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一模答案一、單項選擇(每小題 1 分,共 24 分)1-5 DBAAB 6-10 BDACD 11-15 ACACD 16-20 BADBA 21-24 CACB二、材料分析(本大題共 3 題,總計 26 分)25.(9 分)(1)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主要方式:冊封;設置機構;和親等。(2 分)(2)澎湖巡檢司。(1 分)“因俗而治”:冊封達賴班禪。“大膽創新”:設置駐藏大臣或頒布章程《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或設立金瓶掣簽制度等。(2 分)(3)左宗棠:塞防與海防并重。李鴻章:海防優先。(2 分)若同意左宗棠的觀點。理由:左宗棠收復新疆,并推動新疆建省,鞏固了西北邊防。若同意李鴻章的觀點。理由:日本侵臺事件暴露了海防的薄弱。或李鴻章創建了北洋水師,其一度成為亞洲最強海軍,有效威懾了日本等列強,延緩了其侵略步伐。(言之有理即可,1 分)(4)認識:邊疆治理需因地制宜,綜合運用政治、軍事、文化手段,既要“因俗而治”,尊重民族傳統,又需強化中央權威,促進民族融合與國家統一。歷代經驗表明,邊疆穩定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言之有理即可,1 分)26.(9 分)(1)科學預判戰爭進程,提出戰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階段理論,堅定了抗戰信心;強調人民戰爭思想,指明動員群眾是勝利之本。(2 分)(2)戰役: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等。現實意義:引導全社會崇尚英雄;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懷等等。(2 分)(3)主要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或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互利共贏推動國際合作。(任一點,1 分)①處填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等(任一即可,1 分)(4)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與發展歷程、理論自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等。(2 分)(5)忠貞愛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勇于拼搏、改革創新、文化自信等。(1 分,任答兩點即可)27.(8 分) (1)英國時期: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蒸汽機車等。德美時期:電燈、內燃機、汽車、飛機、現代炸藥、人造纖維等發明。(2 分) (2)優先發展重工業或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或計劃經濟體制。評價:推動了蘇聯經濟迅速發展,但后期經濟增長突然放緩甚至停止增長。(共 2 分。如評價只答出一點可得 0.5分) (3)例一:觀點:工業化進程的成功需要科技創新、國家政策與戰略規劃的有機結合。論述: 英國:率先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德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中國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總結:不同國家的工業化路徑雖異,但科技突破、政策引導和戰略前瞻缺一不可。例二:觀點:工業化進程需要政策驅動。(或國家政策有助于推動工業化發展進程。)論述:蘇俄/聯:1921 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美國:羅斯福新政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使美國經濟緩慢復蘇。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了企業的活力總結:歷史經驗表明,工業化本質是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例三:工業化進程需統籌生產力與可持續發展,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責任。論述:英國、美德: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忽視市場規律導致蘇聯模式長期僵化。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國不僅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同時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探索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總結:未來工業化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框架,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共贏。(4 分。評分標準:觀點明確,能夠列舉兩個以上史實,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言之有理。)2025年春學期初中學生階段性評價九年級歷史試卷注意:1.本試卷共6頁,滿分為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本人的姓名、考試號填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第一部分選擇題(24分)一、單項選擇(每小題1分,共24分)1.2025年為農歷乙已蛇年,春晚吉祥物“已升升”眉眼設計的靈感就來源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身上的歧羽紋、臣字目。其中“臣字日”紋樣也廣泛出現在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和玉器上。這說明三星堆遺址青鍋蛇吉科物“巴升升“A.當時青銅鑄造技術臻于成熟B.青銅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藝術創作審美觀念趨向統一D.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征2.《論語》記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離婁上》提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他們都認為統治者應當A.無為而治,遵循自然B.為政以德,注重民心C.克己復禮,嚴守秩序D.嚴刑峻法,依靠法治3.歷史學習小組搜集了以下史料,他們研究的主題是秦朝統一的《荀子·強國》(秦國關中地區)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商君書·農戰》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史記·商君列傳》秦據河山之固、東鄉(向東發展)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A.條件B.過程C.結果D.影響4.《史記》記載,漢文帝要求“治莉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202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漢文帝霸陵,其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是陶俑,還有銅器、鐵器小件。這表明A,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文獻內容記載B.《史記》所有記載都真實可信C.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D.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5.下圖是小李同學制作的隋朝歷史大事件年代尺,但有一處沒有完成。圖中“?”處應該填寫所朝建立開鑿運河帝朝滅亡581年589年605年618年*(時間)A.定都長安B.統一全國C.創立科舉D.遠征遼東6.宋代商鋪林立,有的商鋪為了招攬生意,開始以印刷廣告的方式宜傳自己的商品: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一一“交子”。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A,坊市制被打破B.商業貿易繁榮C.紙幣廣泛使用D.政府重視商業7.鄭和下西洋后,明朝社會出現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勝覽》《星樓勝覽》《西洋番國志》等,記錄海行見聞。反映當時東南亞、印度以及阿拉伯、東非等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這表明鄭和下西洋九年級歷史試卷共6頁第1頁 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一模答案.docx 掃描全能王 2025-04-22 11.32(1).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