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招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距今約5300年)出土的牙雕蠶(見下圖),其形態特征與《史記》中“嫘祖始教民育蠶”的記載以及《爾雅·釋蟲》對蠶的形態描述相吻合。這反映出A.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可以相互印證B.文獻記載是實物發現的重要依據C.實物史料比文獻史料更能反映歷史真實D.考古發現是檢驗文獻記載的唯一標準河南鞏義雙桃樹道址出土的牙雕蠶2.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寶瓶口原為玉壘山的一部分,李冰團隊采用“火燒水激法”(先用火烤熱巖石,再潑冷水使其開裂)進行開鑿,歷時8年完成寬20米、高40米的通道。這一工程最能說明A.秦朝水利工程技術的創新性B.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毅力C.秦國鐵器冶煉技術的突破性發展D.戰國時期中央集權制度的高效性3.董仲舒將儒家思想與道家、陰陽五行家思想相結合,提出了“春秋大一統"等主張,強調君主的權威和國家的統一。材料說明儒學在漢代成為國家統治思想的原因是A.契合了集權統治需求B.儒家文化底蘊深厚C.董仲舒個人影響較大D.漢武帝的大力推崇4。唐朝實行府兵制,兵農合一,將領平時與士兵聯系緊密:北宋實行“更戍法”,兵將分離,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與唐朝府兵制相比,北宋“更戍法”A.更有利于軍隊的訓練與指揮B.有效減輕了農民的兵役負擔C.在軍事調動上更加靈活高效D.體現出加強中央集權的意圖5.元朝政府為保障物資運輸和政令傳達,大力發展漕運與海運。這一舉措促使不同區域的物資實現互通,各族人民交流更加密切。據此可知,元朝漕運與海運的發展A.阻礙了民間商業貿易的發展B.造成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C.為民族交融創造了有利條件D.旨在滿足統治階層的奢侈需求九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6.《鄭和航海圖》全圖以南京為起點,遠及東非,涵蓋亞、非兩大洲,收錄地名500多個,中亞非諸國地名約300個。這表明A,明朝的軍事力量遠超亞非各國B.鄭和船隊的航海范圍極為廣泛C.《鄭和航海圖》繪制成本高昂D.鄭和下西洋帶來亞非物種交流7.明清時期,工商業市鎮快速興起,市民階層不斷壯大。與此同時,戲曲、說書、雜技等民間藝術在茶館、瓦舍等場所廣泛流行。這反映了A.政治變革推動了文化藝術創新B.經濟發展促進了市民文化繁榮C.文化專制阻礙了傳統文化傳承D.外來文化沖擊了本土藝術形式8.1842年,在清政府與英國簽署的條約中,26類160余種貨物稅率用兩國協定的方式規定了下來,清政府無法單獨改變。這意味著清政府A,關稅主權開始喪失B.貿易主權得到維護C.海關管理日益規范D.經濟結構發生劇變9.曾國藩提出:“輪船之速,洋炮之遠…若購成之后…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則發捻,可以勤遠略。”這反映出洋務派主張A,建設海軍實現自強B.發展民用工業實現國富C.推行企業官督商辦D.發展軍事工業鞏固統治10.有學者認為:“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時期傳入或興起的: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五四時期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許多革命運動,追根湖源,都是從五四時期發端的。”該觀點意在表明五四運動A.拉開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B.奠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基礎C.推動了中國革命政黨的創建D.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地位11.毛澤東曾指出:“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宜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段話最能說明長征的A.軍事戰略意義B.政治宣傳作用C.艱苦卓絕過程D.文化傳播功能12.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等通商口岸出現了“番菜館”(西餐廳)、“自行車賽”等新鮮事物,《申報》記載:“婦女亦乘腳踏車,招搖過市,路人側目。”這反映了當時中國A.飲食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B.婦女的政治地位顯著提高C.社會生活呈現出多元色彩D.民眾普遍接受西方價值觀13.中國沒有照搬蘇聯經驗,而是根據國情,以和平的方式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與材料評述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一五計劃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西戴和平解放14.“我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如需幫助,請在16頻道呼叫我。”這句以漢英雙語不間斷播發的通告,自2008年起,便回蕩在亞丁灣海域。這表明中國海軍A.構建起完備的遠洋防御體系B.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C.全力守護我國的領海安全D.積極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責任九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