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達里巴中學·八年級期中檢測歷史學科·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每題 1分,共 15 分)1. C?!叭嗣瘛鳖l繁出現在生活各方面,表明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954年確立,A錯誤;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進入社會主義社會,B錯誤;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才消滅封建剝削制度,D錯誤。2. D。A、B、C 是史實,D是對西藏和平解放意義的結論,屬于史論。3. D。戚繼光抗倭、林則徐虎門銷煙、黃繼光抗美援朝,言論都體現報效國家的理想信念。4. D。市博物館保存的農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證是土地改革時的原始文件,符合原始史料標準。閑談、小說、網絡資料都不是原始史料。5. A。1.5 億人參與憲法草案討論提意見,體現人民積極參與民主政治建設。B與材料無關;1954 年憲法頒布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但材料未體現,C錯誤;當時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完備,D錯誤。6. D。因抗美援朝戰爭中傷員無抗生素可用,所以建設華北制藥廠抗生素廠,表明“一五”計劃順應中國發展實際需求?!耙晃濉庇媱澲攸c是發展重工業,并非醫藥生物產業,A錯誤;B未體現與材料的關聯;抗美援朝戰爭在 1953 年已結束,C錯誤 。7. B。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公有制,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 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C 三大改造未直接提高國際地位;D 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與三大改造直接關系不大。8. A。A 是對贖買政策的評價,屬于歷史解釋;B、C、D是史實陳述。9. C?!按筌S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急于求成,違背客觀經濟規律,鄧小平這段話總結的是其教訓。A、B、D與題干描述不符。10. A。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開放,開啟新的紀元。思想解放運動、平反冤假錯案是改革開放的背景;“一國兩制”構想提出于 20 世紀 80 年代,B、C、D錯誤。11. D。1992 年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改革指明方向,所以人們看到“隧道口的光亮”。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984 年全面展開,A錯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21 世紀提出,B錯誤;中國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錯誤。12. B。我國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經濟開放區、浦東開發區,再到對外開放地域縱深發展,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A、C、D表述片面。13. D。鄧小平理論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進社會發展,改革生產關系和經濟體制,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A糾正“文革”錯誤只是一方面;B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并非主要目的;C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前提,不是目的。14. A。鄧小平南方談話強調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重要性,推動改革開放繼續深化。B 中國夢是習近平提出的;C南方談話未強調群眾路線;D思想上撥亂反正十一屆三中全會已完成。15. B。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作為,展示了大國的責任擔當意識。A開放共享理念未完全體現;C材料未突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D材料未涉及各民族共同繁榮政策。二、非選擇題(共 45 分)16.(10 分)(1)《南京條約》;(1分)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2)新文化運動;(1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任答一點即可得1分)(3)抗日戰爭;(1分)中國共產黨。(1分)(4)1949 年 10 月 1 日;(1分)毛澤東。(1分)(5)“最可愛的人”;(1分)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1分)17.(9 分)(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1 分)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1分)(2)原因: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英勇作戰;中共中央正確的戰略方針指導。(2分)(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分)(4)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分)(5)原因:鐵路運輸重要性凸顯,跨越長江天塹的需求。(1分)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1分)18.(6 分)(1)井岡山土地革命改變了封建主義土地所有制,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迫切需求,緩解了鄉村階級矛盾,改善了人民生活。(2分)(2)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揭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序幕。(2分)(3)成功經驗:尊重農民意愿;從實際出發;尊重基層探索和農民首創精神;總結推廣成功經驗。(2分,任答兩點即可)19.(10 分)示例:觀點: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探索,雖有曲折,但也取得諸多成就。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0 分)(1)狀況:工業基礎薄弱,重工業落后。(1分)措施: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分)(2)改造途徑:農業、手工業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公私合營,實行贖買政策。(2 分)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公有制。(0.5 分)制度:社會主義基本制度。(0.5 分)(3)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決策: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1分)(4)共同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全國人民的努力;從國情出發制定政策。(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