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西省南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試題(有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西省南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試題(有答案)

資源簡介

南昌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生物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
1.如圖曲線表示某動物遷入草原后的種群數量變化,a點表示當地氣候變化引起的種群數量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如該動物不利于草原生產,則防治時應控制數量在AB段
B.C點、F點種群種群數量相當,則年齡組成類型相同
C.a點氣候變化不利于該種群生存導致環境容納量下降
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更易被捕食,則調查值偏高
2.下列對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的解讀,合理的是( )
A.圖1、2所示為種群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的增長規律,圖3所示為曲線Ⅰ條件下種群的存活率
B.魚類捕撈在圖1的e點、圖2的g點和圖3的i點時進行,能獲得最大日捕撈量
C.若圖1為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則培養早期近似曲線Ⅰ,曲線Ⅱ的cd段酒精大量積累
D.圖3曲線的i點,種內斗爭最激烈
3.功能反應是指每只捕食者的捕食率隨獵物密度變化的反應,具體包括如圖I、Ⅱ、Ⅲ三種類型。大薊馬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蟲,捕食性蝽和六斑月瓢蟲是大薊馬的兩種天敵。某地捕食性蝽、六斑月瓢蟲的功能反應類型分別對應圖中Ⅱ、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捕食性蝽和六斑月瓢蟲是影響大薊馬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制約因素
B.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及性別比例直接決定大薊馬的種群密度
C.若捕食者饑餓程度降低時用于消化的時間增大,則其功能反應類型最可能對應Ⅲ
D.當大薊馬種群密度較低時,最好選擇六斑月瓢蟲對其進行生物防治
4.在一個群落中,當一個早到物種耗盡系統資源,從而抑制了晚到物種在該群落的建立,這種情況稱為“搶占生態位”;當一個早到物種改變環境,使另一個晚到物種受益的情況稱為“促進生態位”;當一個早到物種改變了環境狀況(而不是資源水平),以減緩或阻止晚到物種在該系統的建立,這種情況稱為“抑制生態位”。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要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種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區域內出現的頻率等
B.“搶占生態位”可通過營養競爭、空間競爭等形式發生
C.在腸道中,早到擬桿菌占滿結腸深部隱窩,迫使晚到細菌只能占據易被免疫系統清除的位置,這屬于“抑制生態位”
D.群落演替過程中,地衣分泌有機酸腐蝕巖石、增加土壤,此后到達的苔蘚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這屬于“促進生態位”
5.研究表明,在華南某地進行間伐(指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重復伐去部分成年林木),可以使林下植物豐富度增加,陽生植物數量增多。研究小組探究不同間伐強度對森林林下植物類群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間伐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長,主要影響物種之間的競爭
B.調查種群密度時,對禾草和林木劃定的樣方面積越接近,結果越準確
C.與對照組相比,不同間伐強度下林下禾本植物類群的物種豐富度變化最小
D.一定強度的間伐可能會導致林冠層中某些動物的生態位重疊程度增大
6.“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個區域,由于競爭關系而導致對環境的需求發生錯位的現象,譬如共同生活在貴州省境內獅溪江段的峨眉后平鰍和西昌華吸鰍,因消化系統的消化能力不同實現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屬于同域共存機制的是( )
A.黃鸝在林冠層棲息,紅腹錦雞在林下層生活
B.某海島上生活的兩種安樂蜥,具有不同的攝食方式
C.某種蟬的幼蟲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蟲生活在地表樹上或草叢中
D.不同溫度喜好的蜥蜴,選擇不同陽光照射度的灌木棲息
7.植物對昆蟲取食干擾的應對包括以下兩種方式:一是降低自身防御物質含量,并對繁殖進行超補償;二是增加防御物質含量。科研人員對某地外來植物甲、乙進行剪葉并噴施茉莉酸甲酯溶液模擬當地昆蟲取食,研究它們對昆蟲取食的應對方式,實驗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對于昆蟲取食干擾,乙比甲具有更強的應對取食干擾的能力
B.黃酮是植物甲乙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化學信息
C.對該地生物群落來說,植物甲比乙更可能形成生物入侵
D.該地生物群落的豐富度自兩種植物進入開始降低至保持穩定
8.某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除分解者外,僅有甲、乙、丙、丁、戊五個種群。已知該生態系統相鄰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在10%~20%之間,且每個種群只處于一個營養級。調查得知,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數值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種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值【J/(cm ·a)】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A.該生態系統中流向分解者的總能量為199.36J/(cm2·a)
B.若丁種群個體增加 1 kg重量,則大約需消耗戊種群 471.96 kg
C.種群乙和丙利用的資源和空間完全相同,存在相互排斥
D.種群戊和甲不存在直接聯系,二者之間不存在反饋調節
9.在水域中,被捕食者能感受到捕食者所釋放的捕食信息素。現以劍水蚤、孔雀魚為捕食者,大型溞為被捕食者,探究捕食信息素誘導下大型溞的種群密度變化,實驗分組和結果如下:
甲組:10%劍水蚤信息素過濾液+50%孔雀魚信息素過濾液+40%培養液+大型溞
乙組:50%劍水蚤信息素過濾液+10%孔雀魚信息素過濾液+40%培養液+大型溞
丙組:0%劍水蚤信息素過濾液+0%孔雀魚信息素過濾液+100%培養液+大型溞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信息素對大型溞種群密度的影響,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
B.制備劍水蚤信息素過濾液時,應選擇饑餓處理后的劍水蚤
C.實驗過程中,各組種群的增長速率均表現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D.劍水蚤信息素對誘導大型溞種群密度增加的效果弱于孔雀魚信息素
10.穩態轉換是指在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大規模、突然和持久性的變化,導致生態系統從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快速重組進入另一個相對穩定狀態的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穩態轉換后,部分物種的生態位會發生變化
B.穩態轉換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提高
C.穩態轉換后,生態系統達到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與輸出均衡
D.生態系統遭到超過自我調節能力的外部沖擊時,可能會觸發穩態轉換
11.千島湖分布著眾多島嶼,商陸是島嶼上的入侵植物,食果鳥取食商陸果肉有助于其種子繁殖和傳播,研究發現周圍空曠的島嶼被商陸入侵程度比周圍密布小島的島嶼更嚴重。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商陸、食果鳥等島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構成了生物群落
B.食果鳥對商陸的取食減緩了商陸入侵
C.若島嶼物種豐富度較高,商陸入侵程度較輕
D.食果鳥的活動范圍可影響商陸在不同島嶼的入侵程度
12.研究人員在對某湖泊生態系統研究后,繪制了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甲) 和碳循環示意圖(圖乙) ,圖中A、B、C、D表示生態系統的相關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水蚤與河蚌的關系是捕食
B.圖乙中的C 屬于第二營養級
C.甲圖含有乙圖中B、C、D三種成分
D.水蚤的糞便能被細菌分解,該情況下細菌獲得的能量來源于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
13.某校生物科研小組研究某區域的生態系統,得到部分食物網如圖1所示;然后又采用不同體積的樣方來調查該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種數,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種數最多為N
B.調查該地段土壤中物種數的樣方體積最好是V3
C.用標記重捕法調查D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更易被捕食,則調查結果會偏低
D.若圖1食物網中一種生物攝食兩種生物時,攝取的兩種生物的生物量相等,則E每增加4kg生物量,理論上至少需要消耗生產者200kg生物量
14.冬奧會作為一項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競賽場館、道路等設施的建設,大規模的人員聚集等,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壓力。為此,北京2022年冬奧會通過建立動植物監測系統、動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體系、垃圾回收利用體系等多項舉措,兌現了“綠色辦奧”的莊嚴承諾,成為歷史上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冬奧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冬奧會設計遵循循環、協調、整體等生態學原理
B.對動植物的系列保護措施只保護了物種的多樣性
C.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效率
D.北京冬奧會采取的系列舉措有效降低了生態足跡
15.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目前已退耕還濕46萬多畝。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濕地生態系統可因地制宜建設成公園做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是生物多樣性間接價值的體現
B.隨著退耕還濕的推進,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增加,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發生了適應性變異更加適應環境的結果
C.艾溪湖濕地公園中的刁子魚的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D.濕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大于農田生態系統,是由于濕地中生物的數量更多
16.柿子醋能促進消化、降低血壓、軟化血管,主要原料為柿子和糖。制作方法簡單易操作,先將柿子洗凈后去蒂切成小塊,按照一層柿子一層糖的順序放入缸內,再用棉紗蓋在上面,罩上防塵罩,靜待數月后即可得到柿子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層柿子一層糖,加糖只是為增加柿子醋的味道
B.在糖源和O2都充足時,醋酸菌可將糖直接分解為乙醇
C.數月后若發酵液顏色透明澄清、酸味醇厚,則說明發酵成功
D.柿子醋釀制過程中相關微生物的細胞呼吸發生在線粒體
17.科研人員采用平板法篩選出淀粉酶高產菌株S458-1,然后對該菌株進行擴大培養,并研究了裝瓶量(培養瓶中培養液的裝有量)、發酵時間等發酵條件對于該菌株產生的淀粉酶活力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篩選時在平板上噴灑碘液后,選擇菌落周圍棕色區域較小的菌株即為S458-1
B.對 S458-1 進行擴大培養時,培養基中需要添加瓊脂并以淀粉作為唯一碳源
C.裝瓶量增大會降低 S458-1 的產酶能力,可能由于培養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D.在實際生產中為節約成本,裝瓶量10%、發酵時間60h為S458-1 的最佳發酵條件
18.硝化細菌包括兩類代謝菌群:亞硝酸菌(將氨氧化成亞硝酸)及硝酸菌(將亞硝酸氧化成硝酸)。這兩類菌群通常生活在一起,能將廢水中的氨轉化為硝酸鹽,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可分離純化得到硝酸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培養基中應以(NH4)2SO4作為唯一氮源,進行硝酸菌純培養
B.硝化細菌必需在含有機碳和O2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繁殖
C.配制硝酸菌的培養基需先調pH至弱堿性,再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D.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上單菌落為純培養物的概率最大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至少有2個正確答案,每題4分,共24分 )
19.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 CO2排放總量,實現相對“零排放”),我國科研人員采取了“碳減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種措施。圖為某生態系統碳元素流動模型,圖中數字表示生理過程或化學反應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生態系統的基石是A,B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具有重要作用
B.若圖中⑧=①+②+③+④,則達成“碳中和”
C.圖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形式流動的過程有⑤⑥⑦⑨
D.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等都是達成碳減排的重要措施
20.生態位是指物種在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現了物種對各種資源(食物、空間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生態位的重疊和分離狀況與種間競爭、種內斗爭具有密切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種間競爭會促使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分化
B.種內斗爭的加劇會使不同物種的生態位重疊減少
C.各物種生態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穩定性與多樣性的維持
D.兩個物種的生態位重疊增加,則種間競爭加劇
21.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然而牧民過度放牧、草場退化導致荒漠化嚴重。為兼顧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畜牧業的發展,科研人員根據單位面積放牧的牲畜數量設定放牧強度,得到的部分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蓋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積占地面的比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禁牧 輕度放牧 中度放牧 重度放牧
植株高度平均值(cm) 第2年 25.77 17.55 16.62 13.72
第3年 22.52 18.89 18.76 16.65
蓋度平均值(%) 第2年 60.83 68.33 51.67 49.17
第3年 62.50 70.83 53.33 47.50
植物的總物種數 第2年 33 34 36 31
第3年 37 36 41 28
A.樣地內某種牧草的空間位置,占用的資源,就是這個物種的生態位
B.在中度放牧條件下,植物的總物種數達到最高,可能的原因是受采食影響,植物的高度和蓋度降低,有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長
C.與禁牧比,輕度放牧蓋度和物種數增加,可為放牧程度的把控提供理論依據
D.相對于重度放牧,輕度放牧環境對生態系統的干擾,能在以負反饋調節為基礎的自我調節后得以消除
22.水體中氮、磷含量超標易引發水華。為研究大型水生植物對水體中氮(TN)、磷(TP)元素的吸收情況,研究者篩選了適于本地生活的5種水生植物。實驗中在每個培養箱內分別注入等量再生水(來自當地再生水處理系統),再放置等量的某種水生植物,定期檢測TN和TP吸收率(吸收率=吸收量/水中總含量×100%),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選取的不同植物品種的植株生長狀態應盡量一致、數量應相等
B.實驗裝置應置于室內向陽位置,且應添加一組只注入等量再生水、不放植物的培養箱
C.在N、P含量均較高的水體中,同時種植水竹和狐尾藻并定期收割的吸收效果可能較佳
D.應從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出發,考慮植物的生態適應性,選擇所種植植物的種類
23.紅茶菌是以紅茶和白糖為原料熬制而成的發酵液,其中含有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研究人員選用紅茶菌作為果醋飲品的發酵菌種,通過選擇合適的發酵條件,可實現一步法發酵制醋。流程如圖所示。正確的是(   )
A.發酵1的目的是獲得有活性的紅茶菌
B.熱燙可徹底殺滅香蕉漿中的多種微生物
C.發酵2應依次在無氧、有氧條件下進行
D.可檢測發酵2中的醋酸含量判斷發酵進程
24.瘤胃纖毛蟲是一種能分泌纖維素酶的原生動物,生活在牛羊等反芻動物的瘤胃(高度乏氧)中。研究人員將純化的瘤胃纖毛蟲接種到含5mL改良培養液(由、、、NaCl等組成)的試管中,每天投喂100μL底物懸液(由淀粉和草粉組成),每3-4天換液一次,投喂和換液結束后均需充入某種氣體再蓋上蓋子繼續培養。每天進行計數,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計數前應將瘤胃纖毛蟲與培養液充分混勻
B.和共同作用能維持培養液的pH值
C.投喂和換液結束后充入的是,其目的是提供有氧環境
D.將等量瘤胃纖毛蟲接種到含10mL改良培養液的試管中,其生長曲線將左移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25.淡水水域富營養化會形成讓人討厭的水華。水華不僅影響水環境景觀效果,還引起水源污染。為更好修復水體,開發、利用水生植物,某研究小組設計了4組實驗:①香菇草單獨種植(T1)、②石菖蒲單獨種植(T2)、③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種植(T3)、④不栽植植物的水樣(CK)。探究了香菇草、石菖蒲對富營養化池塘污水中總氮質量濃度的凈化效果以及它們種植前后鮮重的變化量,結果如圖a、圖b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香菇草、石菖蒲除了具有抑制水華發生、凈化水質作用以外還具有景觀美化效果,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價值。工業污水中的重金屬進入池塘后會在香菇草和石菖蒲體內積累、濃縮,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研究小組選擇水生植物修復污水而不選擇陸生植物修復污水,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2)據圖a可知,空白對照組污水中總氮質量濃度也會降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據圖a、圖b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種植時污水的凈化效果比香菇草單獨種植時污水的凈化效果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開發、利用香菇草,研究小組的設計方案是:香菇草和糖渣等加工成飼料→飼料用于喂豬→豬糞用于喂魚→塘泥作為甘蔗肥料→甘蔗用于制糖。請從物質和能量角度評價該農業生產模式的優點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26.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包括結構和功能上的穩定。如圖中“置位點”為生態系統所具有的某個理想狀態,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頭表示物質的傳遞方向。請分析回答:
(1)P、A、B、C、D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這是實現生態系統__________等功能的主渠道。
(2)假設A攝入的能量為m,其糞便中的能量為n,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為p,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q,則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為__________(用2種表達式)。若B的能量不變,將D的食物比例由B:C=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系統傳遞給D的能量是原來的__________倍。
(3)若該生態系統為濕地生態系統,其中有挺水植物蘆葦、菖蒲;有浮水植物睡蓮、浮萍;還有沉水植物等,從群落的結構角度看,這屬于群落的__________結構。
(4)某研究小組考察了一個位于置位點的湖泊中處于食物鏈最高營養級的某魚種群的年齡組成,結果如表1所示(注:表中“1+”表示魚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
表1
年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個體數 1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64
研究表明:該魚在3+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9+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表1中數據推測該魚種群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填“增多”、“相對穩定”或“減少”);如果引入該湖泊本沒有的鯰魚并大量繁殖后,導致原魚種減少,從而改變了此湖泊群落的物種組成,此演替類型屬于__________。
(5)下表2為食物鏈“草→鼠→鷹”中各種群一年間的能量流動情況(單位:107kJ·a-1)。據表2分析,草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 kJ·a-1,能量從草到鼠的傳遞效率為_____%(保留一位小數)。
表2
種群 同化的 總能量 用于生長、發育 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 消耗 傳遞給分 解者 傳遞給下 一營養級 未被利用 的能量
70 7.0 18.0 45
18.0 9.0 1.0 4.5
3.5 1.0 2.5 微量不計 無
若該生態系統是草原生態系統,其中狼能夠依據鼠留下的氣味去捕食,鼠同樣也能夠依據狼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狼和鼠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的調節機制屬于__________調節,這也體現出信息傳遞能夠_________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27.T-2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有毒代謝物,污染谷物和動物飼料,危害人畜健康。T-2毒素的微生物脫毒法是利用微生物產酶(或代謝物)降解毒素和物理吸附毒素。科研人員對微生物降解T-2毒素的機制進行了相關研究。
(1)通過觀察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__________,對篩選出的T-2毒素脫毒菌株AFJ-2和AFJ-3進行初步的鑒定。兩類菌株需要的營養除碳源、氮源外還應有__________。
(2)將兩類菌株的活細胞和滅活細胞分別與T-2毒素共培養,檢測培養液中T-2毒素的含量。依據圖1結果,推測兩類菌株對T-2毒素的脫毒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且__________菌株脫毒效率更優。
(3)科研人員為進一步研究兩類菌株對T-2毒素的脫毒方式,進行如下實驗。將胞外上清液和細胞內容物分別與T-2毒素反應2 h后檢測T-2毒素含量,結果顯示,兩類菌株均出現與細胞內容物混合的T-2毒素含量顯著降低,與胞外上清液混合的T-2毒素含量無顯著變化,說明__________。
答案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
BCACB CCBDB BDDBC CDC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至少有2個正確答案,每題4分,共24分 )
19.ABC 20.BC 21.BCD 22.AC 23.AD 24.AB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
25.(每空2分,共14分)
(1)直接和間接 生物富集 協調
(2)污水自身具有凈化作用(或污水中的微生物具有凈化作用)
(3)差 石菖蒲和香菇草競爭資源,抑制了香菇草正常生長,進而使香菇草污水凈化能力降低
(4)①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②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6.(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6分)
(1)物質循環、能量流動
(2)(m-n)×20%或(p+q)×20% 1.375
(3)垂直(1分)
(4)增多(1分) 次生演替(1分)
(5)70 12.9
(6)負反饋(1分) 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
27.(每空2分,共10分)
(1)菌落 水和無機鹽(特殊營養物質)
(2)利用微生物產酶(或代謝物)降解,(而不是物理吸附。) AFJ-2
(3)兩類菌株降解T-2毒素的活性物質均位于胞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达州市| 白山市| 同江市| 南投市| 新绛县| 闸北区| 钦州市| 离岛区| 香格里拉县| 荃湾区| 石狮市| 溆浦县| 海淀区| 吉安县| 济源市| 商水县| 时尚| 黑龙江省| 读书| 剑河县| 嘉黎县| 平远县| 淅川县| 博爱县| 七台河市| 平度市| 运城市| 远安县| 原平市| 唐河县| 屏南县| 崇信县| 绥中县| 盐源县| 五指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千阳县| 米易县| 阳江市| 长葛市|