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州市衡美高級中學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檢測生 物 試 卷一、單選題(1-12題每小題 2分, 13-16題每小題 4分,共 40分)1 .下列有關食物儲存與微生物關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 .真空包裝牛肉丸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B .腐乳中的香辛料既可調制風味,又具有防腐殺菌的作用 C .雜菌不耐酸是泡菜不易腐敗的原因之一D .食品包裝上的“脹袋勿食”是指微生物進行乳酸發酵產氣2 .有人用通過手術獲得部分下丘腦被損毀卻能存活的大鼠,并進行了相關研究。下列結果可能的是( )A .刺激該大鼠下肢無反應B .該大鼠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C .該大鼠體溫無法維持平衡 D .該大鼠尿量減少3 .2020 年上半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下圖為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引發的 部分免疫反應(數字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細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 ①為攝取、處理并暴露抗原, ②為呈遞抗原B .細胞 c 完成⑤⑥時需要物質甲或過程③刺激C .物質甲和物質乙都屬于信息分子,發揮作用后即被滅活D .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發生⑨時, ⑦的實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4 .肺炎支原體的藥敏實驗中,將蘸有相同濃度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青霉素的圓形濾紙片放置于平板不 同位置。培養一段時間后,平板上出現的抑菌圈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支原體與病毒的根本區別是細胞內無核糖體B .可依據菌落特征判斷病人是否有支原體感染 C . 處作為對照組,圓形濾紙片上滴加蒸餾水 D .阿奇霉素抑制支原體增殖效果比克拉霉素好5 .多巴胺是腦內分泌的一種神經遞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 關。濫用興奮劑、吸食毒品是全社會面臨的問題,其中可卡因是目前已知最強的天然中樞興奮劑,它對腦 部突觸間興奮的傳遞會發生干擾,其機理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 .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轉運載體促進多巴胺回收B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通過主動運輸釋放C .可卡因可使多巴胺轉運體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導致多巴胺持續作用于突觸后膜D .可卡因的存在最終會導致多巴胺受體增加,機體正常的神經活動受到影響6 .非洲大蝸牛是一種適應力極強的入侵陸生螺,廣泛分布在我國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威脅多種農作物 和人類健康。科研人員研發一種新型誘殺劑(由植物提取液和提取于非洲大蝸牛的腺體信息素組成),并 將不同的誘殺劑噴灑于蝸牛的食物上比較其防治效果,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信息素的引誘效果最佳但對非洲大蝸牛不具有毒害作用 B .相較于農藥 A 和農藥 B ,新型誘殺劑的使用量可減少C .與農藥 A 和農藥 B 的比較可評估新型誘殺劑的誘殺效果 D .使用新型誘殺劑不屬于生物防治,但可以減少污染環境7 .溫度的變化往往會影響生物學實驗的結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觀察黑藻細胞中葉綠體時,溫度越高,葉綠體隨細胞質流動越快B .探究酶的最適溫度時,將酶與底物混合后保溫有利于縮短反應時間 C .酵母菌在 5℃條件下進行懸浮培養時,其種群增長速率逐漸下降D .洋蔥研磨液過濾后在室溫下靜置過夜,則 DNA 提取量顯著提高8 .為了評價甲、乙和丙 3 種抗體檢測試劑對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 )患者的診斷價值,某科研人員分別對 SLE 組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組進行檢測,統計出各組陽性數量并計算出相關指標,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錯 誤的是( )試劑 SLE 組( 45 例) 其他自身免疫病組( 39 例) SLE 靈敏度 SLE 特異度甲 44 15 97.78% 61.54%乙 7 2 15.56% 94.87%丙 29 11 64.44% 71.79%注:靈敏度=陽性數/SLE 患者人數,特異度=非陽性數/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人數A .SLE 形成的原因是人體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發生反應B .其他自身免疫病中陽性數越多則該試劑的特異度越低 C .受試者用乙試劑檢測呈陽性,說明患 SLE 的概率較低D .檢測 SLE 最有價值的試劑要求靈敏度和特異度都很高9 .種群的數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 ①為死亡率 B . ②為種群密度C . ③為年齡結構 D . ④為性別比例10 .《小雅·鹿鳴》中記載: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句中描寫的生物種間關系是( )A .互利共生 B .種間競爭 C .捕食 D .寄生11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人類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入侵后,機體主要通過三大途徑進行免疫應答:①非特異性免疫應答、 ②細胞免疫應答、 ③體液免疫應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內并大量復制時,機體只通過途徑③進行免疫應答B .途徑②和③對流感病毒的免疫應答都需要輔助性 T 細胞的參與 C .途徑①中的免疫細胞對流感病毒的識別具有特異性D .免疫系統對細胞外液中病毒的徹底清除只需要途徑③中抗體的參與12 .為探究脫落酸( ABA )和赤霉素( GA )在水稻地上部分生長發育調控中的作用,研究者以 HY 和 IR29 兩種水稻為材料,開展了相關實驗,部分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注:-表示未添加,+表示添加;鮮重可反映植物的生長發育狀況A .實驗的自變量是水稻種類和添加植物激素的種類B .GA 和 ABA 在調控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長作用中相抗衡 C .水稻 HY 和 IR29 對兩種激素的響應效果相似D .由結果可知,ABA 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的表達13 .紅地球(Red Globe)是南方地區引種的主栽葡萄品種之一 ,為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果實著色、單果重 量的影響,研究人員選擇生長狀況一致的果穗進行處理,分別噴灑脫落酸(ABA)和萘乙酸(NAA) ,另設一組 對照(CK) ,每隔一段時間檢測單果的重量和花青苷(果實著色的指標)的含量,結果如下,據圖分析正確的是A .ABA 和 NAA 對單果的增重起拮抗作用B .ABA 促進果實成熟,NAA 促進果實發育C .與 NAA 相比,ABA 能顯著提高果實的色澤度D .CK 組果實發育和成熟階段不受激素的調控14 .TRPM8 受體是一種能夠感知冷刺激的感受器,廣泛分布于皮膚和口腔中。薄荷中的薄荷醇也能與 TRPM8 受體結合,讓機體產生“冷”的感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涂抹薄荷后皮膚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興奮傳到大腦皮層形成冷覺B .TRPM8 受體與薄荷醇結合后,感覺神經元的膜電位變為外正內負C .吃薄荷后機體會出現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毛細血管收縮、立毛肌收縮等生理變化D .若抑制人體 TRPM8 基因的表達,人體可能會表現寒冷反應下降而導致內環境穩態破壞15 .若某林區的紅松果實、某種小型鼠(以紅松果實為食)和革蜱的數量變化具有如圖所示的周期性波動 特征,林區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腦炎。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通過曲線②與③的關系推斷小型鼠與革蜱不是互利共生關系B .該林區的紅松、小型鼠和革蜱不能構成一個群落C .曲線③在 K值上下波動,影響 K 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 .林區居民森林腦炎的發病率會呈現與曲線②相似的波動特征16 .無氧糖酵解和有氧線粒體呼吸是動物細胞供能的兩大主要方式。研究發現,活體腫瘤細胞即使在有氧 環境下也傾向于通過無氧糖酵解來獲得能量,即“瓦博格效應”。腫瘤細胞通過無氧糖酵解,一方面從微環境 中攝取大量葡萄糖來滿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有氧線粒體呼吸產生的 ROS (活性氧類) 對細胞的損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與有氧線粒體呼吸相比,無氧糖酵解會消耗更多的葡萄糖B .腫瘤細胞產生的 CO2 明顯增多,導致其微環境的 pH 較低 C .“瓦博格效應”可能與腫瘤細胞內線粒體的功能障礙有關D .“瓦博格效應”可防止 ROS 對腫瘤細胞內生物分子的破壞二、非選擇題(共 60分)17 .( 12 分)某稻—蟹農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類群食物關系如圖甲所示,不同密度養蟹田的情況( LD 為 低密度養蟹田;HD 為高密度養蟹田;CK 為不養蟹常規稻田)對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種數的影響情況如表 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項目 LD HD CK浮游動物種類總數(種) 35 32 32底棲動物種類總數(種) 5 2 7表乙( 1 )稻—蟹農田生態系統中,除圖甲所示組成成分外,還應包含 和 。其中蟹與底棲動物的種間 關系是 。( 2 )相對于植物,河蟹原本更多地攝食底棲動物,現因某些因素導致其更多地以浮游植物與雜草為食。在 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發現蟹的數量增加,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 )由表中的數據可知,考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應選用“低密度養蟹”的模式,理由是 。( 4 )與不養蟹常規稻田相比,稻—蟹農田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 。18 .( 12 分)人類對資源的利用應采取節約使用綜合利用,避免浪費和破壞的原則。不僅現代人注重資源的 可持續性發展,古代的賢者也提出過有助于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數罟不入洿池, 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意思是密網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 不完;按一定的時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回答下列問題:(1)防治木材害蟲最好采用 方法(填“生物防治”或“化學防治”)。(2)若想調查池塘中鯉魚的種群密度,可采用 法,采用密網捕撈池塘中的魚不利于魚類的可持續 性發展,原因是(3)與人工林相比,當地的天然林物種豐富度要 (填“高”或“低”) ;從群落結構的角度分析,樹林中 的植物可為動物提供 。森林生態系統中瓢蟲與短翅蚜小蜂、蚜蟲三者之間存在 集團內捕食現象(集團內捕食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其中短翅蚜小蜂既是獵物也是捕食者。從瓢 蟲和短翅蚜小蜂的種間關系考慮,瓢蟲與短翅蚜小蜂的數量總體保持穩定,原因是 。(4)研究人員多次實地調查后,發現某群落正在發生次生演替,他們的判斷依據是 。19 .( 12 分)利用植物修復技術治理重金屬污染的實質是將某種特定的植物種植在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 植物收獲后進行妥善處理,就可將重金屬移出土體。目前科學家正嘗試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符合植物修 復技術要求的轉基因植物。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土壤中的重金屬通過 逐級富集,從而危及人類的健康。(2)在應用植物修復技術治理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時,需選擇符合要求的植物,這遵循了生態工程的 原理。(3)獲得目的基因后可采用 技術進行擴增。大部分物種的基因能拼接在一起,是因為它們的分子 結構都是 結構。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導入植物細胞,可采用的生物技術是 。(4)將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細胞培養成植株需要應用 技術,該技術的理論依據 是 ,在培養過程中,細胞必須經過 過程 才能形成胚狀體或從芽。20 .( 12 分)當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胞的一種)不能僅憑吞噬作用來消滅病菌時,會分解核膜以釋放出自 己的 DNA NETS( DNA 網)來阻止病菌感染。請回答下列問題。( 1 )中性粒細胞由 分化而來,其可分布的內環境有 。( 2 )病菌激發的體液免疫過程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有 ,從細胞的生命歷程角度分析:效應 T 細胞 將靶細胞裂解的過程屬于 。( 3 )有人推測中性粒細胞可能是由于啟動了細胞周期蛋白,分解自己的核膜釋放 DNA NETS ,請你設計一實驗檢驗這一觀點是否正確(僅寫出實驗思路及結論)。 思路: 。結論: 。21 .( 12 分)破傷風類毒素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破傷風的快速檢測及治療。下圖是我國科學工作者制備破 傷風類毒素單克隆抗體的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①注射的物質是 。(2)單克隆抗體與常規的血清抗體相比,最大的優越性是 。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運用了 和 等技術手段。(3)過程⑤所用的 HAT 培養基從用途上看屬于 。在該培養基上, 細胞會死亡,從而篩選得到雜交 瘤細胞。選出的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是 。(4)過程⑥中將雜交瘤細胞多倍稀釋,接種在多孔的細胞培養板上,使每孔細胞不超過 1 個,通過培養讓其 增殖,然后利用 原理檢測各孔上清液中細胞分泌的抗體,篩選出能分泌所需抗體的雜交瘤細 胞。(5)抗體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它有兩條 H 鏈和兩條 L 鏈組成。同一物種 C 區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體結合 抗原的 V 區氨基酸序列有差異。天然的抗體左右兩個 V 區結構完全相同,只能結合相同的抗原。通過一定 技術手段可以得到雙功能抗體(又叫雙特異性抗體),它的兩個 V 區能結合不同的抗原。 雙功能抗體在癌 癥治療中可作為“生物導彈” :用其中一個 V 區識別癌細胞表面 ,用另一個 V 區將 T 細胞等殺 傷細胞定向帶到癌細胞所在的位置,其中 T 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屬于 免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