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高二年級期中聯考試卷歷史學科(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25678910答案CBCBABBDDA題號111213141516答案DADCAC1.【答案】C【解析】西周時期“跨族作器”基本發生在同姓貴族之間,如應侯為寡居母邦的姑母作器。同姓貴族之間有共同的祖先,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說明在西周鑄造青銅禮器的禮俗活動中,血緣觀念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C項正確。“跨族作器”是在同姓貴族之間,這并沒有破壞傳統的宗法秩序,反而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基于血緣的宗法關系,并非傳統宗法秩序發生變異,所以A項錯誤。題干只是提及了青銅禮器的鑄造和“跨族作器”現象,并沒有關于青銅鑄造技術是否走向成熟的相關描述,所以B項錯誤。儒家倫理思想是在春秋時期由孔子創立并逐漸發展形成的,西周時期還不存在儒家倫理思想,所以D項錯誤。2.【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可知,“國野合一”指野人從西周時期與國人有明顯區分到獲得與國人相近的權利(兵役、土地),這意味著原來國人和野人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加快,原有社會結構重組,B項正確。政治局勢動蕩不安雖符合春秋戰國時代特征,但未直接體現“國野合一”反映的社會關系變化,排除A項。題干核心是國野關系變化,未涉及世卿世祿制(世襲官職)的廢除,排除C項。中央集權制度確立于秦朝,戰國時期尚未形成,排除D項。3.【答案】C【解析】睡虎地秦簡作為新史料,補充了對秦朝法律的認識,修正了僅依據《史記》形成的單一認知,體現了史料發現對豐富歷史認知的作用,C項正確?!妒酚洝肥侵匾氖穼W著作,不能因一處記載與出土文獻不同就全盤否定其可信度,排除A項。出土文獻雖具重要價值,但“可信度更高”表述絕對化,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各有價值,需綜合考證,排除B項。秦簡顯示失期處罰為“斥責或罰款”,并非“非常嚴苛”,與秦簡內容矛盾,排除D項。4.【答案】B【解析】從西漢到劉宋時期,史書中對“處士”的記載從無單獨立傳變為有“處士傳”或“逸民傳”,這表明“處士”群體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可。這種變化反映出社會對傳統儒學觀念中單一的仕進之路的突破,第1頁共9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高二年級期中聯考試卷歷史學科命題:鄭裕形中學桂城中學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時期,宗族內部鑄造青銅禮器較為普遍,但也存在為非本族成員鑄造青銅禮器的“跨族作器”異例。西周“跨族作器”基本發生在同姓貴族之間,如應侯為寡居母邦的姑母作器。據此可知,西周()A.傳統宗法秩序發生變異B.青銅鑄造技術走向成熟C.血緣觀念滲透日常禮俗D.儒家倫理思想開始形成2.西周時期,生活在周王畿的人被稱為國人,周王畿以外的被稱為野人。從春秋開始,允許野人與國人一同服兵役。戰國時期,各國紛紛實行授田制,野人和大部分國人都從國家獲取份地?!皣昂弦弧爆F象反映了()A.政治局勢動蕩不安B.社會流動重組的加速C.世卿世祿制的廢除D.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3.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派往北部戍守邊疆,在大澤鄉遇到大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斬”,于是陳勝、吳廣發動起義。但睡虎地出土的竹簡《秦律·徭律(前306年-前217年)》記載:秦朝時征發徭役,如耽擱不征發,只會按照“失期”時間長短遭到斥責或罰款。這說明()A.《史記》中的記載不足為信B.出土文獻的可信度更高C.史料發現利于豐富歷史認知D.秦朝法律制度非常嚴苛4.“處士”指不在朝為官之士人,尤其是受到政府征辟但拒絕應命的“隱逸”名士與儒者,史書中常常記載“處士”事跡,旌表其高潔品行。表1是學者整理兩漢魏晉史書中關于“處士”事跡的記錄形式,據表可知()表1書名作者傳名《史記》西漢·司馬遷未單獨立傳《漢書》東漢·班固未單獨立傳《東觀漢記》東漢·劉珍等未單獨立傳《后漢書》劉宋·范曄“處士傳”/逸民傳A.中央政府難以控制地方B.傳統儒學觀念受到沖擊C.兩漢時期較少隱逸處士D.地方社會秩序趨于崩潰5.圖1是陜西出土的唐代三彩杯,它融合了唐三彩材質與花鳥紋紋樣,同時又結合了源于西亞地中海區域的造型與中亞波斯的連珠紋。有學者認為,杯子上的人圖1物可能源于希臘小海神吹海螺的形象。這反映()A.唐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B.高超的手工業生產技術C.統治階級熱衷外來風格D.異域審美受到普遍歡迎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佛山市S6聯盟期中聯考歷史參考答案.pdf 廣東省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