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蕪湖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A.農業(yè)機械化保障食品安全B.現代科技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歷史試卷C,生物科技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D.信息技術改變農業(yè)生產方式6.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梅爾的畫作《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描繪到:一名年輕女子命題人:胡玲校對人:潘艷萍在閱讀信件,身旁的土耳其地毯上,傾斜的中國瓷盤中水果正在滑落;而軍官則戴著用海貍一、選擇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毛皮制成的時髦帽子,那是從美洲印第安人手里換來的等情景。此畫作揭示的主題是(·)1.下表是中原地區(qū)仰韶文化晚期各遺址農作物遺存統計表。由此表可知,此時中原地區(qū)()A.市民群體與全球化貿易B,世界市場與商業(yè)貿易注:n為遺址該區(qū)域采集的浮選樣品數C.新航路開辟與價格革命D.貿易協定與人類生活粟黍稻米大豆7.2025年,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關稅,已于3月4日生效。3月11日,特朗數量出土】數量數量出土數量·出土遺址名稱出士概率普又突然宣布,將對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提高至50%。3月12日,加拿大宣布對價值(n)概率(n)(n)概率(n)概率298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這反映了()雙槐樹遺址142654.80%30519%52.4%3.6%①冷戰(zhàn)思維和強權政治的影響②世界貿易體系面臨挑戰(zhàn)(河南鞏義》③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陷于停滯④全球治理體系有待完善班溝遺址4003082.80%66811.80%14815.9%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89514.40%(河由孟津)8.二戰(zhàn)后,一項新科學技術的研究,往往需要跨學科、跨部門的協同配合。一些大規(guī)模公共設蘇羊遺址23322100%17050%258980%3230%施的建設更是投資巨大、回報率低,私人壟斷資本要么無能為力,要么不愿進行投資建設。這(河南宜陽)一現象()A.南稻北粟的農業(yè)格局基本形成B.農業(yè)生產技術得到大幅度進步A.推動西方國家進行經濟政策調整B.使新技術的競爭處于無序狀態(tài)C.中原早期文明形成的條件成熟D.生產和生活方式發(fā)生重大變化C.促進了戰(zhàn)后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D.說明戰(zhàn)爭破壞科技的正常發(fā)展2.16世紀末,中國福建發(fā)生饑荒,饑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紀上半葉,英國入侵愛爾蘭,9.下圖為某學者根據明清時期的地方志整理的浙北地區(qū)(杭嘉湖平原)市鎮(zhèn)數量(單位:個)搗毀莊稼,唯有生長在地下的馬鈴薯幫助愛爾蘭人度過荒年。這主要說明農作物的交流變化圖。圖中數據變化可印證浙北地區(qū)()A,有利于當地社會的穩(wěn)定B.提高了工地的使用效率250C.改變了當地的飲食習慣D.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2103.春秋時期中國出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壟作法,戰(zhàn)國初年李悝提出“盡地力之教”觀點等。200宋代《陳旉農書》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傳統,主張從耕地、肥料、農具等多個方面的計算,通150136明朝中后期(成化至萬111過純熟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加強糧食生產。據此可知,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歷時期)浙北市鎮(zhèn)總數100A.使用鐵犁牛耕B.多種經營并用C.注重精耕細作D.重視理論總結圖清朝前中期(康熙至嘉慶時期)浙北市鎮(zhèn)總數4.英國高度發(fā)達的工場手工業(yè),實現了生產過程中精細的勞動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產過程都50464334被分解,由許多細小的單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場手工業(yè)的復雜分工()A.提高了生產勞動的技術性B.生產勞動操作日趨復雜化0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總計C.為機器取代手工創(chuàng)造條件D.反映英國的世界領先地位A.經濟結構的變動B.交通條件的改善5,裝有自動裝置的鏵式犁,耕作時能自動越過樹根、石塊等障礙物;采用自動控制系統的聯合收C.生產關系的革新D.經濟重心的南移割機,能將從收割到脫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臺機器上完成:中國已研發(fā)出耕耘、除草、施肥、噴藥、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種農用機器人。材料反映了()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