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人教版中考模擬生物學試題 二本試卷共34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下列與紅豆從種子萌發成幼苗有關的生理過程是( )A.細胞分化 B.細胞生長 C.細胞分裂 D.以上三項都是2.菜干豬肺湯是廣東的一道經典靚湯。圍繞菜干和豬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曬制菜干的白菜葉屬于器官B.豬肺是豬的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C.白菜葉的表皮屬于上皮組織D.菜葉和肺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3.2022年國慶節,“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亮相天安門廣場。籃內選取了牡丹、月季、向日葵、桃、蘋果等十種仿真花卉和十種仿真水果。上述植物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牡丹、月季的細胞都有細胞壁、葉綠體和細胞核B.向日葵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C.每一個桃果都由一個胚珠發育而成D.蘋果樹的結構層次是:細胞→器官→組織→蘋果樹【主題思考】如今的長江流域,因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等原因導致魚類資源銳減。自2020年1月起,國家對長江開展十年禁漁的生態系統修復持久戰。請回答4~5題。4.長江魚類種類和數量減少的現象說明了( )A.生物能影響環境 B.生物與環境之間沒有關系C.環境能影響生物 D.生物能適應環境5.長江中的魚類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A.非生物部分 B.生產者 C.消費者 D.分解者6.有經驗的農民會選擇性地給農作物施肥,下列關于植物施肥的說法正確的是( )A.施有機肥的作用主要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和有機物B.植物吸收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和伸長區C.植物缺氮時,會導致葉片焦枯,莖稈易倒伏D.無機鹽通過導管運輸到植物體莖、葉等其他部位7.人體某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只有一條X染色體,該細胞不可能是( )A.血小板 B.卵細胞 C.精子 D.受精卵8.人體與生態系統都需要一個“協調與平衡”的狀態。某部分的占比過多或過少都對整體不利。下面所列物質與對應病癥匹配正確的一項是( )A.碘——地方性甲狀腺腫 B.維生素C——佝僂病C.甲狀腺激素——巨人癥 D.維生素D——貧血癥【主題探究】小明對媽媽說:“綠豆要發芽,可能需要水分和適宜的溫度吧!我看您在發豆芽時經常用水把種子浸潤一下,還總把它放在家里最暖和的地方。”為此小明設計了探究綠豆種子萌發條件而的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回答9~10題。裝置 綠豆數量/粒 場所 溫度/℃ 棉花狀態 現象甲 100 光照 25 潮濕 全部發芽乙 100 黑暗 4 潮濕 沒有發芽丙 100 黑暗 25 潮濕 全部發芽丁 100 黑暗 25 干燥 沒有發芽9.小明所說的話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A.提出問題B.作出假設C.制訂計劃D.得出結論10.下列對該實驗結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實驗前應該先選擇一定數量種子進行萌發,以排除種子自身條件的干擾B.上述裝置可組成3組對照實驗C.甲組與丁組對照,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是否與光照和水分有關D.該實驗無法證明種子萌發與空氣的關系11.如圖為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 B.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神經兩部分C.復雜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 D.若④中斷,刺激①后有感覺但⑤不能動12.如圖是眼球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結構①是光線的通道B.結構②能調節瞳孔大小C.若結構③凸度過大,則看不清遠處物體D.結構⑥能夠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視覺13.布洛芬是解熱鎮痛類非處方藥,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其在肝臟代謝,60~90%經腎由尿排出。據此分析,布洛芬排出過程依次經過下列結構的正確順序是( )①膀胱 ②輸尿管 ③腎小囊 ④腎小管 ⑤腎小球 ⑥尿道A.③④①⑤②⑥ B.④③②①⑤⑥C.⑤③④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14.下列關于無脊椎動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扁形動物用刺細胞捕食B.腔腸動物與線形動物都是有口無肛門C.軟體動物的運動器官是足D.在進化史上,從節肢動物開始出現身體分節15.2021年8月20日,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決定,提倡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下列關于人的生殖和發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別是睪丸、子宮B.胎兒的性別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時已經確定C.胚泡植入子宮內膜的過程叫懷孕D.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16.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桂花的葉呈革質、具網狀脈,是制作葉脈書簽的良好材料。下列有關桂花的說法錯誤的是( )A.桂花的學名Osmanthus fragrans,其中Osmanthus是屬名B.桂花屬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C.桂花屬單子葉植物綱D.桂花和茉莉花同科,桂花和薄荷同目,與薄荷比,桂花和茉莉花的共同特征更多17.螞蟻、蜜蜂進行交流的“語言”依次是( )A.氣味、動作 B.氣味、聲音C.聲音、動作 D.動作、表情18.結合圖片分析下列有關人體消化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A.a為脂肪微粒,A分泌的消化酶促進脂肪在D處分解B.①表示消化過程,蛋白質在B處開始分解C.圖甲中的②過程能發生在圖乙中的C處D.a、b物質進入毛細血管中至少要跨越1層細胞19.如圖是四種微生物的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乙丙丁都具有細胞壁B.乙丙丁可通過產生孢子繁殖后代,丁還可以分裂生殖C.甲乙屬于原核生物,丙丁屬于真核生物D.丙丁可獨立生活,甲乙只有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生活20.以下關于動物氣體交換部位的對應,正確的是( )A.蝸牛——鰓 B.牛蛙——肺和皮膚C.草履蟲——伸縮泡 D.家燕——肺和氣囊21.如圖是實驗中使用的儀器、材料及觀察現象,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45倍B.對丙滴加碘液后①②都變藍C.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選用生理鹽水和碘液D.把丁圖中的細胞移到視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動裝片22.引體向上是今年體育中考必選項目之一,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引體向上時,將身體拉至最高位置的過程中,肱三頭肌收縮,關節起到支點作用B.引體向上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系統的配合C.引體向上動作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由一塊骨骼肌完成的D.關節囊內的韌帶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運動更加靈活23.狒狒營群體生活,具有社會行為。下列屬于狒狒的社會行為特征的是( )A.成員各自獨立生活 B.由雄性狒狒擔任首領C.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D.群體內部存在著信息交流24.為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于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艾滋病除了性傳播外,還包括的傳播途徑是( )A.血液 B.食物C.水源 D.握手25.下列應用實例與有關生物技術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試管嬰兒——克隆技術 B.制作葡萄酒——乳酸菌發酵C.制作泡菜——酵母菌發酵 D.培養抗蟲棉花——轉基因技術26.我國釀酒歷史悠久,下列有關白酒釀造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參與釀酒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等B.釀酒過程需一直保持無氧條件C.釀酒時,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D.參與釀酒的酵母菌沒有細胞壁,但有成形的細胞核27.下列實驗中,不需要設計對照實驗的是( )A.測定種子發芽率 B.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C.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D.探究細菌真菌的分布28.如圖為染色體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是1條染色體,②是蛋白質,③是DNAB.細胞生長、細胞分裂以及細胞分化的前后過程比較,染色體數量保持不變C.人的正常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D.若該圖為一女孩X染色體,則這條染色體一定來自她的父親29.下列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敘述,全部正確的選項是( )①每天堅持晨跑鍛煉 ②應對中考天天熬夜學習 ③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④長時間用手機上網查資料、玩游戲⑤按時進食、營養均衡 ⑥經常喝奶茶咖啡來提神、緩解疲勞A.①②③ B.①③⑤C.④⑤⑥ D.③④⑤30.對某一家庭成員的性狀特征調查結果如下表,對此分析錯誤的是( )性狀 父親 母親 女兒 哥哥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無耳垂A.從此表可推測無耳垂是隱性性狀B.父母有耳垂,哥哥無耳垂的現象稱為變異C.控制該性狀的基因通過父母的生殖細胞傳遞給女兒D.女兒與另一有耳垂的男性結婚,生育的孩子一定有耳垂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共40分。31.下圖甲、乙為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表示肺泡里氣體交換過程的是圖________(選填“甲”或“乙”)。交換后的血液回到心臟的____________。(2)圖乙氣體交換過程中,氧氣會進入組織細胞,參與________作用,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圖乙氣體交換的結果是血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血液的變化)。(3)人體呼吸時,呼吸道不僅是氣體的通道,而且還能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清潔、濕潤和________。(4)用塑料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石灰水會變________,由此說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________。(5)急救時,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讓胸廓有節律地________和________。當患者可以自主吸氣時,此時膈頂部________。32.請閱讀資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簡稱甲流),是指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患病。若經常去人群多的地方,人與人之間接觸,容易誘發該病。甲流的典型癥狀為高熱、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癥狀。一般持續1~2周,經過治療痊愈后短期不會反復發作。接種疫苗是預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1)由資料可知,引起甲流的病原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酵母菌相比,其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中,甲流患者屬于____________。(3)從傳染病預防的角度分析,接種甲流疫苗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它能刺激人體的________細胞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____________,從而使人體獲得對抗甲流的免疫力。這種免疫類型是____________免疫,屬于人體的第________道防線。(4)預防甲流應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這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請再舉一種相同類型的預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簕杜鵑花是深圳、珠海、江門、惠州等市的市花。其莖干有刺,枝干蔓延、直立,園藝工人往往將它們修剪成各種不同的造型,千姿百態。簕杜鵑常用的繁殖技術為扦插,操作簡單,技術容易掌握,被廣泛應用。下面是某地園林管理處使用生根粉進行的簕杜鵑扦插實驗。請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回答問題。組別 生根粉濃度/(mg·L-1) 簕杜鵑/條 生根數/條 生根率/% 平均生根數/條 平均根長/cm① 0 50 25 50 4 0.9② 50 50 27 54 9 1.3③ 100 50 44 88 18 2.4④ 150 50 40 80 14 1.8(1)此實驗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組在實驗中起____________作用。在實驗中選用生長狀況相似的簕杜鵑插條,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據實驗數據,簕杜鵑插條生根數量最多對應的生根粉濃度是________mg/L。但是,此數據不一定是生根粉對簕杜鵑扦插的最佳濃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簕杜鵑插條根的生長,包括____________的細胞分裂和伸長區的細胞________。(5)在扦插實驗中避免陽光直射,還要除去插條上部分葉片,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弱__________________,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34.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組成統一的整體。圖一為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生態系統的部分成分,①~⑤表示生理過程;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四種生物所含有的有毒物質相對含量。結合圖片,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的甲通過圖中的②____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平衡。(2)在圖一中,乙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蛇和貓頭鷹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圖二中的生物構成了圖一中含有蝗蟲的一條食物鏈,則C對應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3)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會加速________________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從長遠來看,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共有________條食物鏈。(5)我市大力推廣植樹造林工程,不斷擴大綠化面積,移植來的常綠樹種也給冬天帶來綠色生機。人們都贊嘆環境好、空氣好,是生態宜居城市。這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