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模擬檢測(一)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8頁,考試時間60分鐘,共100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先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本人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3,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答題卡上相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4.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務必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內作答。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圖為我國不同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可用于佐證(內眼古三顯塔拉華浙江良逢址邊址紅山玉龍龍首玉A.地理環境復雜多樣B.青銅文明輝煌燦爛C.手工技藝高超精湛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2.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諸侯國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混亂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國統治者實行變法卓有成效B.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C.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與推廣D.思想文化的百家爭鳴3.“商相孝公,為秦開帝業”“孝文卓爾不群,遷都…衣冠號令,華夏同風。”材料所述兩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進全國經濟快速發展B,為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C.加快了封建化的進程D.促進了北方民族大交融4.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寫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強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漢代重在‘尊',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統一思想,鞏固統治B,以法治國,穩定秩序C,順應自然,保障民生D.選賢任能,反對攻伐5,構建歷史知識結構體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體系就是時代特征。如圖是通過中國古代時間軸圖建構的時空定位,其中②的特征是(先秦時期①③明清時期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1368年1840年九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C.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6.秦朝設“三公”,漢代在“外朝”之外設“中朝”,唐朝設三省六部并在門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書門下之外增設“參知政事”、樞密院和三司,明朝時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并設立內閣,這種演變反映了()A。地方權力的一步步壓縮B.丞相逐步位高權重C.中央集權的一步步加強D.皇權專制步步強化7,有學者認為:“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時的“創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現為()①造紙術②交子③活字印刷術④指南針普遍用于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圖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兩次壯舉,對此評價最恰當的是()。的纜4KA.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B.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進程C,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D.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9.鴉片戰爭后,茶葉出口量迅速增長,直接刺激了茶葉種植區的擴大,如湖南平江縣“凡山谷間,向種紅薯之處,悉以種茶”,在臺灣淡水、基隆等地也出現類似的情形。這可說明,當時中國()A.糧食作物商品化程度加深B,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C.“自強”和“求富”初顯成效D,與世界市場聯系趨于密切10.毛澤東曾深刻地指出:“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是一條真理。過去我們就是由先生把著手學寫字,從一九二一年黨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們就是吃了先生的虧。”中國共產黨“自己寫字”開始于()A.南昌起義B.秋收起義C.遵義會議D.紅軍長征11.《中國的1936年:兩種命運的決戰》一文指出,說起1936年的中國,發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中國的大西北就先后發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這兩個政治事件的共同點是()A.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B.結束了國共十年對峙局面C.積聚了民族救亡力量D.推翻了北洋軍閥反動統治12.有學者指出:事實上農民遠非如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制度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們一直有“反道而行”的“對應”行為,從而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改變、修正,或是消解著上級的政策與制度,最能佐證材料觀點的史實是()A,發動農業合作化運動B,“大躍進”運動的掀起第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