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七章 認識酸和堿7.1.1常見的酸情 境 導 入7.1.1常見的酸“嘗起來酸酸的”化學家研究了這些物質,發現它們都含有一類組成和性質相似的化合物,稱之為新 課 探 究第一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列舉常見的酸名稱化學式碳酸鹽酸硫酸醋酸H2CO3HClH2SO4CH3COOH(2)思考:這些酸有什么共同點?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全是H+的化合物稱為酸。1.酸的定義7.1.1常見的酸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閱讀濃鹽酸和濃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內容,并觀察濃鹽酸和濃硫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打開濃鹽酸和濃硫酸試劑瓶的瓶塞,你觀察到什么現象?聞一聞它們是否有氣味。2.認識濃鹽酸和濃硫酸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濃硫酸 濃鹽酸溶質的化學式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打開瓶塞發生的現象溶質的質量分數白霧無明顯現象H2SO4HCl無色1.84g/mL粘稠、油狀無味刺激性氣味1.19g/mL36%~38%98%無色液體將觀察、閱讀、思考的結果填在下表中,并與同學們交流。聞氣味時不可湊近瓶口,要小心地打開瓶塞,用手在瓶口處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1)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置于空氣中,瓶口有白霧產生。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能否用濃鹽酸?石灰石和濃鹽酸不能,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Cl氣體。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H2、CO2、O2,可以利用圖所示的洗瓶,洗氣時氣體從___端進___端出,利用濃硫酸的________干燥氣體。BA吸水性濃硫酸A B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添加順序:_______顛倒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濃硫酸溶于水_____熱如不慎將濃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膚上,應立即___________,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攪拌,加快熱量散失酸液沸濺,造成危險大量水沖洗放酸入水濃硫酸密度比水大,水浮在濃硫酸表面,濃硫酸溶于水放熱,酸液沸濺,造成危險。(3)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濃硫酸的稀釋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物質 濃鹽酸 濃硫酸性質 揮發性 吸水性不同點 溶質質量 減小 不變溶劑質量 不變 增大溶液質量 減小 增大相同的 溶質質量分數 減小變化類型 物理變化3.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比較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已平衡的天平兩端放著兩個分別盛有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敞口燒杯,過一段時間后,天平會(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B敞口久置 溶液質量 濃度 原因濃硫酸 變_____ 均變_____濃鹽酸 變_____保存方法 濃硫酸/濃鹽酸均要________保存大溶質質量減少小溶劑質量增加密封小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4)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實驗對象 現 象紙 紙上出現____色字跡小木棍 小木棍觸及濃硫酸的部位變____布 滴有濃硫酸的的部位變____黑黑黑濃硫酸的吸水性屬于_____性質;炭化/脫水性/腐蝕性屬于______性質。物理化學課 堂 小 結一、濃鹽酸、濃硫酸的性質比較鹽酸(HCl) 硫酸(H2SO4)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 無色、水狀液體 無色、油狀液體揮發性氣味吸水性化學性質 腐蝕性有揮發性無揮發性有剌激性氣味無味無吸水性有吸水性二、濃硫酸的稀釋順序: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到,不斷攪都具有腐蝕性7.1.1常見的酸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1.(2023 遼寧)濃鹽酸敞口時能聞到刺激性氣味,這說明濃鹽酸具有的性質是( )A.揮發性 B.腐蝕性 C.吸水性 D.酸性A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3.存放下列物質的試劑瓶打開瓶塞后,會觀察到瓶口有白霧現象的是( )A.氫氧化鈉 B.濃鹽酸 C.生石灰 D.濃硫酸B4.濃硫酸暴露在空氣中,質量分數會減少,因為濃硫酸具有( )A.酸性 B.吸水性 C.揮發性 D.腐蝕性B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4.(2024 安陽一模)將濃鹽酸、濃硫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兩種溶液變化的結果是( )A.質量都增大B.質量都減小C.溶質的質量分數都增大D.溶質的質量分數都減小D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5.實驗室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將制取的氣體先后通過甲、乙兩裝置。下列關于甲、乙兩裝置導管的連接方式正確的是( )A. a接c B. a接dC. b接c D. b接d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