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嘉積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科試題
(時間:90分鐘滿分 :100分)
歡迎你參加這次測試,祝你取得好成績!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分為單項選擇題I和單項選擇題II兩部分。單項選擇題I: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最早的關于巫覡的資料,如下為該遺址發現的兩幅蚌殼擺塑圖案,左側為在壯年男性骨架的周圍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虎圖案;右側是以虎和人騎龍為主的圖案,非常形象和壯觀,被認為是代表巫師與助他上天入地的龍、虎等。這反映了()
A仰韶文化出現最早原始信仰 B.仰韶文化被龍山文化所代替
C該地區的巫覡文化十分盛行 D.遠古先民對駕馭自然的渴望
2.春秋中期,楚、秦、晉開始在新擴張的土地上設縣。秦、楚設縣,由國君委派官員管理,晉國設縣,多用來賞賜給卿大夫。至公元前5世紀,秦、楚依然強大,晉國則被卿大夫一分為三。材料主要反映了當時()
A縣制利于國家穩定 B.傳統政治秩序開始瓦解
C中央集權弊端凸顯 D.地方治理方式新舊雜陳
3.唐朝士人存在“覓舉”的風氣。時人薛登批評說:“方今舉士,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覓舉”反映了當時
A科舉取士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B.士族仍然把持著選官權力
C薦舉仍然是選官的重要途徑 D.士人主動向官員自薦求仕
4.1084年,朱長文撰寫《吳郡圖經續記》(吳郡:今蘇州),其中有“刈(割)麥種禾,一歲再熟”的記述。幾乎同時期的蘇軾離任湖州前,則在文中寫道“浙中無麥,須七月初間見新谷”。由上述記述可以推知()
A經濟發展推動作物傳播 B.復種技術尚未完全推廣
C.歷史事實記述真偽難辨 D.蘇浙地區農業發展滯后
5.自15-16世紀起,“訟師”與“幕友”這兩類人物在中國多地廣泛涌現;這兩類人物都不是政府中正式的司法官員,但相較于地方官而言,他們往往是更為熟悉法律條文內容與司法審判事務的“專業士人”。這兩類人物的廣泛涌現()
A順應了經濟社會的變遷 B.維護了地方司法的公正
C.消解了宗族組織的權威 D.推動了封建法律的轉型
6.以下是某學者主編的《中國近現代史》第三章的章節目錄,其中第二節的標題最有可能是()
A民族危機的空前加深 B.洋務運動的開展
C.經世致用思潮的出現 D.民主革命的興起
7.臺北新興書局于20世紀40年代曾出版一本閩南語歌仔冊。其文歡呼道:“臺灣澎湖愛(要)歸宗”“黃金看做赤仁涂,頭尾以經五十年。到今大漢出頭天”“盡忠報國常要緊,同胞心肝卻(腳)相瓦(相依靠也)”。其背景是()
A日本全面侵華民族矛盾上升 B.國共合作推動統一戰線建立
C.日本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D.人民解放戰爭即將迎來勝利
8.1949年10月到1950年1月,《人民日報》連載了經濟學家王學文的通俗教科書《政治經濟學教程緒論》。該書圍繞著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框架、對象、特征等問題,介紹了生產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闡明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時代局限性等。這一做法()
A貫徹落實了“雙百”方針 B.體現工業化建設為首要任務
C.意在建立完整的教育體系 D.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9.2022年交付航司的C919是我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從項目正式立項到完成首次商業飛行歷經6年,國內有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研制,供應商包括寶鋼在內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標準件制造商。這反映出)
A科技創新主要依靠政府規劃和投資 B.科學技術發展呈現社會化特征
C.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結合日益緊密 D.大眾需求推動交通事業的發展
10.公元10世紀,奧托大帝建立了日耳曼神圣羅馬帝國,在此期間他主張普及拉丁文,用拉丁文整理古籍。12世紀,歐洲在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蓬勃發展,被稱之為“12世紀的復興”。這說明當時歐洲()
A封建制度日益發展成熟 B.基督教會統治地位喪失
C.思想解放運動方興未艾 D.近代民族國家正在形成
11.以下是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美洲與非洲的三角貿易示意圖。由此可知,這種貿易()
A加速了北美的資本原始積累 B.促進了三地的文化融合
C.推動了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 D.導致歐洲貿易中心轉移
12.一戰爆發前,加拿大英裔掌權者同法裔精英圍繞海外出兵、海軍防務等多次論戰。戰爭爆發后,加拿大宣布派遣士兵出海作戰,政府的征兵海報運用法國元素、民族英雄等符號吸引法裔參軍,但效果不理想。這體現了()
A和平思潮受到法裔推崇 B.移民社會的國家認同困境
C.戰爭對加拿大影響較小 D.協約國陣營呈現分裂趨勢
13.1963年《真理報》報道:蘇聯烏茲別克化工機械廠未完成國家規定的定貨任務,原因是該廠在忙于生產該地區國民經濟委員會下達的非計劃定貨;下塔吉爾冶金聯合企業向該共和國主管供應機關提供了超計劃生產的金屬,卻不考慮計劃內的其他定貨任務。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計劃經濟體制僵化 B.市場經濟逐步確立
C.地方自主權力擴大 D.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單項選擇題II(四個選項中有一個選項為3分,有2個選項各為1分,錯誤項為0分。選出最佳項,多選不得分)
14.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有兩種典型的研究范式:一種是革命史范式,將1840年到1949年期間的中國歷史,視為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人民革命;另一種是現代化范式,將這段歷史詮釋為從傳統的中國走向與全球先進國家接軌的現代國家的過程。對這兩種研究范式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理解最準確的是()
A.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B.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出路
C.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D.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5.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了有法律約束力的《巴黎協定》。這份協定重申了對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2019年,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2020年,習近平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這深刻反映出()
A.新型國際關系曲折發展 B.單邊主義妨礙國際合作
C東西方國家利益的競爭 D.中國積極推進全球治理
二、非選擇題:共55分。第16題14分,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3分。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國古代社會各階層的著裝有嚴格規范。下表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服飾規范的部分內容:
出處 內容
《禮記·深衣篇》 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圓弧,領子方正,意味著公正;背縫垂直,體現出誠直。
《新唐書·車服志》 唐高宗時對官服的規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緋,五品袍淺緋,六品袍深綠,七品袍淺綠,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淺青。
《宋史·輿服志》 紹興五年,高宗謂輔臣曰:“金翠為婦人服飾,不惟靡貨害物,而奢靡之習,實關風化......宜申嚴禁。”
--摘編自張玲《中國古代服飾的文化符號內涵及制度規范》等
材料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服妖”現象多發,如最高統治階層“好胡”之風,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會習俗、服飾習慣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時出現“時世妝”一詞,到明清兩代“時尚”“時髦”一類名詞的出現,不僅僅是服飾沖破禮教拘束的例證,更是從深層次反映了人們在服飾生活上對時尚的憧憬和追求。
-摘編自周韋《從“服制”與“服妖”論中國古代服飾的社會功能》等資料
材料三
晚清時期,洋布在城鎮中流行開來。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上書光緒帝,“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誠非所宜”。作為反清革命領袖,孫中山也將易服視為革命性的標志,親自致力于新服裝的創制。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服裝更是五花八門,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學生裝在青年人中,成為文化教養的象征,而仿照歐洲風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1929年,國民政府制定《制服條例》,將旗袍確立為現代中國女性的“國服”。
--摘編自王笛《碌碌有為:微觀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與民眾》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傳統服飾的社會功能。(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代“服妖”出現的原因。(4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服飾變遷對研究近代社會的價值。(4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22年以來,“全球南方”概念日益引發國際政壇和學術界關注。 2024年,“全球南方”一詞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全球南方”的概念,集合了地理空間、歷史脈絡、發展水平、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等多維內涵。
早在1977年,聯合國就成立了以德國前總理勃蘭特為首的“南北委員會”。 1980年,《勃蘭特報告》根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照全球現代化發展程度劃出了一條“勃蘭特線”(如圖 6所示)。這條線以南則為當今“全球南方”的國家。
除了地理和經濟含義,“全球南方”還代表著 20世紀反殖民浪潮中實現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國家,因此它帶有反帝、反殖、反霸的政治意涵。2012年,有學者認為,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土耳其這4個“全球搖擺國家”對國際秩序的重塑非常重要。 2015年9月29日,習近平在出席聯大一般性辯論并發表演講時明確指出,中國“將繼續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除聯合國之外,不結盟運動、G20 七十七國集團等組織也是“全球南方”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重要平臺。
-摘編自吳志成《“全球南方”的興起與中國的立場擔當》等資料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全球南方”的多維內涵。(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你對中國與“全球南方”關系的認識。(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廣告在英國進入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廣告以各種形式出現,與各行各業產生了緊密聯系,對民眾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登報是當時常見的廣告形式,此外一些店鋪、企業還招募窮人和流浪漢走街串巷充當廉價的人體廣告牌。他們身體前后都掛著廣告牌,就像一片人肉被央在兩塊板子里,被稱為三明治人。以下是部分報刊刊登的廣告:
雜志名稱 類型 內容
《泰晤士報》 招聘 招聘一名年輕紳士,為一份高級出版物做廣告推銷員,年薪一百英鎊,還有提成與紅利,申請成功者需先繳納兩百英鎊作為意向金,才能入職。(注:后來至少有六人申請成功,當他們如約去上班時,發現辦公室已空無一人)。
《運動與新聞》 家具 楓樹家具公司擁有獲得專利的鋼絲網床墊、從日本進口的壁紙、產自土耳其和印度的地毯。制造家具的木料有波拉德橡木,棕色橡木,奇彭代爾桃花心木,仿古雕花橡木,以及來自美洲的胡桃木
《倫敦新聞畫報》 交通 韋克菲爾德工業展覽會將在1887年8月30日到10月14日開展大北方鐵路公司在9月2號、4號、9號、11號發布三等座的特價車票
《便士畫報》 醫療 利奧牌藥丸:人類的疾病之源,就來自于細菌的入侵,它可以通過殺死細菌蠕蟲,治療風濕病、痛風、腰痛、神經衰弱、癌癥、發燒、支氣管炎、腎病、痔瘡等三十多種病癥
--摘編自俞冠峰《維多利亞時代廣告發展研究》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廣告折射的“維多利亞時代”。(8分)
(2)“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政黨政治進一步發展。假如你是該時期的一名政客,為贏得選舉,請編寫一句廣告標語來宣傳你的政治主張,并簡要說明理由。(6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歷史學家在記錄歷史時總要努力確定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通過確定日期,歷史學家可以找出事件發展的順序,然后就可以確定某些時段事態的演變模式。西方世界(歐洲和西半球)最通用的計時方法是以設想中的耶穌誕生年為基礎的(是年為公元元年),由于這種紀年法具有很強的西方和基督教色彩,一些歷史學家又采用了另外的方法BCE(意為共同紀元前)和CE(意為共同紀元)。
--摘編自【美】杰克遜·斯皮爾福格爾《世界歷史》
材料二猶如史學理論家所說:“對“年”的認識,絕不是一種僅僅將表示順序的數字排列在一起的單純行為,而是一種具有非常豐富的政治內容和歷史內容的、人類的知性行為,首先是一種文化行為”。標識中共建黨的“1921年7月”,在黨史書寫中并非只是一種數字起始符號。“1921作為重要的改變歷史的年份,它既是由這個歷史時刻的關鍵政治事件所構成;同時,這個歷史時刻又包含深刻的寓意,意味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起源與現代政治轉型的復雜關系。
-摘編自郭若平《百年黨史書寫:時間、記憶與闡釋》
(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時間在歷史學中的重要作用。(4分)
(2)從以下年份中任選一年,結合中國或世界史知識,闡述其深刻寓意。(9分)可選年份:1405年、1775年、1895年、1915年、1935年、1945年、1955年、1995年。
(要求:寫出所選時間、事件和地位,史論結合加以闡述,表達清晰準確)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答案:D。題干中用蚌殼擺塑龍、虎等圖案,被認為代表巫師與助其上天入地的動物,反映出遠古先民借助想象與超自然力量來駕馭自然的渴望,D項正確;材料僅表明發現最早關于巫覡的資料,不能得出最早原始信仰的結論,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龍山文化,B項錯誤;僅從該遺址發現不能說明該地區巫覡文化十分盛行,C項錯誤。
2.答案:A。楚、秦設縣由國君委派官員管理,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秦、楚依然強大,而晉國設縣多賞賜卿大夫導致被卿大夫瓜分,對比可知縣制利于國家穩定,A項正確;材料重點強調縣制的影響,而非傳統政治秩序瓦解,B項錯誤;當時尚未形成中央集權,C項錯誤;材料主要突出縣制的不同管理方式產生的不同結果,并非地方治理方式新舊雜陳,D項錯誤。
3.答案:D。“覓舉”指士人在詔下后,奔走于府寺、王公之門,陳篇奏記以求恩賞,反映了士人主動向官員自薦求仕,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科舉取士擴大選官范圍,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士族把持選官權力,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士人主動求仕行為,并非薦舉是重要選官途徑,C項錯誤。
4.答案:B。蘇州有“一歲再熟”的記載,而湖州卻“浙中無麥,須七月初間見新谷”,說明當時復種技術在不同地區存在差異,尚未完全推廣,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作物傳播,A項錯誤;不能因記載不同就說歷史事實記述真偽難辨,C項錯誤;蘇浙地區是當時重要的經濟區域,農業并不滯后,D項錯誤。
5.答案:A。15-16 世紀商品經濟發展,社會關系復雜,“訟師”與“幕友”這類熟悉法律條文和司法審判事務的“專業士人”廣泛涌現,順應了經濟社會的變遷,A項正確;他們的出現不一定能維護地方司法公正,B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對宗族組織權威的影響,C項錯誤;他們的出現未推動封建法律轉型,D項錯誤。
6.答案:B。“新社會結構的發生”中,清政府政治體制與政策局部調整后,洋務運動開展創辦近代企業,促進了私營資本企業產生和城鄉社會變化,B項正確;民族危機加深與新社會結構發生關系不大,A項錯誤;經世致用思潮主要在鴉片戰爭后興起,C項錯誤;民主革命興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間不符,D項錯誤。
7.答案:C。從“臺灣澎湖愛(要)歸宗”“到今大漢出頭天”可知,背景是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C項正確;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合作建立統一戰線是在20世紀30年代,A、B 項錯誤;材料未體現人民解放戰爭,D項錯誤。
8.答案:D。《人民日報》連載介紹政治經濟學相關知識,闡明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局限性,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D項正確;“雙百”方針是1956年提出,A項錯誤;1949-1950年首
要任務是鞏固政權,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建立完整教育體系,C 項錯誤。
9.答案:B。C919研制有眾多省份、企業、高校和產業人員參與,反映出科學技術發展呈現社會化特征,B項正確;科技創新并非主要依靠政府規劃和投資,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研制的參與主體,未突出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結合,C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大眾需求,D項錯誤。
10.答案:A。奧托大帝建立帝國并普及拉丁文、整理古籍,之后歐洲在多領域蓬勃發展,說明封建制度日益發展成熟,為文化發展奠定基礎,A項正確;當時基督教會統治地位依然穩固,B項錯誤;12世紀尚未出現思想解放運動,C項錯誤;近代民族國家在16-19 世紀逐漸形成,D項錯誤。
11.答案:A。三角貿易中北美通過販賣奴隸、獲取原料等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文化融合,B項錯誤;三角貿易給非洲帶來災難,阻礙非洲發展,未推動民族獨立浪潮C項錯誤;新航路開辟導致歐洲貿易中心轉移,D項錯誤。
12.答案:B。加拿大英裔與法裔圍繞海外出兵等論戰,征兵時吸引法裔參軍效果不理想,體現了移民社會中不同族群對國家認同存在困境,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法裔推崇和平思潮,A項錯誤;一戰對加拿大有一定影響,C項錯誤;材料僅涉及加拿大內部問題,不能說明協約國陣營分裂,D項錯誤。
13.答案:C。蘇聯企業不完成國家規定任務,忙于地方國民經濟委員會下達的任務,原因是地方自主權力擴大,企業受地方影響,C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地方對企業的影響,并非計劃經濟體制僵化,A項錯誤;當時蘇聯是計劃經濟體制,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國民經濟比例失調,D項錯誤。
14.答案:C。革命史范式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現代化范式追求國家現代化,二者最終目的都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C 項正確;A、B選項只符合一種研究范式,D項與兩種范式都不符。
15.答案:D。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而中國提高自主貢獻力度,深刻反映出中國積極推進全球治理,D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未體現新型國際關系,A項錯誤;B選項未突出中國積極作用;材料未涉及東西方國家利益競爭,C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6.(1)社會功能:體現禮儀規范,如《禮記·深衣篇》中服飾的設計象征四季、十二月等,有特定的禮儀含義;區分身份等級,《新唐書·車服志》對官服顏色按品級規定,《宋史·輿服志》中對婦人服飾的規定也有體現;維護社會風氣,高宗禁止金翠為婦人服飾,防止奢靡之風。
(2)原因: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交流頻繁,如最高統治階層“好胡”之風助推“胡化”;思想觀念變化,隨著時間發展,人們對禮教的束縛有所突破,追求時尚,唐代時世妝”、明清“時尚”等名詞的出現可體現。
(3)價值:服飾變遷反映經濟發展,晚清洋布流行體現了西方經濟的影響;反映社會變革,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時期服飾的變化與政治變革相關;反映思想觀念轉變,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服飾的多樣化,如西服、學生裝等的流行,體現人們思想的開放。
17.
(1)多維內涵:從地理和經濟看,是指“勃蘭特線”以南,現代化發展程度相對較低的國家;從歷史看,代表20世紀反殖民浪潮中實現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國家,具有反帝、反殖、反霸的政治意涵;從國際事務參與看,通過不結盟運動、G20、七十七國集團等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秩序重塑中有重要作用。
(2)認識:中國是“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員,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與“全球南方”國家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和發展訴求;中國堅定支持“全球南方”國家,在聯合國等國際平臺,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相互合作,共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18.
(1)“維多利亞時代”:經濟上,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如家具公司能進口多種原料,鐵路公司發展并推出特價車票;社會階層方面,存在貧富差距,有招募窮人和流浪漢充當人體廣告牌現象;市場環境存在欺詐行為,如招聘廣告的騙局;醫療方面,人們對疾病和藥物認知有限,廣告存在夸大宣傳,利奧牌藥丸聲稱能治療多種病癥。
(2)廣告標語及理由:“為民眾謀福利,推動社會公平發展”。理由:維多利亞時代經濟發展但社會存在貧富差距等問題,此主張能吸引廣大民眾,尤其是底層民眾的支持,爭取更多選票,推動社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公平,解決社會矛盾。
19.
(1)重要作用:確定事件順序,幫助歷史學家梳理歷史發展脈絡,了解事件先后關系;構建歷史框架,通過時間劃分不同歷史階段,分析各階段特征和演變模式;承載歷史意義,特定時間點往往與重要歷史事件相關,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文化等內涵。
(2)示例:1945年
1.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2.地位:是20世紀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3.闡述:軍事上,法西斯國家戰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改變了世界軍事格局,新興國家崛起;政治上,傳統歐洲強國衰落,美蘇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基礎;國際秩序方面,聯合國成立,推動了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機制的發展;科技上,戰爭促進了科技進步,如原子能技術等,為戰后科技革命奠定基礎;社會觀念上,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更加強烈,推動了和平主義思潮的發展。總之,1945年作為關鍵時間點,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日照市| 长垣县| 睢宁县| 麻阳| 双牌县| 历史| 阳曲县| 九江县| 桐梓县| 明星| 芮城县| 衡水市| 青州市| 绵竹市| 乐业县| 浏阳市| 南平市| 沙河市| 乐都县| 长沙县| 灵石县| 资阳市| 辽宁省| 墨竹工卡县| 芮城县| 潜江市| 湖口县| 沂源县| 儋州市| 佛山市| 越西县| 五指山市| 莫力| 宁城县| 民乐县| 四川省| 张家港市| 绥德县| 横峰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