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 準考證號3.博物館見證著歷史芳華。 下面是山西博物院某展廳圍繞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展出的山西中考模擬百校聯考試卷(二) 文物及其信息。 據此可知,該展廳的主題是出土地址:山西省壽 陽縣出土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賈家莊村玉門 溝文物說明:該俑描繪 了一歷 史 文物說明:該器物是仿照胡人老叟,頭戴胡帽 ,身著北方 游牧民族使用 的傳敞袖緊身長衫,高鼻深目,似在盡情歌舞 北齊黃釉模印統飲水器“皮囊壺”所制注意事項: 北齊胡人舞俑胡人雙獅紋扁壺1.歷史部分分第 1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頁,滿分75分 , 考試時間70分鐘。A.文明搖籃 B.晉國霸業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 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C.民族熔爐 D.佛風遺韻3.答案全部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4.從魏晉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到隋朝“以試策取士”的轉變,說明隋朝的科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舉制A.抑制門閥,削弱皇權 B.注重品行 ,均由地方舉薦C.看中門第,強調血緣 D.注重才學,擴大統治基礎第I卷 選擇題 (共30分) 5.李華同學以“走近《清明上河圖》,體會宋代市民生活”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他準備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 請為其選擇一幕合適的情景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2分 ,共30分。 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A.在店中用紅薯招待客人1.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官方吉祥物“已升升”的五官別具一格,其眉眼取自四川廣漢三星B.在大相國寺中使用會子購買棉布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形器的“臣”字目紋。“臣”字目紋也廣泛出現在下列不同地區的青C.在運河上乘船觀看京劇銅器中,這反映了D.在夜市的瓦子中走進勾欄聽說書6.繪制知識結構圖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體系。 下面是小李同學根據本節課課程內容繪制的知識結構圖,這反映了我國古代中央 設丞相 三省六部制 設中書省 廢丞相 設軍機處圖一 春晚吉祥物 圖二 大克鼎 圖三 四羊方尊 泰 隋唐 元 明 清“已升升” (陜西省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 (湖南省炭河里遺址出土 )廢行省地方 郡縣制 行省制度A.中華遠古文化輝煌燦爛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 設三司C.中華文化遺存分布集中 D.中華文明發源于長江流域 A.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強化 B.決策效率的日益降低2. 日本學者伊藤道治在《中國古代王朝的形成》一書中指出,“封建親戚”的主要國家 ,大 C.權力制衡機制的日趨完善 D.監察制度的漸趨成熟體處在黃河中下游的農耕文明區。 其中,魯、衛、晉、燕這些姬姓封國的勢力最為強大, 7.清末人士麥孟華一針見血地指出:“該約雖未開放通商口岸和割地,但卻是侵略之潛勢且地處要沖,足以決定大局。 這表明,周初分封 力,限制我主權,足制其國之死命,玩之于股掌之間。”與材料所述內容相符的條約是A.擴大了西周的統治范圍 B.加強對姬姓貴族的控制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強化了天子的集權統治 D.依靠血緣關系鞏固統治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