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模擬考試 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模擬考試 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模擬考試
歷史(試題卷)
本科目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長為60分鐘,卷面滿分100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
1.下列關于法國“一票共和”的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這一事件發生在1873年
B.它是法國邁入資本主義時期的標志
C.它是18世紀啟蒙思想在法國的首次實踐
D.法國的共和政體并沒有因為它的頒布而鞏固
2.下列選官制度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①科舉制②察舉制③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3.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A.中國主權遭到破壞,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B.清王朝開始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C.中國開始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D.中國人民承擔反封建反侵略斗爭任務
4.中國本土化的民間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道教
5.20世紀中期,新中國對國內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策略 B.對小企業實行嚴格監督
C.允許外國資本介入承租 D.宣布將大企業收歸國有
6.下列哪一項不能視為文明誕生的基本標志()
A.文字的誕生 B.歷法的出現 C.階級的產生 D.國家的形成
7.工業革命首先開始于哪一個生產部門()
A.鋼鐵工業 B.化學工業 C.棉紡織業 D.石油工業
8.實施新經濟政策改變不了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因為:
A.國家大中小工業都收歸國有
B.農民歡迎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C.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
D.在流通領域實行自由貿易
9.“亭長(指劉邦)何曾識帝王,入關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詩中的“清涼水”喻指
A.社會矛盾尖銳 B.休養生息政策 C.布衣將相格局 D.漢承秦制策略
10.羅馬的《法學總論》說廣羅馬人民所適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則是全人類共同的法律。”文中的第二個“法律”是指()
A.習慣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萬民法
11.“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開始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這段話旨在說明全球化
A.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利益
B.導致英美兩國走向衰落
C.對各國都是機遇與挑戰
D.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2.美國投資專家麥克法伯說:聯邦政府給每人600美元的退稅。如果拿這筆錢去沃爾瑪消費,錢歸了中國;如果拿它買汽油,錢歸了阿拉伯;如果買電腦,錢歸了印度;如果買水果,錢歸了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如果買好車,錢歸了德國;......”這一現象表明
A.國際分工體系的不平等 B.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C.世界經濟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 D.亞洲商品的世界市場份額增大
13.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步行來到某會址紀念館,習近平動情地說,毛澤東同志稱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里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該會址是
A.中共“一大”會址
B.中共“二大”會址
C.八七會議會址
D.中共七大會址
14.以下是清朝道光帝給參與談判大臣所下達諭旨的部分內容,與該諭旨相關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5.漢代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下列可予以證明的是
A.山西夏縣發現了半個割裂的繭殼 B.定州富人何明遠創辦了私營紡織作坊
C.馬王堆基中出土了素紗禪衣 D.錢山漾遺址佐證人工育蠶技術出現
16.有人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西歐一直存在兩個聯盟,一個側重經濟領域,一個側重政治軍事領域。其中,側重“政治軍事領域”的組織是()
A.國際聯盟 B.歐洲聯盟 C.華約組織 D.北約組織
17.晚清時期,西洋鐘表大量流入中國,在社會中上層達到了一定的普及率。同時,西方的“時分秒”制在中國流傳開來。西洋鐘表的大量流入()
A.標志著西學東漸的開啟 B.導致了傳統計時的消亡
C.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提升 D.體現了生活觀念的變遷
18.據學者考證“大禹治水”的傳說最早見于春秋《詩經·商頌》,此處的水”僅指黃河中下游的河濟地區。而在戰國《尚書·禹貢》中,禹不僅治水,還劃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動范圍遠遠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達到了錢塘江地區。這可以說明()
A.華夏認同觀念增強 B.夏統治區域范圍較大
C.戰國時期水患頻發 D.傳說故事無史料價值
19.有學者認為,從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變,是政治文明的一大進步。這里的“進步”從制度變革層面來講主要指
A.中央集權大大加強 B.決策程序更加規范
C.社會階層流動加快 D.打破門閥士族特權
20.徐中約認為,孫中山設想通過一個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軍政時期、訓政時期及最后由一部新憲法來統治全國。據此可知,孫中山革命的最終政治目標是()
A.推翻封建統治B.贏得民族獨立 C.建立憲政民主 D.解決民生問題
21.河南境內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遺址與商朝的殷墟遺址相距不過300公里。兩個遺址的先民都曾經在龜甲等器物上刻了一些記事標記(見如表)。這些標記符號體現了()
A.中原地帶新石器遺址分布廣泛 B.殷墟先民來自賈湖
C.商周時代奴隸制文明比較發達 D.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22.康熙十五年(1676年),大臣上疏寫道:今則盛京、直隸、山東之海船固聽其行矣,海洲云臺(連云港)之棄地亦許復業矣,香山、澳門之陸路再準貿販矣。”由此可知,此時
A.清朝已經禁絕對外貿易 B.北方經濟發展快于南方
C.部分地區已經解除海禁 D.東南沿海地區貿易繁榮
23.1938年1月,近衛文麼發表強硬聲明,聲稱蔣介石如不接受議和條件,日本將“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而另扶植傀儡政府。11月3日,發表第二次聲明:如國民政府“堅持抗日容共政策,則帝國決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潰為止12月發表第三次聲明,提出“中日睦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三原則。這種變化是由于
A.滅亡中國計劃破產 B.日本侵華戰略調整
C.英美力謀對日妥協 D.抗戰相持階段到來
24.民國初年,在袁世凱和溥儀的周圍聚集了兩種形相各異而實質相同的復辟實體:一個企圖復清朝之辟,擁戴溥儀復辟;一個力謀復帝制之辟,推動袁世凱稱帝。兩股復辟勢力導致了“洪憲帝制”和“丁巳復辟”。這實際上表明當時()
A.資產階級內部矛盾尖銳 B.權力重心逐漸下移
C.軍閥割據影響國會運作 D.民主共和道路曲折
25.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與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正確把握,并據此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相關。當時國內局勢的基本特征是()
A.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勢在必行 B.國民黨失去民眾的支持
C.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業已形成 D.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二、材料題(本大題共計35分)
26.發展
(1)17世紀, 出現早期啟蒙思想。
(2)18世紀, 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
(3)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27.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愿。”“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
-《孫中山文集》
材料二國慶慶典游行中的標語方陣
材料三毛澤東以實踐證明,人民一旦被動員起來,其力量無窮而且戰無不勝。因此,人民成為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鄧小平把財富定義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標。政府給政策、給條件、給機會,于是財富以及財富所能夠實現的“幸福生活”變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遠在天邊的海市蜃樓。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們只模仿成功者,無數人立即模仿,最終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當年的革命洪流一樣勢不可擋,溫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國成功的一個縮影。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的主要思想觀點。
(2)材料二中的方陣圖體現的兩代領導集體的理論成果分別側重解決什么問題?兩者有何內在的聯系?
(3)據材料三,分析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能夠成功的原因。
三、探究題(本大題共計15分)
28.下表以唐朝的官僚行政和官員選拔為例,請補全表格內容。(將表中序號與表后各項匹配)
方式 說明
官僚行政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是皇帝直接掌控的政治中樞。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①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三省長官并稱宰相分掌相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②。尚書省下設六部,負責處理具體政務。此制度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
官員選拔 唐朝統治者將③作為官員選拔制度,此制度有利于打破魏晉以來門閥壟斷政治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A.科舉制 B.門下省 C.政事堂 D.御史臺 E察舉制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模擬考試
歷史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A B C C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A B D D A B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D D D
1.B
【知識點】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法國共和制的最終確立
【詳解】試題分析:法國“一票共和”是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A不對,這一事件發生在1875年;C不對,法國大革命是18世紀啟蒙思想在法國的首次實踐;D不對,法國的共和政體因為它的頒布而確立并鞏固;B表述正確。
考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點評: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為法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B
【知識點】科舉制
【詳解】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朝選官主要實行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要職多由世家大族擔任,實行九品中正制;隋朝時,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故正確順序是②③①,排除ACD,所以選B。
點睛:本題屬于識記型題目,關鍵是掌握選官制度的相關史實即可知道正確答案。
3.A
【知識點】鴉片戰爭的影響、第一次鴉片戰爭
【詳解】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主要依據是中國主權受到破壞,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開始解體,近代工業興起,A正確;B是《辛丑條約》影響;C屬于經濟方面表現,排除;D是民主革命角度說明。排除。
4.D
【知識點】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儒學、道教、佛教的發展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本土化的民間宗教是東漢末年興起的道教,故D正確;佛教興起于印度地區,故A錯誤;伊斯蘭教興起于阿拉伯半島,故B錯誤;基督教興起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故C錯誤。
5.A
【知識點】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開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措施,A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后,用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等形式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而不僅僅是對小企業實行嚴格監督,B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后,對國內的資本主義企業采取社會主義改造的措施,沒有采取允許外國資本介入承租的措施,C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后,用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等形式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不僅僅將大企業收歸為國有,D項錯誤。
6.B
【知識點】人類文明的產生
【詳解】根據所學,文明產生的重要標志是文字的出現,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形成,有歷法不是標志,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故選B項。
7.C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列舉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工業革命始于棉紡織業。英國公眾對棉紡織品的喜愛,導致棉紡織品價格上漲,棉紡織業獲利豐厚。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技術發明。C項正確;ABD項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開始的行業,排除ABD項。故選C項。
8.C
【知識點】新經濟政策的特點、影響和評價、新經濟政策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決定社會性質的根本因素是看所有制的構成,蘇俄雖一定程度上恢復資本主義生產,但占主體的仍是公有制成分,而這是通過國家掌握經濟命脈實現的,故C選項正確;新經濟政策實行時期,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讓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轉給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而不是國家大中小工業都收歸國有,故A選項錯誤;新經濟政策時期,大型企業仍然由國家管理,就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因此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使新經濟政策實施不會改變社會主義性質,而不是因為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故B選項錯誤;新經濟政策恢復了自由貿易,但這不是判斷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標準,故D選項錯誤。
9.B
【知識點】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
【詳解】材料“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體現的是由于秦朝暴政和秦末的戰亂,國家百廢待興,因此劉邦建立漢朝之后,實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故詩中的“清涼水”喻指休養生息政策,故B項正確“秦鍋百沸湯”指的是社會矛盾尖銳,排除A項;CD兩項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項。
10.D
【知識點】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展
【詳解】依據材料另一部分則是全人類共同的法律”可知,該法律適用于羅馬境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羅馬帝國時期的萬民法,D項正確;習慣法、成文法以及公民法均適用于羅馬公民,屬于“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11.C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并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中“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信息說明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故C項正確;A不符合題意;B用詞片面;D中趨勢不符合題意。
考點: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影響
【詳解】
12.C
【知識點】經濟全球化的原因、過程和表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詳解】試題分析:材料表明美國人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產品,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加強,故C項正確;A、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A、D項錯誤;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紀中期,與工業革命的影響有關,故B項錯誤。
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經濟向全球化發展。13.A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詳解】中共一大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與材料中“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相符,故A 項正確。中共二大確定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八七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選出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BCD三項與“產床”不符,故排除。
14.A
【知識點】《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內容是《南京條約》的相關條款,是鴉片戰爭的結果,A正確;BC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
15.B
【知識點】主要的手工業部門、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詳解】何明遠創辦私營紡織作坊是在唐代而非漢代,B符合題意;A、C、D三項都可以證明漢代絲織業相當發達,不符合題意,排除。
16.D
【知識點】冷戰與兩極格局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現代史(西歐)。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為了遏制蘇聯,維護其在歐洲的主導地位,聯合西歐一些國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一個軍事政治組織集團,D 項正確;國際聯盟是一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歐盟涉及的是經濟政治領域,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華約組織是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針對北約,成立的軍事政治組織,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7.D
【知識點】鐘表的發展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材料西洋鐘表大量流入中國,在社會中上層達到了一定的普及率”“西方的”時分秒”制在中國流傳開來”體現的是晚清時期,西方鐘表流入中國,受到中國社會的歡迎,說明的是人們對時間觀念的重視,強調的是生活觀念的變化,D項正確;西學東漸早在明中葉后就已經開始,排除A項;受社會環境影響,當時的傳統計時并未消亡,排除B項;西洋鐘表并不會推動社會階層的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
18.A
【知識點】華夏族的發展和華夏認同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中國)。大禹作為華夏始祖之一“大禹治水”在戰國著作中傳說范圍的擴大,體現了周邊部族認同自身的華夏身份,故選A項,“大禹治水”傳說范圍的擴大是在戰國時期,不能體現夏統治區域,排除B項,“大禹治水”傳說范圍擴大,并不能說明戰國水患頻,排除C項;傳說故事有一定史料價值,但需與其他史料相印證,排除D項,故選A項。
19.B
【知識點】唐代君主專制的加強
【詳解】根據材料“從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變,是政治文明的一大進步”制度變革層面來講”可知,三省六部制將皇帝決策權納入三省決策職責之內,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B項正確;題干涉及的是中樞機構的變革,不能得出中央集權加強的結論,排除A項;C 項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C項;中樞機構的變化與士族門閥特權被打破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20.C
【知識點】國民黨“訓政”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的最終政治目標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政體,即通過憲法來實現憲政民主,C項正確;推翻專制、贏得民族獨立以及解決民生問題是孫中山的目標,但都不是孫中山的終極政治目標,排除ABD項。故選C項。
21.D
【知識點】商朝的統治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距今約600年左右的賈湖遺址先民的刻畫符號與距今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相似,說明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D項正確;殷墟遺址并非新石器時代,排除A項;殷墟的先民多次遷徙才到殷的,并非來自賈湖,排除B 項;材料不涉及周代,C項結論無法得出,排除C項。故選D項。
22.C
【知識點】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統治危機的初顯
【詳解】由材料“盛京、直隸、山東之海船固聽其行矣”等可知.康熙+五年(1676年)時北方部分沿海省份已經解除了海禁,故選C項。A項“完全禁絕”的表述錯誤;B項由材料無法判斷;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
23.D
【詳解】材料反映了近衛軍對國民黨的態度逐漸的緩和。依據所學可知,1938年武漢會戰后進入了抗戰相持階段,日軍的壓力逐漸增加,開始轉變對國民黨的態度,誘脅蔣介石停止抗日。D正確;1937年11月淞滬會戰結束,已經表明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破產,A錯誤;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對國民黨政府的要求,未體現其政策的調整,B錯誤;1941年11月之前英美一直對日本實行妥協的政策,C錯誤。故選D。
24.D
【知識點】袁世凱復辟帝制、張勛復辟
【詳解】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民國初年(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明確描述了兩股復辟勢力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對民主共和制度的挑戰和阻礙,民主共和的道路并不平坦,充滿了曲折和挑戰,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明確提及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而是聚焦于復辟勢力的活動,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政治權力中樞勢力的活動,與權力重心下移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袁世凱死后中國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材料中并未涉及軍閥割據對國會運作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25.D
【知識點】局部抗戰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時期,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確實非常突出,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助于國共兩黨暫時放下內部矛盾,共同面對外來的民族矛盾,D項正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勢在必行”,指的是1920年代中國的政治情況,與西安事變時期的1936年不符,排除A項;雖然國民黨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問題,但這個失去民眾的支持”的選項并沒有直接反映西安事變時期的主要局勢,排除B項;西安事變后,國共兩黨達成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可以說為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業已形成”的是西安事變之后的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
26.(1)英國
(2)法國
【知識點】啟蒙運動的擴展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
27.(1)觀點: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國家的獨立是個人自由獲得的前提;革命的同時進行社會經濟改革。
(2)問題:毛澤東思想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和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問題;鄧小平理論主要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聯系:繼承與發展。
(3)原因: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的動力推動;政府政策支持;先行者的成功。
【知識點】三民主義的提出與實踐、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鄧小平理論
【詳解】(1)觀點:根據材料一中“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等信息,從政體設計、個人發展和政治、民族、社會革命三者關系三個方面,概括孫中山的主要思想觀點。
(2)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理論成果分別側重解決的是中國革命道路和改造、建設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聯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3)原因:根據材料三中毛澤東以實踐證明,人民一旦被動員起來,其力量無窮而且戰無不勝”“政府給政策、給條件、給機會,于是財富以及財富所能夠實現“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等信息,從群眾創造、政府支持和榜樣示范等方面,分析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能夠成功的原因。
28.①B;②C;③A。
【知識點】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是皇帝直接掌控的政治中樞。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三省長官并稱宰相分掌相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唐朝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此制度有利于打破魏晉以來門閥壟斷政治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因此,①是B;②是C;③是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滦南县| 名山县| 镇雄县| 英吉沙县| 白水县| 乳源| 玉门市| 闽侯县| 临漳县| 大邑县| 缙云县| 板桥市| 巩义市| 汉阴县| 四子王旗| 成都市| 稷山县| 德化县| 雅安市| 商洛市| 固安县| 绥化市| 瑞安市| 忻城县| 红安县| 福鼎市| 通州市| 陵川县| 灌云县| 巴彦淖尔市| 陵川县| 台东县| 小金县| 苏尼特右旗| 黔南| 虎林市| 会泽县| 西青区| 盱眙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