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仁壽一中北校區高2023級第四學期半期考試歷史試題出題人:萬靜做題人:茍語審題人:張靜一、選擇題(每道題3分,共計48分)1、距今5300一4300年左右的良清古城遺址,城內有宮殷、王城、外郭城和外圍水利系統,而古城外圍發現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據此可知,當時()A·小衣經濟出現B.最早城市形成C,貧言分化加劇D.公共權力凸顯2、1859年,英國政府頒布了著名的《娛樂地法》,該法使得政府征稅修建城市公共設施得到了法律的保證。而從19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又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城市公園運動,以伯肯海德公園為首,幾乎所有城市都修建了供市民休息的城市公園。據此可知,當時的英國()A·政府立法推動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B.自治市推動基層社區自主完善市政服務體系C.工業革命推動英國“福利國家”制度的建立D.自由主義背景下政府減少對公共事務的干預3、下表是1895一1913年間我國交通和對外貿易情況統計,由此可以推知這一時期我國18951913增加倍數鐵路里程(公里)3649,61825.4鐵路貨車(輛)5,93710,6520.8通商口岸進出船只〔只)37,132190,7384.1(于噸)29.73793.3352.1內河船只(只)2,1172,1630.02(千噸)541201.2進口貿易價值(千兩)171,679570,1632.3A,對外貿易處于嚴重的入超地位B,受外來商品的沖擊自然經濟開始瓦解C.政府主導下的交通建設迅速發展D.民族工業的發展空間有所增加4、20世紀40年代后,白于汽車產業和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全世界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低潮。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城市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城市軌道交通的優越性,此后數十年間,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由此可見(A,.交通問題推動交通新技術的運用B,軌道交通導致傳統交通行業衰弱C.軌道交通成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D.城市交通的發展呈現階段性特征5、1945年,杜魯門提出為全體美國公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方案后受強烈抵制而未達成,美國大資本家認為這是一個與共產主義有瓜葛的政策。2009年,當奧巴馬提議成立由政府經營的保險公司也未成功,且招致口誅筆伐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是“社會主義醫療”。據此可推知,美國()A·推行商業化的醫療保障制度B,注重協詞國內各階層的利益C,醫療保障的水平領先于世界D,私人醫療保險體制相當合理6、北宋以前,類書知識體系圍繞皇權與禮法制度構建,未單列“儒學”門類。南宋類書由官修轉為私溪,分類更具活力,“儒學”門類普遍設立。促成這一變化的是()A.科舉制度日益完善B,理學受到官方尊崇C.書院制度普遍建立D,重文輕武政策實施7、兩河流域早王朝時期,統治者往往被稱為烏魯克城的“恩”、桌城的“盧伽爾”或“恩西”。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