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度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一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調研歷史試卷 2025.04(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 100分)考生注意:1.本試卷標有“單選”的試題正確選項有1個;2.標注“雙選”的選擇性類試題,有 2個正確選項,可以少選,不得多選。一.“臉譜化”的李鴻章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客主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聚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李鴻章《籌議海防折》1874年12月12號1.根據材料,李鴻章認為清朝面臨的威脅來自何方?為應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政府采取了什么相應的國防舉措?2.從海防角度看,甲午戰爭失敗對中國意味著什么?2018年9月,國家文物局對大連莊河海域一艘沉沒的軍艦進行了水下考古調查,發現了主要艦體遺跡,提取出水的遺物達500多件。經確認,這是消失了124年的北洋海軍沉艦“經遠艦”。3.結合以上出水又物,談談“經遠艦”考古的史學研究價值。4.圖一是《時局圖》的較早版本。近代革命家馮自由曾回憶戊戌六月贊泰感慨時事,特繪制一東南時局形勢圖'。”據此可知,該圖繪制的年份應是()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5.圖二是1940年在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發現的新版《時局圖》,相較圖一,它更關注時局哪些方面的內容?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大學士一等肅毅伯直隸總督李鴻章,器識淵深,才猷(猷:功績)宏遠,由翰林倡率淮軍。戡平發捻諸匪,厥功甚偉·····復命總督直隸兼充北洋大臣·····去年京師之變,特派該大學士為全權大臣,與各國使臣妥定和約···遽聞溘逝,震悼良深···予謚文忠,追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入祀賢良祠,以示篤念藎臣至意。-1901年《御制原任大學士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一等侯贈太傅李鴻章碑文》材料二:“(李鴻章)實中國之民賊,為愛新覺羅氏一家一姓之人。卻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殄滅同類,剝喪民權,謂為韃靼之功臣則有之,謂為中國之功臣則未也。-1902年(革命黨)《檀香山新中國報》(1)材料一中提到李鴻章“戡平發捻諸匪,厥功甚偉”,這里的“發捻諸匪”是指()A.白蓮教起義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2)“與各國使臣妥定和約”中的“和約”是指()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如何評價李鴻章?(4)兩則材料對于李鴻章的評價為何會有差異?(5)想要進一步了解李鴻章的相關史事,以下哪一史料的價值最高?請說明理由。①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②電視劇《北洋水師》有關李鴻章的片段③梁啟超《李鴻章傳》④部分李鴻章奏折、書信的影印件(6)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李鴻章?二.近代以來的中國7.根據提示,填寫與下面時間軸有關的內容。注意填寫內容與序號的對應。8.根據第7題的提示,你如何看待1840-1919年的中國:9.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紀念館全新開館,前廳的正前方中間照壁為“日出東方-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歷史組畫。上海、嘉興南湖、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北京......一個個光輝的紅色地標,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苦難輝煌的歷史征程。請根據地點提示寫出發生在下列地點的大事及其意義。(事件及意義與地點匹配正確者得分)地點 事件 意義上海 ① ②井岡山 ③ ④遵義 ⑤ ⑥10.根據第9題的提示,簡述并評價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奮斗歷程。11.綜合上述材料,以下對先行者的探索說法正確的是 (雙選)A.經歷了從個體到群體的過程 B.是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的運動C.實現從器物到制度的探索 D.解決了近代中國根本問題12.歸納以下三幅圖片,中國社會分別出現了哪些新氣象,推動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并從空間上歸納三幅圖的特征。13.近代不平等條約體系。將下列的字母填寫到對應條約內容。(涂答題卡)。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①口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②通商:增開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③通商: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④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⑤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⑥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⑦協定關稅:在華進口貨物關稅稅率與英國協商。⑧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常駐。⑨拆除大沽口和北京通海沿線的所有炮臺,準許各國在此沿線的戰略要地駐兵。⑩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 嚴禁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 賠款4.5億兩白銀。14.澳大利亞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下面這些資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火燒圓明園的現場報道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照片C.關于戊戌政變的通訊稿 D.與義和團沖突的日記15.慈禧曾說:“我本來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我若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攻不下來的道理?慈禧所稱的“他們”是指()A.太平軍 B.洋務派 C.八國聯軍 D.義和團16.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以下列哪個條約的簽訂為標志()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17.一位學者在他的著作中說,在20世紀的大幕拉開的時候,當時的世界大國們在東方進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體亮相。這一“集體亮相”帶來的嚴重后果是()A.打開了日本封鎖中國的大門 B.英國實現了對印度的占領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確立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18.胡適曾俏皮地說:“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都屬兔)而成名的。”關于這“三只兔子”,說法有誤的是()A.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并延攬具有新思想的學者前來任教B.陳獨秀在北京創辦《青年雜志》,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D.三人所倡導的新文化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革新19.這是當時20世紀初的一幅漫畫,這幅諷刺漫畫中諷刺的對象是()A.清政府的頑固派大臣 B.“皇族內閣”的成員C.袁世凱的專制統治 D.軍閥混戰和割據三.救亡圖存20.近代思想的轉變1923年,梁啟超應邀為《申報》建館五十周年撰文。材料一這五十年間......讀書人的腦筋卻變遷得真厲害。記得光緒二年有位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說“現在的夷狄和從前不同,他們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傳到北京,把滿朝士大夫的公憤都激起來了......到如今“新文化運動”這句話,成了一般讀書社會的口頭禪。材料二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這種感覺,從鴉片戰爭后漸漸發動......但這一期內,思想界受的影響很少,其中最可紀念的,是制造局里頭譯出幾部科學書。......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所以拿“變法維新”做一面大旗 -他們的政治運動,是完全失敗,只剩下前文說的廢科舉那件事,算是成功了。......第三期新運動的種子,也可以說是從這一期播殖下來,這一期學問上最有價值的出品,要推嚴復翻譯的幾部書......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梁啟超文集》(1)根據提示,請將下列表格填寫完整。西學東漸主題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了解世界 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奕訴、李鴻章、張之洞等救亡圖存 進化論等維新思想 康有為、梁啟超等民主革命 孫中山等科學啟蒙 、馬克思主義 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等(2)據材料一,概括“讀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變化。(3)結合所學,概述第二期中為改變“制度不足”進行的探索。(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談談你如何看待近代國人思想的轉變。(5)陳獨秀曾撰文寫道:“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旨在強調()A.共和體制并不能為中國帶來真正改變B.鞏固民主政體需要加強文化上的覺醒C.北洋軍閥的混戰引發社會的強烈不滿D.政黨政治的嘗試只是一場荒唐的鬧劇(6)《中華文明史》指出: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這里的“成功之處”主要是指戊戌變法運動()A.阻止了民族危機的繼續加深 B.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C.宣傳了“師夷長技”的主張 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四.何以共和21.辛亥革命。探究一:掌握革命的重大史實(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離析,這是孫中山領導的黨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結果”。這里“孫中山領導的黨”,主要是指()A.同盟會 B.興中會 C.國民黨 D.革命黨(2)下面所示是某個同學整理的課堂筆記,該同學記錄的歷史事件()A.響應了黃花崗起義 B.推翻了南京臨時政府C.推動了同盟會的成立 D.重創了清朝的統治(3)“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力追不舍的社會政治目標和為之奮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國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三權分立”為核心的近代民主國家。為此,辛亥革命后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A.《天朝田畝制度》 B.“明定國是”詔書C.《欽定憲法大綱》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1915年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皇帝后,很快護國運動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張勛復辟僅僅維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這實質上反映出當時()A.民主共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B.資產階級無法領導民主革命C.各派政治力量不斷分化重組 D.軍閥割據使共和制名存實亡探究二了解革命思想的內涵(5)請將下列孫中山革命思想按照表格配對。主張:A暴力推翻滿清王朝 B核定地價漲價歸 C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內涵:A民權 B民生 C民族革命綱領 具體主張 革命內涵創立民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探究三解讀分析革命的史料材料一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下詔退位材料二(我們)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我們知道了!我們醒覺了!-毛澤東《民眾的大聯合》材料四 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材料五民國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戴君身著外國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君“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戴君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范小芳等《戴季陶傳》材料六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有效;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借之外債及所承認之賠款,民國亦承認償還之貴,不變更其條件。-孫中山《告各友邦書》節選(1912.1)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失敗的,綜合探究---探究三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參考解析:一.“臉譜化”的李鴻章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客主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聚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李鴻章《籌議海防折》1874年12月12號1.根據材料,李鴻章認為清朝面臨的威脅來自何方?為應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政府采取了什么相應的國防舉措?威脅:清朝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東南海疆,特別是外國列強的侵略和干涉舉措:建立近代海軍,加強海防設施建設;通過簽訂條約,進行外交努力。2.從海防角度看,甲午戰爭失敗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意味:甲午戰爭的失敗標志著中國海防的崩潰。由于戰略失誤、指揮不當以及武器裝備的落后,最終導致了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使得中國失去了對東海的控制,中國的周邊海域的制海權基本喪失。2018年9月,國家文物局對大連莊河海域一艘沉沒的軍艦進行了水下考古調查,發現了主要艦體遺跡,提取出水的遺物達500多件。經確認,這是消失了124年的北洋海軍沉艦“經遠艦”。3.結合以上出水又物,談談“經遠艦”考古的史學研究價值。研究價值:“經遠艦”的考古發現具有重大的史學研究價值,其提供了關于晚清海軍建設、中日海軍實力對比以及當時艦船設計和建造水平的直接物證,對于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4.圖一是《時局圖》的較早版本。近代革命家馮自由曾回憶戊戌六月贊泰感慨時事,特繪制一東南時局形勢圖'。”據此可知,該圖繪制的年份應是(A)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圖二是1940年在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發現的新版《時局圖》,相較圖一,它更關注時局哪些方面的內容?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內容:關注當時時局下,許多還沒有進入中國境內瓜分的國家。說明:在圖二下方還有學的等待列強瓜分以后再瓜分的國家,更進一步表現出中國在當時世界上所處的地位之低,毫無抵抗之力。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大學士一等肅毅伯直隸總督李鴻章,器識淵深,才猷(猷:功績)宏遠,由翰林倡率淮軍。戡平發捻諸匪,厥功甚偉·····復命總督直隸兼充北洋大臣·····去年京師之變,特派該大學士為全權大臣,與各國使臣妥定和約···遽聞溘逝,震悼良深···予謚文忠,追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入祀賢良祠,以示篤念藎臣至意。-1901年《御制原任大學士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一等侯贈太傅李鴻章碑文》材料二:“(李鴻章)實中國之民賊,為愛新覺羅氏一家一姓之人。卻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殄滅同類,剝喪民權,謂為韃靼之功臣則有之,謂為中國之功臣則未也。-1902年(革命黨)《檀香山新中國報》(1)材料一中提到李鴻章“戡平發捻諸匪,厥功甚偉”,這里的“發捻諸匪”是指(C)A.白蓮教起義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2)“與各國使臣妥定和約”中的“和約”是指(D)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如何評價李鴻章?材料一高度贊揚李鴻章,認為其為匡扶社稷的忠誠楷模;材料二嚴厲批判李鴻章,認為其是維護封建王朝的“民賊”(4)兩則材料對于李鴻章的評價為何會有差異?兩則材料對于李鴻章評價的差異,受到二者的身份立場以及其所帶有的主觀目的影響;材料1是以清政府立場所頒布的碑文,希望將李鴻章塑造為忠臣的形象,以此激勵其他官僚效仿,從而維系王朝統治;材料2則是同時期革命黨報刊中的報道,冀圖以自下而上革命形式推翻清王朝腐朽統治的革命黨人,對于李鴻章維護清王朝的舉動自然是嚴加斥責,進而宣傳自己的革命主張。(5)想要進一步了解李鴻章的相關史事,以下哪一史料的價值最高?請說明理由。①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②電視劇《北洋水師》有關李鴻章的片段③梁啟超《李鴻章傳》④部分李鴻章奏折、書信的影印件價值最高的史料:④李鴻章奏折書信影印件理由:作為研究李鴻章相關史實的第一手資料,奏章和書信能夠直接反映李鴻章當時的思想與參與的相關事件。(6)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李鴻章?評價: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開展洋務運動、簽訂《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作為封建統治集團的一員,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是為維護清朝統治。但是他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能夠看到西方國家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練兵方法,并認真學習研究還是很有發展眼光的。他創辦江南制造總局、上海織布局、上海輪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工業企業,籌建北洋海軍,客觀上對西方國家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簽訂《馬關條約》時,也敢于同日本據理力爭的,但最終還是背負了一個千古罵名。我們評價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客觀公正的進行評價。近代以來的中國7.根據提示,填寫與下面時間軸有關的內容。注意填寫內容與序號的對應。①南京條約②英法聯軍③甲午戰爭④辛丑條約⑤海國圖志⑥太平天國運動⑦洋務運動⑧戊戌變法⑨辛亥革命⑩民主科學8.根據第7題的提示,你如何看待1840-1919年的中國:屈辱與抗爭并存,在災難中砥礪前行。9.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紀念館全新開館,前廳的正前方中間照壁為“日出東方-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歷史組畫。上海、嘉興南湖、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北京......一個個光輝的紅色地標,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苦難輝煌的歷史征程。請根據地點提示寫出發生在下列地點的大事及其意義。(事件及意義與地點匹配正確者得分)地點 事件 意義上海 ① ②井岡山 ③ ④遵義 ⑤ ⑥①中共一大②)建黨③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④中國式革命道路⑤遵義會議⑥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立毛澤東為領導人,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10.根據第9題的提示,簡述并評價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奮斗歷程。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走上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端,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召開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感悟;從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帶領著中國人民踏上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經過28年的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1.綜合上述材料,以下對先行者的探索說法正確的是A C (雙選)A.經歷了從個體到群體的過程 B.是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的運動C.實現從器物到制度的探索 D.解決了近代中國根本問題12.歸納以下三幅圖片,中國社會分別出現了哪些新氣象,推動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并從空間上歸納三幅圖的特征。新的階級力量:工人階級開始覺醒; 新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的組織: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三幅圖片反映的史事均發在上海。13.近代不平等條約體系。將下列的字母填寫到對應條約內容。(涂答題卡)。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①口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②通商:增開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③通商: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④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⑤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⑥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⑦協定關稅:在華進口貨物關稅稅率與英國協商。⑧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常駐。⑨拆除大沽口和北京通海沿線的所有炮臺,準許各國在此沿線的戰略要地駐兵。⑩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 嚴禁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 賠款4.5億兩白銀。南京條約:①⑤⑦天津條約:②⑥馬關條約:③④⑩ 辛丑條約:⑧⑨ 14.澳大利亞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中華民國總統政治顧問,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下面這些資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A.火燒圓明園的現場報道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照片C.關于戊戌政變的通訊稿 D.與義和團沖突的日記15.慈禧曾說:“我本來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我若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攻不下來的道理?慈禧所稱的“他們”是指(D)A.太平軍 B.洋務派 C.八國聯軍 D.義和團16.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以下列哪個條約的簽訂為標志;(C)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提示:《辛丑條約》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南京條約: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BD為加劇......17.一位學者在他的著作中說,在20世紀的大幕拉開的時候,當時的世界大國們在東方進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體亮相。這一“集體亮相”帶來的嚴重后果是(C)A.打開了日本封鎖中國的大門 B.英國實現了對印度的占領C.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確立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18.胡適曾俏皮地說:“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都屬兔)而成名的。”關于這“三只兔子”,說法有誤的是(B)A.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并延攬具有新思想的學者前來任教B.陳獨秀在北京創辦《青年雜志》,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D.三人所倡導的新文化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革新19.這是當時20世紀初的一幅漫畫,這幅諷刺漫畫中諷刺的對象是(C)A.清政府的頑固派大臣 B“皇族內閣”的成員C.袁世凱的專制統治 D.軍閥混戰和割據三.救亡圖存20.近代思想的轉變1923年,梁啟超應邀為《申報》建館五十周年撰文。材料一這五十年間......讀書人的腦筋卻變遷得真厲害。記得光緒二年有位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說“現在的夷狄和從前不同,他們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傳到北京,把滿朝士大夫的公憤都激起來了......到如今“新文化運動”這句話,成了一般讀書社會的口頭禪。材料二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這種感覺,從鴉片戰爭后漸漸發動......但這一期內,思想界受的影響很少,其中最可紀念的,是制造局里頭譯出幾部科學書。......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所以拿“變法維新”做一面大旗-他們的政治運動,是完全失敗,只剩下前文說的廢科舉那件事,算是成功了。......第三期新運動的種子,也可以說是從這一期播殖下來,這一期學問上最有價值的出品,要推嚴復翻譯的幾部書......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梁啟超文集》(1)根據提示,請將下列表格填寫完整。西學東漸主題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了解世界 林則徐、魏源、徐繼畬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奕訴、李鴻章、張之洞等救亡圖存 進化論等維新思想 康有為、梁啟超等民主革命 孫中山等科學啟蒙 馬克思主義 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等師夷長技以制夷、自強求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2)據材料一,概括“讀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變化。態度變化:從驕傲、固守傳統文化到懷疑、否定、抨擊傳統文化。(3)結合所學,概述第二期中為改變“制度不足”進行的探索。探索: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制,發動戊戌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制,發動辛亥革命。(4)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談談你如何看待近代國人思想的轉變。隨著近代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國人思想深受觸動而產生轉變;向西方學習是國人思想但貫穿近代始終,隨著轉變的主要內容,先后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由淺入深的過程;國人思想轉變過程是漸進的,對西方了解認識的深入而加速,從少數人接受到成為普遍共識,這些都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5)陳獨秀曾撰文寫道:“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陳獨秀旨在強調(B)A.共和體制并不能為中國帶來真正改變B.鞏固民主政體需要加強文化上的覺醒C.北洋軍閥的混戰引發社會的強烈不滿D.政黨政治的嘗試只是一場荒唐的鬧劇(6)《中華文明史》指出: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這里的“成功之處”主要是指戊戌變法運動(D)A.阻止了民族危機的繼續加深 B.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C.宣傳了“師夷長技”的主張 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四.何以共和21.辛亥革命。探究一:掌握革命的重大史實(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離析,這是孫中山領導的黨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結果”。這里“孫中山領導的黨”,主要是指(A)A.同盟會 B.興中會 C.國民黨 D.革命黨(2)下面所示是某個同學整理的課堂筆記,該同學記錄的歷史事件(D)A.響應了黃花崗起義 B.推翻了南京臨時政府C.推動了同盟會的成立 D.重創了清朝的統治(3)“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力追不舍的社會政治目標和為之奮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國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三權分立”為核心的近代民主國家。為此,辛亥革命后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D)A.《天朝田畝制度》 B.“明定國是”詔書C.《欽定憲法大綱》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1915年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皇帝后,很快護國運動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張勛復辟僅僅維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這實質上反映出當時(A)A.民主共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B.資產階級無法領導民主革命C.各派政治力量不斷分化重組 D.軍閥割據使共和制名存實亡探究二了解革命思想的內涵(5)請將下列孫中山革命思想按照表格配對。主張:A暴力推翻滿清王朝 B核定地價漲價歸 C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內涵:A民權 B民生 C民族革命綱領 具體主張 革命內涵創立民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創立民國的具體主張是:主張C;革命內涵是:內涵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具體主張是:主張A項;革命內涵是:內涵C。平均地權的具體主張是:主張B;革命內涵是:內涵B。探究三解讀分析革命的史料材料一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下詔退位材料二(我們)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我們知道了!我們醒覺了!-毛澤東《民眾的大聯合》材料三材料四 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材料五民國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戴君身著外國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君“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戴君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范小芳等《戴季陶傳》材料六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有效;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借之外債及所承認之賠款,民國亦承認償還之貴,不變更其條件。-孫中山《告各友邦書》節選(1912.1)(6)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認為辛亥革命是失敗的,綜合探究---探究三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存在局限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但同時,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