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普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期中考試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露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望無效。如4.本卷命題范圍:部編版選擇性必修③第1~3單元。部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長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反映了A.多樣性和包容性B.統一性和一致性C.傳統性和保守性D.獨立性和排他性舒2.下表為山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統計表。據表中信息推測,甲處最可能是高時期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石窟寺及石刻分0810御U1570安丙17142丁246322A.史前B.先秦C.魏晉南北朝D.明清3.西漢時期,中國的船隊就到達了印度和斯里蘭卡,用中國的絲綢換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長安來自各國的使臣、商人、留學生,云集成群。這些現象A.表明中國航海技術領先世界B.說明長途貿易依賴海路運輸C.推動了區域間文化融合統D.擴大了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4.清末,知識精英認為應該用普通、專門兩分的觀念思考學術生產流程。如《勸學篇》認為辦學堂前者貴在“人人能解”;后者旨在“求博求精,不必人人為之”,令絕大多數人“專力講求時政,廣究西法”,任由少數“好古研精”者從事“專門著述之學”。此舉旨在A擴大政治變革的社會輿論浪潮B.破除社會上層的特權地位C.應對中西思想難以兼顧的困局D.理性分析中體西用的弊端5,如圖展示的是亞述帝國王宮大門上常見的雕刻,由人的腦袋、鷹的翅膀和牛的身體構成,代表著當地最強大物種的集合。從中可見該石雕人首飛牛石雕(局部)A.是國王權力的象征B.表明了人民尚武的傳統C.受公牛崇拜的影響D.匯聚了多元文化的要素6.阿拉伯煉金術是公元7世紀出現的一種煉金方法,它借鑒了中國道家的煉丹術,并改進了金屬純化、融化和晶化的方法,修正了亞里士多德關于金屬構成的學說。后來,阿拉伯的煉金術著作傳入歐洲,被歐洲的化學家視為經典。材料可用來說明,阿拉伯帝國是A.希臘化時代的典型代表B.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C.西亞最早最繁榮的帝國D.近代科技革命的發源地7.中世紀時,基督教教士、僧侶被教導“只有進行謄抄,上帝才寬赦他們的罪惡。”他們負責對古典作家手稿進行謄寫、校對,因此掌握了書籍的制造與收藏權。這一現象表明他們A.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B.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C.擁有著舉足輕重的社會地位D.推動古典文化的傳承發展8.15世紀,朝鮮世宗大王組織學者創造朝鮮拼音文字一諺文,并編成《訓民正音》,以教導百姓發音識字。朝鮮大儒崔萬里上書世宗大王,表示“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另做文字者,唯蒙古、日本、西蕃之類…今作諺文,是舍中國而自同于夷狄”。諺文在朝鮮遭到反對是因為A.士大夫竭力維護文化壟斷地位B.中華文化主導了朝鮮社會生活C.朝鮮認可宗藩體系的身份定位D.西學東漸之風激發了民族意識9.東晉以前,江南文人推崇兩漢經學,其莊園修建注重于滿足世俗生活的需要,對秀麗山水多熟視無睹;東晉后,江南文人逐漸將山水自然納入別墅的結構中,并借此以實現對竹林名士的超越,即在真實的山水自然里體悟生命。這一變化折射出當時A.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挑戰B.動亂導致避世文化開始出現C.江南地區的文化趨向滯后D.人口遷移促進區域文化發展10.有學者研究發現:美洲本土沒有出現過“車”。因為沒有車,就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物質交流并把大量的物質運送到遙遠的地方。盡管在美洲醞釀出本土文明,但在新航路開辟前,它們仍處在發育過程中。材料意在說明A世界文明呈現出多元一體特征B.文明交流有助于社會發展C.殖民入侵打斷了美洲文明進程D.美洲地區手工業技術落后11.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西亞北非地區出現了世界上較早的文明,先后興起了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