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2024一2025學年高一期中考試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中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至15課。國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如合題目要求的。1.在古埃及《卡疊什戰役銘文》中,每當提到黎凡特城市(不在埃及統治范圍內)時,城市名字后韻必然會加上代表蠻荒山地的字符: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埃及的城市名稱后只會出現象征安長城市的字符。這凸顯了A.古代文明發展的差異性B.古埃及人的文化優越感區C.古代東西方文化的隔閡D.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發達2.表】所示為古代世界部分帝國的興起與發展狀況。由此可見,這些帝國的共同點是都表1帝國興起與發展情況杯波斯帝國興起于伊朗高原,公元前9世紀仍處于游牧部落階段,公元前6世紀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興起于希臘北部,公元前7世紀形成國家,公元前4世紀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國羅馬帝國興起于意大利中部,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出現,公元2世紀形成地跨三大洲的帝國A.展現出強大的征服能力B.帝國擴張的方向及路徑C.興起于早期文明核心區D.具有比較高的文明起點3據東晉法顯的《佛國記》記載,笈多王朝時,“諸國王、長者、居士,為眾僧起精舍供養,供給田宅、園圃、民戶、牛犢,鐵券書錄。后,王王相傳,無敢廢者,至今不絕”。這反映出笈多王朝A.等級制度森嚴B.私有制度加強C.經濟秩序穩定D.寺院經濟發達4.馬里是西非地區13世紀至14世紀崛起的一個奴隸制國家,廷巴克圖中的桑科爾清真寺就是著名的學術中心,當地的圖書館藏書豐富,西非和北非的各類學者、醫生、建筑師都紛紛前來馬里學習。材料可用來說明【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A.人類文明產生的多元一體B.世界古代文明的開放多元C.馬里推動了區域文化交流D.馬里成為非洲的文化中心5.1492年,德國紐倫堡地理學家馬丁·貝海姆請工匠打造了一個地球儀一“地球蘋果”(如圖1所示)。該地球儀上面標注出了2000個地名、100多幅插圖、48面旗幟、50多個圖例。麥哲倫出航時將其隨身攜帶,并在上面畫出了他打算航行的路線。這說明當時BEHAIM'SOLOBE.圖1A.“地圓說”得到了廣泛認可B.地理學進步助推新航路開辟C.德國的航海水平領先歐洲D.合作開辟新航路的意識濃厚6.近代美國人類學家梅里亞姆指出:白人、威士忌和外來疾病直接損害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無情地沒收他們的土地和家園,迫使印第安人在更荒涼的地域避難,而這些地方通常遠離水源,食物供應緊張。由此可見,美洲原住民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主義者的奴役掠奪B.外來物種和疾病的侵襲C.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盛行D.美洲生存環境趨于惡化7.達·芬奇在長期人體研究與繪畫實踐中發現了人體繪畫的規律,認為頭是身高的八分之一,肩寬是身高的四分之一等;米開朗琪羅將“黃金分割率”大量運用于《大衛》等作品的創作中。這體現了A人文精神的萌發B.近代科學的勃興C.神權束縛的瓦解D.科學與藝術交融8.圖2為18世紀前后的英國政治結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處分別對應的是形式任命①②行政權負責③黨國家權力中心:閣擁有立法權、對行政權的監下院上院督等權力選民圖2【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