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 06 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課標要求 重難考點 2025 考向預測1、運用植物光合作 1、光合作用的概念與過程、實驗驗證 光合作用是中考的重點知識,以圖解和坐標用、呼吸作用、蒸騰 及影響因素 曲線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過程。以選擇作用等方面的知識, 2、呼吸作用的概念與場所、與光合作 題、填空題等形式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解釋生產生活中的 用聯系及應用 素、對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認識與理解,題型相關現象。 3、蒸騰作用的意義及影響因素 多樣。常以綜合探究題形式考查綠色植物光2、從物質循環與能 合作用的知識。考查對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量變化的角度,闡明 近三年中考“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專 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植物在生物圈中的 題情境化命題較多結合生態保護、農業 應用,題型廣,綜合性強,一般為選擇題、作用。 增產等實際場景。并通過實驗進行深度 填空題。考查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3、設計單一變量的 拓展:要求分析實驗步驟的目的或設計 的碳氧平衡的一般為選擇題、填空題,對呼實驗,探究關于植物 改進方案。系統掌握三大作用的核心考 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的考查,一生物的影響因素。 點及應對策略,提升綜合解題能力。 般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常有實驗探究題,涉及多個知識點。★重難點 01 光合作用的概念與過程、實驗驗證及影響因素1、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1)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增強,光合作用隨之增強;光照減弱,光合作用隨之減弱。但光照增強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強。夏季中午,由于氣孔關閉,影響二氧化碳的進入,光合作用反而減弱,因而中午光照最強的時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動最旺盛的時候。(2)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濃度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強;二氧化碳濃度越低,光合作用越弱。 例如,溫室種植蔬菜可適當提高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以提高產量。(3)溫度: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升高,光合作用越強,但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反而變弱,植物甚至死亡;溫度越低,光合作用越弱。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3、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實驗目的:①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②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2)實驗步驟:①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讓葉片中的淀粉運走或通過呼吸作用耗盡 , 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更有說服力。②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目的是設置對照。用同一片葉,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變量,即有光和無光。③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④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隔水加熱的目的是防止因溫度過高而使酒精溢出或燃燒引起安全事故。⑤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洗碘液。(3)實驗現象:①葉片的見光部分:綠色→黃白色→藍色。②葉片的未見光部分:綠色→黃白色→不變藍。(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①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說明葉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②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葉片未見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例題展示 01】(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如圖為“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過程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①③④②B.①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C.③中用黑紙片遮蓋部分葉片的作用是形成對照D.④中小燒杯和大燒杯內的液體分別為清水和酒精【答案】D【解析】A.根據分析中的步驟,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①③④②,A 正確。B.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步驟①黑暗處理的目的是使葉片中的淀粉運走耗盡,保證植物葉片中的淀粉都是實驗過程中制造的,B 正確。C.步驟②中,為了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要用黑紙片遮蓋葉片上下表面的對應部分,保證實驗變量是光照,C 正確。D.酒精能溶解葉綠素,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于酒精中,防止葉片的綠色影響染色結果,因此④步驟中大燒杯內的液體是清水,小燒杯中是酒精,D 錯誤。【解題技巧 0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重難點 02 呼吸作用的概念與場所、與光合作用聯系及應用1.概念:細胞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2.主要部位:所有的活細胞。3.條件:有光無光均可。4.主要場所:細胞的線粒體。5.原料:有機物(來源:來自葉片,通過葉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由根、莖、葉中的篩管運輸到細胞);氧氣(來源:來自空氣,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6.產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8.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9.意義:細胞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10.影響因素(1)溫度:主要影響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25~35 ℃酶的活性最強)。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強;溫度降低,呼吸作用強度減弱。例如,保存食物,可以冷藏;晚上大棚蔬菜可以降低溫度,降低呼吸作用。(2)水分:在一定水分范圍內,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強。例如,曬干的種子不會爛掉,而新鮮蔬菜容易爛掉。(3)氧氣:一定范圍內隨氧氣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增強。例如,土壤板結要松土,提供氧氣促進根部細胞的呼吸作用;水分過多(如洪災水稻被淹),導致根部缺氧抑制呼吸作用,植物根部霉爛死亡。(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大,呼吸作用減弱。例如,在貯藏蔬菜、水果、糧食時用低溫、干燥、充入二氧化碳等措施,降低呼吸作用,延長貯藏時間。11.呼吸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1)抑制呼吸作用①采用干燥的方法降低含水量,使種子進入休眠狀態,減弱呼吸作用。②糧倉采用通風、低溫、干燥的方法,降低呼吸作用,使種子的保存時間延長。③蔬菜和水果覆蓋保鮮膜隔絕空氣,降低呼吸作用,延長保存時間。(2)促進呼吸作用經常松土或花盆底部帶孔,使植物體根部氧氣充足,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促進植物生長。【解題技巧 02】(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①裝有煮熟種子的裝置中溫度更高B.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產生氧氣C.③收集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不變藍【答案】D【解析】A.①裝有煮熟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釋放出能量,溫度不會升,沒有煮熟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能量,溫度會升高,A 錯誤。B.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裝置,蠟燭不熄滅,而沒有煮熟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氣,燃燒的蠟燭熄滅,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B 錯誤。C.金魚藻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氧氣能夠助燃,所以③收集的氣體能夠燃燒,C 錯誤。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D正確。【解題技巧 02】(1)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2)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重難點 03 蒸騰作用的意義及影響因素1.蒸騰作用的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2.蒸騰作用的驗證實驗用一白色透明塑料袋包住植物體,下端套在莖上,扎緊袋口,然后放到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現象:塑料袋內壁出現小水珠。3.塑料袋下方不可以套在花盆上,因為花盆中的泥土中也有水分,在太陽照射下也會蒸發到塑料袋內,則袋中的水分就不能說明完全來自葉片的蒸騰作用了。4..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1)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層排列精密、無色透明的細胞構成。表皮細胞的外壁上有一層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主要起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2)葉肉:葉肉由大量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使葉片呈現綠色。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葉綠體是制造有機物的場所。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液泡,儲存著營養物質,屬于營養組織。(3)葉脈:葉脈分布在葉肉中,它是葉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葉脈中有兩種管道——導管(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篩管(輸送有機物)。可見葉脈有輸導作用,屬于輸導組織。(4)氣孔:在葉片表皮細胞之間分布著許多成對的半月形細胞,這些細胞叫保衛細胞。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5.葉的上下表皮細胞中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保衛細胞和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6.氣孔(1)氣孔的分布: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的氣孔更多。驗證:將一片剛摘下的葉片浸在盛有 70 ℃左右熱水的燒杯中,觀察葉片表面會不會產生氣泡。比較葉片正面與背面氣泡的數目。實驗現象:葉片表面產生氣泡,背面氣泡數目比正面多。(2)氣孔的構成:(3)氣孔的開放和閉合通過保衛細胞吸水和失水控制。保衛細胞吸水時,氣孔開啟;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關閉。(4)不同植物氣孔的分布不同陸生植物絕大多數葉的下表皮氣孔多,上表皮氣孔少;浮水植物(如睡蓮等)的氣孔一般分布在葉的上表皮,下表皮氣孔的數目很少,甚至為 0;沉水植物(如金魚藻等)的葉一般沒有氣孔;而對于葉是直立生長的植物(如小麥、水稻等)來說,葉片兩面的氣孔一樣多。這都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7.蒸騰作用的主要影響因素(1)光照: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蒸騰作用越強;光照越弱,蒸騰作用越弱。但光照過強(如正午),部分氣孔關閉,蒸騰作用反而減弱。白天蒸騰作用強,晚上蒸騰作用弱。(2)葉片面積:葉片越大,蒸騰作用越強;葉片越小,蒸騰作用越弱。(3)空氣濕度:濕度越小,蒸騰作用越強;濕度越大,蒸騰作用越弱。8.蒸騰作用的意義(1)促進水分的吸收,為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提供動力(如水從低處往高處流)。(2)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被灼傷(如大樹底下好乘涼)。(3)提高大氣溫度,增加降水(如森林蒸騰作用強,降雨量大)。(4)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例題展示 0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長的帶葉枝條,將其置于適宜光照條件下,如圖所示。24 小時后,觀察到整個裝置重量明顯減少。該裝置重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釋放氧氣B.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C.蒸發作用散失水分D.運輸作用運走有機物【答案】C【解析】AC.植物體通過根從試管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 1%被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該裝置重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蒸發作用散失水分,A 錯誤,C 正確。B.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故該裝置重量減少的不是由于呼吸作用引起,B 錯誤。D.植物運輸作用指的是植物體內物質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故該裝置重量減少的不是由于運輸作用運輸有機物引起的,D 錯誤。【解題技巧 03】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 99%。易錯字提醒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運輸。3.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方法點撥點撥 01:光合作用的相關因素植物在有光的條件下才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適當提高光照強度、補充二氧化碳等措施都能夠增強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點撥 02:光合作用的探究實驗關鍵是要找出對照實驗中的唯一變量,由變量推知實驗目的。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都是探究實驗中的要點。點撥 03:關于呼吸作用大多數生物的活細胞能進行呼吸作用。而有些生物的細胞只有在無氧條件下才能進行呼吸作用,如乳酸菌。點撥 04: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要盡力減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少生態惡化。主要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思維警示警示 01: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部位 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中進行 在所有活細胞中進行條件 在光下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產物 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變化 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藏在有機物中 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建議用時:30 分鐘)1.(2025·湖北隨州·模擬)隨著全面推進城市綠化工作,建設美麗宜居城市的工作落實,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植樹活動中來,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樹的樹冠遮擋住了陽光,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B.大樹根系發達,使周圍土壤中水分增多C.大樹進行蒸騰作用,吸收了周圍空氣的熱量D.大樹能招風,吹走了環境周圍的熱量【答案】C【解析】A.光照是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所以大樹的樹冠遮擋住了陽光,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A 不符合題意。B.大樹根系發達,不僅能固定土壤和植物,發達的根系還能夠吸收水,滿足植物生長發育的需要,B 不符合題意。C.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大樹還能遮擋陽光,降低溫度;此外大樹還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空氣清新宜人。因此,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主要原因是大樹有很強的蒸騰作用,帶走了周圍空氣的熱量,降低溫度,提高濕度,C 符合題意。D.大樹樹冠較大,有利于植物進行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D 不符合題意。2.(2024·四川成都·模擬)取甲、乙兩個相同的量筒,各放入一段長勢相近的植物枝條,摘除乙量筒中枝條的葉、甲量筒中枝條不做處理。然后分別注入 10 毫升清水,并加入等量油滴覆蓋液面。將兩裝置放在陽光下,記錄量筒液面的讀數(結果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枝條有無葉片B.甲量筒中液面下降比乙少C.甲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D.該實驗結果說明葉能進行蒸騰作用【答案】B【解析】A.根據題目描述,實驗中對甲、乙兩個量筒中的枝條進行了不同的處理,甲量筒中的枝條保留葉片,乙量筒中的枝條摘除了葉片。因此,該實驗的變量確實是枝條有無葉片,A 正確。B.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徑,而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由于乙量筒中的枝條摘除了葉片,其蒸騰作用會大大減弱,因此乙量筒中液面的下降應該比甲量筒少,題圖量筒液面的讀數也證明了這一點,B 錯誤。C.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會經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運輸到達植物各處,只有約 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可見,甲量筒中,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C 正確。D.該實驗的結果顯示,甲量筒(具有葉)中液面的下降明顯多于乙量筒(摘除葉),這說明葉片在蒸騰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D 正確。3.(2025·山東東營·模擬)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中,將下圖所示的兩個實驗裝置同時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下一段時間(酵母菌發酵產生二氧化碳,乳酸菌發酵不產生二氧化碳)。此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A.裝置 B 和 C 中,質量會增加的是 BB.本實驗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本裝置中選擇同種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答案】D【解析】A.酵母菌發酵能產生二氧化碳,乳酸菌不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裝置 B 中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機物多,而裝置 C 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裝置 B、C 中質量會增加的是B,A 不符合題意。B.裝置 B、C 中唯一不同的變量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實驗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 不符合題意。C.本裝置中選擇同種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使實驗結果更符合實際,C 不符合題意。D.此實驗與酵母菌、乳酸菌的結構無關,因此不能說明“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D 符合題意。4.(2024·山西·模擬)小麗同學將一盆天竺葵放到黑暗處 24 小時后,按下圖所示進行處理,然后置于陽光下照射。數小時后,取下葉片 A、B,進行脫色、碘液染色后,觀察到葉片 A 變藍,葉片 B 不變藍。多次重復實驗后結果皆如此,于是小麗得出結論: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分別有( )A.水、蛋白質B.二氧化碳、淀粉C.氫氧化鈉溶液、淀粉D.水、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題圖中:A 葉片所在的裝置中裝有清水,清水不能吸收裝置中的二氧化碳,裝置內的植物葉片 A 能進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機物。所以,植物葉片 A 經過脫色、漂洗、滴碘等步驟處理后,可觀察到的現象是葉子變成藍色。而葉片 B 所在的裝置內具有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葉片 B 因缺少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滴加碘液后,裝置內的葉片 B不變藍。可見,該實驗的結論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分別有二氧化碳、淀粉,故 B 符合題意,ACD 不符合題意。5.(2024·云南昭通·模擬)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下列有關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本實驗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夠產生氧氣B.乙裝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甲裝置中收集到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D.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甲裝置內單位時間氣泡產生越多【答案】B【解析】A.甲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黑藻的有無,可以通過檢測兩組裝置中在光照下實驗現象(用點燃的細木條檢驗生成的氣體是否劇烈燃燒)的差異,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夠產生氧氣,故 A 正確。B.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乙裝置沒做實驗處理,故乙裝置的作用是對照,只是排除黑藻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而不是排除光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該實驗的變量是黑藻,不是光照,故 B 錯誤。C.甲裝置中收集到的氣體是黑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氧氣能助燃,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故 C 正確。D.黑藻是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故光照強度越強甲裝置內單位時間氣泡產生越多,故 D 正確。6.(2025·廣西來賓·模擬)某研究小組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將等量的黃豆芽置于如圖實驗裝置中,打開氧氣檢測儀,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甲是裝置乙的對照實驗B.裝置乙中的氧氣濃度高于裝置甲C.打開開關后擠壓瓶身,裝置乙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甲不渾濁D.實驗表明新鮮的黃豆芽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A.裝置甲和裝置乙的區別在于是否煮熟黃豆芽。煮熟的黃豆芽(裝置甲)由于細胞已經死亡,不再進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作為新鮮黃豆芽(裝置乙,能進行呼吸作用)的對照實驗,A 正確。B.由于裝置乙中的黃豆芽是活的,它們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并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裝置乙中的氧氣濃度會低于未經呼吸作用消耗的裝置甲(煮熟的黃豆芽不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B 錯誤。C.裝置甲中煮熟的豆芽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裝置甲中澄清石灰水不會變渾濁;而裝置乙中的新鮮豆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并釋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 正確。D.把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入甲和乙兩個裝置,甲裝置中的蠟燭繼續燃燒,而乙裝置中的蠟燭熄滅,說明黃豆芽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由甲乙裝置中兩個燒杯內的澄清石灰水的變化情況,可得出結論,新鮮的豆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D 正確。7.(2024·新疆·模擬)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A.呼吸作用釋放能量B.呼吸作用主要在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C.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只在晚上進行【答案】D【解析】A.呼吸作用是生物體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A 正確。B.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它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細胞可以利用的能量,B 正確。C.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細胞內的有機物(如葡萄糖)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C正確。D.呼吸作用是生物體時刻都在進行的生理過程,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需要通過呼吸作用來提供能量。只不過在白天,植物除了進行呼吸作用外,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來制造有機物和氧氣,D 錯誤。8.(2025·陜西·模擬)如下圖所示,下列實驗結論與該實驗有關的是( )A.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氣C.呼吸作用需要水 D.呼吸作用產生能量【答案】A【解析】A.實驗現象顯示,當棉花打開,清水流入瓶中后,試管內石灰水變渾濁。這明確表明瓶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而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內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該選項與實驗結論相符,A 符合題意。B.實驗中并未直接檢測氧氣的消耗情況。石灰水的渾濁僅表明二氧化碳的存在,無法直接推斷出氧氣的消耗,B 不符合題意。C.雖然實驗中涉及了水的使用,但水的作用并非直接參與呼吸作用過程,而是將瓶內的氣體排入到石灰水中,C 不符合題意。D.石灰水的渾濁僅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存在,與能量的產生無直接聯系,D 不符合題意。9.(2024·河南信陽·模擬)科學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發現溫室大棚的內壁凝結了水珠,根據學過的生物學知識,水還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那么,植物體什么結構與蒸騰作用有關呢?同學對該問題做出來假設(1)同學們作出的假設_______。A.蒸騰作用能促進植物體吸收水分B.葉片總面積大小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度C.莖在蒸騰作用中起到運輸的作用D.不同植物蒸騰作用主要場所不同(2)實驗中設置油層的目的是 。(3)大家用顯微鏡觀察了大棚植物的葉表皮結構(如圖 2).圖中 a 是 ,b 是 細胞.植物可以通過控制 b 的形狀和大小來控制 和 的進出.(4)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對環境的作用是 、 。【答案】(1)B(2)油層可以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3)氣孔;保衛細胞;氣體;水分(4)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解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根據對圖 1 的分析可知,實驗自變量是葉片數目的多少,故同學們作出的假設是:葉片總面積大小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度。B 正確,ACD 錯誤。故選 B。(2)實驗中設置油層的目的是油層可以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使實驗結論更準確、科學。(3)圖 2 中 a 是氣孔,b 是保衛細胞。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故植物可以通過控制 b 保衛細胞的形狀和大小來控制氣體和水分的進出,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4)蒸騰作用的意義有:①促進水分的吸收,帶動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②能降低植物體的溫度;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其中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是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對環境的作用。10.(2025·遼寧鞍山·模擬)小明參加學校的植物栽培大賽,在室內栽種了辣椒,為監測辣椒的生長狀況,設計了如下實驗。圖一是將植株置于氣液箱采集裝置內測得一天 24 小時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曲線;圖二是辣椒進行部分生理過程的模式圖,其中Ⅰ、Ⅱ代表細胞結構,a—d 代表相關物質;圖三為辣椒葉片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辣椒體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 (填字母),根據圖一曲線判斷,如果適當降低夜晚的溫度,E 點會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當辣椒的生長狀況與圖一中的 C 點相匹配時,圖二中 b 代表 。請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結合圖一裝置,為小明同學提出一條提高辣椒產量的建議: 。(3)為促進辣椒花的開放,使果實和種子提早成熟,該同學應適當多施含 的無機鹽。(4)觀察圖一曲線,辣椒的光合作用在 12 點左右出現下降,這與圖三中的結構[ ] 部分關閉有關。【答案】(1)D;下降(2)氧氣;延長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3)磷(4)⑤氣孔【解析】(1)圖一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為 D 點,此時為夜晚沒有光照,光合作用會減弱,呼吸作用會消耗白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故只有在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時,植物才能積累有機物。如果夜晚的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白天光合作用強度不變,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會下降,故 E 點會下降。(2)圖二中 C 點二氧化碳濃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時植物體向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釋放氧氣,則 a 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氧氣,所以Ⅱ是葉綠體,Ⅰ是線粒體。光合作用的原料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過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來提高辣椒光合作用的速率,或增加光照來提升光合作用速率(答對一條即可)。(3)施加含磷的無機鹽可以幫助植物提早成熟。為促進辣椒花的開放,使果實和種子提早成熟,該同學應適當多施含磷的無機鹽。(4)在夏日中午 12 時左右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是因為此時溫度很高,蒸騰作用很強,⑤氣孔大量關閉,二氧化碳供應減少,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11.(2024·江西九江·模擬)某興趣小組以酵母菌為材料,探究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步驟:①取兩組下圖所示的裝置,分別編號為甲、乙。②向甲、乙兩裝置的 A 瓶中分別加入 20mL 酵母菌培養液,再向裝置甲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向裝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______。(注:A 瓶中都預留了足夠的空氣)③將裝置甲放于 5℃左右條件下培養,裝置乙放于 25℃左右條件下培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④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根據以上信息,回答相關問題。(1)依據題目信息可知,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2)該實驗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石灰水越渾濁,說明酵母菌釋放的二氧化碳量越(填“多”或“少”),呼吸作用越 (填“強”或“弱”)。(3)該實驗的變量為 。(4)該實驗設置乙組進行對照。步驟②中,應向裝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 。(5)根據所學知識預測實驗結果:裝置 (填“甲”或“乙”)中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明顯,另一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明顯渾濁。【答案】(1)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沒有)影響(2)多;強(3)溫度(4)澄清石灰水(5)甲【解析】(1)該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響,提出的問題: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有影響嗎?作出假設是對提出問題肯定或否定回答,此題作出假設: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沒有)影響。(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為生物的活動提供動力。不同的溫度下酵母菌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同。澄清石灰水越渾濁,說明酵母菌釋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強。(3)該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響。因此實驗變量是溫度。(4)實驗設置乙組的目的是形成對照。對照實驗是除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且適宜,所以向裝置甲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向裝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5)根據所學知識預測實驗結果:甲組放于低溫條件下培養,產生的二氧化碳較少;乙組放于常溫條件下培養,產生的二氧化碳較多。因此,甲組澄清石灰水渾濁程度不明顯,乙組澄清石灰水渾濁程度明顯。12.(2025·吉林·模擬)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實驗,某實驗小組選用方便操作的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呈白色)設計了如圖一的實驗裝置,并將裝置放在黑暗房間一晝夜后移至光下一段時間。圖二是蔬菜大棚內從 0點開始到 24 時測得的某氣體濃度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1)實驗前,先將圖一裝置放在黑暗房間一晝夜的目的是 。(2)將如圖一中有用黑紙片從正反兩面遮蓋的葉片用酒精溶液脫色,然后經過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等操作后觀察發現:葉片②處呈現藍色,說明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此產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 (填“導管”或“篩管”)運到植株各處:葉片①處和②處進行對照,說明了光合作用場所是 。(3)根據題意,結合圖二的變化曲線,判斷該氣體是 。(4)圖四是天竺葵的葉釋放氧氣或吸收氧氣的量(相對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_____。A.AB 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B.BD 段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C.C 點時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與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 段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答案】(1)耗盡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淀粉)(2)淀粉;篩管;葉綠體(3)氧氣/O2(4)D【解析】(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主要是淀粉),但是可以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從而使葉片中原來儲存的有機物耗盡或運走,這樣可以排除原有的有機物(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有機物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實驗前,先將圖一裝置放在黑暗房間一晝夜的目的是:耗盡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淀粉)。(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種產物,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圖一中②和③的變量是光,可以作為一組對照實驗;②葉片綠色部分有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變藍;而③綠色部分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變藍。因此,滴加碘液葉片②處呈現藍色,是由于淀粉遇到碘變藍色,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天竺葵是一種被子植物,其體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篩管能夠運輸有機物;并且導管與導管之間,篩管與篩管之間,都是相互連通的。因此,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有機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篩管運到植株各處,供給它們進行生命活動。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圖一中的①和②的變量是葉綠體,可以作為一組對照實驗。①葉片銀邊部分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而②葉片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變藍。因此,葉片①處和②處進行對照,說明了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3)由圖二曲線可以看出,在 0~6 時間段,無光的時候該氣體濃度下降,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6~18 時間段,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該氣體濃度升高;18 時以后,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但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該氣體濃度由下降,所以該曲線代表氧氣的濃度變化曲線。(4)A.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而光合作用一般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由圖可以看出,AB 段植物對氧的吸收為固定值,說明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故 A 正確。B.BD 段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其中 BC 段吸收的氧氣逐漸減少,并且小于 0,說明呼吸作用的強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強度;而 CD 段釋放氧氣,說明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故 B 正確。C.C 點既不釋放氧氣也不吸收氧氣,該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正好被呼吸作用利用,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與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故 C 正確。D.DE 段釋放氧氣,說明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該段曲線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太強,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部分氣孔關閉造成的,此時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故 D 錯誤。13.(2024·山東聊城·模擬)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中科院鄭慧瓊團隊完成太空擬南芥和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周期培養實驗,這一項目共開展實驗 120 天,是國際上首次在軌獲得水稻種子,其科學意義在于可以在空間站微重力情況下,觀察水稻能否正常生長、開花、結實,能否正常完成二氧化碳吸收、氧氣釋放過程。鄭惠瓊說,“植物與人和動物一樣,進入太空失重環境,會發生各種‘航天綜合征’。”種子既是人類的糧食,也是繁殖下一代植物的載體,人類要在空間長期生存,就必須保證植物能夠在空間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種子。圖甲是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生活史示意圖;圖乙是發生在水稻葉肉細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A、B 表示細胞中的結構,a、b、c 表示相關物質。(1)圖甲中,①所示的種子能萌發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種子的結構中有 ,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其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主要由種子結構中的 提供。(2)圖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為兩性花, 是其主要結構。當水稻花發育成熟時,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子房里的 發育為種子。(3)圖乙中,A 表示的結構是 ,水稻葉肉細胞通過該結構,可以在有光的條件下,將 b 和 c 轉變為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氣體 a 。在 a 的參與下,B 結構能進行 ,將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為水稻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4)水稻種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請從合成和運輸的角度,嘗試簡述種子中有機物的來源: 。(5)在微重力環境中,水稻葉片不再筆直向上,而是“慵懶”地趴在地面上。水稻的這種變異屬于變異。【答案】(1)胚;胚乳(2)花蕊或雌蕊和雄蕊;胚珠(3)葉綠體;氧氣/O ;呼吸作用(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種子中儲存(5)不可遺傳【解析】(1)圖甲中,①所示的種子能萌發成②所示的幼苗,是因為種子中有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只有一片子葉,其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主要由種子結構中的胚乳提供。(2)圖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同時具有雄蕊和雌蕊,花蕊(雌蕊和雄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它們是花的主要結構。當水稻花發育成熟時,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子房里的胚珠發育為種子。(3)圖乙中,A 表示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水稻葉肉細胞通過葉綠體,可以在有光的條件下,將二氧化碳和水(b 和 c)轉變為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氣體 a 氧氣。在氧氣的參與下,B 線粒體能進行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為水稻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4)水稻種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這些有機物的來源主要是水稻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經過韌皮部的篩管運輸到種子中儲存起來。(5)在微重力環境中,水稻葉片不再筆直向上,而是“慵懶”地趴在地面上;這種變異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沒有改變水稻的遺傳物質,因此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專題 06 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課標要求 重難考點 2025 考向預測1、運用植物光合作 1、光合作用的概念與過程、實驗驗證 光合作用是中考的重點知識,以圖解和坐標用、呼吸作用、蒸騰 及影響因素 曲線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過程。以選擇作用等方面的知識, 2、呼吸作用的概念與場所、與光合作 題、填空題等形式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解釋生產生活中的 用聯系及應用 素、對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認識與理解,題型相關現象。 3、蒸騰作用的意義及影響因素 多樣。常以綜合探究題形式考查綠色植物光2、從物質循環與能 合作用的知識。考查對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量變化的角度,闡明 近三年中考“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專 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植物在生物圈中的 題情境化命題較多結合生態保護、農業 應用,題型廣,綜合性強,一般為選擇題、作用。 增產等實際場景。并通過實驗進行深度 填空題。考查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3、設計單一變量的 拓展:要求分析實驗步驟的目的或設計 的碳氧平衡的一般為選擇題、填空題,對呼實驗,探究關于植物 改進方案。系統掌握三大作用的核心考 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的考查,一生物的影響因素。 點及應對策略,提升綜合解題能力。 般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常有實驗探究題,涉及多個知識點。★重難點 01 光合作用的概念與過程、實驗驗證及影響因素1、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和_______轉化成儲存能量的_______(如淀粉),并且釋放出________的過程。2.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1)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增強,光合作用隨之________;光照減弱,光合作用隨之________。但光照增強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強。夏季中午,由于氣孔關閉,影響________的進入,光合作用反而________,因而中午光照最強的時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動最________的時候。(2)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濃度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光合作用________;二氧化碳濃度越低,光合作用________。 例如,溫室種植蔬菜可適當提高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以提高產量。(3)溫度: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升高,光合作用________,但溫度過高時光合作用反而________,植物甚至死亡;溫度越低,光合作用________。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適溫度。3、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實驗目的:①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②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2)實驗步驟:①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________一晝夜。目的是讓葉片中的淀粉________或通過呼吸作用________ , 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更有說服力。②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________起來,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目的是設置________。用同一片葉,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變量,即________和________。③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④把葉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_______色。隔水加熱的目的是防止因溫度過高而使酒精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安全事故。⑤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________。⑥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洗碘液。(3)實驗現象:①葉片的見光部分:綠色→黃白色→________。②葉片的未見光部分:綠色→黃白色→________。(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①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說明葉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________。②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葉片未見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________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例題展示 01】(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如圖為“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過程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為①③④②B.①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C.③中用黑紙片遮蓋部分葉片的作用是形成對照D.④中小燒杯和大燒杯內的液體分別為清水和酒精★重難點 02 呼吸作用的概念與場所、與光合作用聯系及應用1.概念:細胞利用________,將有機物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________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2.主要部位:所有的________。3.條件:________________。4.主要場所:細胞的________。5.原料:________(來源:來自葉片,通過葉片的________作用制造,由根、莖、葉中的________運輸到細胞);________(來源:來自空氣,通過葉片的________進入)。6.產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8.實質:分解________,釋放________。9.意義:細胞通過呼吸作用分解________,釋放________,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10.影響因素(1)溫度:主要影響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25~35 ℃酶的活性最強)。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升高,呼吸作用________;溫度降低,呼吸作用強度________。例如,保存食物,可以冷藏;晚上大棚蔬菜可以降低________,降低呼吸作用。(2)水分:在一定水分范圍內,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________。例如,曬干的種子不會爛掉,而新鮮蔬菜容易爛掉。(3)氧氣:一定范圍內隨________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顯著________。例如,土壤板結要松土,提供氧氣________根部細胞的呼吸作用;水分過多(如洪災水稻被淹),導致根部缺氧抑制呼吸作用,植物根部霉爛死亡。(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大,呼吸作用________。例如,在貯藏蔬菜、水果、糧食時用低溫、干燥、充入二氧化碳等措施,________呼吸作用,延長貯藏時間。11.呼吸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1)抑制呼吸作用①采用干燥的方法降低含水量,使種子進入________狀態,減弱呼吸作用。②糧倉采用通風、低溫、干燥的方法,________呼吸作用,使種子的保存時間延長。③蔬菜和水果覆蓋保鮮膜隔絕空氣,________呼吸作用,延長保存時間。(2)促進呼吸作用經常松土或花盆底部帶孔,使植物體根部________充足,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促進植物生長。【解題技巧 02】(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①裝有煮熟種子的裝置中溫度更高B.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產生氧氣C.③收集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不變藍★重難點 03 蒸騰作用的意義及影響因素1.蒸騰作用的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________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2.蒸騰作用的驗證實驗用一白色透明塑料袋包住植物體,下端套在________上,扎緊袋口,然后放到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現象:塑料袋內壁出現________。3.塑料袋下方不可以套在________上,因為花盆中的________中也有水分,在太陽照射下也會蒸發到塑料袋內,則袋中的水分就不能說明完全來自葉片的________作用了。4..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1)表皮:表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由一層排列________、無色________的細胞構成。表皮細胞的外壁上有一層透明的、不易透水的________。表皮主要起________作用,屬于________組織。(2)葉肉:葉肉由大量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________。葉綠體中含有________,使葉片呈現________。葉綠素只有在________才能形成。葉綠體是制造有機物的場所。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________,儲存著________物質,屬于________組織。(3)葉脈:葉脈分布在葉肉中,它是葉片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作用。葉脈中有兩種管道——________(輸送水分和無機鹽)、________(輸送有機物)。可見葉脈有________作用,屬于________組織。(4)氣孔:在葉片表皮細胞之間分布著許多成對的________細胞,這些細胞叫________細胞。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________,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________”,也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________”。5.葉的上下表皮細胞中無________,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________和________中有葉綠體,能進行________制造有機物。6.氣孔(1)氣孔的分布: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的________更多。驗證:將一片剛摘下的葉片浸在盛有 70 ℃左右熱水的燒杯中,觀察葉片表面會不會產生氣泡。比較葉片正面與背面氣泡的數目。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氣孔的構成:(3)氣孔的開放和閉合通過________吸水和失水控制。保衛細胞吸水時,氣孔________;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________。(4)不同植物氣孔的分布不同陸生植物絕大多數葉的________氣孔多,________氣孔少;浮水植物(如睡蓮等)的氣孔一般分布在葉的________,下表皮氣孔的數目很少,甚至為 0;沉水植物(如金魚藻等)的葉一般沒有氣孔;而對于葉是直立生長的植物(如小麥、水稻等)來說,葉片兩面的氣孔________。這都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7.蒸騰作用的主要影響因素(1)光照: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蒸騰作用________;光照越弱,蒸騰作用________。但光照過強(如正午),部分氣孔關閉,蒸騰作用反而________。白天蒸騰作用強,晚上蒸騰作用________。(2)葉片面積:葉片越大,蒸騰作用________;葉片越小,蒸騰作用________。(3)空氣濕度:濕度越小,蒸騰作用________;濕度越大,蒸騰作用________。8.蒸騰作用的意義(1)促進________的吸收,為________和________的運輸提供動力(如水從低處往高處流)。(2)降低葉片表面的________,避免被灼傷(如大樹底下好乘涼)。(3)提高大氣________,增加降水(如森林蒸騰作用強,降雨量大)。(4)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________循環。【例題展示 0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長的帶葉枝條,將其置于適宜光照條件下,如圖所示。24 小時后,觀察到整個裝置重量明顯減少。該裝置重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釋放氧氣B.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C.蒸發作用散失水分D.運輸作用運走有機物易錯字提醒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運輸。3.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方法點撥點撥 01:光合作用的相關因素植物在有光的條件下才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適當提高光照強度、補充二氧化碳等措施都能夠增強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點撥 02:光合作用的探究實驗關鍵是要找出對照實驗中的唯一變量,由變量推知實驗目的。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都是探究實驗中的要點。點撥 03:關于呼吸作用大多數生物的活細胞能進行呼吸作用。而有些生物的細胞只有在無氧條件下才能進行呼吸作用,如乳酸菌。點撥 04: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要盡力減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少生態惡化。主要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思維警示警示 01: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部位 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中進行 在所有活細胞中進行條件 在光下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產物 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能量變化 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藏在有機物中 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建議用時:30 分鐘)1.(2025·湖北隨州·模擬)隨著全面推進城市綠化工作,建設美麗宜居城市的工作落實,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植樹活動中來,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樹的樹冠遮擋住了陽光,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B.大樹根系發達,使周圍土壤中水分增多C.大樹進行蒸騰作用,吸收了周圍空氣的熱量D.大樹能招風,吹走了環境周圍的熱量2.(2024·四川成都·模擬)取甲、乙兩個相同的量筒,各放入一段長勢相近的植物枝條,摘除乙量筒中枝條的葉、甲量筒中枝條不做處理。然后分別注入 10 毫升清水,并加入等量油滴覆蓋液面。將兩裝置放在陽光下,記錄量筒液面的讀數(結果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枝條有無葉片B.甲量筒中液面下降比乙少C.甲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D.該實驗結果說明葉能進行蒸騰作用3.(2025·山東東營·模擬)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中,將下圖所示的兩個實驗裝置同時放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下一段時間(酵母菌發酵產生二氧化碳,乳酸菌發酵不產生二氧化碳)。此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A.裝置 B 和 C 中,質量會增加的是 BB.本實驗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本裝置中選擇同種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4.(2024·山西·模擬)小麗同學將一盆天竺葵放到黑暗處 24 小時后,按下圖所示進行處理,然后置于陽光下照射。數小時后,取下葉片 A、B,進行脫色、碘液染色后,觀察到葉片 A 變藍,葉片 B 不變藍。多次重復實驗后結果皆如此,于是小麗得出結論: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產物分別有( )A.水、蛋白質B.二氧化碳、淀粉C.氫氧化鈉溶液、淀粉D.水、二氧化碳5.(2024·云南昭通·模擬)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下列有關該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本實驗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夠產生氧氣B.乙裝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甲裝置中收集到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D.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甲裝置內單位時間氣泡產生越多6.(2025·廣西來賓·模擬)某研究小組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將等量的黃豆芽置于如圖實驗裝置中,打開氧氣檢測儀,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甲是裝置乙的對照實驗B.裝置乙中的氧氣濃度高于裝置甲C.打開開關后擠壓瓶身,裝置乙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甲不渾濁D.實驗表明新鮮的黃豆芽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釋放二氧化碳7.(2024·新疆·模擬)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A.呼吸作用釋放能量B.呼吸作用主要在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C.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只在晚上進行8.(2025·陜西·模擬)如下圖所示,下列實驗結論與該實驗有關的是( )A.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氣C.呼吸作用需要水 D.呼吸作用產生能量9.(2024·河南信陽·模擬)科學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發現溫室大棚的內壁凝結了水珠,根據學過的生物學知識,水還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那么,植物體什么結構與蒸騰作用有關呢?同學對該問題做出來假設(1)同學們作出的假設_______。A.蒸騰作用能促進植物體吸收水分B.葉片總面積大小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度C.莖在蒸騰作用中起到運輸的作用D.不同植物蒸騰作用主要場所不同(2)實驗中設置油層的目的是 。(3)大家用顯微鏡觀察了大棚植物的葉表皮結構(如圖 2).圖中 a 是 ,b 是 細胞.植物可以通過控制 b 的形狀和大小來控制 和 的進出.(4)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對環境的作用是 、 。10.(2025·遼寧鞍山·模擬)小明參加學校的植物栽培大賽,在室內栽種了辣椒,為監測辣椒的生長狀況,設計了如下實驗。圖一是將植株置于氣液箱采集裝置內測得一天 24 小時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曲線;圖二是辣椒進行部分生理過程的模式圖,其中Ⅰ、Ⅱ代表細胞結構,a—d 代表相關物質;圖三為辣椒葉片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中辣椒體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 (填字母),根據圖一曲線判斷,如果適當降低夜晚的溫度,E 點會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當辣椒的生長狀況與圖一中的 C 點相匹配時,圖二中 b 代表 。請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結合圖一裝置,為小明同學提出一條提高辣椒產量的建議: 。(3)為促進辣椒花的開放,使果實和種子提早成熟,該同學應適當多施含 的無機鹽。(4)觀察圖一曲線,辣椒的光合作用在 12 點左右出現下降,這與圖三中的結構[ ] 部分關閉有關。11.(2024·江西九江·模擬)某興趣小組以酵母菌為材料,探究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步驟:①取兩組下圖所示的裝置,分別編號為甲、乙。②向甲、乙兩裝置的 A 瓶中分別加入 20mL 酵母菌培養液,再向裝置甲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向裝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______。(注:A 瓶中都預留了足夠的空氣)③將裝置甲放于 5℃左右條件下培養,裝置乙放于 25℃左右條件下培養,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④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根據以上信息,回答相關問題。(1)依據題目信息可知,該實驗作出的假設是 。(2)該實驗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石灰水越渾濁,說明酵母菌釋放的二氧化碳量越(填“多”或“少”),呼吸作用越 (填“強”或“弱”)。(3)該實驗的變量為 。(4)該實驗設置乙組進行對照。步驟②中,應向裝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 。(5)根據所學知識預測實驗結果:裝置 (填“甲”或“乙”)中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不明顯,另一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明顯渾濁。12.(2025·吉林·模擬)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實驗,某實驗小組選用方便操作的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呈白色)設計了如圖一的實驗裝置,并將裝置放在黑暗房間一晝夜后移至光下一段時間。圖二是蔬菜大棚內從 0點開始到 24 時測得的某氣體濃度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1)實驗前,先將圖一裝置放在黑暗房間一晝夜的目的是 。(2)將如圖一中有用黑紙片從正反兩面遮蓋的葉片用酒精溶液脫色,然后經過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等操作后觀察發現:葉片②處呈現藍色,說明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此產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 (填“導管”或“篩管”)運到植株各處:葉片①處和②處進行對照,說明了光合作用場所是 。(3)根據題意,結合圖二的變化曲線,判斷該氣體是 。(4)圖四是天竺葵的葉釋放氧氣或吸收氧氣的量(相對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_____。A.AB 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B.BD 段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進行C.C 點時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與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 段光合作用釋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13.(2024·山東聊城·模擬)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中科院鄭慧瓊團隊完成太空擬南芥和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周期培養實驗,這一項目共開展實驗 120 天,是國際上首次在軌獲得水稻種子,其科學意義在于可以在空間站微重力情況下,觀察水稻能否正常生長、開花、結實,能否正常完成二氧化碳吸收、氧氣釋放過程。鄭惠瓊說,“植物與人和動物一樣,進入太空失重環境,會發生各種‘航天綜合征’。”種子既是人類的糧食,也是繁殖下一代植物的載體,人類要在空間長期生存,就必須保證植物能夠在空間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種子。圖甲是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生活史示意圖;圖乙是發生在水稻葉肉細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A、B 表示細胞中的結構,a、b、c 表示相關物質。(1)圖甲中,①所示的種子能萌發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種子的結構中有 ,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其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主要由種子結構中的 提供。(2)圖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為兩性花, 是其主要結構。當水稻花發育成熟時,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子房里的 發育為種子。(3)圖乙中,A 表示的結構是 ,水稻葉肉細胞通過該結構,可以在有光的條件下,將 b 和 c 轉變為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氣體 a 。在 a 的參與下,B 結構能進行 ,將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為水稻的生命活動提供動力。(4)水稻種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請從合成和運輸的角度,嘗試簡述種子中有機物的來源: 。(5)在微重力環境中,水稻葉片不再筆直向上,而是“慵懶”地趴在地面上。水稻的這種變異屬于變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重難點06 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原卷版)2025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pdf 重難點06 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解析版)2025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