非拉美文明發展等角度分析歷史影響即可。
19.【答案】(1)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反對私有制;主張建立平等、幸福的社會主義社會。(每點2分,共6分)
(2)進步之處: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肯定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明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
影響:成為西歐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推動了亞洲和美洲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深刻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反對私有制”“企圖通過和平手段建立*人人平等,個個幸福'的新社會”和材料二中《共產黨宣言》提出的目標,從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反對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等方面分析相似之處即可。
第(2)問,第一小問進步之處,根據材料一中“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不懂得階級斗爭,不認識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的作用、明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問影響,從對歐洲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對亞洲和美洲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等方面分析即可。
20.【答案】示例:
論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多種文明共同推動的結果。(2分)
闡述: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各具特色。在大河流域誕生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國文明,這些文明都是農業文明,政治上形成君主制度和社會等級制度。在地中海地區的古代希臘、羅馬,是海洋文明和工商業文明的代表,發展了人類早期的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成為西方文明的源頭。
中古時期,西歐形成基督教文明,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業發展,在中世紀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人文精神得到復興,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他們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
近代以來,英、法、美三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不同的政治體制。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俄、日、德三國分別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8分)
總之,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共同推動了文明進步。(2分)
評分說明:“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評分的唯一依據。考生若從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成理,也可的情給分。
【評分細則】
一等(12~8分):概念解析準確,要素分解全面、科學;解析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概念解析較準確,要素分解較全面;解析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 0分):概念解析偏離、觀點不明確;解析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仔細審讀設問,看清設問中對考生的具體要求,找到關鍵點:結合世界史知識,擇取材料中整體或部分觀點,自擬論題。然后,圍繞設問細致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找到適合自己論證的論題。最后,結合所學從多個國家不同角度進行多方面闡釋,注意進行小結即可。論證時,務必注意論題明確,條理清晰,史實準確合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东阿县| 遂昌县| 资兴市| 昌都县| 东乡| 浦北县| 淮南市| 大厂| 丹东市| 东兰县| 大港区| 广宗县| 淮安市| 普宁市| 澄城县| 图片| 观塘区| 内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庆城县| 郁南县| 密山市| 潼关县| 方正县| 福建省| 墨江| 司法| 文安县| 江都市| 含山县| 宁德市| 广饶县| 乌海市| 安康市| 仁化县| 紫阳县| 渑池县| 阿克苏市| 临桂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