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六年級歷史試題第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50分)1.開皇元年(581年)建立政權。開皇九年(589年)滅陳,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統一全國。材料描述的王朝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煬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奢侈的欲望永不滿足),卒亡天下。”鑒于此,唐太宗A.整頓吏治B.虛心納諫C.戒奢從簡D.知人善任3.《資治通鑒》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下列對她執政時期的評述,最恰當的是A.提高了婦女的地位,開啟歷史先河B.重用人才,發展生產,社會經濟持續發展C.善于納諫,重用魏征為相D.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4.如右圖,它是A.隋朝大興城平面圖B.唐朝長安城平面圖C.北宋東京平面圖D.南宋臨安平面圖5.杜甫在《憶昔》這首詩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與材料描寫的盛世局面相關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6.如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工具,“形似紡車,四周縛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轉,轉動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晝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A.曲轅犁B.筒車C.水排D.紡車7.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朝統治者的這種“撫九族(包括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以仁”的做法。說明A,自古以來各族之間關系一直非常和睦B.統治者放棄了對邊疆用兵C.統治者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D.“和親”是當時最有效的策略六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8.如圖為唐朝閻立本《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它可以作為下列哪一歷史事件的史實證據A.文成公主入藏B.金城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唐蕃會盟9.隋唐時,四方傳入的少數民族音樂有十四種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樂,以至王建有詩云:“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這反映了A.四方少數民族仰慕中原文化B.少數民族音樂僅流行于洛陽C.胡樂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D.隋唐時期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10.“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稱贊的是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的A.張騫B.鑒真C.阿倍仲麻呂D.玄奘11.某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完唐朝中外交流史后,整理了如下筆記,由此推斷他們整理的內容涉及的是根據玄奘口述,弟子記錄而成記載多個國家風物和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A.《史記》B.《漢書》C.《資治通鑒》D.《大唐西域記》12.唐朝時期,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有往來,遍布亞洲、歐洲和非洲。這說明唐朝A.進入鼎盛時期B.實行對外開放C.民族政策開明D.經濟繁榮發展13.“世間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副對聯稱頌的是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屈原14.“畫圣”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吸收了西域的畫法,用熾熱流動的線型來塑造人物與表達情趣。在色彩上,也吸收了印度佛教藝術的“著重色”。這體現了唐朝A.文化的兼容并包B,社會的繁榮開放C.經濟交流的頻繁D.民族關系的和睦15.敦煌莫高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主要因為A.有大量的碑刻書法B.大批寶物被劫掠到國外C.建筑具有獨創風格D.有大量造型精美的雕塑和色彩絢麗的壁畫六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