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下冊新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二章《植物體內的物質與能量變化》單元測試題一、選擇題1.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原料和形成的物質依次是( )A.二氧化碳和水;淀粉和氧氣 B.水和無機鹽;淀粉和蛋白質C.水和氧氣;淀粉和二氧化碳 D.氧和有機物;二氧化碳和水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 )A.吸入氧氣 B.呼出二氧化碳C.分解有機物 D.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3.《呂氏春秋》提出:“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這體現了我國先民對合理密植的應用。合理密植是為了( )A.增加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B.讓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C.降低周圍空氣中氧氣的濃度D.降低周圍的氣溫以增加有機物合成4.下圖為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對相關結構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③是葉脈,只能運輸水 B.①④具有保護作用C.②中能進行光合作用 D.⑤可以張開和閉合5.下列有關綠色植物生理作用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中,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B.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空氣濕度,增加降水量,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C.植物保衛細胞可調控氣孔的開閉,當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開放;吸水時,氣孔關閉D.移栽樹木時去掉部分枝葉,目的主要是降低蒸騰作用,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6.如圖是植物葉肉細胞內的某種生理活動,M為細胞內的某結構,a、b分別表示某種氣體。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a、b進出葉片的結構是氣孔B.若a、b分別是二氧化碳和氧氣,則M是線粒體C.若b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M內正在進行呼吸作用D.若M是線粒體,則該生理過程中可以釋放能量7.如圖是某同學為探究植物生理作用而設計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將甲裝置放在光下,①中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B.乙裝置②③內分別盛有清水和酒精,④內滴加碘液用于檢驗淀粉C.丙裝置放在光下,蠟燭會燃燒很長時間,如放暗處,則很快熄滅D.丁裝置中蠟燭熄滅證明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8.在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中,若葉片未經過黑暗處理直接進行光照和碘液檢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是( )A.葉片全部變藍 B.葉片不變色C.葉片部分變藍 D.無法確定9.2024年4月25日,搭乘“神十八”進入中國空間站的斑馬魚和金魚藻在一個密閉的系統中開始了它們的太空生活。斑馬魚所需食物主要由系統自動投喂,金魚藻可以為其提供( )A.氧氣 B.水分 C.無機鹽 D.二氧化碳10.如圖是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某陸生植物葉表皮結構的示意圖。對圖中a、b所示結構描述正確的是( )A.a為氣孔,它的開閉由b控制B.b為保衛細胞,細胞內不含葉綠體C.a的開閉不會影響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D.該植物葉上下表皮相比,上表皮上分布有更多的a11.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12點左右曲線I短暫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失水死亡B.曲線I代表光合作用變化曲線C.18點時植株體內有機物積累最多D.植物的呼吸作用無時無刻都在進行12.為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實驗(如圖),(固體氫氧化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裝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條件是光B.甲裝置中①和②滴加碘液后均變藍C.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無明顯變化D.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13.如圖是葡萄葉的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葉脈屬于營養組織 B.②細胞內含葉綠體較多C.③和④合稱為葉肉 D.⑤是由成對的表皮細胞圍成的14.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市城市環境有了很大改變,走在林蔭大道上,人們感到空氣特別清新和濕潤。從生物學角度看,空氣清新、濕潤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C.動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動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15.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經典實驗中,把葉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熱的目的是( )A.溶解淀粉 B.溶解葉片中的葉綠體C.將淀粉煮熟 D.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16.某生物實驗小組在植物同一枝條上選定相似的兩個葉片,一片正、背兩面涂凡士林堵塞氣孔,另一片不做處理,同時置于烤燈下進行照射,定時測量其葉面溫度。多次實驗后得到的平均值如表,該實驗說明蒸騰作用( )項目 “無處理”組葉面溫度 “涂凡士林”組葉面溫度照射前 27.2℃ 27.0℃照射10分鐘時 38.2℃ 41.7℃照射20分鐘時 35.2℃ 42.9℃A.能提高葉面溫度 B.與葉面溫度變化無關C.能降低葉面溫度 D.與氣孔開閉無關二、填空題17.呼吸系統由 和 組成,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18.細胞利用氧,將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氺,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 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19.我國的主要植被類型有草原、荒漠、熱帶雨林、 、 、 。20.綠色植物可以通過 和 來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把 和 合成為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 的過程.三、讀圖理解題22.南寧市某中學開展水培植物專項勞動實踐活動,活動過程記錄如下,據此回答問題。(1)圖1是水培的番茄,其營養液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和 ,番茄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 散失。(2)水培番茄的生長,每天必須有充足的光照,以保證番茄幼苗能正常進行 作用;此外,還需要每天向培養液內泵入空氣,以保證番茄幼苗的根部細胞能正常進行 作用。(3)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水培的番茄進行實驗,探究一天內葉片中淀粉含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12時的葉片滴加碘液后 (填“變藍”或“不變藍”),分析其原因是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產生了 。23.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日趨嚴峻,其中主要原因與碳循環失去平衡有關,為減少溫室效應的危害,保護全球環境,“低碳”已成為每一個人的責任,如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模式圍,其中A、B、C、D分別表示生態系統的某種成分,①②③④⑤表示某些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1)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主要是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氣中該氣體是通過生態系統中的A進入生物部分,A是 。(2)B是生態系統中的 ,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 。(3)D和C兩種動物在生態系統中作為 ,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D和C兩者的關系為捕食關系。24.草莓因其果實色彩鮮艷、酸甜可口深受大家喜愛。下圖為草莓植株及葉片進行的部分生理過程模式圖,A、B表示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草莓根尖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該區域吸收的水約99%用于 作用。(2)草莓植株生長過程中,細胞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圖中 (填字母)所示的生理過程釋放的。(3)農業生產中,要提高草莓的產量,主要是提高 (填名稱)作用的效率,提高該作用效率的措施有 (請寫出一條)。25.玉米是云南省分布最廣、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玉米富含各種營養物質,味道香甜,可用于烹制各種菜肴。圖甲表示玉米粒的剖面示意圖,圖乙為玉米植株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A、B、C表示生理過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乙中的玉米植株是由圖甲結構中的 (填序號)發育而來的。(2)圖乙中,玉米植株白天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字母)。(3)“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玉米植株生活需要的水分和無機鹽,主要由根從土壤中吸收,然后通過莖中的 (填“導管”或“篩管”)向上運輸,運輸的動力來自[C] 作用。(4)陰雨連綿的天氣會造成玉米果穗大量缺粒減產的原因是 。(5)儲藏玉米種子時,應保持儲藏環境低溫、干燥,這是為了減弱圖乙中 (填字母)過程的強度。(6)請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出一條提高玉米產量的措施: 。答案1.D2.D3.B4.A5.C6.B7.D8.A9.A10.A11.A12.A13.B14.B15.D16.C17.呼吸道;肺;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18.有機物;能量19.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20.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1.水;二氧化碳;氧氣22.(1)無機鹽;氣孔(2)光合;呼吸(3)變藍;淀粉23.(1)二氧化碳;綠色植物(2)分解者;真菌(3)消費者24.(1)成熟區/根毛區;蒸騰作用(2)B(3)光合;合理密植25.(1)⑦(2)A、B、C(3)導管;蒸騰(4)傳粉不足(5)B(6)合理密植(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