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卷考試范圍:1-11課考試時間:60分鐘二題號總分2122232425數得分第I卷(選擇題)》得分評卷人、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會議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代國歌和首都,并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重要作用是(A.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B.代行憲法職能,具有臨時憲法性質C.規定了國有經濟的基礎地位D.實現了政黨合作與人民民主2.1949年,“人民”開始成為最為流行的政治詞匯。從“人民解放軍”到使用的“人民幣”乃至每天走過的“人民路”“人民廣場”等,“人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表明我國()A.完全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B.已經進人社會主義社會C.建立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D.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3.河南烈士孫占元犧牲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的腿被打斷后仍用機槍掩護戰友完成爆破任務;彈藥用盡后,他解下敵軍尸體上的手榴彈投向敵群。從他的事跡中,能感受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B.英勇頑強、舍生忘死C.獨立自主、實事求是D.積極創新、探索科學4.周恩來總理曾鄭重警告美國:“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歷時3年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勝利,使帝國主義不敢輕易作武裝侵華的嘗試。這表明這場戰斗()A.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B.保證了新中國土改的順利進行C.開拓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D.為新政權贏得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5.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稱,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國人民對殘余的封建制度所發動的一場最猛烈的經濟的政治的戰爭”,“將在實際上結束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質”。這件大事應該是()八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A.和平解放西藏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鎮壓反革命6.下列關于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使大量無地、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B.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C.廢除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消滅了資產階級D.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7.有同學把新中國某一時期的成就概括為“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一田(克拉瑪依油田)三工廠,三鐵三路運輸忙”,請你分析這是哪一時期的成就()A.“一五”計劃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文化大革命D.改革開放8.下圖是1953年和1957年我國主要工業品和糧食產量變化情況。這一變化可以說明(535 1953年■1957年1.61.961461.3134440.67鋼/萬噸原油萬噸煤/憶噸糧/億純A.工農業發展急躁冒進B.“一五”計劃成果顯著C.改革提高了國際地位D.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9.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譽為“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是因為這次會議通過了(A.《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第一個五年計劃D.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0.右圖是一張1956年公私合營企業領息憑證,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抗美援朝B.三大改造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11.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開成為良好的開端。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說法的是(A.決定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B.制定并實施了《共同綱領》C.決定建立武漢長江大橋D.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1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忽視了(A.群眾的積極性B.客觀的經濟規律C.黨內不同意見D.自然災害的嚴重性13.他工作勤勤懇懇,在平凡的崗位上,“甘當一顆螺絲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塑造出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形象。他是那個時代的楷模,他是(A.焦裕祿B.王進喜C.雷鋒D.鄧稼先八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