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求真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卷(14-16班理科會考班學生作答)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總計60分)1.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中下游的某一遺址發現有磨制精細的石斧、石刀、骨矛等,陶器以輪制的居多,突出的是黑色薄而光亮的蛋殼陶。該遺址屬于()A、仰韶文化B.良渚文化C.龍山文化D.河姆灣文化2.商朝擁有龐大的巫職機構,史職人員附屬其下;西周宗教官數量減少,祭祀、占卜、教育都由掌禮機構管理,史官等政務官職機構擴大。這一變化反映了西周(A.治國理政觀念調整B.擺脫宗教觀念束縛C.國家管理機構成熟D.禮樂制度影響擴大3.13世紀初,元朝首次在中國實行行省制,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但西藏史籍《薩迦世系史》認為,吐蕃地區相當于元朝的“第十一個行省”。元政府在吐蕃地區執行較全面的清查戶口、收取賦稅、駐守軍隊、建立官府、設置驛傳等治理工作。這體現出元代()A.華夏認同觀念的增強B.民族間的隔閡得以消除C.民族習俗的日益趨同D.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治理4.清朝在封建王朝文書史上“獨樹一幟”,使皇帝雖深居九重大內,卻能及時且較真實地了解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形勢,以及各級官員的所作所為。“獨樹一幟”是指()A.創設軍機處B.任用內閣票擬C.沿襲督撫制D.推行奏折制度5.中國近代史上將天津開辟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D.《馬關條約》6.《海國圖志》該書作者為()A.魏源B.李鴻章C.林則徐D.康有為7.梁啟超說:“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陳旭麓說:“甲午大敗,“成中國之巨禍”,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二人都認為甲午中日戰爭()A.使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B.宣告洋務運動的失敗C.是中國思想近代化的開端D,促進了民族意識覺醒高二歷史14-16第1頁共6頁8.下表是1905年前后各地成立的革命團體。這可用來說明,當時(1904年2月湖南華興會1905年2月湖北日知會、安徽岳王會1904年10月上海光復會1905年春福建漢族獨立會1904年江蘇強國會1905年8月同盟會A.清廷統治己崩潰B.民主思潮開始興起C.列強勢力受沖擊D.革命力量不斷壯大9.(它)既要同圍追堵截的幾十萬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又要與黨內的錯誤思想展開斗爭,還要克服無數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該歷史事件()A、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B.使得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C.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D.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10.下圖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反映的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促進了()A.“求同存異”的提出B.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D.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二項決議時,會場一片沸騰。此項決議的內容是()A.求同存異力針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D.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2.上世紀70年代,我國打開外交新局面的表現有(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出席萬隆會議③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中美關系正常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3.1953年12月,新中國進行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在天津選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蔣寶珍要舉行婚禮,她為了參加選舉,把婚禮推遲了2個小時。她說:“結婚是喜事,選舉更是喜事!”她所說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選舉()A.國家主席B.國務院總理C.人大代表D.政協委員14.新中國民主政治的核心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高二歷史14-16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