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二年級4月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題號26答案BDACABD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CDBACABD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該作物是指馬鈴獸,馬鈴薯可以在貧蓉山地豐產,有助于歐洲人口的增長,故B項正確。材料不涉及農業生態環境,排除A項:改變殖民地經濟結構主要體現在美洲種植園經濟,而非歐洲本土,排除C項:材料與全球貿易無關,排除D項。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每個學徒工無論男女,至少在前4年內每個工作日應有一定時間接受教育…1846年的工廠法又指出,工廠教育是強制性的,對工廠主和父母均有要求”可知,工廠制度需要工人有較高文化素質和技能,故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工人生存狀況惡劣”,排除B項:“民眾學習意識的增強”與材料中的“工廠教育是強制性的,對工廠主和父母均有要求”不符,排除C項。3.【答案】A【解析】題干中的“草市”和“墟市”均屬于鄉村定期集市,這是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產物,故A項正確。材料講述的是農村和市鎮,未涉及城市,排除B項:C項發生于鴉片戰爭后,晚于題干中的時間“兩宋時期”,排除: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一方面,是以“城市病”為特征的城市經濟社會問題突出,另一方面,美國的城市經濟在交通條件顯著改善的條件下,迅速向大城市的郊區和周邊中小城市延伸,城市的產業活動也不斷向城市外圍擴散。因此,出現了20世紀50年代一90年代的所謂“逆城市化”現象,故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與經濟危機無關,排除A項:材料所述是城市人口和服務業轉向郊區,與區域經濟和農村尤關,排除B、D兩項。5.【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上海地方士紳聯名上書反對鋪設軌道,認為這會擾亂風水,可見傳統思想觀念影響中國近代交通發展,故A項正確。B,C兩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直接反映的是觀念沖突,不能認定為中國鄉土社會與工業文明脫節,排除D項。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60年代,山東省在農村實施的醫療舉措,降低了傳染病發病率,這有利于民眾衛生意識的強化,故B項正確。此時農村尚未建立起福利制度體系,排除A項;三大改造發生于1953一195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農村衛生醫療條件提高有利于經濟發展,但達不到加速發展的程度,排除D項。【高二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絕密★啟用前5.1906年,上海電車公司鋪設軌道時,地方士紳聯名上書稱:“電車縱橫馳驟,震動陵寢,毀壞地2024~2025學年度高二年級4月質量檢測脈,更令沿街商鋪門庭晦暗,實乃亂我華夏風水之妖物”這一現象最能說明A.傳統觀念阻礙近代城市交通發展B.清政府缺乏城市基礎設施管理能力歷史C.民族資本主義受到外資企業排擠D.西方工業文明與中國鄉土社會脫節6.20世紀60年代,山東省的農村公社建立了大隊衛生站,使得農民可以就近獲得醫療服務,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時“赤腳醫生”深人村莊開展衛生宜傳和疫苗接種工作,使得公社的傳染病發病率大幅下降。注意事項:這些舉措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A.建立起農村福利制度體系B.強化了民眾衛生意識的指定位置。C.適應了“三大改造”的要求D.加速了農村經濟發展的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7.下面是《虎溪三笑圖》,講述的是東晉時期,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的高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僧慧遠,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的慧遠不覺間跨越其自我禁足的虎溪,三人因之相視大笑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的故事。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6世紀中期,一位西班牙殖民者寫信向國王報告:“當地(美洲)一種塊莖作物在貧瘠山地也長能豐產,我們將其引種至伊比利亞半島后,許多農民在傳統谷物難以生長的坡地上大量種植,”據此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交流A.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社會上空談義理之風盛行A.改善了引種地區農業生態環境B.有利于歐洲人口的增長C.改變了殖民地單一的經濟結構D.推動了全球貿易的發展C.社會發展呈現和諧穩定氣象D.不同思想流派之間的交流2.1802年英國工廠法規定:每個學徒工無論男女,至少在前4年內每個工作日應有一定時間接8.1912年6月,李大釗在《隱憂篇》中揭示出當時中國面臨的隱患和危機,并擔心國家會“淪為受教育;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學習讀、寫、算或其中任意一種,視其年齡和能力而定。1846盜賊世界”,希望“當世賢豪”能夠“撼此大難,肩此巨艱”。由此可見,李大釗年的工廠法又指出,工廠教育是強制性的,對工廠主和父母均有要求。這主要是由于A.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B.反思新文化運動的不足A,工人社會地位的提高B.工人生存狀況惡劣C.具有濃郁的家國情懷D.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C.民眾學習意識的增強D.工業化發展的需要9.蘇美爾人創造的或尊崇的各種神靈被后來的不同族群所崇拜。蘇美爾人尊崇的天神安、風神3.兩宋時期,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發展,其中有一些與廣闊的農村有了較為密切的聯系,成為恩利爾、智慧者恩基、月神楠納、戰神和愛神伊楠娜、太陽神烏圖等,也都是后來的阿卡德人、繁榮的小市鎮。這種狀況表明埃布拉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尊崇的神。這可用于說明,兩河流域文明具有A.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B.城市經濟職能增強A擴張性B.單一性C.傳承性D.領先性C.傳統經濟結構發生變化D.重農抑商政策廢除4.1950年,美國有64%的城市人口住在市區,而到了1990年,這一數字卻還不到39%。同時,10.在《列那狐的故事》中,獅子諾布勒是專橫昏庸的國王,驢子貝爾納是宗教界的代表,布倫熊中心城市服務業的就業百分比從85%降至52%,制造業則從67%降至45%。據此可知,和伊桑格蘭狼則是貪婪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列那狐象征市民。書中既有列那孤與猛獸之間美國的斗爭,也有列那孤欺凌雞、兔、鳥等弱小動物的情節。由此可見,《列那狐的故事》A.遭受經濟危機影響B.區域經濟實現平衡A.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B.抑制了封建貴族的專橫貪婪C.出現逆城市化現象D.城鄉經濟差距縮小C.折射出教權王權的矛盾D.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月22-23日高二聯考-歷史答案.pdf 高二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