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重難點10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含答案)2025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重難點10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含答案)2025年中考生物【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

資源簡介

專題 10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課標要求 重難考點 2025 考向預測
1、要求能列舉并描述動物的多種運動形式(如飛行、 1、動物的運動 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
游泳、奔跑等),理解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能區分 2、動物的行為 的結構,觀察脊椎動物
先天性行為(如蜜蜂采蜜、蜘蛛結網)和學習行為(如 3、動物行為的探究 的肌肉、骨骼、關節的
鸚鵡學舌),并分析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和適應環境的 近三年中考“動物的運 基本結構是常考查的內
意義 動和行為”專題命題以 容,多以識圖分析題形
2、掌握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關節等基本結構及其 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 式出現。動物行為的相
功能,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這些結構的協調作用。舉 題為主。命題特點是注 關知識與人類的生活和
例說明動物的社會行為(如螞蟻分工、狼群協作),總 重基礎與生活聯系,并 生產關系密切,區分動
結社會行為的特征(分工合作、等級制度等),并闡明 強化探究能力。備考過 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
群體內信息交流(如聲音、氣味、動作)的意義 程中要注意強化試驗, 行為、舉例說出動物的
3、通過實驗或觀察(如解剖關節模型、觀察動物運動 并力求突破難點,從近 社會行為,是中考???br/>視頻),理解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學習研究動物行為 三年的真題中獲得靈感 的內容,多以選擇題、
的方法,并理解學習行為在動物進化中的重要性。 和經驗。 材料題形式出現。
★重難點 01 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
(1)組成: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附著在
骨骼上的肌肉稱為骨骼肌。
(2)作用:骨起杠桿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肌肉起動力作用。
(3)關節的結構和特征:
①關節的結構: 包括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組成)、關節腔、關節囊三部分。
②與靈活有關的結構:關節軟骨表面光滑,能減少相鄰兩骨的摩擦,緩沖運動時產生的震動;關節腔內含有滑
液(由關節囊分泌),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③與牢固有關的結構:關節囊及里外的韌帶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
(4)肌肉的結構與功能:
①肌肉的結構:由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組成。骨骼肌的兩端繞過關節附著在不同的骨上,與骨
連接的肌肉至少是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②肌肉的特性:受到刺激后,具有收縮的特性。
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1)運動的產生: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會產生運
動。
(2)運動的協調: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的能量,
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3)屈肘與伸肘運動:
①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②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3.運動的意義
有利于動物尋覓食物、逃避敵害、爭奪棲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例題展示 01】(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2024 年 4 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名為“天工”的機
器人(圖甲),圖乙是機器人下肢部分結構的簡易模型。下列關于機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時的敘述,錯
誤的是( ?。?br/>A.①②模擬骨,③④模擬肌肉 B.②在④牽動下繞⑤活動
C.③④都處于舒張狀態 D.機器人的運動由模擬“神經系統”控制
【答案】C
【解析】A.在這個模型中,①②可以模擬人體的骨,因為骨是運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肌肉提供附
著點并支撐身體。而③④則模擬了人體的肌肉,因為肌肉是產生運動力的主要器官,通過收縮和舒張來驅
動骨骼運動,A 正確。
B.在人體中,肌肉通過收縮來牽動骨骼繞關節運動。在圖乙的模型中,我們可以將⑤是關節的模擬,而④
作為肌肉在收縮時會牽動①②(模擬骨)繞⑤(模擬關節)進行活動,B 正確。
C.在機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向后的力來驅動小腿的運動。在圖乙的模型中,這個
力應該由模擬肌肉的④來提供,因此③應該處于舒張狀態。而模擬肌肉的④處于收縮狀態,C 錯誤。
D.機器人的運動確實需要由某種形式的控制系統來指揮和協調,這個控制系統可以看作是模擬的神經系統,
D 正確。
【解題技巧 01】
(1)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縮,并且牽引了所附著的骨,繞著關
節活動而完成的。
(2)運動不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3)圖中:①②模擬骨,③④模擬肌肉,⑤模擬關節。
★重難點 02 動物的行為
1.動物行為按獲得途徑不同大致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孔雀開
屏、螞蟻搬家、大雁南飛、蜘蛛織網、公雞報曉、飛蛾撲火、吃梅分泌唾液等。
3.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驚弓
之鳥、老馬識途、鸚鵡學舌、望梅止渴、猴子騎車等。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
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4.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如:白蟻、蜜蜂、獅子、狒狒、羚羊等
5.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如:螞蟻靠氣味傳遞信息,蜜蜂靠跳舞傳遞信息,
猩猩靠聲音傳遞信息,狗沿途撒尿(氣味)等。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干擾雌雄蟲之間的通訊,使雄蟲無法判
斷雌蟲的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這樣也能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
【解題技巧 02】(2024·海南·中考真題)下列詩詞所描述的動物不具有社會行為的是( )
A.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
B.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C.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D.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答案】D
【解析】ABC.“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詩句中的雁、蜜蜂、猿的群體內有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具有社會行為,
ABC 不符合題意。
D.“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詩句中描寫的青蛙的群體內部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沒有
明確分工,不具有社會行為, D 符合題意。
【解題技巧 02】
社會行為是指一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共同維持群體生
活的行為。
★重難點 03 動物行為的探究
1. 確定研究主題與問題
選擇目標行為:明確要研究的具體行為(如捕食、求偶、遷徙、社會互動等)。
提出科學問題:例:"光照如何影響小鼠的夜間活動?"例:"群居螞蟻的分工機制是什么?"
2. 背景研究與假設
形成假設:提出可驗證的預測。例:"增加光照強度會減少小鼠的夜間活動時間。"
3. 實驗設計與方法
控制變量(保持恒定):如溫度、濕度。實驗分組:實驗組 vs 對照組(如光照組 vs 黑暗組)。
觀察/實驗方法: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測試(如迷宮、Y 型管)。
4. 數據收集與記錄
定量數據:次數、頻率、持續時間(如"小鼠每晚行走 500 米")。
5. 數據分析
驗證假設:數據是否支持或否定原假設?
6. 結論與討論
總結發現:例:"光照顯著抑制小鼠夜間活動。"局限性:如樣本量小、環境差異等。
【例題展示 03】(2021·湖南婁底·中考真題)在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是不是學習行為”時,生物小組
將小鼠饑餓處理后,放在迷宮入口處,記錄小鼠每次走出迷宮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時間,重復 5 次,不能得
出( )
A.如果小鼠找到食物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則說明小鼠具有學習能力
B.小鼠的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C.小鼠第一次嘗試著走出迷宮獲得了食物,以后每一次都能熟練地走出迷宮
D.用不同的小鼠進行實驗,發現小鼠的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
【答案】C
【解析】A.如果小鼠找到食物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則說明小鼠具有學習能力,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
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故 A 不符合題意。
B.小鼠的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
行為,故 B 不符合題意。
C.小鼠第一次嘗試著走出迷宮獲得了食物,需要經過多次強化訓練,建立起條件反射后,才能夠較熟練地
走出迷宮,并且還需要不斷強化,否則就會消退,故 C 符合題意。
D.不同的動物,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同種動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所以用不同的小鼠
進行實驗,發現小鼠的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故 D 不符。
【解題技巧 03】
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學習行為
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方法點撥
點撥 01: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
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之一是動物能夠通過運動,主動地、有目的地迅速改變其空間位置。
點撥 02:運動方式與生活環境相關
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的不同與其他生活環境有關,不能根據動物的類別來區分,如會飛行的動物有昆蟲、
鳥類,還有哺乳類蝙蝠。
點撥 03:動物行為的分類
從動物行為的功能、意義來看,動物的行為分為:覓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生殖行為、社會行為
等。從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思維警示
警示 01:運動系統相關結構的層次
骨骼肌、關節和骨從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警示 02:外骨骼與骨骼
外骨骼是節肢動物體表起保護作用的堅韌結構;
人或動物肢體中堅硬的組織部分稱為骨,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如椎骨稱為骨,脊柱則
稱為骨骼
警示 03:關節炎與肌肉癱瘓
關節炎是關節囊發生病變,導致關節腔內大量積液并伴有腫脹疼痛的現象。如果一塊肌肉癱瘓甚至萎縮,最
可能的原因是支配這塊肌肉的神經受損。
(建議用時:30 分鐘)
1.(2025·河南焦作·模擬)關節是能活動的骨連結,在運動中起支點的作用。該圖是關節結構模式圖,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②的作用是使關節靈活
B.③是關節腔,腔內有滑液
C.⑤是關節軟骨,使關節更加牢固
D.①是關節頭,④是關節窩,二者共同圍成③
【答案】B
【解析】A.②關節囊的作用是包裹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它主要使關節更加牢固,
而不是使關節靈活。關節的靈活性主要由關節軟骨和關節腔內的滑液等因素決定,A 錯誤。
B.③是關節腔,它是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含少量滑液?;簩﹃P節起潤滑作用,可
以減少運動時的摩擦,使關節更加靈活,B 正確。
C.⑤是關節軟骨,它覆蓋在關節面上,能減少運動時的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使關節
更加靈活,而不是更加牢固,C 錯誤。
D.①是關節頭,④是關節窩,它們共同構成了關節面,但二者并不圍成③關節腔。關節腔是由關節囊和
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D 錯誤。
2.(2022·云南臨滄·模擬)下列表示骨、關節和肌肉關系的模式圖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骨骼肌跨越兩個關節,A 錯誤。
B.兩塊肌肉沒有跨越關節,B 錯誤。
C.肌肉跨越了一個關節,由肌腱附著在相鄰的骨上,C 正確。
D.兩組骨骼肌只有一組跨越關節,D 錯誤。
3.(2024·江蘇宿遷·三模)正常情況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 )
A.骨髓腔 B.骨密質 C.骨松質 D.成骨細胞
【答案】C
【解析】A.正常情況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骨松質內而不是骨髓腔中,A 錯誤。
B.骨密質:致密而堅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內側,不具有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B 錯誤。
C.骨髓是存在于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質間的網眼中,是一種海綿
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胎兒和幼兒的骨內全是紅骨髓,六歲以后,長骨
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但紅骨髓仍保留于各類型骨的骨松質內,繼續保持造血功能,C 正
確。
D.在骨的結構中與生長有關的結構有骨骺端的軟骨層和骨膜中的成骨細胞,但成骨細胞中不具有有造血
功能的紅骨髓,D 錯誤。
4.(2022·江蘇無錫·模擬)下圖記錄跳繩、慢跑、游泳和散步四項運動平均每小時消耗能量,下列推測正
確的是( )
A.每小時散步比慢跑釋放的二氧化碳多
B.每小時游泳比跳繩釋放的二氧化碳多
C.每小時跳繩比散步需要的氧氣少
D.每小時游泳比慢跑需要的氧氣少
【答案】B
【解析】A.每小時散步比慢跑需要的能量少。釋放的二氧化碳少,A 錯誤。
B.每小時游泳比跳繩需要的能量多,釋放的二氧化碳也多,B 正確。
C.每小時跳繩比散步需要的能量多,需要的氧氣也多,C 錯誤。
D.每小時游泳比慢跑需要的能量多,需要的氧氣也多,D 錯誤。
5.(2025·廣西來賓·模擬)“三月三”是廣西—重大節日,會舉行盛大的歌會、舞龍舞獅、拋繡球等活動。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拋繡球動作的完成離不開神經系統的支配
B.拋繡球屈肘時,圖乙中的肌肉 a 舒張、肌肉 b 收縮
C.拋繡球時,需要骨、關節和骨骼肌三者的協調配合
D.拋繡球時,關節能靈活運動與關節軟骨和滑液有關
【答案】B
【解析】A.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骨骼肌、關節、骨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
的,A 正確。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
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
至少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拋繡球屈肘時,a 肱二頭肌收縮,b 肱三頭肌舒張,B 錯誤。
C.骨在運動中起到杠桿的作用;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骨骼肌收縮能為運動提供動力;拋繡球時,需
要骨、關節和骨骼肌三者的協調配合,C 正確。
D.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
進入關節腔,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拋繡球時,關節能靈活運動與關節
軟骨和滑液有關,D 正確。
6.(2024·湖南長沙·模擬)五禽戲是模仿五種動物(虎、鹿、熊、猿、鳥)動作和神態的功法。下列不屬
于這套功法中包括的運動方式的是( ?。?br/>A.飛行 B.攀爬 C.游泳 D.行走
【答案】C
【解析】虎、鹿的運動方式是奔跑或行走,熊的運動方式是行走,猿的運動方式是攀爬,鳥生活在空中,
運動方式是飛行,不屬于這套功法中包括的運動方式的是游泳。C 符合題意,ABD 不符合題意。
7.(2025·黑龍江大慶·模擬)一群獅子在山林中活動,發現獵物時,獅王負責指揮,其它個體負責驅趕和
捕捉。獅群有首領、有分工,這體現了( ?。?br/>A.社會行為 B.繁殖行為 C.防御行為 D.求偶行為
【答案】A
【解析】A.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
形成等級。獅群有首領、有分工,屬于社會行為,A 正確。
B.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為,B 錯誤。
C.防御行為:為了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各種行為,C 錯誤。
D.求偶行為:指伴隨著性活動和作為性活動前奏的所有行為表現,D 錯誤。
8.(2025·湖南·模擬)以下描述,全都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
A.家犬識別主人、飛蛾夜間活動、老馬憑借記憶找到回家的路
B.家貓捕捉老鼠、蜻蜓在水面上產卵、鸚鵡模仿人類語言
C.蜜蜂采集花蜜、蜘蛛織網捕食、大雁季節性遷徙
D.望梅止渴、談虎色變、孔雀開屏
【答案】C
【解析】A.家犬識別主人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飛蛾夜間活動是由遺傳決定的趨光性行為,
屬于先天性行為;老馬憑借記憶找到回家的路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不全是先天性行為,A
錯誤。
B.家貓捕捉老鼠是先天性行為,但家貓的捕鼠技巧可能通過后天的練習和學習改進;蜻蜓在水面上產卵是
由遺傳決定的繁殖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鸚鵡模仿人類語言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不全是
先天性行為,B 錯誤。
C.蜜蜂采集花蜜是由遺傳決定的覓食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蜘蛛織網捕食是由遺傳決定的捕食行為,屬
于先天性行為;大雁季節性遷徙是由遺傳決定的遷徙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全部是先天性行為,C 正確。
D.望梅止渴是條件反射,屬于學習行為;談虎色變是通過語言和經驗獲得的條件反射,屬于學習行為;孔
雀開屏是由遺傳決定的求偶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不全是先天性行為,D 錯誤。
9.(2025·廣東東莞·模擬)2025 年 3 月 23 日,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在廣東信宜舉行,吸引
了 450 多名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參加。據結合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聽到發令槍響后,參賽選手馬上開始騎行。從反射類型看,該過程屬于 反射,完成這一反射的
感受器和神經中樞分別位于 和 。
(2)騎行者完成騎車動作,需要 系統的調節。當騎行者向下踏腳踏板時(如圖乙),股四頭肌
(填“收縮”或“舒張”),牽拉脛骨繞 運動。
(3)騎行運動員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他們深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增大,吸
入的氧氣在 (填細胞結構)中參與呼吸作用為運動員提供大量能量。
(4)在騎行過程中,若腳踏頻率過快,容易造成圖丙中的[ ] 磨損,影響關節的靈活性。請你結合生
活經驗,為參賽選手提出一條騎行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措施: 。
【答案】(1)復雜(條件);耳蝸 ;大腦皮層
(2)神經;收縮;膝關節(或關節)
(3)收縮;線粒體
(4)③關節軟骨;騎行時佩戴護膝;騎行前進行熱身活動等
【解析】(1)聽到發令槍響后,參賽選手馬上開始騎行。這一行為是在后天通過學習和訓練形成的,因此
從反射類型看,該過程屬于條件反射。完成這一反射的感受器,即接收聲音刺激的部分,位于耳蝸內;而
神經中樞,即處理這一刺激并產生反應的部分,則位于大腦皮層。
(2)騎行者完成騎車動作,需要神經系統的調節。這是一個復雜的動作,涉及到多個肌肉和關節的協調。
當騎行者向下踏腳踏板時(如圖乙所示),股四頭肌會收縮,通過肌腱牽拉脛骨繞膝關節進行運動。
(3)騎行運動員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他們深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都會收縮,這使得胸廓
增大,胸腔內的氣壓降低,外界氣體得以被吸入。吸入的氧氣隨后進入肺部,并通過血液循環被輸送到全
身各處的細胞。在細胞的線粒體中,氧氣參與呼吸作用,為運動員提供大量能量。
(4)在騎行過程中,若腳踏頻率過快,容易造成關節的磨損。特別是圖丙中的 3 關節軟骨,它是關節面上
的一層光滑、有彈性的軟骨組織,能夠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因此,若腳踏頻率過
快或用力過猛,就容易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影響關節的靈活性。為參賽選手提出一條騎行運動中保護關
節的措施可以是:戴護膝(或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適量、科學的訓練等)。這些措施能夠有效地減少關節在
運動中的損傷風險。
10.(2025·湖南邵陽·模擬)在學??萍脊澞P驮O計比賽中,“未來發明家”團隊展示了他們的一個設計作品,
如下圖所示:
“縮手反射模型”簡要說明:
①兩塊輕質鋁材用軸承相連,既牢固又靈活。
②“氣動人工肌肉”通入高壓空氣可實現收縮。
③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能控制相應氣動人工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1)該設計圖中,輕質鋁材和軸承分別相當于運動系統中的 、 ,當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
控制氣動人工肌肉 (填字母)收縮,另一個氣動人工肌肉 (填字母)舒張,這樣就完成了縮
手反射。
(2)某同學在聽完介紹后,提出了建議:縮手反射除 關節以外,還有人體最靈活的肩關節參與,因此
該模型還可以完善。
(3)在展示過程中,軸承松動,輕質鋁材 1 不慎從輕質鋁材 2 上滑脫,這類似關節中的 現象。
(4)科創老師給予了該團隊高度肯定,他認為該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雛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結構更復雜,
并且其控制系統需與人體的 連接,這樣人體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種動作。
【答案】(1)骨;關節;A;B
(2)肘
(3)脫臼
(4)神經系統
【解析】(1)人體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由圖可知,該設計圖中,輕質鋁材相當于運動系
統中的骨,起杠桿作用;軸承相當于運動系統中的關節,起支點作用。
感應裝置相當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當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控制氣動人工肌肉 A(肱二頭肌)收縮,
另一個氣動人工肌肉 B(肱三頭肌)舒張,這樣就完成了縮手反射。
(2)任何一個動作的產生,都是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牽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運動,
從而產生各種動作??s手屬于屈肘運動,除肘關節以外,還有肩關節參與。
(3)在人體中,關節的脫臼是指關節頭從關節窩脫出。類似地,輕質鋁材 1 從輕質鋁材 2 上滑脫可以視作
模型出現了脫臼現象。
(4)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
才能完成。所以其模型控制系統需與人體的神經系統連接,這樣人體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種動作。
11.(2023·北京通州·模擬)家鴿的結構適于空中飛翔,它的飛行速度快、耐力強,并且具有良好的導航能
力,自古以來常被用于通信傳書。研究表明家鴿的導航包括定向與定位。
(1)信鴿是家鴿的一種,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信鴿傳信,屬于 行為。
(2)飛行過程中,信鴿的胸肌 ,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3)家鴿的嗅覺形成與人類似,是在 形成的。
(4)科研人員在研究嗅覺與導航定位的關系時。他們進行多次實驗:將多只家鴿分為兩組,A 組用含木犀草
素的蒸餾水麻醉家鴿嗅覺,B 組用 處理作為對照。在良好天氣下,選擇不同距離放飛后,記錄歸巢
時間,求平均值后計算出歸巢速度,結果如圖 1。實驗結果表明放飛距離較近時, ,放飛距離較遠時,
兩組出現了顯著差異,根據圖 1 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5)科研人員在研究霧霾對家鴿歸巢的影響時,假設隨著霧霾嚴重程度的增加,家鴿歸巢的速度減慢。他們
在不同霧霾程度下,在同一地點放飛大約 1500 只家鴿,多次實驗得到如圖 2 所示結果。
①實驗中放飛多只家鴿并進行多次實驗,目的都是為了 。
②圖 2 所示實驗結果是否支持研究人員的假設,請你判斷并說明理由 。
【答案】(1)學習
(2)發達
(3)大腦皮層
(4)蒸餾水;A、B 兩組差異不太明顯;嗅覺與家鴿導航定位有關,而且飛行距離越遠,關系越大
(5)減小實驗誤差,避免偶然性;不支持;因為隨著霧霾嚴重程度增加,家鶴歸巢速度逐漸加快
【解析】(1)信鴿傳信是在遺傳物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屬于學習行為。
(2)信鴿屬于鳥類,胸肌發達,能收縮、舒張,在飛行中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3)家鴿的嗅覺形成與人類似,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4)科研人員在研究嗅覺與導航定位的關系時。他們進行多次實驗:將多只家鴿分為兩組,A 組用含木犀
草素的蒸餾水麻醉家鴿嗅覺,B 組用蒸餾水處理作為對照。觀圖 1 可知。放飛距離在 20-30 千米時,A、B
兩組差異不太明顯,由此可以得出放飛距離較近時 A、B 兩組差異不太明顯,當放飛距離較遠時,兩組出
現了顯著差異,根據圖 1 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嗅覺與家鴿導航定位有關,而且飛行距離越遠,
關系越大。
(5)①實驗中放飛多只家鴿并進行多次實驗,目的都是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避免偶然性。
②觀圖 2 所示實驗結果:隨著霧霾嚴重程度增加,家鶴歸巢速度逐漸加快,因此,不支持研究人員的假設。
12.(2024·河南焦作·模擬)多種證據表明,被動吸煙會嚴重危害青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為探究“被動吸
煙對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科研人員將小鼠暴露在不同劑量的被動吸煙環境中,通過跳臺實驗來檢測小鼠
的學習記憶能力。跳臺實驗是指通過躲避電刺激來檢測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如圖 1)。
步驟一:選取品種相同、體重相近且健康狀態良好的小鼠共 40 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 4 組,分別為正常
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
步驟二:將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的小鼠分別放在染毒柜中,用自制的被動吸煙裝置讓三組小鼠
分別被動吸 1 支、2 支、4 支香煙的煙霧量,被動吸煙速度為 1 支/10min,吸完后從染毒柜中取出小鼠,
一天一次,自由進食,持續 7 天。正常組小鼠自由進食,不做任何處理。
步驟三:7 天后進行跳臺實驗,測量小鼠的第一次跳臺錯誤次數,24 小時后測量小鼠的第二次跳臺錯誤次
數,實驗結果如圖 2 所示。(注:小鼠受電刺激后跳回站臺的逃避行為為正確次數,未跳回站臺為錯誤次
數。)
(1)本實驗選取品種相同、體重相近且健康狀態良好的小鼠的目的是 。
(2)每組的實驗結果應取 10 只小鼠每次跳臺錯誤次數的 ,以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3)由圖 2 中的數據可知,小鼠的跳臺行為屬于學習行為,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 。
(4)與正常組相比,被動吸煙的小鼠的跳臺錯誤次數 (填“增多”或“減少”),這說明被動吸煙會影響
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對比低、中、高 3 個劑量組的數據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
(5)本實驗對你的啟示是 。
【答案】(1)控制單一變量
(2)平均值
(3)第二次跳臺錯誤次數顯著減少/小鼠在第二次跳臺實驗中的錯誤次數較第一次有所減少,這表明小鼠通過
學習和記憶,能夠改善其逃避電刺激的行為
(4)增多;被動吸煙對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有顯著影響,且劑量越高,影響越明顯。
(5)兒童青少年應遠離二手煙環境
【解析】(1)本實驗選取品種相同、體重相近且健康狀態良好的小鼠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確保實驗組
之間的對照性和可比性,減少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每組的實驗結果應取 10 只小鼠每次跳臺錯誤次數的平均值,這樣可以減少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
靠性和準確性。
(3)根據圖 2 中的數據可見,小鼠在第一次跳臺實驗中的錯誤次數較多,而在經過 24 小時后的第二次跳
臺實驗中,錯誤次數顯著減少,這表明小鼠從第一次實驗中獲得了經驗及記憶,從而在第二次實驗中表現
出更好的跳臺行為,因此可以判斷跳臺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
(4)圖 2 數據顯示,被動吸煙的小鼠相比正常組錯誤次數增多,表明被動吸煙降低了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
對比低、中、高 3 個劑量組的數據后,可以發現隨著被動吸煙劑量的增加,小鼠的跳臺錯誤次數也呈現增
加的趨勢,這表明被動吸煙對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有顯著影響,且劑量越高,影響越明顯。
(5)本實驗對我的啟示是被動吸煙對學習記憶能力有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被動吸煙,特別是
青少年兒童應遠離二手煙環境,以保護他們的健康和學習記憶能力。
13.(2024·廣東梅州·模擬)資料一:蝗蟲是農業害蟲。全世界有 1 萬余種?;认x繁殖速度很快,一只蝗蟲
一生可以繁殖 200~1000 枚卵,從卵發育到成蟲只需要不到 30 天時間,剛孵化出的若蟲無翅、不能飛,若
蟲經過多次蛻皮后發育為成蟲。成蟲非常善于彈跳和飛行,大量蝗蟲能集群遷飛,巡天蔽日,所經之地往
往寸草不留,導致莊稼顆粒無收,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資料二:2020 年 1 月中旬,東非肯尼亞出現 3000 億只蝗蟲,隨后這些蝗蟲以每天 90 英里的速度向其他非
洲國家和亞洲進發,蝗蟲糞便、蟲體、卵囊及其泡沫揮發的聚集信息素是引起蝗蟲聚集成群的原因之一,
科研人員通過釋放飛蝗群聚拮抗劑,阻止飛蝗的聚集和遷飛。
請根據資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1)蝗蟲和蝦的形態差異很大,但在分類上它們同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 動物,它的觸角、 和
都分節。
(2)蝗蟲能在干旱地區生活,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其體表具有 ,不僅可以保護內部柔軟的器官還具有防止
的作用。
(3)蝗蟲能以每天 90 英里的速度向其他地區遷徙的原因是它具有運動器官 。沙漠蝗蟲集群活動時,個
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通過它頭部的一對 來識別氣味(如聚集信息素)。
(4)根據資料推斷蝗蟲是否有社會行為? (填“是”或“否”)原因是 。
【答案】(1)節肢;身體;附肢
(2)外骨骼;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
(3)翅;觸角
(4)否;蝗蟲群體沒有明確的分工,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沒有形成等級,蝗蟲聚集是揮發性的聚集信息素
引起的(答出社會行為的其中兩個特征)
【解析】(1)蝗蟲和蝦身體都分部,附肢分節,足和觸角也分節,體表有外骨骼,都屬于節肢動物。因此
蝗蟲和蝦的形態差異很大,但在分類上它們同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它的觸角、身體和附肢都分
節。
(2)蝗蟲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但具有保護和支持身體內部柔軟的結構,還能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適
于干旱的陸地生活。
(3)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對足,分為前足、中足和后足,后足有力,適于跳躍,
一般具有兩對翅,前翅革質、狹長,有保護作用,后翅柔軟寬大,適于飛行,所以,蝗蟲能以每天 90 英里
的速度向其他地區遷徙的原因是它具有運動器翅。
蝗蟲的頭部有一對觸角,是蝗蟲的觸覺和嗅覺器官,所以,沙漠蝗蟲集群活動時,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方
式是通過它頭部的一對觸角來識別氣味。
(4)具有社會行為的各成員之間都有明確的分工,而蝗蟲群體內部沒有明確的分工,也沒有嚴格的等級,
因此不具有社會行為。因此根據資料推斷蝗蟲沒有社會行為,原因是蝗蟲群體沒有明確的分工,沒有形成
一定的組織,沒有形成等級,蝗蟲聚集是揮發性的聚集信息素引起的。專題 10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課標要求 重難考點 2025 考向預測
1、要求能列舉并描述動物的多種運動形式(如飛行、 1、動物的運動 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
游泳、奔跑等),理解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能區分 2、動物的行為 的結構,觀察脊椎動物
先天性行為(如蜜蜂采蜜、蜘蛛結網)和學習行為(如 3、動物行為的探究 的肌肉、骨骼、關節的
鸚鵡學舌),并分析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和適應環境的 近三年中考“動物的運 基本結構是常考查的內
意義 動和行為”專題命題以 容,多以識圖分析題形
2、掌握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關節等基本結構及其 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 式出現。動物行為的相
功能,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這些結構的協調作用。舉 題為主。命題特點是注 關知識與人類的生活和
例說明動物的社會行為(如螞蟻分工、狼群協作),總 重基礎與生活聯系,并 生產關系密切,區分動
結社會行為的特征(分工合作、等級制度等),并闡明 強化探究能力。備考過 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
群體內信息交流(如聲音、氣味、動作)的意義 程中要注意強化試驗, 行為、舉例說出動物的
3、通過實驗或觀察(如解剖關節模型、觀察動物運動 并力求突破難點,從近 社會行為,是中考???br/>視頻),理解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學習研究動物行為 三年的真題中獲得靈感 的內容,多以選擇題、
的方法,并理解學習行為在動物進化中的重要性。 和經驗。 材料題形式出現。
★重難點 01 動物的運動
1.運動系統
(1)組成: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
成________,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稱為________。
(2)作用:骨起________作用,關節起________作用,肌肉起________作用。
(3)關節的結構和特征:
①關節的結構: 包括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組成)、關節腔、關節囊三部分。
②與靈活有關的結構:________表面光滑,能減少相鄰兩骨的摩擦,緩沖運動時產生的震動;________內含有
滑液(由________分泌),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③與牢固有關的結構:________及里外的________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
(4)肌肉的結構與功能:
①肌肉的結構:由中間較粗的________和兩端較細的________組成。骨骼肌的兩端繞過________附著在
________的骨上,與骨連接的肌肉至少是________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②肌肉的特性:受到刺激后,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1)運動的產生:骨骼肌受________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________活動,于是軀體的相應部位就
會產生運動。
(2)運動的協調:運動并不是僅靠________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其他系統如________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
的能量,有賴于________系統、________系統、________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3)屈肘與伸肘運動:
①屈肘時,肱二頭肌________,肱三頭肌________。
②伸肘時,肱二頭肌________,肱三頭肌________。
3.運動的意義
有利于動物尋覓食物、________、________和繁殖后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例題展示 01】(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2024 年 4 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名為“天工”的機
器人(圖甲),圖乙是機器人下肢部分結構的簡易模型。下列關于機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時的敘述,錯
誤的是( ?。?br/>A.①②模擬骨,③④模擬肌肉 B.②在④牽動下繞⑤活動
C.③④都處于舒張狀態 D.機器人的運動由模擬“神經系統”控制
★重難點 02 動物的行為
1.動物行為按獲得途徑不同大致可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________、由體內________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孔雀開屏、
螞蟻搬家、大雁南飛、蜘蛛織網、公雞報曉、飛蛾撲火、吃梅分泌唾液等。
3.學習行為則是指在________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和________而獲得的行為。如
驚弓之鳥、老馬識途、鸚鵡學舌、望梅止渴、猴子騎車等。動物越________,學習能力________,適應環
境能力也就________,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4.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②成員之間有明確的________ ③有的還
形成________。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如:白蟻、蜜蜂、獅子、狒狒、羚羊等
5.動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如:螞蟻靠________傳遞信息,蜜
蜂靠________傳遞信息,猩猩靠________傳遞信息,狗沿途撒尿(氣味)等。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________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干擾雌雄蟲之間的________,使雄蟲無
法判斷雌蟲的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這樣也能達到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解題技巧 02】(2024·海南·中考真題)下列詩詞所描述的動物不具有社會行為的是( )
A.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
B.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C.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D.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重難點 03 動物行為的探究
1. 確定研究主題與問題
選擇目標行為:明確要研究的具體行為(如捕食、求偶、遷徙、社會互動等)。
________________:例:"光照如何影響小鼠的夜間活動?"例:"群居螞蟻的分工機制是什么?"
2. 背景研究與假設
________________:提出可驗證的預測。例:"增加光照強度會減少小鼠的夜間活動時間。"
3. 實驗設計與方法
控制________(保持恒定):如溫度、濕度。實驗分組:實驗組 vs 對照組(如光照組 vs 黑暗組)。
觀察/實驗方法: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測試(如迷宮、Y 型管)。
4. 數據收集與記錄
定量數據:次數、頻率、持續時間(如"小鼠每晚行走 500 米")。
5. 數據分析
驗證假設:數據是否支持或否定原假設?
6. 結論與討論
________:例:"光照顯著抑制小鼠夜間活動。"局限性:如樣本量小、環境差異等。
【例題展示 03】(2021·湖南婁底·中考真題)在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是不是學習行為”時,生物小組
將小鼠饑餓處理后,放在迷宮入口處,記錄小鼠每次走出迷宮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時間,重復 5 次,不能得
出( )
A.如果小鼠找到食物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則說明小鼠具有學習能力
B.小鼠的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C.小鼠第一次嘗試著走出迷宮獲得了食物,以后每一次都能熟練地走出迷宮
D.用不同的小鼠進行實驗,發現小鼠的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
方法點撥
點撥 01: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
動物和植物的主要區別之一是動物能夠通過運動,主動地、有目的地迅速改變其空間位置。
點撥 02:運動方式與生活環境相關
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的不同與其他生活環境有關,不能根據動物的類別來區分,如會飛行的動物有昆蟲、
鳥類,還有哺乳類蝙蝠。
點撥 03:動物行為的分類
從動物行為的功能、意義來看,動物的行為分為:覓食行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生殖行為、社會行為
等。從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思維警示
警示 01:運動系統相關結構的層次
骨骼肌、關節和骨從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警示 02:外骨骼與骨骼
外骨骼是節肢動物體表起保護作用的堅韌結構;
人或動物肢體中堅硬的組織部分稱為骨,骨與骨之間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如椎骨稱為骨,脊柱則
稱為骨骼
警示 03:關節炎與肌肉癱瘓
關節炎是關節囊發生病變,導致關節腔內大量積液并伴有腫脹疼痛的現象。如果一塊肌肉癱瘓甚至萎縮,最
可能的原因是支配這塊肌肉的神經受損。
(建議用時:30 分鐘)
1.(2025·河南焦作·模擬)關節是能活動的骨連結,在運動中起支點的作用。該圖是關節結構模式圖,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②的作用是使關節靈活
B.③是關節腔,腔內有滑液
C.⑤是關節軟骨,使關節更加牢固
D.①是關節頭,④是關節窩,二者共同圍成③
2.(2022·云南臨滄·模擬)下列表示骨、關節和肌肉關系的模式圖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3.(2024·江蘇宿遷·三模)正常情況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 )
A.骨髓腔 B.骨密質 C.骨松質 D.成骨細胞
4.(2022·江蘇無錫·模擬)下圖記錄跳繩、慢跑、游泳和散步四項運動平均每小時消耗能量,下列推測正
確的是( )
A.每小時散步比慢跑釋放的二氧化碳多
B.每小時游泳比跳繩釋放的二氧化碳多
C.每小時跳繩比散步需要的氧氣少
D.每小時游泳比慢跑需要的氧氣少
5.(2025·廣西來賓·模擬)“三月三”是廣西—重大節日,會舉行盛大的歌會、舞龍舞獅、拋繡球等活動。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拋繡球動作的完成離不開神經系統的支配
B.拋繡球屈肘時,圖乙中的肌肉 a 舒張、肌肉 b 收縮
C.拋繡球時,需要骨、關節和骨骼肌三者的協調配合
D.拋繡球時,關節能靈活運動與關節軟骨和滑液有關
6.(2024·湖南長沙·模擬)五禽戲是模仿五種動物(虎、鹿、熊、猿、鳥)動作和神態的功法。下列不屬
于這套功法中包括的運動方式的是( ?。?br/>A.飛行 B.攀爬 C.游泳 D.行走
7.(2025·黑龍江大慶·模擬)一群獅子在山林中活動,發現獵物時,獅王負責指揮,其它個體負責驅趕和
捕捉。獅群有首領、有分工,這體現了( ?。?br/>A.社會行為 B.繁殖行為 C.防御行為 D.求偶行為
8.(2025·湖南·模擬)以下描述,全都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
A.家犬識別主人、飛蛾夜間活動、老馬憑借記憶找到回家的路
B.家貓捕捉老鼠、蜻蜓在水面上產卵、鸚鵡模仿人類語言
C.蜜蜂采集花蜜、蜘蛛織網捕食、大雁季節性遷徙
D.望梅止渴、談虎色變、孔雀開屏
9.(2025·廣東東莞·模擬)2025 年 3 月 23 日,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在廣東信宜舉行,吸引
了 450 多名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參加。據結合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聽到發令槍響后,參賽選手馬上開始騎行。從反射類型看,該過程屬于 反射,完成這一反射的
感受器和神經中樞分別位于 和 。
(2)騎行者完成騎車動作,需要 系統的調節。當騎行者向下踏腳踏板時(如圖乙),股四頭肌
(填“收縮”或“舒張”),牽拉脛骨繞 運動。
(3)騎行運動員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他們深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 ,胸廓增大,吸
入的氧氣在 (填細胞結構)中參與呼吸作用為運動員提供大量能量。
(4)在騎行過程中,若腳踏頻率過快,容易造成圖丙中的[ ] 磨損,影響關節的靈活性。請你結合生
活經驗,為參賽選手提出一條騎行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措施: 。
10.(2025·湖南邵陽·模擬)在學??萍脊澞P驮O計比賽中,“未來發明家”團隊展示了他們的一個設計作品,
如下圖所示:
“縮手反射模型”簡要說明:
①兩塊輕質鋁材用軸承相連,既牢固又靈活。
②“氣動人工肌肉”通入高壓空氣可實現收縮。
③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能控制相應氣動人工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1)該設計圖中,輕質鋁材和軸承分別相當于運動系統中的 、 ,當觸碰感應裝置后,控制系統
控制氣動人工肌肉 (填字母)收縮,另一個氣動人工肌肉 (填字母)舒張,這樣就完成了縮
手反射。
(2)某同學在聽完介紹后,提出了建議:縮手反射除 關節以外,還有人體最靈活的肩關節參與,因此
該模型還可以完善。
(3)在展示過程中,軸承松動,輕質鋁材 1 不慎從輕質鋁材 2 上滑脫,這類似關節中的 現象。
(4)科創老師給予了該團隊高度肯定,他認為該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雛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結構更復雜,
并且其控制系統需與人體的 連接,這樣人體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種動作。
11.(2023·北京通州·模擬)家鴿的結構適于空中飛翔,它的飛行速度快、耐力強,并且具有良好的導航能
力,自古以來常被用于通信傳書。研究表明家鴿的導航包括定向與定位。
(1)信鴿是家鴿的一種,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信鴿傳信,屬于 行為。
(2)飛行過程中,信鴿的胸肌 ,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3)家鴿的嗅覺形成與人類似,是在 形成的。
(4)科研人員在研究嗅覺與導航定位的關系時。他們進行多次實驗:將多只家鴿分為兩組,A 組用含木犀草
素的蒸餾水麻醉家鴿嗅覺,B 組用 處理作為對照。在良好天氣下,選擇不同距離放飛后,記錄歸巢
時間,求平均值后計算出歸巢速度,結果如圖 1。實驗結果表明放飛距離較近時, ,放飛距離較遠時,
兩組出現了顯著差異,根據圖 1 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5)科研人員在研究霧霾對家鴿歸巢的影響時,假設隨著霧霾嚴重程度的增加,家鴿歸巢的速度減慢。他們
在不同霧霾程度下,在同一地點放飛大約 1500 只家鴿,多次實驗得到如圖 2 所示結果。
①實驗中放飛多只家鴿并進行多次實驗,目的都是為了 。
②圖 2 所示實驗結果是否支持研究人員的假設,請你判斷并說明理由 。
12.(2024·河南焦作·模擬)多種證據表明,被動吸煙會嚴重危害青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為探究“被動吸
煙對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科研人員將小鼠暴露在不同劑量的被動吸煙環境中,通過跳臺實驗來檢測小鼠
的學習記憶能力。跳臺實驗是指通過躲避電刺激來檢測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如圖 1)。
步驟一:選取品種相同、體重相近且健康狀態良好的小鼠共 40 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 4 組,分別為正常
組、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
步驟二:將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的小鼠分別放在染毒柜中,用自制的被動吸煙裝置讓三組小鼠
分別被動吸 1 支、2 支、4 支香煙的煙霧量,被動吸煙速度為 1 支/10min,吸完后從染毒柜中取出小鼠,
一天一次,自由進食,持續 7 天。正常組小鼠自由進食,不做任何處理。
步驟三:7 天后進行跳臺實驗,測量小鼠的第一次跳臺錯誤次數,24 小時后測量小鼠的第二次跳臺錯誤次
數,實驗結果如圖 2 所示。(注:小鼠受電刺激后跳回站臺的逃避行為為正確次數,未跳回站臺為錯誤次
數。)
(1)本實驗選取品種相同、體重相近且健康狀態良好的小鼠的目的是 。
(2)每組的實驗結果應取 10 只小鼠每次跳臺錯誤次數的 ,以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3)由圖 2 中的數據可知,小鼠的跳臺行為屬于學習行為,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 。
(4)與正常組相比,被動吸煙的小鼠的跳臺錯誤次數 (填“增多”或“減少”),這說明被動吸煙會影響
小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對比低、中、高 3 個劑量組的數據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
(5)本實驗對你的啟示是 。
13.(2024·廣東梅州·模擬)資料一:蝗蟲是農業害蟲。全世界有 1 萬余種。蝗蟲繁殖速度很快,一只蝗蟲
一生可以繁殖 200~1000 枚卵,從卵發育到成蟲只需要不到 30 天時間,剛孵化出的若蟲無翅、不能飛,若
蟲經過多次蛻皮后發育為成蟲。成蟲非常善于彈跳和飛行,大量蝗蟲能集群遷飛,巡天蔽日,所經之地往
往寸草不留,導致莊稼顆粒無收,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資料二:2020 年 1 月中旬,東非肯尼亞出現 3000 億只蝗蟲,隨后這些蝗蟲以每天 90 英里的速度向其他非
洲國家和亞洲進發,蝗蟲糞便、蟲體、卵囊及其泡沫揮發的聚集信息素是引起蝗蟲聚集成群的原因之一,
科研人員通過釋放飛蝗群聚拮抗劑,阻止飛蝗的聚集和遷飛。
請根據資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1)蝗蟲和蝦的形態差異很大,但在分類上它們同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 動物,它的觸角、 和
都分節。
(2)蝗蟲能在干旱地區生活,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其體表具有 ,不僅可以保護內部柔軟的器官還具有防止
的作用。
(3)蝗蟲能以每天 90 英里的速度向其他地區遷徙的原因是它具有運動器官 。沙漠蝗蟲集群活動時,個
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通過它頭部的一對 來識別氣味(如聚集信息素)。
(4)根據資料推斷蝗蟲是否有社會行為? (填“是”或“否”)原因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千阳县| 元朗区| 班玛县| 乌拉特前旗| 腾冲县| 凤山县| 长泰县| 景泰县| 娱乐| 东城区| 金寨县| 浮山县| 斗六市| 南涧| 尼玛县| 甘谷县| 乡城县| 岳阳县| 吴川市| 黄山市| 门源| 玉林市| 昌乐县| 闸北区| 类乌齐县| 余庆县| 大同市| 衡阳县| 浪卡子县| 绩溪县| 镶黄旗| 衡东县| 南川市| 勃利县| 体育| 乐至县| 安达市| 岫岩| 卫辉市|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